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东吴都有哪些宗亲?他们做出了哪种贡献?

三国时期东吴都有哪些宗亲?他们做出了哪种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61 更新时间:2024/2/8 15:24:04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国这个尤其重视宗族的社会,遭逢乱世家族中如果有人出头逐鹿天下,那一般都是全族出动。比如曹操起兵,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人辅佐,到了第二代曹丕也有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护翼。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的宗亲们:

孙羌一脉

孙羌,字圣台,孙坚(字文台)的同胞兄长。孙羌与妻子皆早亡。留下二子:长子孙贲,字伯阳;次子孙辅,字国仪。

由于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为郡督邮,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扶送灵柩,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孙坚军中,孙贲是”二号人物“。袁术于是表孙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参与讨平山越。

孙策起兵后,孙贲回到江东帮助孙策,当时孙策已平定吴郡和会稽,后与孙策征伐庐江太守刘勋及江夏太守黄祖,回军时知道刘繇病死,于是又平定豫章,由孙贲领豫章太守,后来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受奉诏拜为征虏将军,继续领豫章太守。在职第十一年逝世。

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又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等。建安四年(199年),孙辅随孙策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因功被任命为庐陵太守。后升任平南将军,假节兼任交州刺史。

公元200年孙策死后,孙辅后担心孙权无力保守江东,便遣使与曹操暗中来往,事情泄露后,孙权将他软禁起来,数年后去世。从孙策对孙辅的任命来看,不得不说非常重视他,可惜他在孙策死后起了异心,最终被软禁致死。

孙静一脉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建安元年(196年),孙坚长子孙策进攻会稽,派人请孙静,孙静带家属与孙策在钱塘会面。孙静献计助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平定会稽。孙策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委以重任。

但孙静性格稳重留念故乡,不愿出外为官,请求留任家乡镇守,孙策便同意他的要求。孙权掌权后,升任孙静为昭义中郎将,孙静后终老故乡。孙静生有五子:长子孙暠、次子孙瑜、三子孙皎、四子孙奂、五子孙谦。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旧仇吴郡太守许贡门客杀害。各地官员都打算奔丧,因时任富春长之虞翻在富春为孙策守丧,引导当时地方官员原地守丧,避免地方空虚。孙暠时为定武中郎将,屯守乌程,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会稽地方官员以兵自守,等待东吴统治核心的命令。

虞翻对他说:“孙策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统摄。重兵已围城固守,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孙暠最后撤退。有意思的是,孙权死后幼子孙亮即位,孙暠的孙子孙峻孙綝成为祸乱朝廷的权臣(捣乱基因)。

孙瑜,字仲异,官至奋威将军、丹阳太守。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善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东吴开始设立学官。215年,孙瑜去世,时年三十九岁。

孙皎,字叔朗,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他的功勋,封其子孙胤为丹阳侯。

孙奂,字季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嘉禾三年(234年),孙奂去世,时年四十岁。

孙河一脉

孙河,字伯海,孙坚族子。少时便为孙坚心腹从讨四方。孙策东渡,又跟随孙策平定吴、会,从讨李术,术破,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后孙翊(孙权之弟)遇害,前往宛陵指责妫览、戴员保护不周,二人心虚,将其杀害。

孙韶,字公礼,孙河至侄。

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受封吴王,升任他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孙韶为镇北将军。孙权后加任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241年),孙韶去世。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最后评价道: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意思是说东吴的这些宗室们,或是起兵之初就亲身跟随领兵作战,或是日后镇守边陲,为江东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标签: 历史东吴三国

更多文章

  • 真的是因为蜀汉来不及救援,才导致了关羽的死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关羽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生擒活捉,砍了首级送给曹操,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之一。关于关羽之死,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是因为蜀汉来不及发兵救援,才导致了关羽的死亡。然而,在《三国志》中,压根没有记载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之事,这让后世学者猜测纷纷,比如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提出过这样一个

  • 许攸帮助曹操拿下了官渡之战,为何曹操最后会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三国,许攸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了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本来没什么优势,如果不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并及时提供重要情报的话,曹操没有可能打赢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头号功臣许攸是曹操年轻时就关系很好的故交好友,官渡之战后还为曹操立了不少功劳,按理来说许攸此后应该是飞黄腾

  • 刘备为何能成功?他都遇到了哪些“贵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曹操、袁绍、公孙瓒、吕布、孙策一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可最终只剩下魏蜀吴三方,其中刘备的创业之路最为艰难,一开始他只有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后来有诸葛亮的加入,才慢慢把事业做大,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成为三国一方霸主,他一生中遇到不少贵人,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是贵人中的贵人。排名第四:诸葛亮

  • 合肥之战张辽是如何两次成功突袭孙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张辽,三国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合肥之战,孙权十万大军,败给张辽七千人,还差点被张辽活捉了,可以说令人匪夷所思。张辽两次突袭,以少敌多,将孙权打的溃不成军,狼狈逃走,孙权从此心里对张辽有了阴影,一生都惧怕

  • 赵樾:宋徽宗赵佶第二十四子,十七岁时在五国城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赵樾,北宋

    赵樾(1115年—1131年8月12日),宋朝宗室,宋徽宗赵佶第二十四子,母为乔贵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四月。七月赐名为赵樾,并授封检校少保,平海军节度使的官职,封为瀛国公。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十三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

  • 韩信生前战功赫赫 最后为什么会被诱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韩信,西汉

    对韩信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功勋满满却被诱杀,性格或是主要原因?秦二世末期,生灵涂炭,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讨伐秦暴政,天下大乱。这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好汉,他们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及高强的军事才能,在这乱世之中崭露头角,被世人所熟知。其中,西汉初年的诸侯王

  • 刘德为何拒绝安葬朱元璋的父母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首先,这是真事儿,其次,这个有眼无珠的地主虽然受了羞辱,但老朱皇帝没惩罚他,还赏赐他30亩地。朱元璋17岁时,那时候已经非常的乱了,那时候还有很多的灾病,遍地都是民不聊生的末世景象,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相继去世了。对于古人来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情,朱元璋必须想尽办法,让父母大哥尽快

  • 三国时期马超为何会离开凉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汉末凉州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三国演义》里的马超被称为“锦马超”,羌人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是很多三国迷小时候心中的偶像。但其实真实历史上马超的风评并不好,因为他公然反叛曹操,害死了父亲马腾在内的宗族200多口人,因此有人批评他“不忠不孝”。今天

  • 项伯作为项羽军中的高层,为何要帮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汉朝,项伯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也是中国人较为熟悉的一个历史桥段。鸿门宴上,沛公刘邦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却依旧被项羽的亚父范增算计,搞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幺蛾子。刘邦之所以没死在项庄的剑下,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张良,如果没有张良去找樊哙通风报信,就不会有樊哙的勇闯项羽营帐。第二个人是樊哙,如

  • 朱金星被李自成器重,为何却第一个背叛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明朝,李自成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农民起义,其中闯王李自成算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一位。虽然最后李自成没能成功开创新的王朝,不过他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还是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的。虽然关于李自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各方面综合的结果,但是李自成的用人问题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李自成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