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42 更新时间:2024/3/19 7:41:57

李斯是秦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实以李斯的才能,他可以获得大好前途,但最后却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很多人不理解李斯为什么要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秦朝。李斯在位期间,参与立法,还统一了文字、车轨,算是为后人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但李斯却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骗,导致晚节不保。李斯的一生究竟该如何评价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国观念虽然存在,但并未被士人放在首位,毕竟不管是楚国还是赵国,亦或是被视作蛮夷之地的秦国,都是周王朝的属国,皆出一脉。因此战国时期的士人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许多士子远离祖国,来到他国,只为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还有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在秦朝大殿说出“我为名利而来”这样的话语。由于当时各国都在争霸,因此都非常渴求人才,尤其是从羸弱小国艰难强大起来的秦国,更是求贤若渴,而李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楚国来到秦国的。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时做过上蔡掌管文书的小吏。关于李斯为何辞官拜荀子为师的说法很多,目前最可靠的是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的故事。据说李斯在一次上厕所时看到厕所里有许多老鼠,浑身污秽、面黄肌瘦,看到人就立刻仓皇逃窜。之后,李斯又在粮仓里看到许多老鼠,这些老鼠惬意的吃着粮食,胆子极大,看到人走过来也不惧怕。于是李斯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在李斯看来,层次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做人就一定要像粮仓里的老鼠,这样才可以出人头地,享受荣华富贵。李斯的观点也是当时士人们的主流观点,在那个充满机会的时代,每个有能力的人都想飞黄腾达。因此李斯辞掉官职,慕名来到荀子门下,并拜荀子为师。

荀子是著名的儒家宗师,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却极其接近法家,因为荀子重视现实,但老一套的儒家思想很难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荀子才会以儒家宗师的身份,教出许多法家弟子,而李斯,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李斯学成之后,许多人都劝说他回到自己的祖国,大展才干,然而李斯却认为楚国已经日落西山,其他国家更是腐朽没落,只有秦国朝气蓬勃,因此李斯毅然来到秦国。李斯来到秦国之后的仕途颇为顺利,“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与秦王相见之后,他大谈天下局势,为秦王建言献策,他与秦王的这次谈话,就是秦朝版的“隆中对”,而李斯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丝毫不输后来的诸葛亮。料想此时的李斯,应该是意气风发、心潮澎湃而又气宇轩昂的。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派人持金玉收买、贿赂六国的君臣,以达到离间的作用,最终效果很好,因此秦王愈发器重李斯。只是正当李斯的事业进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秦国大臣却因为韩国间谍郑国而对他国客卿产生质疑,许多朝中元老借此向秦王上疏,希望驱逐秦国内的外国客卿,秦王采纳,下达逐客令,而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愤而作《谏逐客书》,文章站在秦国的大业角度,分析逐客的利弊得失,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用委婉的语气指出了秦王逐客的错误。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秦王幡然醒悟,立刻取消了逐客令,而李斯也因此升为廷尉。

在秦朝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李斯的贡献是无法替代的。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完善法律、书同文、车同轨……秦朝统一的所有伟业当中都有李斯的印记,他就是一直默默站在秦始皇身后的那个人。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想必李斯也会成为一代名相,名垂青史,只是可惜的是,当初从上蔡走出来的那位年轻人,始终还是太过狭隘,即使他出人头地,却还是“粮仓当中的老鼠”,鼠目寸光。

李斯的政治能力和文学造诣都极高,但他的心胸却非常狭隘。当自己的同门韩非来到秦国时,他因嫉妒和害怕韩非的能力,因而害死韩非子,使得秦朝乃至整个时代失去一位法家宗师。除此以外,后人一直对秦始皇诟病的“焚书”一事,其实也是李斯所为,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或者说以法家思想为尊。只是李斯作为一位法家代表,同时作为秦王朝的丞相,这些行为有情可原,但当他向赵高妥协时,当初那位从荀子门下走出来的李斯就已经死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路上暴病而亡,按照惯例,应该由皇长子扶苏继位。当赵高携胡亥找到李斯时,李斯贵为大秦帝国的丞相,他手中还有秦始皇留下来的遗诏,而赵高不过是一位太监,李斯完全有能力拒绝赵高的要求,履行秦始皇的遗诏,让扶苏继位。

