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太子朱标是病死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都说太子朱标是病死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1/16 1:51:16

还不了解:太子朱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子朱标是怎么死的?都说是病死的,其实是被朱元璋活活气死的。

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可以预见。朱元璋已经年过六十,已经没有余力去培养一个继承人了。于是,朱元璋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皇位到底应该传给谁?

朱标因为头很大被南京的老百姓戏称为“大头太子”,即便如此他的寿命并不长。可以说,朱标的死打乱了朱元璋对于明代未来的规划。朱元璋废了太多心力去培养这个太子,最后一无所有,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朱标年仅三十八岁逝世并不是没有先兆。在病逝八个月前,朱标奉命视察陕西之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了,但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一回皇城,朱标就像朱元璋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但是,转折点就在朱元璋让朱标去审理罪囚这件事上。

朱标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会采用重刑。

由于朱标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书詹徽辅助他审理案情。詹徽却在朱标不了解的情况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标立即找到父皇阐明缘由。并且谏言:立国应该以仁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来解决的。朱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宠爱自己的父皇居然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朱标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没成想,在病中的朱标见到父亲发火十分惊恐,病情愈加严重,终于,在四个月之后离世。朱标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将儿子叫到床边上,直言是詹徽害了自己。其实,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埋怨朱元璋滥用刑罚来着。朱标死后,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远也不会认为害死太子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只是时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自己的痛心。

其实,朱标与朱元璋的分歧早已有之。

洪武三年,朱元璋处理了一批犯人,轻罪重判。一般的规矩是,囚犯名单是经过朱元璋审看过后要交给太子朱标重新查看的。朱标在查看讯问之后,发现判得并不合理,决定重新处理一番。于是,太子重新拟定的判决书就被御史袁凯上交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便问袁凯,他和太子谁对谁错,而袁凯在官场浸淫已久,自然了解怎么回答才能够保住自己的脑袋。只是说:“朱元璋公平公正,而太子朱标仁德”而已。

但是,朱元璋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我要你选出个优劣,你不痛不痒的评价一下是什么意思?于是,立马让袁凯滚蛋。而袁凯也是惧怕朱元璋杀人如麻的性格,出了宫就开始装疯卖傻,想要逃脱。在经过朱元璋的数次试探之后,袁凯终于被遣回了老家。

但是,他要是了解自己当时只是做了一个临时出气筒,那可得后悔死,不过这是后话。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考察陕西地区,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又出来搞事了。

胡惟庸作为明代的开国功臣在朱元璋创建明代之后,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左丞相的位置,但是,他的野心不止于此。胡惟庸的终极理想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坐拥万里江山,在重创胡惟庸及其党羽之后,朱元璋将胡党余孽斩尽杀绝。而朱标的老师宋濂好巧不巧就是胡党一派,那朱元璋也不能饶啊,饶了你我的江山就不保了。

前面我们说过朱标这个人性格当中有一点就是仁德,自己的老师出问题了,朱标当然是火急火燎的跑到父皇面前求情了。

朱元璋本来就多疑,再加上个暴脾气,直接就甩朱标一句:“要想救人等自己做了皇帝再说吧!”朱标也是个不禁吓的主,听到这话直接投河去了,幸亏被太监救起这,朱元璋的命根子才暂时的保住。不过,朱元璋到底还是疼这个儿子的,朱标为这事儿都投河了那宋濂还是赦免了吧,但是,一波平了一波又起。

开国功臣李善长因为与胡惟庸有牵扯,朱元璋又动了杀心。朱标了解之后,又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还说朱元璋滥杀功臣。这次,朱元璋果然又暴跳如雷,要打朱标。不过,这次朱元璋终于了解要给朱标讲道理了。事发第二天,朱元璋先用荆棘条打了朱标一下,见朱标不好受,朱元璋又将荆棘条上的刺都去除交到朱标手中。

之后,朱元璋这才告诉朱标是因为自己为朱标除去了刺,你拿着才不会那么疼。这明显就是告诉朱标,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你当皇帝轻松呀,你怎么就明白我的苦心呢。而朱标却说做皇帝要是仁德仁善,那臣民也就不会有逆反之心了。朱元璋听到太子又和自己顶嘴,自然气就不打一处来,抓起东西就给朱标砸过去。

