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皇帝为了节约银子一天只吃两顿饭?

康熙皇帝为了节约银子一天只吃两顿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87 更新时间:2024/2/9 23:32:33

康熙皇帝为了节约银子一天只吃两顿饭?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脂砚斋在书上写了许多评语,还给读者讲了一个笑话: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在这个笑话里,脂砚斋讥笑了一把没见过世面的庄户人家。他们只是靠自己可怜的阅历,来想象皇帝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皇帝,对于皇帝生活多半也只能依靠各种传言、野史,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勾勒出皇宫里锦衣玉食的样子。

根据《大清会典》《国朝宫史》《清史稿》等史料显示,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相差比较大。总体而言,前期皇帝的饮食较为简单,越到后期皇帝的饮食越铺张奢华——慈禧太后每顿饭要摆上100多道菜,并非野史的胡编乱造。

在前期皇帝中,以康熙皇帝为代表,做到了勤俭节约几个字。

康熙皇帝8岁当皇帝,14岁亲政。此后,康熙皇帝勤于政事,重用高士奇、陈廷敬、李光地、张廷玉朱彝尊、王士禛、徐乾学、王鸿绪等大臣,采取轻徭薄赋政策,让民众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垦荒,劝课农桑,发展农田水利,使得清朝经济社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迎来了康乾盛世的第一个高峰,因此不少清史学家提出“千古一帝,首推康熙”的观念。

在康熙年间,国家财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到1685年国家税赋收入已达3123万两银子。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有本钱“奢侈”一把。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保持着“敦朴为风”的传统。

有一年,康熙皇帝对皇子皇孙们说:“朕生性不喜价值太贵之物,出游之处所得树根或可观之石,围场所获野兽之角或爪牙,以至木叶之类,必随其质而成一应用之器。即此观之,天下之物虽最不值价者,以作有用之器,即不可弃也。”康熙皇帝不但不喜欢奢侈品,还喜欢在旅行时捡一些树根、石头、兽角、爪牙、木叶,带回来使用。

这倒不是康熙皇帝的自夸自赞。1725年,王公大臣纷纷上书称赞他,皇宫里的地毯用了30年都没有更换,“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康熙皇帝自己也大大方方地承认:“朕所居殿现铺毯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换者有之。朕生性廉洁,不欲奢于用度也。”一条地毯用三四十年,怕是有些过分?

康熙皇帝以身作则,要求后妃、皇子皇孙、王公大臣注意节约过日子。1700年,康熙皇帝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1708年,康熙皇帝斥责皇太子胤礽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

在我们想象中,康熙皇帝一定是顿顿山珍海味,桌子上摆满珍馐美馔吧?其实,康熙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饭只有一道菜。

《清稗类钞》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说有一年发生旱灾,吏部尚书张鹏翮与九卿奏报朝廷,请求祈雨。康熙皇帝看了奏折后,发了一通议论,要大家节俭过日子,说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当年在塞外打仗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

接下来,康熙皇帝又说起了自己的养生经:“朕每食仅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昧,余以赏人。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寝,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而有益也。”如果康熙皇帝没有说谎的话,那么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菜的做法,的确堪称节俭。

康熙皇帝很懂得在饮食方面保持节制,他认为“食宜淡薄,于身有益”:“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对于美酒,康熙皇帝也保持着距离:“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点酒不闻者,是天性不能饮也。如朕之能饮而不饮,始为诚不饮者。”

宫廷宴席,总是以铺张浪费著称。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康熙皇帝严格控制宫廷宴席的规模和档次,钦定每桌价银不超过8两。清朝初期官员俸禄很低,可8两银子也只相当于一个七品知县两个月的俸禄,并不算高。

明朝时,宫廷里用大量宫女、太监,多达几万甚至十万人。这些人的俸禄、食宿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康熙皇帝精简人手,“除慈宁宫、宁寿宫外,乾清宫妃嫔以下,使令老媪、洒扫宫女以上,合计止一百二十四人。”124人,这一数据精确到个位,应该是比较真实的了。

