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74 更新时间:2024/2/19 4:21:49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大国,这次变法无疑是成功的。在历史上还有一次变法是与商鞅变法齐名的,那就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使得北宋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然而他的变法之路也是走得异常艰辛,刚开始的时候还得不到支持,据说是跟一件事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使得王安石得不到宋仁宗的重用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初露锋芒

王安石年少时非常聪明且特别喜欢读书,已经达到过目不忘和下笔成文的本领。后来他跟父亲一起游历各地,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因为体验了不少民生疾苦,所以文章的风格也颇为高深奇丽。

他的文章还深受欧阳修的赞赏,因此可以看出王安石虽然年纪轻轻但学术方面造诣已然深厚。

21岁那年王安石考上进士,被授予南节度使判官一职,自从开始踏入官场。也许是因为以前游历各地的时候见多了民间疾苦,因此判官一职任期满了之后他便拒绝了在京城的高官厚禄,转而去到鄞县当县令。

在下到基层的四年时间里,王安石在当地兴修水利、扩建学校,为老百姓们谋取了可观的福利。后来被调任为舒州通判的时候也一样勤政爱民,政绩卓越。

王安石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的名气也逐渐传送到了京城,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特别看重他,并且还特意向宋仁宗举荐了王安石。文彦博看重他的才华想越级提拔他,但王安石以违背朝纲为由拒绝了。

直到1058年王安石才正式到京城来任职,王安石一直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他认为要杜绝那种富贵人家以数倍的价格卖给贫民粮食或良田,这样才能减少贫富差距。

他到京城任职后,立即向宋仁宗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并书写了一万多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这份上书中,王安石总结了这些年在地方官任职的所见所闻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同时他还指出了朝廷积弱积贫的现象,他认为这都是执政者不遵守法度的原因,于是提出了从政治、经济、科举和农业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使北宋脱离这种现状。

从后期的改革制度来看,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非常有效的,至少都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于朝廷而言是利大于弊的。然而宋仁宗却不想采纳他的意见,起因是一次钓鱼事件。

偷吃鱼饵

关于王安石与宋仁宗的这件轶事是记录在《邵氏闻见前录》当中。据说当年王安石在宋仁宗身边当私人秘书的时候,经常与宋仁宗一起搞一些休闲娱乐的活动,比方说钓鱼。

宋仁宗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然而就因为这件事导致他在宋仁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一次宋仁宗闲暇之余邀请各位朝廷大臣一起到花园里钓鱼,王安石作为贴身秘书也参与了进来。他们每个人身边都放着一张茶几,上面除了一些茶具之外,还有一小碟鱼饵。

宋仁宗安排这次钓鱼,其实也只是想借着这么轻松的氛围跟诸位大臣探讨一些朝堂中的政务。众人也非常给面子,一边钓鱼一边抒发己见,一时间气氛其乐融融。

王安石当时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品级不算太高,所以只能站在一旁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也许是因为无聊或者实在太饿,他竟然拿起了桌上的鱼饵来吃。

而这个动作刚好被宋仁宗看到,他当即就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此时大臣们也察觉到皇帝的神色,寻着他的目光一同看了过去。王安石自顾自地吃着鱼饵,都没发觉自己成为了“眼中钉”。

不一会他就把整盘鱼饵给吃掉了,自那以后宋仁宗对王安石就颇有微词,还说:“此人决不可重用”。那么宋仁宗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吃个鱼饵就让他的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在《邵氏闻见前录》这本书中给出的宋仁宗态度主要是觉得王安石把整盘鱼饵都吃完有悖于人情。而且通过这件小事宋仁宗觉得王安石的人品有很大的问题。

真实王安石

通过一件偷吃鱼饵的事情就断定王安石的人品,恐怕只有宋仁宗有这样的脑洞。那么具体他对王安石有着怎样的猜想呢?

第一钓鱼是一件非常练心境的活动,讲究的就是平稳。宋仁宗觉得王安石就在那里待了一会就开始偷吃鱼饵,一定是个心浮气躁且喜欢折腾的人。

再者宋仁宗觉得王安石偷吃了整盘的鱼饵,绝不是误食那么简单,如果人们发现自己误食某样东西肯定会立马停止,但王安石明知吃错东西还要吃完,想必他是个不懂知错就改的人。

还有就是王安石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另类,还是想要博得宋仁宗的关注,但不管他是怎么想的,都会让宋仁宗感觉到很不爽,所以宋仁宗才会对王安石产生偏见。

其实王安石在历史中的评价非常的高,不仅因为他实施了有效的变法,更是因为他本人淡泊名利、勤俭节约且为人低调不张扬。如此人品为何还有这样的黑料存在呢?

