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宋晟是什么人?为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上宋晟是什么人?为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56 更新时间:2024/2/11 23:53:57

宋晟,字景阳,一作景旸。明朝初年名将。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打赢了靖难之役,正式入主南京,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是年十二月,朱棣下旨,将三女儿安成公主下嫁给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宋晟的第四子宋琥。

宋晟乃是西北虎将,朱棣选择和他联姻,也属正常。可是,到了第二年(永乐元年),朱棣再次下旨,将四女儿咸宁公主下嫁给宋晟第六子宋瑛。

朱棣连续将两个女儿嫁给宋晟的两个儿子,这就不是普通的联姻了。别说是皇家,就是在寻常勋贵家中,也极少出现这种情况。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一生有4子5女共9个孩子。5位女儿中有4位都是徐皇后(徐达之女)所生。而在朱棣登基之前,长女和次女已经出嫁。换句话说,朱棣膝下未嫁的女儿只有3位,但朱棣却把其中的两位(还都是嫡女)都嫁到了宋家。这只有一种解释:宋晟实在太重要,朱棣要下“血本”拉拢宋家。

宋晟到底是何许人物,他为何值得朱棣下如此“血本”?笔者先用《明史》中的一句话来介绍宋晟:

晟凡四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绝域。

意思是,宋晟四次镇守凉州,在前后20多年内,他威震西域,让所有的敌人望而生畏。

在笔者心目中,明朝武将云集,但是,不读宋晟,绝对是一大遗憾。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大明朝西宁侯宋晟,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位威震西域20余年的明朝大将。

一、父兄佐太祖,猛将镇凉州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在颍州发动红巾军起义,从此拉开了推翻元朝的序幕。随后,红巾军如星火燎原,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第二年,有一个叫宋朝用的人,带着宋国兴、宋晟这两个儿子,来到濠州,加入了红巾军,当时,濠州红巾军元帅是郭子兴

第二年(1353年),朱元璋也来到了濠州,加入郭子兴的麾下。只是,朱元璋比较幸运,他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女婿。后来,朱元璋南略定远,自立门户,而宋朝用父子三人辗转又投奔到了朱元璋麾下。

也就是说,宋朝用父子三人加入红巾军的时间比朱元璋还早一年,但他们最终为朱元璋所用。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宋晟传》记载:

宋晟,字景阳,定远人。父朝用,兄国兴,并从渡江,皆积功至元帅。攻集庆,国兴战殁,晟嗣其职。

宋晟,字景阳,一作景旸,定远人。朱元璋渡江时,宋晟和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便在朱元璋的麾下。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朱元璋攻打集庆(南京)的时候,宋晟的哥哥宋国兴战死,宋晟袭承了兄长的职位。史书中没有记载宋晟的具体年龄,但是根据他的墓碑可以推断,宋国兴战死的时候,宋晟应该只有十多岁,还是个少年。

三年后,宋晟的父亲宋朝用不再统兵,留在南京,宋晟因此接替父亲,担任天宁翼元帅。正是因为他袭承了父亲的职位,因此他遇到了一位优秀的上司——邓愈。

邓愈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他16岁领兵,勇猛异常,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之一。最难能可贵的还是,邓愈还是一位好教官,宋晟在邓愈麾下,不仅学习了邓愈之勇,还学到许多用兵之法。

此后,宋晟跟随邓愈攻克徽州,并一路攻打江西诸地,到了至正二十年,宋晟已经被邓愈举荐为总兵官,不仅负责镇守饶州,还能单独率军攻打周围诸郡。

根据《西宁侯宋公神道碑铭》记载:

洪武元年,克建宁,随留守御新定官制,实授武德将军、建宁卫正千户。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在灭掉张士诚后,派兵攻打方国珍陈友定,宋晟带兵攻克建宁。第二年,朱元璋登基,任命宋晟为武德将军、建宁卫千户,率军驻守建宁。

我们纵观宋晟的前半生,他虽然参加红巾军较早,但因为年龄较小,在明初众多武将之中,他并不突出。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名将邓愈,在邓愈的指导下,他逐渐成为了一名能独立带兵的军事将领。