如果李斯这样做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李斯自己的命运也会改写,只是可惜的是,当李斯听到赵高说扶苏会立蒙恬为丞相时,他惧怕了,他妥协了。李斯与赵高勾结在一起,害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而李斯则继续做他的丞相。

只是此时的李斯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位在大殿上与秦王纵横睥睨天下的李斯了,此时的他,为了讨好胡亥无所不用其极,他推出所谓“督责之术”,成为残杀忠良的工具。当秦朝即将陷入绝境时,李斯终于觉悟,他前去规劝胡亥,却因此入狱,最终因赵高的构陷以“谋反罪”而被腰斩于闹市,并被诛灭三族。

纵观李斯的一生,他年少踌躇满志,中年位极人臣,最终却落得凄惨下场,他本可以成为一代贤相,却死于自己的私欲与狭隘。正如司马迁评价道:“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不知若是再给李斯一次机会,他是否还会想成为“粮仓里的老鼠”。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

  •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名将,为何一位被逼死另一位却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不输白起,更被称为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王翦灭燕、赵、楚,一时功高震主。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

  • 吕不韦和吕公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猜测吕不韦和吕公会不会是一个人,史书对于吕不韦记载的篇幅算是比较多,从他经商到成为秦国的丞相,算是为秦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吕公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记载了,只是说他早年来到沛县避难。其实这两人的经历很难联系到一起,而且硬要说成是一个人,理由也十分牵强。不过他们身为吕氏后人,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

  • 南宋名臣范成大有哪些成就?范成大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范成大

    范成大是南宋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据说范成大12岁便饱读经书,14岁就能创作诗文,可以说是一位小神童了。1154年范成大考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范成大为官忠良,不畏强暴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范成大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体现在诗词上,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评价最高的诗都是反映社会

  • 范文程为什么恨明朝?他为什么要主动投靠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范文程是清朝开国重臣,清朝早期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范文程之手,所以范文程也被称为是清初文臣之首。不过范文程是汉族人,他为何要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想投靠后金呢?范文程一生历经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和清圣祖四代帝王,也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谋臣,但他的身份却让他饱受质疑。当然范文程会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原因,下

  •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名字含义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范仲淹少年时经历坎坷,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此后范仲淹苦读诗书,成为参军才接回母亲,并且改回本名。应该大部分的朋友都不太清楚范仲淹的“仲淹”是什么意思,古人取名字都会赋予各种含义,范仲淹也不例外。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有关范仲淹名字的秘密,还有

  • 汉武帝为何不重用东方朔?东方朔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东方朔,东方朔简介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汉武帝继位后,向全国招揽有才之士,东方朔毛遂自荐写了三千片竹简上书,据说汉武帝花了两个月才全部读完。此后东方朔顺利入仕,担任常侍郎。不过东方朔的才能并没有为他扩宽自己的仕途之路,汉武帝始终是把东方朔当做俳优,不予重用,这也让东方朔感到挫

  • 袁涣是什么样的人?袁涣多次易主为何还以忠义著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袁涣是东汉末年官员,出生于“陈郡袁氏”。袁涣十分有才,早年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后来被袁术征用。此后吕布攻打袁术,袁涣被俘才转投吕布,等曹操灭了吕布后,袁涣又归降曹操。袁涣的一生更换过三名主公,不过哪怕如此,袁涣也没有像吕布那样被人称为“三姓家奴”,反而袁涣的名声非常的好,没人会不敬重袁涣。或许还有

  • 项羽手下的五位大将结局如何?只有一人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项羽作为推翻秦朝的主力军,他肯定也有一批能力强大的手下。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项羽的五位大将分别是谁,还有他们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这五位大将分别是英布、龙且、钟离眜、季布和虞子期。除了虞子期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以外,其余四人都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他们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人能够善终。项羽败给刘邦,但依然被后人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