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23 更新时间:2024/1/21 13:01:31

清朝一皇帝为亲自监考科举考试?感兴趣的读者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科举制,是以前普通老百姓想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渠道,这个起源于隋,一直沿袭到清朝的辉煌之路,被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

有需求,就有捷径,科举舞弊层出不穷,比如明朝著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把年少成名的唐伯虎彻底打回老家写诗去了,可谓朝廷失意,场得意。

不过,唐伯虎毕竟只有一个,其他被牵扯舞弊案的,下场可不那么美好。

清朝长达200多年的过程中,一共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科举舞弊案,这里说的就是第一次。

顺治十四年,清朝入关还没有太久,顺治帝沿袭不少明朝的制度,包括科举,希望尽快稳定自己的满清江山。

不料忽然有一天,京城流传起一本民间小说,叫《万金记》,这本不知名人士写的小说,活灵活现地描写一起科举考试中,收钱舞弊的场景。

这本小说文笔相当好,再加上科举刚完,十分应景,时机恰到好处,因此在京城十分流行。

流行到当朝皇帝顺治帝都听说了,找来一看,顿时大怒。

原来,这本小说中的人名,是有影射的。

小说中的人名,出现在当年的江南乡试中。当科主考官姓方,副手姓钱。

考试完后发榜,秀才们惊讶地发现,这名单奇奇怪怪的,一些不知名的大户人家娃出现在榜单上,这些人平时学识一般,这是众所周知的,为啥突然高中?

秀才们理所当然的愤怒,集体跑到文庙前面哭诉,尤其是一些落地的秀才,直接跑到贡院门口抗议。

秀才身份特殊,读书人那时地位很高,官差也不敢随意处置,事情迅速闹大。

现场秀才们各秀文采,讽刺两位主考官的打油诗层出不穷,像比如:孔方主试付财神,题义先分富与穷,这些讥讽还算文明的,至于不文明的。。。

没过多久,这本小说,《万金记》就出现在市面上,主考官姓方,万字加一点,就是方,副主考官姓钱,钱字去掉半边,就是金。

结合背景,不难看出他说的啥事。

小说的文采真的很好,顺治帝算见过世面,饱读诗书,看完小说后,愤怒无比,如果是我等普通人,看完一部小说也就只能当看完了,半点招式都没有,但顺治帝是谁啊?

当即下令,把两位主考官全部革职,收监受审,至于这次考试嘛。

顺治帝出了一个损招,让所有榜上有名的举人们免费来到京城,重考!

这些举人们都被顺治帝当嫌疑人看待,个个带上镣铐,由禁军两人一组,严格看管,由顺治帝现场出题,当场重考。

考试地点就在太和门前,露天考试,正月,京城!

都是读书人,了不起大户人家的读书人,哪见过这市面,再加上那是京城的正月,得要死要活,这些身娇体弱的南方小伙子,冰天雪地露天开考,可想而知,南方人抗冻吗?不抗冻啊!

冷,加上皇帝监考,旁边还站两杀气腾腾的禁军,紧,好多人直接晕倒了事,其他的人,大多冻得发抖,字也写不好,完全白考。

最后的结果就是,有24个没法考(晕了),直接革去功名,还有14个写得完全看不懂,同样革去功名,最后只有74个,勉强合格,也算是真英雄。

顺治帝觉得这成绩,没有舞弊才叫有鬼,下令将两位主考官立即正法,家产充公,妻子流放,其他考官则享受流放待遇。

在这些举人中,有没有冤枉的,肯定有啊,比如说著名的诗人吴兆骞,他是真有才的,可是心里素质不行,那环境下,发挥失,成绩一塌糊涂,革除功名,发配边疆宁古塔!