许多学者认为关于王安石偷吃鱼饵这件事恐怕是人为抹黑的,且看《邵氏闻见前录》这本书的作者邵伯温,他原本就是对王安石意见非常大,因为他觉得王安石的变法破坏祖宗规矩,所以说他刻意抹黑王安石也不足为奇。

文献中对王安石的个性记载多为“遵纪守道”,这样一个人绝不可能干出殿前失仪的事情来的。

就算这件事是真的,笔者大胆猜测当时的王安石估计听了大臣们关于朝政的看法,内心在策划着如何实施变法的行动。因为想得太入神,以至于吃下鱼饵都不自知。

不过还好,虽然宋仁宗不支持他的变法主张,但宋神宗却给了他一个机会。只不过到最后顽固派的势力太强大,使得变法宣告失败,也使得北宋直接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正史中的三国八位勇士,吕布赵云马超排不上号,关羽张飞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三国演义》把赵云描写成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但是《三国志》等三国正史,对赵云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少到没有记载赵云武力的片言只字。赵云最大的功绩,是在长坂坡保护甘夫人和刘禅突出重围。但是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当时兵力并不多,真正大杀四方的是曹纯带领的虎豹骑。曹纯已经抓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全部

  • 真实的北宋:宋军—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野战步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宋军,宋军重装步兵巨斧,宋军的14万步兵

    一般古代的部队有三种,分别是攻城部队、守城部队和野战部队。攻城部队依靠着强大的攻城机械,攻击敌方城池,有着非常专业的攻城技术;而守城部队,因为有着坚硬的城墙作为保护,所以是最弱的部队;野战部队,顾名思义,在外进行残酷的搏杀的部队,这样经过残忍的血雨腥风的洗礼过的部队,是最为强大的部队。都说“强唐弱宋

  • 此人杀掉曹操的爱子,却跟曹操结成亲家,最终因曹丕一句话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丕简介,曹操的后代是谁诛杀的,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

    张绣是国贼董卓部将张济的侄儿,年轻的时候便以胆略义气闻名,成为家乡豪杰的首领。董卓被杀后,张济与同僚李傕、郭汜起兵进攻长安,杀王允、驱吕布,并成功地控制汉献帝。此时,张绣追随叔父作战,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随后又跟随张济驻屯弘农。献帝东迁时,张济因有护送之功,官拜骠骑将军,后因与外戚董承等人

  • 明朝举人参加会试后,躲尼姑庵不回家,朱元璋知道后,颁了一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下令不准民跪官,明朝怎么选拔进士的,明朝朱元璋推行什么户口制度

    明代天顺年间,有一位常熟举人叫做陈三浪,独自上京参加会试后,结果七天七夜没有回家。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还以为遭遇了不测什么的,其实他是去了一间尼姑寺,被尼姑所收留。然而,陈三浪不是去拜佛吃斋的,而是整天和尼姑饮酒作乐,厮混在尼姑堆里。7天之后,陈三浪在尼姑寺被发现,和最初进入尼姑寺完全是两个

  • 司马懿为何如此惧怕曹操和曹丕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为什么怕曹丕,新三国曹丕试探司马懿,司马懿劝曹丕不要伐吴

    曹操在位时,司马为什么兴不起来?魏武帝曹操,文统武治雄才大略,以武治国,使魏国发展日如中天,达到顶峯。曹氏宗族势力权衡朝野,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俱是有勇有谋文武兼修之人,都手握兵权,曹操唯亲使用,曹氏势力如同铜墙铁壁,坚不可破,外人得不到重用,而奸雄曹操又生性多疑,顺我昌逆我者亡,

  • 朱元璋为何不改立朱棣为太子?看朱元璋的遗诏,你就能知道他多爱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让朱允炆当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朱元璋为何立朱允炆为太子

    当年朱元璋的长子死了以后,朱棣本身最有希望夺得太子之位的人。但朱元璋爱屋及乌,把太子传给了朱允炆,也即使朱棣的侄子。并且开始帮助朱允炆清扫障碍,诛杀了不少朝中大臣和开国将领。并且在临终之时留下了一道遗诏。遗诏的内容为:“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

  • 三国非常痴情的猛将,爱妾被皇帝绞死后,他悲伤不已两年后便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资料记载,夏侯尚为夏侯惇的侄子,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夏侯惇的叔父,所以夏侯惇也算是曹操的侄子。曹操十分看重夏侯尚,以前打仗时,就经常让夏侯尚陪在身边,培养其作战能力。后来提拔他为军司马,夏侯尚也不负其所望,在军事谋划中富有远见,深得曹操喜欢。夏侯尚也是“八虎将”之一,即曹操最信赖的家族将军。在曹操

  • 朱元璋不将皇位传给燕王朱棣,是因为朱棣不是他亲生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传位燕王朱棣小说,朱棣和朱元璋都效仿谁,燕王朱棣母亲

    但是野史上记载,朱棣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所生,所以一直不受朱元璋待见,属于庶出。有学者考证,蒙古王妃入宫时间是1365年,而朱棣出生的时间是1360年,所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朱棣如果是大脚皇后生的话,朱元璋为什么会这么讨厌他呢?据分析,朱棣有很大可能是一个私生子。有秘史记载,朱棣的生母怀孕仅仅六

  • 谁才是三国最强“大力水手”?吕布只能排第三,第一让你笑掉大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大丈夫岂能久居人下台词,三国最坑的人吕布,吕布容貌3d复原图

    第三名,吕布吕布可以说是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了,可惜的是被曹操给杀了,不过在被曹操杀之前有一件事就说出了吕布的力大无穷,那就是辕门射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袁术当时想要攻打刘备,而此时的刘备便写信给吕布,让他救援自己,而袁术也写信给吕布想让吕布出兵帮着自己征讨刘备,而吕布此时左右为难,两边都不好应付,

  • 明朝太监权利大?错!这个朝代太监权更大,他们杀皇帝就像杀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一直都认为明朝的太监最为猖獗,譬如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或许从后世影响力上说,明朝太监比较引人注目。但是实际上,东汉和唐朝的太监权利远比明朝的大得多。明朝的太监,除了能掌管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以外,最大的官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代政务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