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作为地震多发的朝代 明朝天灾到底有多严重

明朝作为地震多发的朝代 明朝天灾到底有多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2/4 16:37:59

对明代天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天灾有多严重?276年发生地震156次,能坚持这么久不容易。

明代是中国一个坚挺的朝,立国276年,离王朝极限300年还差24年。

这封建王朝中比较长的寿命,即是明代生命力顽强体现,也是天子守国门的诠释。但明代也有遗憾,那遗憾就是,天灾其多啊。

明代中后期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变化,让北方长期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

这一切也被无数史学家归因成明代覆灭根源之一。

除了这之外,悲催的明代,还是一个地震非非常多的朝代。

(明代鼎盛时疆域)

按史学家统计,明代276年寿命中,记载在史册上的地震就有165次之多。

今日我们测绘地震,都是用先进仪器。

古人没有那么先进的仪器,因此只能看地震的后果。所有能观察到的地震,无疑都是有破坏性的地震,要是没啥感觉的小震,估计也不会被记录在册。

言外之意就是,这156次地震,都是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引发严重后果的地震。

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明代应该是悲催的处于一个地质活动非常活跃年代的朝代。

(中国火山地震带)

这活跃的后果就是,明代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

地球的寿命今日科学家说有46亿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发生的地震不胜繁举,历史悠久的中国,也有过无数关于大地震的记载。

但史书中明确的,伤亡人数最多的,影响范围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地震。则是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关中大地震。

这次地震也被称为“1556年华县大地震”“嘉靖乙卯大地震”。

公元1556年1月23日,也是明嘉靖34年农历12月12日,一场震级8级,烈度11度的特大地震,在大明领土上爆发,短暂的地震过后,明代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中原大省,人口大省成了地震重灾区。

除了这重灾区之外,地震威力还辐射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明代疆域。

按照各个地方志的记载,可知这场地震的范围。

东起南京,西至甘肃靖远,北到陕西保德,南至湖南浏阳都有震感记录,就连边远的广东和福建都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

除了烈度强,影响范围大之外,这个地震还有个特点是,震持续时间长。史料记载说,这场地震的大规模余震,持续有五年之久才渐渐减轻,到万历年间才彻底消失。

地震发生时候,是1556年1月23日冬日午夜,这个节点发生的地震,势必伤亡惨重,因为那个时候,恰好是大多数人的睡觉时间,特别是农业时代更是如此,没有夜生活的明代人,秉持的都是天黑就睡觉理念,浑然不觉危险的降临。

(明代农业生产)

睡梦中的人,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后果如何?今日人可以寻思一下!

这后果就是,地震爆发的短时间内,就有50多万人直接伤亡,无论城乡皆成一片狼藉,大量的人口死亡,随之而来的必定有瘟疫和灾荒。

古人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这地震破坏力的诠释,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更是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因为后续的影响更严重。

地震引发了巨量的人员伤亡,也影响了地质地脉运动。

地震所在都是黄土高原区域,这场地震导致了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土层滑坡、崩塌,大量黄土进入了黄河,进而堵塞了黄河水道。

这堵塞,让黄河河水逆流,又引发黄河之水倒灌渭河,让渭河河道整体北移动了五公里之多,黄河堵塞渭河改道直接将关中地区的水文地脉给改变,弄的“河、渭大泛,终南山鸣。”

地面上的水脉出现了问题,地下水也随之变化。

不少地方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让原本地下水丰沛的地区,出现了井水干涸的地区,而原本水源干涸的地区,却遭遇了泉水如河的现象。

(黄河改道)

水源问题,又让原本就歉收的农业问题越发的凸显。

早在地震之前,中原地区就已然经历了持续二三年之久的旱灾,粮食本就不够,无数居民都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储存的粮食(皆覆土埋压),这就让本就遭遇旱灾的民众难以维持生活,再加上正值冬日时节,新一波粮食也没到收获的季节。

一时间粮荒成了灾区常态。

为了活命,不少灾区民众不得不想尽办法找吃的,吃完树皮,吃观音土,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迫不得已开始抢粮、掠食。冻饿致死的人数不胜数,随之而来的瘟疫更是让状况越演越烈。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难,明王朝也做出了不少应对举措。

