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真正的蜀汉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真正的蜀汉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34 更新时间:2024/2/4 16:36:31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224年,吴国大臣张温出使蜀汉,巩固双方联盟,

张温回国后“称美蜀政”,对诸葛亮和蜀汉大加称赞;公元261年,薛珝出使蜀国,回国后对吴主孙休说:“民皆菜色,蜀汉将亡”。短短几十年时间,为何吴国使者眼中的蜀汉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诸葛亮的去世和蜀汉的人才凋零!

张温使蜀,称美蜀政

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三国志·张温传》

这段记载是说后来张温被孙权废黜的往事,张温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称美蜀政”。张温是江东四大家族张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被废牵扯着很多的原因,今天我们只聊聊张温出使蜀国的故事。

黄武三年(224年),张温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魏往来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

张温回答说:“我在国内没有做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说:“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璨……”蜀汉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

要明白张温此次出使的前因后果,一切要从刘备去世说起。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蜀汉内部有南中叛乱,外有曹魏虎视眈眈,孙权也有趁火打劫之心。当此之时,诸葛亮派邓芝出使江东,重申了和吴国结盟的想法,孙权甚为认同。

所以张温224年出使蜀汉,其实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吴蜀联盟。所以孙权才让张温给诸葛亮解释当初他和曹魏的那点“肮脏事”。从张温的言辞当中可以看出,他把姿态放得很低,对刘禅、诸葛亮及蜀汉满朝文武都进行了一番称赞,或许这才让孙权感觉有些不舒服。

薛珝求马,预言蜀亡

孙休时,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三国志·

薛综传》

薛珝(xu)是吴国重臣薛综的儿子,吴景帝孙休时期曾担任五官中郎将。公元261年,薛珝受吴主之托前往蜀汉求买战马。

回国后,对孙休说起蜀汉的情况:“蜀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大臣只求无过错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蜀汉的朝堂之上,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蜀汉的郊野中,百姓因饥饿而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臣听说处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为过得安逸。建筑物被焚毁时,燕雀却怡然自得,而不晓得祸患将要到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曾有人因为薛珝的“民皆菜色”来质疑诸葛亮治理水平,说他连年北伐造成蜀汉百姓吃不上饭,这实在是不靠谱的论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等到薛珝出使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27年了,“民皆菜色”这个锅甩不到诸葛亮头上。

吴国使者见证蜀汉的衰亡

公元224年,是诸葛亮开始全面执掌蜀汉朝政的第二年,所以张温的“称美蜀政”一方面有“拍马屁”的意思,但肯定也是看到了蜀汉积极向上的一面。诸葛亮治蜀,一直是历史上治民理政的典范。

所以尽管诸葛亮五次北伐,但蜀汉的百姓依然丰衣足食,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因为诸葛亮懂得量力而行。以234年最后一次北伐为例,诸葛亮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时间,而且选择在汉中屯田,这样对百姓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能够“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蜀汉的朝政也还算比较清明、平稳。但253年费祎遇刺身亡之后,后主刘禅开始自己主持朝政,亲近黄皓这样的小人,所以到了薛珝看到的蜀汉,就成了一片乌烟瘴气,民皆菜色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蜀汉之衰亡自诸葛亮死后就开始了,而随着蒋琬、董允、费祎等人才凋零,蜀汉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标签: 历史蜀汉三国

更多文章

  • 董卓临终前大喊了哪6个字被耻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董卓临终前大喊了哪6个字被耻笑千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读词,读到这首临江仙,内心仿佛也有百川奔腾而过,心潮汹涌、全身的血液都在搏击沸腾。沉浸其中,思绪早已不由自主地飞往那遥远的天际,穿越时空,来到了东汉末年,那

  • 卫子夫当初一点也不受宠 汉武帝后面为何对此十分宠幸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汉武帝,卫子夫

    对汉武帝和卫子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最初并不宠幸卫子夫?她用什么办法得宠?后来为何又失宠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生前最后一任皇后。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女人,实际上没有两把刷子,压根就无法坐到那个位置。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第一次在

  • 和珅随手写的奏折,为什么被故宫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和珅随手写的奏折,为什么被故宫收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要说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人肯定是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和珅,当时和珅贪污受贿,大肆聚敛财富,以至于后来他个人的财产要比当时清朝国库的税收银两还要多,除此之外,在他个人的影响下当时清朝的官僚体系也越来越腐败,贪

  • 卫子夫被称之为一代贤后 卫子夫晚年为何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是一代贤后,为什么晚年却落到一个身败名裂灭门的下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卫子夫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了解,她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性情温和,温柔体贴,被称之为一代贤后,提汉武帝管理后宫,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多有建树,他和汉武帝可谓是一对神仙眷

  • 帮天王诛杀东王的韦昌辉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帮天王诛杀东王的韦昌辉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京事变中,韦昌辉接到洪秀全诛杨诏书,屠杀杨秀清及其全家。可是在除掉东王杨秀清之后,洪秀全又发布诛韦诏书,除掉了他。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点,第一,韦昌辉是三号人物,掌握着实权,除掉东王杨秀清之后,他就会威胁洪秀全。第二,韦

  • 宇文泰的托古改制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宇文泰的托古改制在历史上有何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式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

  • 蜀汉难以复制西汉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蜀汉难以复制西汉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末天下大乱。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巴蜀和汉中之王,称汉王。大约5年后,刘邦一统中原,成为了汉帝国的皇帝,史称西汉。大约过了四百年,天下再次大乱。诸葛亮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备奋然而起,终

  •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强占元吉遗孀杨氏,为何放过大哥妻子郑观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成功夺权,不久之后登基称帝,李渊则成了太上皇,说来,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还都是太穆皇后所生,其中除了李玄霸于614年离世,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被李世民所射杀。李建成死的时

  • 元老重臣非要拥立刘恒为帝的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元老重臣非要拥立刘恒为帝的原因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过世之后,自己的儿孙会经历那么多的事情,汉惠帝刘盈作为刘邦制定的继承人,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父亲的遗志,而是将权利旁落在自己母亲的手里面,最后导致自己的儿子们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刘盈的一生

  • 刘恒登上帝位,为何四个儿子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恒登上帝位,为何四个儿子就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刘恒是将西汉逐步引向强盛的一位帝王,他的皇位可以说是砸在他头上的,毕竟刘邦在世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他。因为刘恒的母亲是薄姬,曾经是魏豹的人,在刘邦击败魏豹后,将其纳入自己的后宫,其实很长时间内薄姬都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薄姬能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