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时,崇祯帝为何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时,崇祯帝为何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15 更新时间:2024/2/9 23:31:41

自成攻入明朝都城时,崇祯帝曾后悔杀了魏忠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时,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回想起先帝临死前的遗嘱,才明白这句话“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顿时懊悔当初逼死魏忠贤的决定。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个大名鼎鼎的太监,明朝的魏忠贤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明熹宗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势滔天,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在职期间,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导致百姓“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令人意外的是,明熹宗并不气恼,反而在临死之前交代即将登基的崇祯,魏忠贤可以托付大事。然而,年轻的崇祯皇帝想做个有为之君,即位之初便拿魏忠贤开刀,仅仅三个月就铲除了阉党,赢得天下臣民的一致好评,大明一度有中兴之势。

这件事是崇祯一生中少有的亮点,可是到了明朝末期,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回想起魏忠贤一事,顿时后悔起来。陈济生的《再生纪略》记载有,“上忽传谕收葬魏忠贤遗骸”。冯梦龙的《燕都日记》也有记载,“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

那么,为什么崇祯皇帝后悔杀魏忠贤?原来,魏忠贤被铲除后,朝堂被东林党人掌控,这些人代表江南士族集团,朝廷上颁布的所有诏令不得损害他们的利益,否则难以推行。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赋税,朝廷需要赋税,而士族集团则不想纳税。

要知道,明朝时期的工商业相当发达,这是一笔很不错的赋税。特别是在明朝晚期,天灾泛滥,百姓生活困难,农业税难以征收,中原起义不断,关外还有清兵骚扰。这个时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百姓的农业税,提高士族的工商税。

魏忠贤在职期间,为什么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原因很简单,那时期的明朝并不缺钱。魏忠贤加强了工商税的征收,一是解决了边关将士的粮饷和后勤,二是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样一来,中原没有人起义闹事,关外将士肯用命抗清。

可是,魏忠贤死后,一切都变了。崇祯皇帝缺钱,天下百姓征收一百万都困难,而江南仅仅茶税就有二十万两,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更是搜刮了几千万两白银。因此,崇祯皇帝相当后悔,《燕都日记》有记载,“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标签: 历史崇祯帝明朝

更多文章

  • 曹操真的讨厌张松吗?就因为他既丑且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曹操,三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曹操和张松的故事。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突然挥军南下,剑指荆州。此前在官渡之战以及曹操北伐乌桓时,拒绝趁虚北伐许都,选择坐观成败的刘表,没想到曹操竟不讲武德,这么快就对自己下手,顿时又

  • 朱元璋杀了十几万的贪官污吏,为什么没人被逼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严惩了许多贪官,但是没有被逼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身上有许多标签,其中之一是文人们留下的“暴君”。因为他在位三十一年,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近十五万人。令人奇怪的是,如此残暴之君,为什么没有人被逼反?原因其实很简单

  • 曹操率军南下时,刘备为何坚持携民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曹操,刘备

    曹操率军南下时,刘备坚持撤退,背后有何原因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表面上是剿灭刘备,实际上图谋荆州,进而统一天下。此时刘表刚刚病逝,刘琮作为新任荆州牧私下投降曹操,屯兵在樊城的刘备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刘备得知情况后,才下令立即撤回江夏

  • 荆州为什么是三国的必争之地?荆州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荆州,三国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围绕荆州而展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赤壁之战到三国归晋,在这七十多年里,三国战争从未停止过,战线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西线的祁山,二是东线的合肥,三是中线的荆州。仔细观察会发现,三国相争的真正焦点其实就是荆州,几乎所

  •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打着“汉高祖刘邦之后”的旗号来闯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备,蜀汉

    刘备,即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豪强割据,各方势力相互交战,这时候,一个名号尤为重要。比如袁绍为了招兵买马、收买人心,打出“四世三公”的招牌;曹操要挟汉献帝,打出“匡扶汉室剿杀逆贼”的口号。刘备出身贫寒,只得搬出老祖宗,打

  •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扬州八怪,清朝

    众所周知金农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那么身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关于他的详细介绍,一起看看吧!清康熙二十六年,金农出生在钱塘一个比较富庶的家庭,家中有些田产,房屋也有不少,按照金农自己说说:“家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中为书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无穷”。金农自幼聪

  • 李鱓出身如何?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李鱓,清朝

    李鱓出身如何?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李鱓的鱓字,有两种读法。一读为tuó(驼),同鼍,即猪婆龙,“神兽”也。据临淄的老先生回忆,昔日李鱓在临淄为县令时,人皆知为李tuó,士人相戒,切勿读错官讳。又一种读法,即

  • 宋朝的神臂弓威力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的神臂弓威力有多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原因为适宜耕种,一直是东方地区最富裕发达的地方,也因为富裕经常会被眼红的北方游牧民族侵略。按照道理来说,富裕的中原地区,战争潜力是大于北方民族的,真要打成了灭国战,应该还是中原地区有优势。但是因为中原富足,就对北方荒凉穷苦的地方没多少野

  • 历史上的曹真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曹真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很多人知道三国历史,都是从小说中获得的。其实这没什么不好。《三国演义》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处处透露着人类生活中的大智慧。但是不能因为小说就完全无视正史,否则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例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的智力不亚于司马懿,他甚至打败了诸葛亮两次。不幸的是,他

  • 曹操的连番招揽,为何阮瑀会悉数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汉朝,阮瑀

    阮瑀是汉末时期"建安七子"之一,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也有不少名作,加上他诗歌中隐喻的社会问题,也值得人们下功夫去研究,他的儿子阮籍后来被列入竹林七贤之中。阮瑀字元瑜,年轻时候求学于蔡邕,被蔡邕誉为“奇才”,在当时小有名气。据说曹操在听闻阮瑀的才名之后,便想着召他为自己的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