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皇帝谋求大清朝中兴,他干了哪些事?

道光皇帝谋求大清朝中兴,他干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1/20 4:38:01

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道光在如深似海的皇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事件,也算是一名勇士。道光帝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将近四十年的时光,终于靠嫡长子身份在皇宫中苦熬39年,荣登大宝。

生逢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虽然,道光帝勤于政务,在1840年前后大力禁止鸦片,全力以赴谋求大清朝的中兴盛世,还是以收效不明显结尾。时运有时候,非常重要。尽管如此,道光帝还是做了很多历史贡献,这个不得忽视。

一、爱民之心,情深意切

道光的父亲嘉庆皇帝,知道和珅对大清的戕害深重,嘉庆皇帝要求官员对民隐民情,据实陈报,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未能扭转清朝政局,大清的康乾盛世之后,终于在嘉庆帝一朝代,走向了下坡路。

1820年9月2日,61岁的嘉庆帝突然病逝,39岁的道光继任皇位,这位经过多年历练,性格成熟稳重的皇子,此时是大清的希望。

道光皇帝执政期间,是非常勤政的。在整顿朝纲的时候,道光得知很多陋规,卯规、节寿、别敬,签子钱、浮收等是百姓沉重的负担,平民百姓苦于盘剥,有诸多怨声,长此以往,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

考虑再三,道光帝就下令:将各地陋习,进行逐一排查,对于涉事较重的官员革职查办。

想要改革的道光帝,心系苍生,诏令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将朝廷的政治势力梳理清楚,方便今后政权统治以及人员控制。

二、反腐败急于见成效,官员应付

道光皇帝的老师彭浚是一位严苛之人,道光耳濡目染做人做事也是认真。彭浚办事兢兢业业,颇受满汉士人赞誉,人云:“名魁天下,化振陪都,本寿考作人,真教玉树琪花,陆离珊网”

急于求成的道光皇帝在改革的五日后,又告诫官员:“但凡有胡乱征税、搜刮民脂、强取豪夺,致使民不聊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坚决打击。”但一部分官员处于观望,他们应付指令,揣摩着皇帝的意图, 长此以往难以对陋规问题,有根本性地改变。

面对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很多铁帽子王、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了解其中的艰难与阻碍,明白此事执行下去的难度,所以对年轻的帝王行事,一直保持观望的状态。

三、晚清贪腐问题根深蒂固,最后难以根治

改革一段时间下来,反腐效果有限,却引得朝廷内部怨声不断,考虑到稳定江山社稷,以及维护各方有序地开展公务,离开这帮大员是不可行的,道光帝明白不能在急于求成。道光皇帝又变政策:“根据各个州县的实际情况来执行,旧历旧俗取缔与否,应有详细规定,日程上可宽松处理。”

朝堂之上的资深政客,看准了新政策极具反复性的可变性,礼部和吏部的官员姚文田、汤金钊、王引之抓住时机,先后陈表:陋规“不独在今为然”,通过明文规章来制止这些情况,也是跟之前一样是毫无用处的。除此之外,反复改革二没有成果,会失去民心,因此,不能盲目的处理这件事。

国家政策的颁布是经过层层考验与认同的表达,不可以朝令夕改,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

到了1840年前后的在晚清,众多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在他们帮派势力的控制下,在众多利益集团暗中阻碍之下,明君也是容易被蒙蔽双眼,很是容易走上反反复复的道路。

道光帝初登皇位,为国为民谋福祉,尽心尽力,希望国家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但道光帝九五至尊的地位,难以看到真实的民间情况,看待问题有些偏,难以做到全面考虑。

统筹全局,权衡利弊之下,道光帝撤销活动,诏令上提到:“正逢大丧之时,初登大宝,心思混乱,对民生世情很不了解,考虑再三,认为众臣言之有理,特降旨取消清查活动。”

至此,一场清查陋规运动到此就结束。这件事发人深省,道光帝知吏治的弊端,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在内外交困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之下,道光皇帝,难以有重大的突破与改革的创新型可以可行性实验的土壤和背景。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三国赵云的人生际遇为何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三国赵云的人生际遇为何那么惨?对赵云的记载主要是《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传记且排在最后一位。相比其他四人,赵云的记载也最为简略,仅有四百余字,除了当阳长坂坡救主、箕谷失利两件事外,再

  • 清朝咸丰帝怎么死的?咸丰帝为什么这么短命才活30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清朝咸丰帝怎么死的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因病重而逝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爱新觉罗·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唐朝早期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突然袭击,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杀进宫里,逼着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没过多久秦王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终极目标就是皇帝。至于当太子,是有变数的,一点都不保险。万一哪天,皇帝下令改立太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 刘备为什么传位给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说起三国历史中最傻的一个人,很多人都能想到刘禅,因为当年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让后人一致认为刘禅确实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很多人都很奇怪,刘备那么聪明,他明明有四个儿子,为何非要选择智障者刘禅呢?其实刘备之所以选择刘禅,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来的规矩,要立嫡为长,因为这样的选择既不会引起兄弟之间的矛盾

  • 三国历史上刘禅算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有一名话叫“扶不起的刘阿斗”,是说刘禅不思进取,当了皇帝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也无济于事,最终江山落入了他人手中。其实刘禅并非愚不可及,他的智商一点儿都不低,诸葛亮曾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三国志》说他也曾是一位“

  • 刘弗陵是汉武帝亲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幼子,8岁登基,21岁去世,在位13年,是为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是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据说钩弋夫人怀胎14月,生下刘弗陵,于是汉武帝将她居住的宫殿命名为“尧母门”。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女人怀孕14月产子,绝无可能,于是便有人怀疑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

  • 永贞革新是什么,永贞革新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永贞革新是什么永贞革新(改革因在永贞年间进行,故得名),又称二王八司马(“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事件,是在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永贞革新

  • 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过程中,将王位的世袭制展现的淋漓尽致,自夏朝建立后,都城“似乎”定在洛阳。那个时候的夏朝还是很小的,与现在的中华大地相比,只能用

  • 北齐高澄怎么死的,高澄为什么被厨子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北齐高澄是被兰京所杀。兰京是南梁勇将兰钦之子。因与东魏交战而被俘虏。作为俘虏的兰京被分配到了高澄的府中当厨子。兰京曾多次请求回家,但高澄借不允许,扬言要杀了他。这让兰京决定先下手为强,兰京暗中与同党六人策划反击。北齐高澄在东魏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

  • 陈玄礼为什么要杀杨玉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陈玄礼自身肯定是没有胆量哗变杀害杨国忠和杨玉环的,其背后的主谋就是太子李亨。李亨是这次马嵬驿兵变的幕后主使者,理由有两点,1、发动叛乱的陈玄礼后来被李亨封为蔡国公,善终;2、杨国忠、杨贵妃之死,对太子李亨有利。李亨这个太子当得十分憋屈,杨国忠做宰相期间,多次炮制冤案来陷害太子李亨,李亨只能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