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鱓出身如何?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李鱓出身如何?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14 更新时间:2023/12/18 10:08:28

李鱓出身如何?这个拗口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李鱓的鱓字,有两种读法。一读为tuó(驼),同鼍,即猪婆龙,“神兽”也。据临淄的老先生回忆,昔日李鱓在临淄为县令时,人皆知为李tuó,士人相戒,切勿读错官讳。又一种读法,即shàn(善),同鳝鱼之鳝。李鱓落拓江湖,多次题画署名为“鳝”,承认自己不过是江淮间一条普普通通的鳝鱼罢了。从鼍到鳝,从神兽到沦为一条其貌不扬的小鱼,多少反映了主人公“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坷坎命运,反映了主人公仕途失意而不得不以画为业的始终不能求得自我平衡的悲凉心境。

李鱓在他的画页上用过两方章,一方叫“神仙宰相之家”,一方叫“李忠定文定子孙”,耀眼的朱红反映了当日主人公踌躇满志的红润脸色。我们可以从兴化县图书馆藏的《李氏世谱》得知,有载的兴化32代中,第7代出了一位宰相李春芳,第13代出了一位大画家李鱓。李鱓为李春芳——后来被谥为文定的第六世孙。至于忠定即宋代的李纲,虽亦籍属江苏,但是否就是兴化李氏的祖先,目前尚无法稽考。李鱓之家,其曾祖为监生,其祖父为布衣,其父是一名七品小官,其实可以标为“布衣之家”“读书人家”“微官之家”,偏偏要制作“神仙宰相之家”者,表明我们的主人公青少年时代对先祖曾有的荣耀实在是追怀不已,也曲折反映了对于未来的仕途充满着美妙的期待。

李鱓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地方颇有名气的知识分子。祖父李法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等人唱和,工书法,善诗;父亲李朱衣担任过文林郎,在这样的家庭里,李鱓从小必然会受到严格而完备的教育。当日读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应试博取功名,以光宗耀祖。他的族弟李光国回忆幼年和他联句,十韵中复堂(李鱓的号)得六,和他共阅一书,复堂必超前数页。一方面可以看出主人公自小聪敏过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主人公从小就心高气傲,什么事都要过人一等。学文之余,李鱓也学画,但是按照当时一般读书人的观念是重文轻画的,认为作画不过是“末伎”。李鱓学画,和他的艺术爱好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当时风气的影响。康熙是个书画爱好者,皇室垂青的“四王”大都位居高官,有的荫袭奉常,有的出任太守,有的官至侍郎。作画也能出人头地,它和当日必须深研的制艺一样,也是一块求得飞黄腾达的敲门砖。

李鱓还在高邮学过画。这是艺术的追求,无妨说,这也是门阀的追求。兴化有座“神仙宰相之家”,高邮也有座“神仙宰相之家”。高邮的王永吉在明清两代都是京中高官,做过尚书、总督、秘书院大学士。王的后裔王媛,是李鱓族兄李炳旦之妻,关系亲近。王媛有画名,按年纪推算,属王永吉孙辈,里称“父家王相国,夫家李相国;书法王夫人,画法管夫人”,是位出名的才女。当日的高邮李府较之兴化李府又显赫得多:李炳旦高祖李思聪为兵部侍郎,曾祖李乔为本省巡抚,父李栋亦任京官,炳旦本人又是乙酉举子、乙未进士,不比兴化李宅,可以算是世代簪缨。

这样,年幼的李鱓便遵父母之命,来兄嫂处学画。按年龄推算,炳旦于李鱓生前十七年(1669年)已经中举,至少要长族弟40岁左右。炳旦46岁过世,李鱓学画,实际上是一个弱冠少年向一位白发寡妪求教。在高邮的一段经历,少年主人公可以说是双丰收:一方面打下花鸟画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从与朝廷关系仍较密切的高邮王、李二家了解了京畿若干情况,为日后谋求仕进做了准备。