是金子总会发光,以宋晟之能,他注定不会被明朝初年的那些名将所掩盖,因为接下来,他会光芒万丈。

明朝洪武四年,宋晟被朱元璋任命为怀远将军,升任江西都指挥使。到了洪武九年,宋晟被派往山西,镇守大同。宋晟在治军抚民方面都很有一套,史载:所至治兵抚民,不严而肃。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朱元璋老战友的儿子,宋晟在洪武初年的军事地位在逐渐上升。然而,很不幸的是,在洪武十二年,宋晟倒了大霉,他因为犯罪被朱元璋贬到了凉州。

宋晟到底犯了什么事,《明史》中并没有记载,但在明朝的野记中记载,宋晟在洪武十二年回京述职,顺便回乡祭祖。可能出于年轻人的骄傲,宋晟竟然在南京包下一艘华丽的大船,一路招摇回乡。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朱元璋认为宋晟身上的傲气太重,需要好好磨炼一番,于是将他贬到凉州担任指挥使。

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不得不感叹,正是朱元璋将宋晟贬到了凉州,因此才磨掉宋晟身上的贵气,让他身上多了一个将领该有的杀气。从此,宋晟和凉州这个地方,彻底结缘。

二、逢战必取胜,威信著绝域

凉州,位于甘肃中部(今属甘肃武威),在古代,有太多关于凉州的诗词,因为他是西北的要塞,大一统王朝历来重视凉州。但是,元末明初的凉州却非常糟糕,从李思齐、到张良弼,从王保保到把都刺赤,这些元朝末年的西北枭雄们几乎都在凉州大战过,凉州城可谓百孔千疮。

最关键的是,凉州地处西北要冲,一直是北元试图反攻大明的重要关隘。在宋晟来到凉州之前,朱元璋先后派了9个凉州指挥使,这9人中,有4人阵亡,3人被免职,还有2人竟然死于士兵的哗变。

总之一句话,宋晟来到凉州,不成功,便成仁。

在战火的反复洗礼下,凉州又苦又穷,百姓逃亡,庄稼不生。凉州的大军不仅缺粮,还缺士气。宋晟来到凉州后,发现这里种缺粮的最根本原因是缺水,于是宋晟一方面训练士族,另一方面带领士兵开挖水渠,兴修水利。在宋晟连续3年的努力下,凉州城的将士们士气高昂,庄稼也开始丰收。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

洪武十五年,宋晟的父亲宋朝用病逝,宋晟回京守孝。到了洪武十七年,守孝期满,朱元璋让宋晟再次镇守凉州,这是宋晟第二次来到凉州。

此时的凉州城,在宋晟的打造下,已经是全新的模样,就连塞外的北元人也开始眼馋凉州。当时,北元王廷派把都刺赤驻守凉州北面的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伺机攻打大明。把都刺赤被北元封为吴国公,此人用兵悍勇,生性狡诈,多次在西北击败明军,是继王保保之后,北元的另一位名将。把都刺赤还有个绰号,叫“黑将军”,另外,他还被誉为“北元的右臂”。宋晟驻守凉州,主要的防御对象就是把都刺赤。

洪武十七年秋天,把都刺赤看着凉州收获的粮食,简直垂涎欲滴。于是,他带了两万余人直扑凉州。这一次,把都刺赤还是那么狡诈。对把都刺赤来说,他主要目的不是攻城,而是抢掠。所以,他带的全部是精骑部队,快速机动,打算抢完就走。

结果,一切貌似很“顺利”,把都刺赤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到达了凉州城外。就在他打算叩开城门的时候,背后老巢突然传来被偷袭的信号,把都刺赤大惊失色,赶紧掉头回援。而宋晟却正好在途中布好了口袋,把把都刺赤和他背后的精骑全部焖在口袋里。

谁说敌军来犯就一定要迎敌?抄后路岂不更妙?这就是宋晟!

