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子与庄子,本是同时代的两位圣贤,可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孟子与庄子,本是同时代的两位圣贤,可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4/1/14 16:25:05

后来在战国时期,七国连年征战不断,各国纷纷希望称霸,逐鹿中原。在民间的年轻人当中,主要形成了两大派系:一种以儒家“入世哲学”为代表,信奉孔孟之道,希望以儒家学说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另一种则以道家“出世哲学”为代表,信奉老庄之道,主张“无为而治”。

[var1]

诸子百家

两家学说延续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仍广泛流传于民间。不过在战国时期,两大流派里的两位圣贤本来处于同一时期,却并未向春秋时期的“孔子问礼”一样有过交集。这两大贤者一位是“孟子”,一位是“庄子”,让人充满疑惑。当时为什么两个人名声那么大,却从来不曾有过来往呢?

众所周知,孟子是山东邹城人,庄子隐居在南华山。孟子也曾到庄子隐居的楚国游说楚王,两地相距不过几十公里,名声那么大的两个人到死不相往来。这放在现在简直不可思议,虽然主张不同,理念不同,但私下做朋友按理说应该并没有什么不可的。

[var1]

而且庄子当中还借孔子之名来宣扬道家学说比儒家学说高明。这对于徒子徒孙的孟子来说,即便不认同,也应该有所反对才是,可为何史书上并没有两人之间来往的详细记载呢?难道说被史书遗漏了?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两人志向不同

孟子的主张很明显,在“圣人”孔子的“仁爱”观念上,进一步延伸出“仁政”的概念。希望各国统治者能够接受并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够一统天下。但游历诸国之后,跟孔子的遭遇一样,几乎都是吃了“闭门羹”。后著书立说,跟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退隐。一生践行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理念。

[var1]

庄子则不同,庄子崇尚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即便做过漆园吏,也不过是为了谋生而已。一生放荡不羁,多次拒绝统治者的邀请,不愿意入世为官。《庄子》有一则故事当中这样说道:

有一天,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派人前去请庄子入仕。庄子一听,对来使指了指河里的乌龟问使者“祭祀用的乌龟跟河里的乌龟,你觉得哪个更快活?”,使者不假思索,立马回答道当然是河里的乌龟更快活了。庄子哈哈大笑,你回去告诉楚王就说我就是那只河里的乌龟。

[var1]

曳尾于涂

由此可以看出,在志向上,庄子把功名利禄统统扔到一边,根本没有“入世”的想法。反倒对“出世”的理念情有独钟,还衍生出各种理论来证明自己“出世”的观点更正确。

二、两人互相看不上,相互排斥或者两人互相尊重,达成默契

互相看不上的原因,则主要是当时孟子面对的学术大敌,是杨朱跟墨子的言论,“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同是“入世”的观念,自然竞争压力远比道家的“出世”理念更具有威胁性。所以在孟子眼里,庄子的言论根本看不上。但在庄子眼里就更加明显,所有那些提倡“入世”的言论都是“渣渣”,他提倡的“出世”理念才是旷世之作!

不过说他们相互尊重,能够达成默契也有一定道理。由于春秋时期,孔子就曾向老子请教过“礼”,所以老子按理说也是孔子的老师。作为尊师重教的儒家后世门生,不可能就一下子就讨厌道家学说的互相不往来的地步。所以很有可能两个人是惺惺相惜,都尊重各自的所秉持的观念和理论,不来往不代表不认识。

[var1]

君子之交

三、两人相距太远,信息交流不畅,没必要打“口水仗”

从两个人居住的地方来看,确实太远了点,孟子虽然周游列国到过庄子隐居的国家。但隐士的行踪飘忽不定,刘备当时还“三顾茅庐”才找到诸葛亮的。更何况当时也是交通不便,行动不便,为了两个人见上一面特意提前商量一下时间、地点,似乎也不大可能。这也许是两个人从来没有往来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不管怎么说,两个人在正史当中的确没有明确的交集记载。但可以从两位圣贤的作品当中,发现一些“端倪”,虽然以上几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而已。不可否认的是,两位圣贤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将“出世”、“入世”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传达给世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ar1]

