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马超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真实的马超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41 更新时间:2024/3/10 13:50:12

提到马超这个人物,我们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的功臣。很多影视作品还有游戏中都能见到马超的身影,而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实力非常强大。不过仔细想想,多数人对于马超的认识好像都只停留在马超武艺如何这个层面上,对他的为人并不是很了解。当然,真实的马超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完人”,甚至他做过一些我们很难理解的事情。

宗族被灭,妻儿遇害

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完全不同,马超并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起兵反曹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的盲目出兵,才连累得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等宗族二百余人被斩。汉末,西凉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大小十几路军阀,互不统属,时而联合时而开战。对于朝廷的态度,也是时而帮一把,时而对着干。

其中,马腾、韩遂是其中势力最强的两股人马。先是称兄道弟,合着一起干,之后两人反目,韩遂便杀了马腾的妻子,打得不可开交。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马腾入朝为官,封卫尉。马超的弟弟马休、马铁也被封为奉车都尉、骑都尉。跟着马腾一起入朝的,还有宗室三族。作为西凉首屈一指的军阀,马腾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是担心打不过韩遂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摆明了是一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路。马腾走后,马超接任“掌门人”。这时,他可不能任性胡为,因为宗室三族的性命可都捏在朝廷手中。

曹操雄才大略之主,虽刚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但转眼就盯上了西凉乱局,于是放话出去:“我要出兵征讨张鲁,需要借道各位大佬们的地盘。”

真实的马超是什么样的他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完人”借道的说法可真可假,但逼反西凉诸人的用意绝对是真的。果不其然,一听说曹操要借道自己的地盘,西凉各部迅速拧成了一股绳,集结了羌、氐、汉混杂的十万大军,准备与曹操开战。这其中,就有马超、韩遂。“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这,便是马超与韩遂说的。韩遂当初杀了马腾妻子,不管杀的是不是马超生母,韩遂始终都是马超的仇人。马超此举,虽是拉拢韩遂抗曹,却实为不孝之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亲自西征,两军开打,于潼关、渭南大战。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正月,马超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三月,马超斩杀突围求救的凉州别驾阎温,惹冀城民怨。五月,身处邺城的马超宗室三族被斩。八月,韦康开城投降,被马超处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九月,韦康旧部以“调虎离山计”赚马超出城,然后重夺冀城并杀死马超妻儿。进退失据,马超只能投奔汉中张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超这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宗室三族、妻儿的被害,他都有着脱不干的关系。

归附刘备,马超是否有“抛妻弃子”之嫌马超投张鲁,很受欣赏,张鲁甚至还想将女儿嫁予马超。可惜此时的马超风评已坏,张鲁在部下的劝阻下,叫停了这门亲事。

初尝寄人篱下滋味的马超,也终于见识了别样的世间险恶。张鲁的部下因为惧才,都想着加害马超。反攻西凉无望,又见张鲁不是成事之人,恰逢刘备入川,马超生出了弃张鲁而投刘备的念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马超投刘备,走得极其坚决。其妾室董氏、庶子马秋均被留在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后,董氏被赐予阎圃,马秋被杀。乱世之中,家人难以保全,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马超有过之前的不良表现,此处再看,却也难以分辨他到底是“保不住”,还是原本就“不想保”。不管如何说,这“抛妻弃子”的嫌疑,他注定是要背上的。

马超的“西凉梦”,究竟是什么?

我们上边说过,西凉的情况比较特殊。军阀割据,互不统属,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更像是一个熔炉。熔炉中,混居着羌、氐、汉等多族。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

真实的马超是什么样的他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完人”马腾的父亲因为丢官以致家贫,娶羌女为妻。可以说,马超是个混血儿。

在那个时代,羌人没有什么君臣概念,强者为酋豪,弱者为附属,尤其崇尚武力。生长在不一样的环境,多多少少会受到不同文化影响。如果我们以“忠孝仁义”为标杆去解读马超、韩遂,是有失偏颇的。这样的文化,也使得西凉各部之间时打时合,与朝廷之间也是一样的态度,我可以保你,也可以反你。对于羌、氐来说,没有什么“正统”,只要你够强,胡也好,汉也罢,我都可以跟着你干。