原来,宋晟早就预料到北元军队会袭击凉州,他多方收集情报,得知把都刺赤要来后,他没有选择迎战,而是带兵直扑把都刺赤的老巢亦集乃路。等毁掉敌人的老巢后,再在半路上伏击敌人。此战,大获全胜。《明史·宋晟传》记载:

十七年五月讨西番叛酋,至亦集乃路,擒元国公吴把都剌赤等,俘获万八千人,送酋长京师。

这场战役,史称“亦集乃路大捷”,在明朝西北意义重大,宋晟不仅灭掉了北元游走在凉州附近的全部兵马,还折断了大名鼎鼎的“北元右臂”把都刺赤。

当捷报传到京城后,朱元璋喜不自胜,重新拔擢宋晟为都指挥,进右军都督佥事。

这一战,宋晟彻底出名,接下来,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即“奇袭哈梅里”。

哈梅里(新疆哈密)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元朝北逃后,元朝的藩王兀纳失里长年镇守于此,明朝大军几度都未曾夺下此地。所以,当时明朝的商队远走西域,经常会在哈梅里附近遭到元军的打劫。到了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给宋晟下旨,让他尝试去征服哈梅里。

宋晟得到圣旨后,立即在凉州大张旗鼓地点兵出发,远在哈梅里的元朝藩王兀纳失里却很淡定,他对属下说:“哈梅里和凉州之间远隔沙漠,犹如天险,就算宋晟带着明军能爬过沙漠,他们也没有力气打仗了,我们只要以逸待劳,怕什么明军!”

不料,几天后,正在兀纳失里放松警惕之时,哈梅里城外竟然飘满了明朝的战旗,宋晟带领大军仿佛从天而降,兀纳失里当场就瘫坐在城头上,接受投降。

宋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在凉州的兵马都是幌子,实际上,他早已带领精骑抄小路穿过沙漠。但是,由于是急行军,宋晟所带的箭矢和干粮并不多。换句话说,等宋到达哈梅里城外时,他就已经断粮了。但是,宋晟的兵马仍然纪律严明,靠着高亢的士气,宋晟不费一兵一卒,便降服兀纳失里,拿下了西北要塞,从此,大明西北商路畅通无阻。

“亦集乃路大捷”和“奇袭哈梅里”是宋晟在凉州最经典的代表作,他主导的类似战役还有很多。对于那些没上过战场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宋晟在西北取得的大胜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对于那些参与过北伐的明朝勋贵来说,他们深刻理解宋晟的这两场胜利有多么不易。当初徐达多次北伐,都未能将元末名将王保保消灭,可见元军在西北是多么难以对付。

所以,当宋晟的捷报再次传到南京后,包括傅友德、蓝玉等将领都对宋晟刮目相看,接下来,蓝玉出征罕东,点名要宋晟协助。朱元璋更是被宋晟折服,他不仅下旨让宋晟兼任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事,还封赏宋晟父祖三代。

此后,宋晟在西北又多次击退外敌,逢战必胜,北元、西番、苗人看到宋晟的战旗,都不战而退。真正达到了“威信著绝域”。

三、太宗嫁二女,西北复何忧

洪武二十九年,宋晟征讨苗寨,俘获7000余人,胜利班师。一年后,宋晟征讨五开和龙里,再次凯旋。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派燕王朱棣深入草原,为了保证西侧的安全,朱元璋让宋晟深出镇开平(元朝三大都城之一的“上都”),担任朱棣的左翼。宋晟在朱棣麾下一马当先,蒙古人望而生畏,这给朱棣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将宋晟从开平召回南京。宋晟在京城待了两个月后,被再次派往凉州,这是宋晟第三次镇守凉州。翌年,靖难之役爆发,在战争之初,朱允炆昏招频出,耿炳文、李景隆连连惨败。虽然盛庸、平安等悍将勉强止住了颓势,但朝廷早已没有了消灭燕王的实力。这时,朱允炆想到了那位镇守凉州多年,逢战必胜的宋晟。于是,朱允炆一纸诏书送到凉州,要宋晟出兵东进,配合盛庸攻打朱棣。《罪惟录·卷十六》记载:

燕王得国,晟缓师不进,德之,升后府都督。

意思是,朱允炆下诏让宋晟攻打朱棣,结果宋晟不愿和朱棣为敌,以各种借口拖延东进的步伐。朱棣登基后,对宋晟非常感激。

虽然我们不敢断言宋晟出马就一定能击败朱棣,但是,若宋晟真的奉诏勤王,朱棣一定不会这么顺利地入主南京。

宋晟的军事能力,朱棣是见识过的,所以,朱棣登基后,立即召宋晟来京,任命他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并将三女儿安成公主下嫁给宋晟的第四子宋琥,算是绑定了两家的关系。

次年,宋晟返回凉州,这是宋晟第四次镇守凉州。当时,朱棣听闻征服中亚的帖木儿大帝准备东征,赶紧下旨给宋晟,要后者加强戒备,不久后,朱棣又下旨,将四女儿咸宁公主下嫁给宋晟第六子宋瑛。

当时,南京城内有许多勋贵等着娶公主。和南京相比,凉州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朱棣连续将两个女儿嫁到凉州宋家,可没有心疼女儿的意思。

换句话说,朱棣知道西北对明朝的重要性,而且,一个女儿可能不足以让宋晟家族为他付出一切,所以,朱棣把当时仅有的两位未嫁的嫡女全部许配给宋晟之子,如此,换取宋晟对朱棣的绝对忠心。

赐婚之后,朱棣对宋晟说:

“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径至渭桥,此可鉴也。宜练士马,谨斥堠,计粮储,预为之备。”

朱棣的意思是:我大明虽然不怕帖木儿,但也不能轻敌。否则,唐朝的渭水之盟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就在宋晟厉兵秣马,准备和那位征服中亚的帖木儿大帝一战时,后者却在半路病死了,帖木儿帝国从此走向衰落。这对宋晟来说,可能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但对于整个亚洲来说,避免了一场喋血。

虽然未能和帖木儿大帝一战,但宋晟的准备也没有白费,他靠着强悍的实力,成功招降了北元平章把都帖木儿及其部落约四万余人,这个战绩让朱棣欣喜不已。凭借此功,朱棣封宋晟为西宁侯,世袭罔替。

永乐四年,北元有南侵之意,朱棣命宋晟提高警惕,防止其入侵。朱棣对宋晟说:

“如今西北的边务,全部托付给卿。不是朝廷召命,不要总来朝!”

意思是,凉州的兵马,我都托付给你了,你有什么动作不必请示我。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朱棣对这位亲家公是何其信任!

有明一朝,宋晟四次镇守凉州,竟然没有吃过一次败仗。凉州因为宋晟的存在,成为了大明王朝在西北的最强要塞。宋晟之名,威信著绝域。

然而,再优秀的将领,也有陨落的时候。永乐四年,宋晟在肃州练兵时病逝,从此,朱棣失去了一位悍将,大明朝在西北失去了一位柱石。

四、14代忠贞,伟大的内核

宋晟去世后,他的儿子宋琥袭承爵位,是为第二代西宁侯。宋琥佩前将军印,镇守甘州、凉州,宣德五年去世。

宋琥死后,他的弟弟宋瑛成为第三任西宁侯。正统十四年,宋瑛跟随朱祁镇出征,在“土木堡之变”中战死。

明朝西宁侯共传了11世14代,自从宋琥、宋瑛之后,历代西宁侯效忠明朝,为明朝南征北战。崇祯十七年,第十四代西宁侯宋裕德为抵抗大顺军而战死沙场。至此,经过两百余年,宋家和朱明王朝共同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善始善终。

《明史》云:

宋晟在太祖时,即与开国诸元勋参迹戎行,其后四镇凉州,威著西鄙。两子尚主,世列彻侯,功名盛矣。

意思是,宋晟在明太祖时期,就和那些开国名将们一起从戎。明朝建立后,宋晟四次镇守凉州,威震西域。他的两个儿子都娶了公主,世代列侯,宋家在当时可谓盛极。

当年,朱棣嫁给宋家两个女儿,而后收获宋家14代的忠贞。这笔“买卖”,还是朱家“赚”了!

