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能够掌权47年 期间为何没有人敢夺权

慈禧太后能够掌权47年 期间为何没有人敢夺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57 更新时间:2024/1/24 1:31:33

还不了解:清代慈禧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太后掌权47年为何能如此稳固,而且中间还没有人敢夺权?

综述

历史上执政的女性不在少数,不过除了武则天以外,大多都是以幕后操控者的形势存在,像大秦宣太后,从一个小小庶女,因为卷入权力的争夺之中,最后成为了王朝之中最为尊贵的女子,还拿走了儿子手中的朝政大权,不过也的确做出了一些功勋,是个狠角色。

还有出名的孝庄太后,她先后辅佐了三任皇帝,虽为满族出身,但是她对汉人也十分礼遇有佳,并不偏颇,她的贤能对康熙的影响十分很深远,可谓是被后人称颂和铭记的一代贤后。

女性执政者在即位时都会因为封建思想的偏见受到很多的抵制和反对,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仍旧能够做出不错的功勋,所以能够掌权几十年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然而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女性掌权者,慈禧太后,在大家的印象中,她的亡清的罪人,是她故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妨碍的国家的发展,导致原本就受到闭关锁国影响的清代一点点走向灭亡的结局。

面对这样一位昏庸的统治者,朝堂之上的臣子为何没有异议呢?慈禧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端,还掌权47年的呢?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太后还只是一位懿贵妃,不过那时候她凭借自己的容貌,在后宫的宠位上还是占据一席地位的,晚年身体不佳的咸丰皇帝甚至还让懿贵妃代为处理奏折。

大概是那时候,懿贵妃批奏折批上了瘾,觉得这样手握大臣生杀大权的滋味很是畅快,懿贵妃心中的野心便悄悄埋下。

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侵华,昏庸的清政府不敌,咸丰皇帝为了逃命,带着后宫大臣们一路逃到了热河。逃难的第二年,咸丰皇帝就离世了。

临死之前,咸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并任命了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一职位就是为了年幼的新皇上稳固基业用的,都是咸丰生前极其信任的臣子。

当然为了避免这几位臣子相互勾结势力过于庞大,他还特地给皇后发了一枚御裳印章,还给了懿贵妃一枚同道堂的印章。

言下之意,那八位襄政务大臣所做的所有决策,都要通过皇后以及贵妃的批准才能够颁布。

这个安排看起来十分的周密,但百密不如一疏最后还是被懿贵妃钻了空子。

皇后、贵妃大臣联手

对于咸丰皇帝恨意最大的,还是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当年道光帝在他们兄弟二人之中选择出未来皇帝的人选,原本咸丰在各个方面都要略逊一筹,奕訢也觉得是胜券在握了,谁了解,咸丰另辟蹊径,暗地里使坏,因为仁孝赢得了皇位。

奕訢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也十分不服气,兄弟二人的关系也越走越远了。

懿贵妃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与他和皇后联手,还让自己的亲臣造势,就是为了通过垂帘听政的决议。

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对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而僧格林沁以及军机大臣因为意见不合受到了严重的排挤。

见此,皇后众人指使时年六岁的小皇帝,当众宣读经过奕訢润色过后的奏折,上面写有那几位政务大臣的罪状,借着英法联军侵略的黑锅,将那几位临危受命的忠臣该被处斩的处斩,该罢官的罢官。

冲破了重重的妨碍,而慈安和慈溪两人才浮出水面。此次事件史称辛酉政变。

慈禧的天下

阴谋得逞,慈禧和慈安都尝到了甜头,不过因为慈安对于政务之事并不感兴趣,所以垂帘听政的美差就落到了慈禧身上,让她手握前朝以及后宫的大权。

虽然本质上是慈禧掌权,但是她毕竟是一介女流,发号施令多少会令下面的大臣不服气,所以她找来了自己的好帮手奕訢。

对外的政务,慈禧交由奕訢来处理,什么与邻国事件的外交,国内的洋务运动还有太平天国行动的控制等。奕訢做得有条不紊,名声在外,很快就引起了一片呼声,威望风头大盛。

慈禧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明面上自己目前还没办法和奕訢抗衡,所以有决议也只能点头。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洋务运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打破封建传统的事情,在很多封建大臣的眼中并不是件好事,同时它也损害了地主的利益,所以反对奕訢的人也不在少数。

随着这些顽固派和地主的反对声浪越来越高,慈禧无疑看到了扳倒奕訢的最好机会。奕訢面对眼前的妨碍很是烦心,慈禧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还在默默支持,甚至予以提报。