诸如、减免灾区税粮,鼓励士绅开仓放粮,还有调派救济物资等事也做了不少,但受制于国家财政还有交通运输的难题,以及各种关节中出现的问题,赈灾效果有限。

(赈灾效果有限)

这场地震,加重了本就财政困难的明代财政负担,也引发国库空虚削弱了明代国力。

这场地震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万历年间,因为隆万新政推行,配合各种改良举措,明代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才得以在隆庆和万历初期恢复正循环。

可随后的岁月,明代依旧多灾多难,更兼人祸无数,土地兼并严重,税赋减少。

这一切最后引发了农名起义的浪潮,配合着关外的女真入侵,终于不可遏制地走上了不归路,不过哪已经是后话了。

标签: 历史明朝天灾

更多文章

  • 都说太子朱标是病死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朱标,明朝

    还不了解:太子朱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子朱标是怎么死的?都说是病死的,其实是被朱元璋活活气死的。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情可以预见。朱元璋已经年过六十,已经没有余力去培养一个继承人了。于是,朱元璋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皇位到底应该传给谁?朱标因为头很大被

  • 秦始皇死后如果是扶苏继位 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秦始皇,扶苏

    秦始皇死后,如果是扶苏当了皇帝,秦朝的会有怎么样的变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假如扶苏继位,大秦帝国也难逃二世而亡的魔咒公元前210年,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崩逝,遗诏命扶苏继位为帝。然而,宦官赵高为一己之私勾结丞相李斯等人,拥立始皇第十

  • 唐太宗想给房玄龄纳妾为何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想给房玄龄纳妾为何遭拒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上的皇帝,向来都高高在上。而效命于他们的臣子及臣子的家眷们,则往往只有仰其鼻息的份儿。也就是说,皇帝说一,臣子及其家眷不敢说二。皇帝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必须得服从才行。这在古代,既算是一种常识,也算是臣子及臣子家眷们应尽的本分。不

  • 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元吉为什么三箭射不死李世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前期重塑格局的政变事件,在此事件中,李世民先发制人,为了取得皇位继承权,在玄武门设伏,击杀了同胞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四王子李元吉。这次政变,和三国后期司马懿高平陵事变、晚清慈禧的辛酉政变,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因为这些政变预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魏征的墓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魏征逝世之初,唐太宗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在碑石上书丹,这说明君臣之间是有“真爱”,那为什么一年时间不到,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要砸掉魏征墓碑呢?问题主要出在魏征身上——魏征太不厚道了。下面,简单把他们两人的关系捋一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

  • 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会杀自己的弟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如果李建成当皇帝,他会杀自己的弟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范成大曾经回忆玄武门事变:建成回马欲驰归,元吉行趋武德闱。关于李渊现在有很多人对其评价都很高,但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教育子女这方面,那么李渊交出来的成绩单是否有优秀呢?这个问题的背后,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争议,谁也没办法给出一个相对而

  • 历史上秦琼真的病了12年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秦琼真的病了12年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唐朝头号猛将,有过美良川生擒尉迟敬德的傲人战绩,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他在史书中的评价却反而比李靖、尉迟敬德等人要低,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自从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秦琼就托病不朝了,而

  • 李世民心目中排第一的大臣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心目中排第一的大臣应该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吃瓜,想到他都要留一半骆驼作为一个喜欢唐史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看和唐朝有关的典籍,最近在《新唐书》中看到了这么一段,文言文我就不摘录了,直接给大家翻译成白话文。“有一天,李世民正在吃瓜,感觉瓜的品质不错,就把剩下的瓜,拿去

  • 战国初期魏国能成为霸主 魏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国,魏国

    还不了解:战国初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为什么魏国能够成为中原霸主?关键是实行了变法。导语:周武王姬发在商王朝灭亡以后,建立起来周王朝。把姬姓一族以及有功之臣,还有哪些暂时没有力量去收复的部落,通通进行了分封。到了周幽王姬宫涅的时候,周幽王是一个只了解贪图美色,

  • 秦国需要什么样的变法 商鞅变法最后为何能在秦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商鞅,秦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和秦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国为什么需要变法?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在秦国成功?一部荡气回肠的战国兼并史,随着魏国阴差阳错地放弃了历史对他们的选择和青睐,一统天下的重担终于要转交到了西边的秦国身上来了。提起秦并天下这个话题,就必然绕不开商鞅这个人,以及他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