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案真相简介(胡惟庸有没有打算谋反真相到底是什么)

胡惟庸案真相简介(胡惟庸有没有打算谋反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71 更新时间:2024/2/8 9:20:23

那么“胡惟庸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胡惟庸案”的起因是从一件很小的事件引发的,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南部)使者来南京朝贡。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图谋造反的罪名下令将其处死并株连九族。

这便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前后历时12年,受此案波及被诛杀者多达三万余人,其中就有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至于受牵连而身陷囹圄或者发配充军者更是数不胜数。

“胡惟庸案”最终通过一场场近乎疯狂的“大清洗”告终,然而关于胡惟庸到底有没有打算谋反的讨论却成为后世讨论的一个焦点。

那么“胡惟庸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胡惟庸案”的起因是从一件很小的事件引发的,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南部)使者来南京朝贡。

接受贡使觐见原本属于皇权而非相权的范围。可当时身为左丞相的胡惟庸却越俎代庖替皇帝完成了这次朝贡礼仪。

我们不清楚胡惟庸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是为进一步扩大相权投石问路,也有可能仅仅出于工作疏忽。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虽然胡惟庸此举确实属于僭越。

但用这点来说胡惟庸意图谋反就太过牵强了。

如果胡惟庸干的这件事发生在明朝后来的皇帝身上,可能根本没人去理会。

但这事发生在明朝权力欲最强烈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身上,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他当即把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等人骂个狗血淋头,吓得众臣顿首谢罪。

由于这次僭越事件的性质实在太轻,所以即便朱元璋想揪住不放也没更好的理由。

因此在经过一番批评教育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不过朱元璋心中却仍难以释怀。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称自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于是邀朱元璋到他家中参观。

可是当朱元璋一行人走到西华门时,一位叫云奇的太监却拉住了皇帝御马的缰绳。

他当时急得说不出话,只好拼命指向胡府。被挡驾的朱元璋非常生气,旁边侍卫立即上前将云奇锤毙。

事后朱元璋感到有点蹊跷,于是登高眺望,他发现云奇所指的胡惟庸府中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这就坐实了胡惟庸图谋不轨的罪证。于是朱元璋立即下令处死胡惟庸及其党羽,“胡惟庸案”就此拉开序幕。

上述事件记载于明朝史料中,可以说是明朝官方对“胡惟庸案”的定性。然而仔细推敲此事却能发现不少疑点。

首先是“云奇”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此前未有记载,在报告了这一重大消息后又被当场锤毙,来去都莫名其妙。

更像是因故事情节需要被强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其次,胡惟庸想通过刺杀朱元璋来夺取政权也明显说不过去。

朱元璋是从马背上打下江山的皇帝,他在明朝臣民心中的形象近乎于神,而且国家大权始终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胡惟庸虽身居百官之首,可他在军队系统中没什么根基,想要通过兵变夺权,这得多没脑子的人才会干出这样的事呢?

就算以卵击石也没有这个击法吧!

此外,朱元璋登高眺望发现胡惟庸家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这段情节也很离谱。

古代皇宫都建于城市的高处,是整个京师的制高点。从皇城上向外眺望,很容易就能发现京师的一些异常情况。

胡惟庸真想兵变的话,会考虑不到被发现的风险?会在大白天带着全副武装的人马进入府中吗?

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胡惟庸案”就是朱元璋一手策划出来的冤案。朱元璋权力欲极强,最容不得有人与他分享权力。

当年李善长位极人臣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快,李善长只好称病辞官。

胡惟庸正是因为在军政两界都没有很深的根基才被朱元璋推上了相位。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然觉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尤其是当他考虑到在自己百年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们将如何与权臣抗衡呢?

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炮制了对大明王朝影响深远的“胡惟庸案”,并顺势废除了丞相制度。

从此皇权空前集中,朱元璋的子孙们哪怕数十年不上朝也依然牢牢把持着朝廷的控制权。

然而大明王朝最终也正是毁在后期几个不作为的皇帝手中。由此可见,绝对的权力有时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貂蝉姓什么是真实的人物吗(貂蝉香消玉殒的几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其实貂蝉不姓貂,到底姓什么流传的版本很多。有说姓“任”,有说姓“霍”。不管姓什么,反正她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原型应该是个歌伎,貂蝉算是艺名吧。说起貂蝉中国人应该都很熟悉吧。“羞花闭月”这个形容美女的成语,“闭月”就是指的貂蝉。意思是月亮看见了貂蝉的美貌,都不好意思地躲到云里面

  • 朱棣斗得过朱标吗(如果朱标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如果朱标做了皇帝的话,朱棣大概率是不会造反的。但削藩这件事,势在必行,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削藩,打着反对削藩旗号的朱棣,做了皇帝之后,还是要削藩。朱标做了皇帝,肯定要削藩。很多很多历史后,你会发现,人们很难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很多事情,千百年来各种惨剧,还是在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发生再发生。但唯一有一个例

  • 司马光的结局如何(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死后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司马光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他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

  • 孝恭孙皇后个人资料简介(明朝孝恭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历史上并未记载这位孙皇后的名字,只记载了孝恭章皇后孙氏,山东邹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但朱瞻基对孙氏的喜爱,是能够从正史中的一件事中得到认证的。在中国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皇帝一直都是至高无上权利的拥有者。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中央专制集权发展

  • 李弘的个人资料简介(李弘为何会被父亲追封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公元652年,李弘出生于长安。李弘出生之后,很快就受到了父亲李治的喜爱。随着武则天在后宫内地位越来越高,最后斗倒了李治的原皇后王氏,自己成为了皇后。李弘的身份便一下子由庶子变成了嫡子。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皇帝,叫做追封皇帝。所谓追封皇帝,就是指生前没有当过皇帝,但是死后被他人尊为皇帝的人。比如三国

  • 周邦彦有多牛(谈一谈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逸闻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在宋代所有的词人中,周邦彦称得上是最善于学习知识,最善于汲收别人长处的人。周邦彦在汴京游学的那些年,黄庭坚、秦观等人也同在京城。如果要论思想倾向,周邦彦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有篇无句”、“有句无篇”和“有句有篇”三条标准来评价词人,仅有数人入选最高等级“有句有篇”,誉称为“

  • 收藏大家张伯驹简介生平事迹(他为国家捐赠了哪些重要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张伯驹,1898年生,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收藏是需要钱的,张伯驹出家境优越,父亲是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当年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盐业银行。他出身名门,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他不惜散尽万贯家财,只为将国宝留在中国境内;他的名字叫张伯驹。他一人的捐赠,直接撑起了故

  • 李聚奎生平事迹简介(李聚奎在中国为什么如此受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李聚奎出生于1904年,是湖南安化县兰田西坪村(今属涟源市)人,年轻时曾在唐生智的部队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被调到彭德怀的帐下。1928年7月,李聚奎跟随彭德怀发动了平江起义,并跟着彭德怀一起登上了井冈山。1991年的一天,开国将军们在北京聚会,杨得志到达会场后,看了一圈,然后来到大门口站着,好

  • 四大元曲家是哪四位(元曲四大家分别有哪些代表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1.关汉卿;2.白朴;3.马致远;4.郑光祖。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

  • 张乐怡的个人资料简介(张乐怡与宋子文的感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张乐怡出生于1907年,比宋子文小13岁,从小家教极好的她,跟随父亲出入各种名流场合,见过世面。1928年的秋天,张乐怡成为了宋子文的妻子,她也一跃成为整个民国时期最幸福的女人,“第一名媛”。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而张乐怡的“英雄主义”便是如此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