在康熙皇帝的倡导下,皇宫的生活开支得到了极大缩减,远低于明朝:“前明宫内,每年用金花银,共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余两,今悉已充饷;前明光禄寺,每年送内所用各项钱粮二十四万余两,今每年止用三万余两……”

仅仅是金花银和各项钱粮,清朝皇宫就节省了117万两银子。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贾南风为何会引发了“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晋朝

    贾南风为何会引发了“八王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即位,历史上被称为晋惠帝。司马炎的谥号是“武帝”,但他是历史上被称为“武帝”里边最差的一位。司马炎大概是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毫无追求、只懂得享受的他靠着爷爷、大爷和他爹多年的苦心经营开创的大好局面,

  •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科举制,是以前普通老百姓想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渠道,这个起源于隋,一直沿袭到清朝的辉煌之路,被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有需求,就有捷径,科举舞弊层出不穷,比如明朝著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把年少成名的唐伯虎彻底打回老家写诗去了,可谓朝廷失意,文

  • 陈叔宝和他的草包弟弟陈叔陵如何骨肉相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陈叔宝和他的草包弟弟陈叔陵如何骨肉相残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场大戏,就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南陈,也即后主陈叔宝继位之前的这个时期。这个后主陈叔宝,一生胸无大志,除了文艺,整天沉湎酒色,治国无能,最后直端端地将一个陈朝葬送。不过也好,他的自我毁灭,成全了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大一统。这对兄弟,

  • 魏国在曹丕之后为什么开始迅速衰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是三国初代目中最任人唯亲的人,有什么好处曹操首先会考虑自己亲戚,同时也导致对人才培养的不够。五子良将,这已经是魏国外姓的最高峰,但不论何时,都能被曹操亲戚稳压一头。夏侯渊,西线总司令,论才能或许不够出色,但只要他活着,徐晃,张郃,郭淮就只能是他的小打手。反观蜀国,诸葛亮事必躬亲,累死五丈原后蜀国

  • 诸葛亮并没有斗过司马懿,为何后世评价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外号卧龙,司马懿外号冢虎,两人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一生之敌,然而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却天壤之别。其实两人的结局迥异,从他们的人生志向就能看出。看看他们各自的座右铭,就能得知为何会走向这样的结局。诸葛亮出山后,让颠沛流离的刘备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代枭雄。在刘备死后,尽心辅佐刘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了蜀汉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衰弱,为何白起没有趁机灭了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国,白起

    长平之战后,赵国确实是元气大伤了。若是白起在打了长平之战后,立刻带领秦国骁勇善战的士兵,杀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肯定是可以一举拿下赵国,直接灭掉赵国的。而且当时的白起就是这样想,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但是,当白起把这个情况汇报给秦昭襄王之后,被秦昭襄王给否决了。不得已白起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班师回

  • 赵云一生不被重用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赵云一生不被重用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代白衣神将,威震华夏大地。可以说,赵云符合男性对英雄所有的崇拜,至今他的形象也还为广大男性所模仿。不仅如此,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赵云在历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更是被塑造成举世无双的武将形象。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并不是这样,他“七进七出”的

  • 贾诩换六位主公安然无恙,是因为他情商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贾诩换六位主公安然无恙,是因为他情商高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牛人辈出,文有道德圣者荀彧丶算无遗策的郭嘉丶奇谋百变的庞统丶雅量高致的周瑜,武有睥睨天下的关羽丶探囊取物的张飞丶六破重围的张辽丶一身是胆的周泰。牛人中的牛人是文弱书生贾诩,六换主公,却能遇难呈祥。贾诩雕像易中天这样评价贾诩

  • 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郭家后人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宋太祖说过的一句名句,它是指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他人侵占。而这句话也算是一语道破皇帝的小心机。而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对于其岳父郭子兴一家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郭子兴和朱元

  •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为何喜欢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为何喜欢太监?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悲惨爱情得知自己要嫁给李玮后,福康公主就一个感觉——天塌了!在这个金枝玉叶的公主眼中,父皇除非是疯了,才会把自己嫁给李玮。毕竟在李玮身上,有很多福康公主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的事情!首先,福康公主是皇家的金枝玉叶,李玮不过是一个“卖纸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