之后没几天,朱标就死了。所以,我们说朱元璋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朱标,实际上,他才是害死朱标的凶手。正是他的铁腕手段和无数次的打骂,才让政见与自己不合、本就胆小懦弱的朱标患上心理疾病,从而过早的离开人世,这和明代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写的朱标的死因雷同。

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名山藏》、《明书》』

标签: 历史朱标明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后如果是扶苏继位 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秦始皇,扶苏

    秦始皇死后,如果是扶苏当了皇帝,秦朝的会有怎么样的变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假如扶苏继位,大秦帝国也难逃二世而亡的魔咒公元前210年,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崩逝,遗诏命扶苏继位为帝。然而,宦官赵高为一己之私勾结丞相李斯等人,拥立始皇第十

  • 唐太宗想给房玄龄纳妾为何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想给房玄龄纳妾为何遭拒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上的皇帝,向来都高高在上。而效命于他们的臣子及臣子的家眷们,则往往只有仰其鼻息的份儿。也就是说,皇帝说一,臣子及其家眷不敢说二。皇帝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必须得服从才行。这在古代,既算是一种常识,也算是臣子及臣子家眷们应尽的本分。不

  • 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前期重塑格局的政变事件,在此事件中,李世民先发制人,为了取得皇位继承权,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同胞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四王子李元吉。这次政变,和三国后期司马懿高平陵事变、晚清慈禧的辛酉政变,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因为这些政变预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魏征的墓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魏征逝世之初,唐太宗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在碑石上书丹,这说明君臣之间是有“真爱”,那为什么一年时间不到,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要砸掉魏征墓碑呢?问题主要出在魏征身上——魏征太不厚道了。下面,简单把他们两人的关系捋一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

  • 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会杀自己的弟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会杀自己的弟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范成大曾经回忆玄武门事变:建成回马欲驰归,元吉行趋武德闱。关于李渊现在有很多人对其评价都很高,但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教育子女这方面,那么李渊交出来的成绩单是否有优秀呢?这个问题的背后,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争议,谁也没办法给出一个相对而

  • 历史上秦琼真的病了12年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秦琼真的病了12年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唐朝头号猛将,有过美良川生擒尉迟敬德的傲人战绩,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他在史书中的评价却反而比李靖、尉迟敬德等人要低,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自从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秦琼就托病不朝了,而

  • 李世民心目中排第一的大臣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心目中排第一的大臣应该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吃瓜,想到他都要留一半骆驼作为一个喜欢唐史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看和唐朝有关的典籍,最近在《新唐书》中看到了这么一段,文言文我就不摘录了,直接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有一天,李世民正在吃瓜,感觉瓜的品质不错,就把剩下的瓜,拿去

  • 战国初期魏国能成为霸主 魏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国,魏国

    还不了解:战国初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为什么魏国能够成为中原霸主?关键是实行了变法。导语:周武王姬发在商王朝灭亡以后,建立起来周王朝。把姬姓一族以及有功之臣,还有哪些暂时没有力量去收复的部落,通通进行了分封。到了周幽王姬宫涅的时候,周幽王是一个只了解贪图美色,

  • 秦国需要什么样的变法 商鞅变法最后为何能在秦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商鞅,秦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和秦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国为什么需要变法?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成功?一部荡气回肠的战国兼并史,随着魏国阴差阳错地放弃了历史对他们的选择和青睐,一统天下的重担终于要转交到了西边的秦国身上来了。提起秦并天下这个话题,就必然绕不开商鞅这个人,以及他推行的

  • 秦晋之好就能说明两国关系 秦国和晋国关系到底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秦国,晋国

    还不了解:秦国与晋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说“秦晋之好”,那么历史上的秦国与晋国究竟有多好?秦晋之好,实则是政治联姻,跟欧洲王室们互相联姻,却又打得不可开交,没有什么本质差别。目前文献中可见的第一次秦晋联姻发生在春秋中期,晋献公与齐姜所圣的女儿、申生的同胞姐姐伯姬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