标签: 历史李鱓清朝

更多文章

  • 宋朝的神臂弓威力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的神臂弓威力有多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原因为适宜耕种,一直是东方地区最富裕发达的地方,也因为富裕经常会被眼红的北方游牧民族侵略。按照道理来说,富裕的中原地区,战争潜力是大于北方民族的,真要打成了灭国战,应该还是中原地区有优势。但是因为中原富足,就对北方荒凉穷苦的地方没多少野

  • 历史上的曹真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曹真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很多人知道三国历史,都是从小说中获得的。其实这没什么不好。《三国演义》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处处透露着人类生活中的大智慧。但是不能因为小说就完全无视正史,否则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例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的智力不亚于司马懿,他甚至打败了诸葛亮两次。不幸的是,他

  • 曹操的连番招揽,为何阮瑀会悉数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汉朝,阮瑀

    阮瑀是汉末时期"建安七子"之一,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也有不少名作,加上他诗歌中隐喻的社会问题,也值得人们下功夫去研究,他的儿子阮籍后来被列入竹林七贤之中。阮瑀字元瑜,年轻时候求学于蔡邕,被蔡邕誉为“奇才”,在当时小有名气。据说曹操在听闻阮瑀的才名之后,便想着召他为自己的属官。

  • 建文帝的两大叛徒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的两大叛徒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是朱元璋屠戮功臣,武将几乎被斩尽杀绝,留给建文帝的班底都是“百无是处”的书生方孝孺、黄子澄这样的人。士大夫的气节和骨气让人可钦可佩,让他们跟朱棣这样的战争狂魔斗,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朱棣打到南京

  • 法正是刘备的谋士,他对刘备的帮助有哪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最近很多网友说能比得上的是而不是,原因是帮打败,策划进军伐而荀攸也是曹操,帮曹操活捉吕布活捉,官渡之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细节,我们会说法正帮助刘备扮演益州法正,他原来在刘璋,统治下,知道益州的许多贵族长期以来一直不满刘璋政权,所以他说服他们投降刘备,这也削弱了刘璋。 当荀攸帮助曹操打击任何势力

  • 吴国和越国到战国时怎么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吴国和越国到战国时怎么就没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吴国和越国是春秋五霸,这两个国家在春秋后期都是属于大国,实力不容小觑。那么这两个国家为何到战国就没有了?吴国在战国初期便惨遭灭国,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而越王勾践在消灭了吴国之后,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可是进入战国后

  • 徐达的儿子们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徐达的儿子们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达是大明的开国功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他也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功臣之一。而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或多或少的与老朱家有姻亲关系。徐达有四个儿子,除了三子徐添福早夭之外,另外三个儿子都活到了成年。然而,徐达的儿子却非常奇怪,在靖难之役

  • 三国时期谋士那么多 有人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谋士

    对三国人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众多谋士中,有没有超越诸葛亮的存在?提及诸葛亮,他羽扇纶巾、智冠天下的印象肯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因为他的智谋、忠诚、人品等等多方面原因,历朝历代都把他当作典型人物塑造,一次一次加强。特别是《三国演义》里面把原本不属于他的战绩都强加在他

  • 霍去病一生未婚在24岁就去世了 霍去病为何还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汉朝,霍去病

    还不了解:霍去病和后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去病英年早逝一生未婚,为何会有一儿两孙?“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霍去病,此生全部奉献给了西汉王朝,在边疆保家卫国。大汉儿郎虽然霍去病英勇无敌,战功显贵,年纪轻轻就成为汉朝首屈一指的大将军,惋惜年仅二

  • 太平天国猛将罗大纲为何一生未能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太平天国猛将罗大纲为何一生未能封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太平天国历史上,从广西到天京这一路上,有一位猛将始终率军在前开路,为太平天国的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劳,这位猛将就是罗大纲。罗大纲本名罗亚旺,是广东潮州人,因为鸦片战争以后,广东地区民生凋敝,盗贼蜂拥而起,他也纠集了一帮天地会众起兵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