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当时赵氏的封地基本都被瓜分,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成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的呢?
关于“赵氏孤儿”的争议
《史记》中“赵氏孤儿”是以同情为主的基调,但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是非常有争议的,即使是《史记》中的记载也是矛盾点的。例如: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赵庄姬的身份、赵氏是否被完全族灭、屠岸贾是否存在等等。
由于先秦史料稀缺,所以这件事的真实面貌已经看不清了,很多人认为下宫之难多半属于虚妄,但晋国赵氏家族在晋景公执政时期确实遭到了一场塌天横祸,全族几乎殆尽,其实这完全就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应该就是栾氏,卻氏、荀氏等其他贵族对赵氏的一场政治谋杀!而赵庄姬因为是国君亲戚,所以免于被杀,肚子里的孩子也留了下来,这就是赵武!
后来的赵武重新获得启用,其实也是国君想要平衡朝中势力。因此在赵武成年后,“立(赵)武,而返其田”。这样赵武再次继承了赵氏一族的财产(估计就剩赵朔那一支)。
赵武能够重振赵氏一族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国君扶持。上面说到国君不仅将赵朔这一支的财产还给了赵武,还有意扶植赵武成为平衡其他势力的力量,在赵氏蒙难的36年后,即公元前548年,时年四十四岁的赵武正式出任晋国执政,历时八年,这让赵氏重新回到了朝堂。
[var1]
晋国中后期,其政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君权日趋衰微,而强卿大宗的势力则是日益膨胀,渐渐控制了晋国的军政权力。如晋灵公被赵穿弑杀,晋厉公灭郤氏家族,栾氏、中行氏弑杀晋厉公等事件。而晋景公与栾、郤氏联手发动“下宫之难”,剿灭赵氏,只不过是类似事件的又一场上演而已。
二是子孙争气。赵氏是晋国诸多强卿宗族中的显赫一族,任何时代都有赵氏的参与。晋文公时代有赵衰,晋襄公、晋灵公时代有赵盾,晋厉公、晋平公时代有赵武,晋定公时代有赵鞅的,晋出公时代有赵无恤。所以虽然经历“下宫之难”的遭遇,但赵氏子孙很快恢复了元气!而且赵氏所管辖的地区,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数量寡少,苛政丧民,宽政得众,赵氏必然兴旺发达。
三是时间够长。你知道从田氏祖先陈完到齐国避难,直至田氏代齐,用了多久吗?大约286年!要知道当时的陈完在齐国可是毫无根基啊。从赵武重新执政到三家分晋呢?将近150年!而赵武的根基可比陈完强多了。赵氏一族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使命。
[var1]
至于后来的赵国成为了七雄之一,也是有原因的,赵国分到的是晋国当年北方的主要国土,包括山西吕梁山以西和山西北部与东南部,往南还占有了今天河南、山东、河北的部分领土。地理位置十分好,经济相对富庶,而且代地产马,造就了赵国强大的军事能力,当时敢与秦国叫板的国家可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