正如数十年后的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威震天下一样,西凉只认强者。而这样的态度,恰恰是东汉朝廷、曹操所忧惧的。在皇帝、权臣的眼中,这样的民风要不得,这是乱臣贼子无疑。如此不稳定的变数,必须要根除。这是两种意识形态上的碰撞,势必会撞出火花。你要打,我们必须要自保。这也是为何曹操一说借道,西凉瞬间拧成一股绳的缘故。

马超,曾有望成为那个一统西凉的强者。他的“西凉梦”,或许正是如此。他身上流淌着的血液,有汉,亦有羌。当他与羌、氐之人并骑之时,凛冽的风沙扑面而过,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我们无法感受。或许,他在想着做个西凉的土皇帝,或许,他在想着称雄天下。然而马超终究还是西凉梦碎,输的彻彻底底,一无所有。

在人生最后的十年里,他葬送了亲情,孤独地寄人篱下,而他在羌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助他沦为了蜀汉最大的一只政治宠物。

标签: 历史三国马超

更多文章

  • 关羽拒绝孙权的提亲,他的女儿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众多风流人物之中,关羽忠肝义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代帝王都不断对其加封,特别是在清朝时期,每位皇帝不断对他增加封号字数,到了光绪年间,关羽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在今天,也有很多人将关公供奉起来,就是因为他的大义。不仅如此,关羽

  • 朱棣出一道上联,一位和尚是如何对出下联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明朝,朱棣

    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文化悠久,对联文化也是被广为流传。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对子,对联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的均是中华言语独特的艺术形成,是中华的文化瑰宝。时至今日我们逢年过节还是会贴对联,继续传承我们的古老的文化。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有北宋的文豪苏轼,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还有清朝

  • 刘邦知道吕雉心狠手辣,为何没有阻止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都说身处帝王家的女子总是活在勾心斗角之中,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虽说在真正的历史上,后宫所发生的事情并不像影视作品中写的那样充满了戏剧性,但暗潮涌动等形容词还是很恰当的。尤其是当与帝家的政治和情感牵扯到一起的时候,就算是后宫也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想必就该是被吕后残忍做成人彘的戚夫

  • 万历四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皇帝,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1620年,历史上正是万历四十八年。(一)四个月,换了三个皇帝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当时的当政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享年58岁。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皇位做了48年,成为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十

  • 汉中之争结果如何?对三国格局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蜀汉中大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蜀汉中之争指的是发生在公元217到219年间,蜀国和魏国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根据学者薛凤飞的介绍,此次战役没有独立成篇的文献,所以他从各个文献中摘录了相关的文献介绍了此次战役。除了薛先生的文献以外,我们将对比其他文献,对魏蜀汉中之争予

  • 历史上努尔哈赤真的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努尔哈赤,清朝

    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那么历史上努尔哈赤真的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努尔哈赤杀子一事,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故事发生在明朝与后清之间的萨尔浒之战中。当时的情况是明军以人数的绝对优势将后金合围,对此,努尔哈赤并无任何畏惧之念,并决心终以一路突

  • 魏征的劝谏是如何导致武则天入了皇宫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唐朝,魏征

    众所周知,唐太宗开创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魏征的直谏,让唐太宗几乎不犯错。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对唐太宗的直言劝谏却间接导致了女皇武则天进入大唐皇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贞观八年(634年),后宫名额出现空缺,长孙皇后决定为唐太宗招娶一位新夫人。经过挑选,长孙皇后选中了大臣郑仁基之女郑氏

  • 三国时期东吴都有哪些宗亲?他们做出了哪种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东吴,三国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国这个尤其重视宗族的社会,遭逢乱世家族中如果有人出头逐鹿天下,那一般都是全族出动。比如曹操起兵,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人辅佐,到了第二代曹丕也有曹真、曹休

  • 真的是因为蜀汉来不及救援,才导致了关羽的死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关羽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生擒活捉,砍了首级送给曹操,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之一。关于关羽之死,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是因为蜀汉来不及发兵救援,才导致了关羽的死亡。然而,在《三国志》中,压根没有记载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之事,这让后世学者猜测纷纷,比如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提出过这样一个

  • 许攸帮助曹操拿下了官渡之战,为何曹操最后会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三国,许攸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了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本来没什么优势,如果不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并及时提供重要情报的话,曹操没有可能打赢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头号功臣许攸是曹操年轻时就关系很好的故交好友,官渡之战后还为曹操立了不少功劳,按理来说许攸此后应该是飞黄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