最后,奕訢被顽固派弹劾,慈禧顺势以办事不力顺着呼声将奕訢革职查办,了却了一件烦心事。

自此以后,慈禧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她的位置是越来越稳了,原本还担心儿子议婚之后,自己就要把权力让出去了,结果他正好在那个年纪感染了天花去世了。

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慈禧违背了祖上的规矩,选择了醇亲王四岁的孩子上位,也就是傀儡皇帝光绪,自己则继续安心的坐在大权的位置上。

这期间,光绪皇帝也曾经反抗过,想借着戊戌变法的事情翻身,不过因为他有些心急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小结

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皇帝,架空的本领也越发熟练,从一开始的赞襄政务大臣,到奕訢,就连手握军事大权的奕譞,也成为了慈禧脚边一头温顺的小绵羊。

四十七年的时间里,慈禧步步为营,不是没有反抗的人,而是都被慈禧扼杀在了萌芽里。

标签: 历史清朝慈禧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不敢称帝,他到底忌惮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的曹操,其实势力是最大的,实力极强,但他依然不是皇帝。按理说,他要想称帝的话,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那么,他为什么不敢称帝呢?对此,我们不妨来分析下。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提到,夫英雄者,脑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手指玄德,复自指,曰:今天英雄,

  • 刘备称帝后为什么要东征 刘备是不是被冲昏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备,东征

    还不了解:刘备东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在称帝之后东征,是因为他被愤怒冲昏了头?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决意亲率大军出兵攻打东吴。而在刘备决意东征后,蜀中曾有数人对刘备进行了劝阻。比如赵云就认为眼下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

  • 北周的历位皇帝为何下场都不太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南北朝,宇文觉

    北周(557年—581年),是古代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基业之后,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又称后周(五代以后鲜用,避免与郭威建立的周朝混淆)、宇文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在疆域上,北魏分成东魏、西魏后,双方大体沿着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黄河从北往南为界线,北周承接西魏,大

  • 朱元璋势力扩展极快,他是如何管理军队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深知军队就是自己政治事业的坚实支柱,军队可以帮他打下,也可以帮他看守天下,没有军队,旧王朝是不可能被推翻的,自己的政敌也不可能被消灭,新王朝就会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吞没。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那是断然行不通的,因此朱元璋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就要按照军队的纪律来对其进行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张郃的大军很快就到了,果然如王平所料,魏军在经过短暂的观察之后,就在山下截断了蜀军的水源,而后向南山驻军发动了攻击。蜀军没有向马谡预料的那样奋勇杀敌,而是在干渴难耐之下乱成了一锅粥,最终蜀军溃败,街亭失守,马谡和王平带着残兵逃了回去。这下子可麻烦了,本来打算让马谡守住街亭,方便蜀军的大队人马顺利通过

  • 陈阿娇失宠的真正原因真的是未生育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汉朝,陈阿娇

    她是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的原配皇后,真真正正的豪门贵女。提起陈阿娇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金屋藏娇的主人公就是她!图片来源网络陈阿娇的外祖父汉文帝刘恒,外祖母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母亲是最受宠的馆陶公主,父亲则是世袭的堂邑侯陈午,这样的出身无论放到那时候还是现在都是无法比拟的,自她与刘彻成婚后,两人青梅

  • 为何战国时期会有那么多国家发动改革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国,燕昭王

    他们也都发现了别国因为改革和变法而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加,因此也就开始谋划本国的改革。战国纷争如:一面采纳牛畜的建议,提倡“仁义”,施行“王道”,这一思想其实非常的先进,后世很多朝代一般都采用的这一思想来治国;另一面,他还采用荀欣和徐越的建议,在用人上选择贤能的人,任用官职也选择有能力的官员,这样的作用

  • 赵云为何要背叛公孙瓒去投靠赵云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说起三国历史,肯定能说出几个名人。毕竟,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中,三国时期是相当有名的。自古以来,三国时期就有人非常热衷于对这些将领进行排名。说到这些人,我们最熟悉赵子龙赵子龙是忠勇的榜样,他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在许多情况下,当刘备处于极大的危险中时,他会尽力去救他,并且忠于刘备。但是你知道吗?事实上,

  • 韩信死后萧何一句话被人诟病至今 萧何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韩信,萧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和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到底说了什么,竟被人诟病至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刘邦作为一个典型的痞子英雄,建立了为历史所称颂的大汉王朝,一直被

  • 西汉封侯那么难 万户侯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西汉,万户侯

    对西汉封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西汉,“万户侯”到底有多牛?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唐代末期,皇帝是唐宪宗,是李隆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