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中四杰分别是哪四位(古代吴中四杰介绍及代表作品)

吴中四杰分别是哪四位(古代吴中四杰介绍及代表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41 更新时间:2024/1/20 10:05:05

张羽(13331385)明初诗人。与高杨基、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并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

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多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四人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以高启的文学成就最高,有人称其为明代诗人之冠,高启才华横溢,善学古人,各体兼优,诗风浑朴似汉魏,尤擅长于七言歌行。

杨基诗风纤巧,咏物之作更为有名。张羽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徐贲诗律法谨严,于三家别为一格。

余集绘《青丘先生小像》

高启(13361374)明初著名诗人

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

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洪武三年(1370),擢高启为户部侍郎,力辞不受。

洪武七年(1374),因代苏州知府魏观撰《郡治上梁文》,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被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九岁。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在元末明初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下,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力求改变元末以来严丽不实的诗风,推动诗歌的继续发展。

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程度。对于高启在诗坛上的地位,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七)评论说:“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元末杨维祯大力提倡新奇险怪的诗风,独高启不肯附合,提出博取众长,“随事师法”,所作诗歌俊逸清丽,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及当时的阶级矛盾亦有所反映,在当时影响很大。

时人谢徽称:“季迪之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纵百出,开合变化。”稍后的李东阳也说:“国初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以上并见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引)但由于他过早夭折,又慑于朱元璋猜忌杀戮明初文武大臣的恐怖政策。

故其诗作大多寄托深微,表现委婉,往往“意在言外”(清汪端《明三十家诗选》),思想内容上缺乏反映现实的广度与力度,且多模拟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得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亦失之过贬。

景泰元年(1450年),徐庸搜集《缶鸣集》等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另有文集《凫藻集》等,今人整理合编为《高青丘集》。

杨基(1326?)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元末明初诗人、画家,明初十才子之一。杨发之后,杨枢之孙,杨元德之子,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

诗风清俊纤巧,并工书画。书师锺繇,行草师二王;画长墨竹,兼善山水。曾著《论鉴》十万余言,与杨维桢友好。

著有《眉庵集》12卷,补遗 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眉庵集》书影

杨基祖上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后移居吴中,遂为吴人。九岁即能背诵六经,及长,著书十余万言,名曰《论鉴》。

元末大乱,他隐居吴之赤山。及张士诚据吴,辟为丞相府书记,未几辞去。明师克平江(今江苏苏州),被安置临濠,旋徙河南。

洪武二年(1369),起为荣阳(今河南荥阳)知县。未几,以荐为江西行省幕官,累官兵部员外郎。迁山西副使,进按察使,被谗夺官,谪输作(罚服劳役),竟卒于工所。铁笛先生杨维祯在吴中以诗闻名,号“铁崖体”,杨基曾作“铁笛歌”赞之,维祯甚赏识。全文如下:

《铁笛歌为铁崖先生赋》

铁崖道人吹铁笛,官徵含嚼太古音。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一声吹开虎豹闼,彤庭跪献丹废箴。

问君何以得此曲,妙谐律吕,可以召阳而呼阴?都将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笔削手,谱咸透天之窍,价重双南金!掉头王署不肯入,直上弁峰绝顶俯看东溟深。

王纲正统著高论,唾彼传癖兼书淫。时人不识我不厌,会有使者徵球琳。

具区下浸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瑶岑。莫邪老铁作龙吼,丹山风舞江蛟冷。勖哉宗彦吾所钦,赤泉之盟犹可寻。更吹一声振我清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

杨基此诗作于元季,据明成化间张习志《眉庵集后志》记载,当时杨维桢主盟诗坛,一日由松江到苏州,酒席间问杨基能否写首诗歌咏铁笛。

杨基说:“不惟为作铁笛歌,尤且切效老铁体。”第二日便做成此诗以示,杨维桢惊叹曰:“吾意诗径已芜,今复得子,老铁当退步,还尔出一头地也。”

这句话是仿照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之后的一番话而说的,足见他对杨基评价之高。其后,他邀请杨基一同到松江,又对旁人说:“吾在吴又得一铁来矣,若等就之学,优于老铁学也。”

于是当时人便以“老杨”称杨维桢,“少杨”称杨基。杨基自称效老铁体作比诗,老铁体即“铁崖体”。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维桢才力横轶,所作诗歌以奇谲兀募,凌跞一时,效之者号为铁崖体。”杨基此诗名为咏铁笛,其实乃是歌颂杨维桢。

全诗纵横排募,藻饰奇丽,正体现了典型的铁崖体风格。

张羽(13331385)明初诗人。

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与高启、杨基、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并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明·张羽撰 重刻张来仪《静居集》四卷

张羽本浔阳人,壮年随父宦游江浙,为兵乱所阻,不得归,又喜吴兴山水,因与友人徐贲相约卜居戴山东(今浙江桐庐县东);再徙吴兴。

元末授安定书院山长;明初应徵为太常司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洪武十八年(1385),因事贬谪广东,半道被召还,自知难免,至南京第三天,自投龙江(今南京下关)而死。

张羽生平好著述,文辞典雅,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为文精洁有法度,所作古诗低昂婉转,七言歌行笔力最为雄健,在明初诗坛享有盛誉,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时人比之“初唐四杰”。