后来,这位诗人就变成了清朝有名的边塞诗人,著作为《秋笳集》。。

有不少人认为顺治帝的处理过于严苛了些,尤其是重考的环境,是个人都知道这种环境发挥失常那才叫正常。

可惜,顺治帝秉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态度,重罚这起舞弊案,也是敲山震虎,后来很久都再没有舞弊案发生。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陈叔宝和他的草包弟弟陈叔陵如何骨肉相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陈叔宝和他的草包弟弟陈叔陵如何骨肉相残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场大戏,就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南陈,也即后主陈叔宝继位之前的这个时期。这个后主陈叔宝,一生胸无大志,除了文艺,整天沉湎酒色,治国无能,最后直端端地将一个陈朝葬送。不过也好,他的自我毁灭,成全了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大一统。这对兄弟,

  • 魏国在曹丕之后为什么开始迅速衰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是三国初代目中最任人唯亲的人,有什么好处曹操首先会考虑自己亲戚,同时也导致对人才培养的不够。五子良将,这已经是魏国外姓的最高峰,但不论何时,都能被曹操亲戚稳压一头。夏侯渊,西线总司令,论才能或许不够出色,但只要他活着,徐晃,张郃,郭淮就只能是他的小打手。反观蜀国,诸葛亮事必躬亲,累死五丈原后蜀国

  • 诸葛亮并没有斗过司马懿,为何后世评价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外号卧龙,司马懿外号冢虎,两人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一生之敌,然而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却天壤之别。其实两人的结局迥异,从他们的人生志向就能看出。看看他们各自的座右铭,就能得知为何会走向这样的结局。诸葛亮出山后,让颠沛流离的刘备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代枭雄。在刘备死后,尽心辅佐刘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了蜀汉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衰弱,为何白起没有趁机灭了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国,白起

    长平之战后,赵国确实是元气大伤了。若是白起在打了长平之战后,立刻带领秦国骁勇善战的士兵,杀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肯定是可以一举拿下赵国,直接灭掉赵国的。而且当时的白起就是这样想,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但是,当白起把这个情况汇报给秦昭襄王之后,被秦昭襄王给否决了。不得已白起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班师回

  • 赵云一生不被重用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赵云一生不被重用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代白衣神将,威震华夏大地。可以说,赵云符合男性对英雄所有的崇拜,至今他的形象也还为广大男性所模仿。不仅如此,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赵云在历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更是被塑造成举世无双的武将形象。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并不是这样,他“七进七出”的

  • 贾诩换六位主公安然无恙,是因为他情商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贾诩换六位主公安然无恙,是因为他情商高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牛人辈出,文有道德圣者荀彧丶算无遗策的郭嘉丶奇谋百变的庞统丶雅量高致的周瑜,武有睥睨天下的关羽丶探囊取物的张飞丶六破重围的张辽丶一身是胆的周泰。牛人中的牛人是文弱书生贾诩,六换主公,却能遇难呈祥。贾诩雕像易中天这样评价贾诩

  • 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郭家后人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宋太祖说过的一句名句,它是指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他人侵占。而这句话也算是一语道破皇帝的小心机。而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对于其岳父郭子兴一家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郭子兴和朱元

  •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为何喜欢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为何喜欢太监?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悲惨爱情得知自己要嫁给李玮后,福康公主就一个感觉——天塌了!在这个金枝玉叶的公主眼中,父皇除非是疯了,才会把自己嫁给李玮。毕竟在李玮身上,有很多福康公主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的事情!首先,福康公主是皇家的金枝玉叶,李玮不过是一个“卖纸钱的”,

  • 曹操待遇如此之高,为何却留不住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公元199年,刘备从许昌脱身,赚了曹操五万兵马,杀徐州刺史,占据徐州反曹。曹操很生气,先派了刘岱去打刘备,刘备曾嚣张对刘岱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刘备没潇洒多久,半年后,曹操亲自领兵进攻刘备,刘备大败之后跑了,压阵断后的关羽向曹操投降。《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

  • 蜀汉“五虎大将”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蜀汉

    蜀汉“五虎大将”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猛将人数众多,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蜀汉“五虎大将”。蜀汉“五虎大将”的来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说,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立即封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马超(字孟起)、黄忠(字汉升)为“五虎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