出世

两个人有交集也好,没有交集也罢,最重要的是“精神之光”熠熠生辉,时刻照亮着后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值得万世流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没称帝,却比皇帝还厉害,后宫佳丽超武则天,人称“千古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北魏冯太后,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帝,后宫佳丽的数量却远超武则天,她还因为功绩卓著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后”。-1-冯氏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但到了冯氏出生时,北燕已经灭亡六七年了。此时,太武帝拓跋焘已经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但依然对曾经的北燕皇族冯家不放心,后来父亲冯朗因为一桩大案

  • 秦始皇的耻辱与愤恨:车裂嫪毐囚其母,赐死吕不韦,一生不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奇货可居公元前267年,秦国太子死了。两年后,安国君被立为新太子。当时秦国和赵国正在打仗,关系十分恶劣。为了平息战争,安国君将自己的儿子——秦异人,送去赵国当了人质。后来在赵国,吕不韦偶然结识了秦异人。在一次酒席上,吕不韦将爱妾赵姬,送给了秦异人。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出生。吕

  • 君王发现刺客是不世之才,一笑泯恩仇任命为重臣,创一代春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四大刺客简介,康熙的十大重臣排名,汉武帝重臣列表

    历史上最出名的刺杀事件,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慷慨悲壮,肩负着一国重任,以牺牲小我来成全大我。失败后,以身殉国,令古今多少人可悲可叹,可谓是刺客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不得不说,历史的进程或许会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加速或者后退,但是绝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止。就秦大一统而言

  • 唐王朝为何要出兵高昌?高昌国与唐朝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高昌国在哪,唐朝高昌最新消息,高昌国玉石

    但唐太宗力排众议‚最终于贞观十三年(639)派遣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帅三十万大军出兵高昌。次年八月‚侯君集破平高昌的消息传回长安‚才最终平息了这次争论。然而‚如何统治这片新征服的土地呢‚又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一场更大的争论。最后‚依然是唐太宗坚持己见‚在此地设立西州‚并成立安西都护府。从此‚西

  • 魏国强大后,为何不彻底解决河西的领土问题?不是不想是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三家分晋后,魏国继承了晋国对河西地区的利益。因此,秦国和魏国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宿敌。在历史上魏国和秦国在河西地区展开了五次的争夺战。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起来加上魏国精锐在马陵之战中损失惨重这才使得双方在河西地区的争夺战以秦国获得最后的胜利而告终。[var1]魏文侯时期,魏国经过变法成了

  • 河南唐河:隆重纪念李季先生诞辰100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座谈会会场2022年8月16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李季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在唐州大剧院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位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伟大诗人。南阳市政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庹军,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雷洪波、南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吉英,中共唐河县委书记

  • “江湖”在唐朝已有社会底层之意,后世逐步变成与“朝廷”平行的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社会动物”,一是说所有人,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二是说,凡是人,都具有社会性。换个角度说,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元素;社会,是由人结成的一张“大网”。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人类学家叫埃尔曼·塞维斯,他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即,人从一开始,就是群居的。而群居的人群,由小到大最后形成了国家。这个过程

  • “看手相,一次五块”墓志铭也能让我笑翻了,武则天才是真的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的手相大全大图,武则天墓志铭图解,为武则天写一则墓志铭

    墓志铭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现代人见得少,但是墓碑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吧?墓志铭其实就是刻在墓碑上的,在国外大多会有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表达逝者生前最后想说的话。而在国内古代的时候墓志铭多数是以记录逝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再进行简单评价此人的一生。不过,总有一些有趣的灵魂哪怕离开我们了还

  • 魏国被叫曹魏,吴国被叫孙吴,那么蜀国为何不叫刘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吴蜀汉曹魏谁最富裕,孙吴vs曹魏完整视频,魏国为什么不统一蜀吴

    [var1]其实,魏蜀吴这样的叫法,是历史学家们提出来的,比如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了区分刘邦建立的汉朝,就被称为东汉,而刘邦建立的王朝则叫西汉,这主要是根据他们国都所在的位置决定的。三国时期的曹魏也是这样,历史上被称作“魏”的国家,至少有三个,所以曹操建立的魏国,被称作“曹魏”,除此之外,还有北魏,东魏

  • 李世民早年一直身体康健,为啥活到51岁就去世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的统治被誉为“贞观之治”,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元璋曾评价到: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可见,李世民成为后世有为帝王争相效仿的对象。令人疑惑的是,李世民早年一直身体强壮,却在51岁的时候突然去世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