明人程孟阳说:“静居(张羽)五言古诗学杜(甫)学韦(应物),各有神理,非苟然者;乐府歌行材力驰骋,言节谐畅,不袭宋、元格调。”(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引)。

徐贲(1335-1379)

徐贲字幼文,明初画家,“明初十才子”之一。祖籍巴蜀(今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号北郭生。著有《北郭集》6卷。

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徐贲与张羽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1374年),被荐入朝。洪武九年春,奉使晋、冀,授给事中。

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二年(1379年),大军征洮岷,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处死。

徐贲作诗,天性端谨,不逾规矩,所以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但其诗法律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首尾温丽,於三家又别为一格。

徐贲客居于吴时,曾经居城北之齐门,故名其诗集曰“北郭”。《湖录》中《高启记》云:“蜀山书舍者友人徐君肄业之所也。

幼文尝自吴以书抵余曰:吾山在城东若干里,吾屋在山若干,吾屋书在屋若干,山虽小而甚美,屋虽朴而粗完,书虽不多而足以侈阅,凡事物之理,与夫群圣贤修己治人之要,实皆不出乎此。

著有《蜀山藏书目》。室名“蜀山书馆”。

又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笔墨清润,亦精墨竹。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秋林草亭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等。

标签: 历史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刘恒对汉朝的贡献有哪些(汉文帝是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汉文帝对汉朝的贡献很大,他安抚汉高祖所分封诸侯王,使得他们没有叛变,为汉朝赢得了发展时间,他把农田税赋降到十五税一,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为生产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汉文帝刘恒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文帝上位后,修内政御外患成了迫在眉睫的事项。好在他非败家子,不会任由这艘岌岌可危的汉家大船沉没于

  • 班昭资料简介及生平事迹(才女班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约49年,班昭出生于家风纯正的孔儒世家,父亲班彪身兼史学和儒学,兄长班固和班超亦颇有名于当时。寻常人家的女子都在飞针走线缝衣忙时,自小深受父兄影响的她却翻遍了家中的各类典籍,并烂熟于心。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时,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妇人溘然长逝。当朝皇太后知晓后,专门派人监办后事。而且,皇太后还身着一袭素衣

  • 残暴变态的帝王高洋资料介绍(高洋到底有多禽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高洋继位前五年时间里,绝对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优秀的帝王相提并论;但后面五年的高洋越来越狂暴和不可理喻,他做的事情让人惊惧恐怖,他的疯狂和残暴程度,比之历史上任何一位昏君和暴君有过之而无不及。说起北齐这个朝代,我想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它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比较有名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之为:“禽兽王朝

  • 中将孙继先的生平事迹介绍(孙继先的武功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孙继先,1911年生于山东曹县。一生都是“勇”字当先。孙继先出生在贫苦人家,没多大就去给地主家放牛,每天山坡里摸上爬下,练就了一身好体魄。再大点父母把他送到了拳馆跟师父学武,没想到在武术上有过人的天赋。1957年,一位新中国开国中将,被从朝鲜战场的收尾工作中紧急召回,从此消失在大众视野。外媒甚至报道

  • 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吗,康熙是病死的(据史料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吗?据史料记载,康熙是病死的。但是关于其死亡的真相,有着很多种说法。一是康熙的确是因病死亡的,但是实际使其病情加重的是几个皇子的手足相残,导致其心情郁结,因此才悲伤不已,最终死亡。而另一种说法则称,康熙是被雍正害死的。因为雍正本来没有继位的希望,而康熙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只有将康

  • 杨贵妃与寿王有感情吗,杨贵妃更爱唐玄宗还是寿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提起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杨玉环,大家能够记起的都是她和唐玄宗的旷世绝恋,唐玄宗为了博取杨玉环的笑容,每到荔枝季节都要安排从四川快马加鞭驰运过来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很多人也就遗忘了杨玉环的前夫寿王,他们之间没有感情吗?杨玉环和寿王肯定

  • 富察皇后怎么死的,病重缠身死亡时只有37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富察皇后怎么死的,富察皇后本就身体虚弱,病重缠身。乾隆13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而作为皇后的富察氏也陪同其出行。而就在其回京的船上,富察皇后没等回到宫中就薨逝了。死亡时,其仅仅只有37岁。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死去的地点在山东德州一艘返回京城的游船上。本次出行本是乾隆皇帝为了使富察皇后心情开阔所安排的

  • 周亚夫简介及生平事迹,汉景帝为什么要杀周亚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在语文、历史课程中,周亚夫是个偶尔亮相的经典人物,他没有苏轼、屈原、欧阳修、李白、杜甫这些大牛曝光率那么高,但如果写作文,涉及到“纪律严明”一类的主题,很有可能会把周亚夫细柳治军的典故作为素材。在历史课本中,谈到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文景之治的历史,必然会涉及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

  • 三苏指哪三个人,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三苏指哪三个人,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三苏这个名称,但是却并不知道三苏是谁,是做什么的。实际上三苏指的是三个人,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十分亲密。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三苏指的是谁。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二人相

  •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四面楚歌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四面楚歌的意思,“四面楚歌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约定以鸿沟东西作为边界,互不侵犯。当时项羽因为经过了一场的战争,兵力非常少,粮食也已经快要吃完了。在谋士建议下,刘邦派兵将项羽部队围在了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