永乐年间,朱棣在外交经贸领域一共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第一件是派郑和下西洋,第二件是派陈诚出使西域。前者是靠着郑和宝船上的两万多人和火炮保证使团的安全,后者完全是靠宋晟打的底。

明朝初年,战将如云。有徐达、常遇春这样一统天下的军事大家;也有李文忠、蓝玉那般的北伐名将。可是,西宁侯宋晟镇守西凉,他像一把楔子扎根于漫漫黄沙之中,帮明朝守住要塞,并击退一次又一次的外地入侵。

标签: 历史宋晟明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权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司马懿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权臣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帝制下,想成为一个谋朝篡位的“奸臣”,需满足两项因素:主观意愿、客观条件。其中,主观意愿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命、不信邪,信奉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高高在上、生杀予夺集于一身的皇帝宝座,估计八成古人都产生过

  • 漠北决战时,“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会迷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漠北决战时,“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会迷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人生结局是个悲剧,最终自杀身亡。导致李广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他在非常重要的汉匈漠北决战中迷了路,不忍接受刀笔吏的调查才自杀的。奇怪的是,当时参加汉匈漠北决战的卫青和霍去病面临着同样的地理困

  • 历史上孙传庭是什么人?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孙传庭,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944年,李自成带兵攻打北京,同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砍杀了后宫的嫔妃、公主等女眷,然后跟太监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缢而死。虽然后来还有苟延残喘的南明政权,但是此时明朝已经相当于灭亡了。崇祯是个有骨

  • 明朝末年党政十分激烈 明朝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明朝,党政

    还不了解:明末党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末的派系纷争?李自成的兵马进了宫,朝中的文武百官奴仆们四散奔逃,连崇祯帝都亲自敲响了大钟,也没有看到一位文武百官。他了解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便带着一名随从,向着皇城北方的万年山而去。看着眼前这座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城

  • 咸丰帝妃嫔玫贵妃是什么出身?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玫贵妃,清朝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大清史上被降位又复宠的玫贵妃,她是咸丰帝的嫔妃徐佳氏。徐佳氏宫女出身,身份低微。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三封为常在。后晋升为玫贵人,咸丰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后降为官女子。据清史记载,官女子实际上只是陪皇帝睡觉的宫女,地位极为低下。咸丰五年,

  • 历史上杨坚的皇位是怎么来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杨坚,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杨坚,人们的印象都是不错的,此人是个有雄才伟略的明君,不仅统一了分裂多年的中原,带领百姓走出了最黑暗的时期,还经过了一番改革,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君王,自然是需要受到后世的称

  • 历史上李清照做过什么事情轰动了京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李清照,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才女李清照的故事。1、十六岁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

  • 平阳公主有过三任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平阳公主有过三任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平阳公主,我国历史上出名的有两位,一位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女,另一位就是汉武帝的姐姐。后者的确先后嫁过三次,而且每任老公都是列侯以上,但在她死后却选择了与第三任丈夫合葬,也就是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卫青。平阳公主和汉

  • 霍去病和卫青谁的名气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去病和卫青谁的名气更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霍去病和卫青是舅甥关系,而且他们都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两个人的名气都很大。不过如果要对比的话,霍去病的名气要大一些,因为霍去病走南闯北,打下了许多疆土。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相信他的名声还会更广。而且在他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传着他的丰功伟绩

  • 霍光当初帮助刘病已登基 刘病已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病已,霍光

    还不了解:刘病已和霍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光拥立了落魄的刘病已,霍光死后,刘病已为何要诛杀他的后代?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辅政大臣,他曾经临危受命,辅佐过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汉询,可谓权倾中外,无人能及。辅佐过西汉两位帝王的霍光一生兢兢业业,不仅很好地弥补了汉武帝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