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朱允炆去了什么地方 朱允炆真的是在云南终老了吗

历史上的朱允炆去了什么地方 朱允炆真的是在云南终老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3/31 3:07:23

还不了解:建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去了哪里,是不是到云南终老了?

朱允炆到底去哪了,这个问题大概率是无解了。所以鲜花也只能大胆猜测他是在云南终老了。

明初的藩王们

云南有个沐英

虽然朱允炆的下落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就是往云南方向跑的。

毕竟纵观当时的局势,也只有云南还容得下他朱允炆了,朱棣可是伙同了不少王爷一起反他朱允炆的。

沐英

而云南作为大明代的边陲要地,朱元璋在很早的时候就把自己最信任的养子沐英派了过去。

当然,沐英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替朱元璋稳坐边陲不说,更重要的是沐英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

而朱允炆作为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就算沐英早在朱允炆继位前的1392年就和他老爹朱标一起去了,但这并不影响沐英一族,甚至整个云南地方势力对对朱元璋的忠心,对朱允炆的支持。

朱允炆

更为重要的是沐英作为大明代的开国功臣,其不管是地位还是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又在云南经营了那么多年,可以说只要朱允炆能活着去到云南,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里不是我看不起朱棣,朱棣当时真的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要不是朱元璋杀了太多的将领,导致朱允炆无人可用,朱棣还真就歇菜了。

而沐英确实朱元璋屠刀下少有幸存下来的人物,这里用幸存可能不太贴切,毕竟朱元璋确实没理由也必要杀沐英。

朱元璋

那么以朱棣当时的实力是完全不敢招惹沐家的,就算后来成功登顶朱棣也不敢。

毕竟朱棣在稳定局势和冒着得罪沐家追杀朱允炆这两件事上,聪明的他还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

也就是说,朱棣就算明了解朱允炆在云南,沐家就是明着要保朱允炆,他朱棣也只能假装不了解,继续派人往更远的西洋作秀。

朱棣

朱允炆自己的因素

朱允炆出生即巅峰,养尊处优那是必须的,那么他的身板自然就不可能好到哪去。

这样一来,朱允炆就会对逃亡之地有着诸多的限制条件。

一来不能太远,毕竟朱允炆可没有舒适豪华的保姆车,更没有高速公路。

何况朱允炆是秘密出逃的,身边伺候他的人也不会多,那么钱财也就不会多。

朱允炆影视剧形象

如此一来,国外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毕竟说白了,朱允炆基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钱财又不多,去国外没个照应怎么生活?

二来就是上面说过的朱允炆处境非常不好,天下之大,容身之地却不多,好一点的地方都被各个反他的王爷们占据着。

最靠谱切最安全的就是云南,排除上述沐家的因素,云南就算到了明代,也不是那么容易进出的,虽比不上蜀道之难,但也相差不多。

云南沐王府

朱棣就算有心要派人去云南找朱允炆,那费用估计不比让郑和去趟西洋,重点是钱花了还捞不到好处,郑和出去几趟怎么说还有点效果。

三来就是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了,对于身为帝王的朱允炆来说,东北太冷了,岭南太热了,西北和青藏高原就不说了。

至于更南边的东南亚,去过的朋友都了解,有空调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难以长期生活,更别说明代时期了。

所以因为朱允炆自己的关系,大概率会将逃亡的步伐停留在云南。

朱棣、姚广孝影视剧形象

一种可能性

上面说过,沐家实力雄厚,朱棣轻易不敢招惹,但换回来想一下,作为帝王的朱棣,纵使刚上位,地位不稳,沐家同样不敢太过得罪。

朱棣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朱允炆这个人彻底从大明代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那么除了杀掉朱允炆以外,让他不抛头露面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既然如此,那么沐家和朱棣之间其实就存在一个大家比较能接受的办法。

沐家为了保存朱标一脉,以此报答朱元璋的恩情,保下朱允炆,但为了沐家的将来又不能过于得罪朱棣,那么就可以替朱棣将朱允炆看好在云南。

朱标,朱允炆傻傻分不清

这样的结果,只要沐家确实能做到,对朱棣来说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就算沐家最后没做到,朱棣也算争取到了一些时间来稳定局势,之后在解决朱允炆或沐家问题都不大。

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也就是说其实朱棣是了解自己这个侄儿在云南的,不过由于此后朱允炆也确实销声匿迹了,所以朱棣也就没了下文。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朱允炆活生生一个人到达云南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昆明西山景区传说朱允炆种下的树

结语

由于缺乏相关史料的佐证,上述内容是鲜花根据明代当时的局势进行的分析,朱允炆有非常大的概率是在云南终老了。当然,也欢迎有不同见解的朋友来评论区讨论,嗤之以鼻的朋友就当故事看看,一笑置之就行,毕竟麻花也确实拿不出啥证据。

标签: 历史建文帝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吴三桂造反声势浩大 最后为什么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吴三桂,造反

    还不了解:吴三桂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起兵后,就因走了一步臭棋,竟为自己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明代末年,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导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严重。明代内部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自成、张献忠,但是,他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明代面临的最大的敌

  • 陈桥兵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赵匡胤真的是被迫篡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陈桥兵变,赵匡胤

    对陈桥兵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喝醉,他是被迫谋朝篡位?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次年2月,北方传来紧急军报,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犯。宰相范质等人做出决定,派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征。结果,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发生“哗变”,军

  • 三国时期军队出现缺粮 曹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三国,军队

    还不了解:三国大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大军缺粮怎么办?曹操问属下借了一样东西,“完美”解决。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人才辈出,士族阶层受影响比较小,最主要还是老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能被史书记住的百姓非常的少,但统治阶层却经常以英雄、枭雄、

  • 朱柏为什么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终逼反了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朱柏,朱棣

    还不了解:朱柏和朱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会被朱允炆逼得自焚?他的死逼反了朱棣?明代湘王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他为人极重孝义,曾十分被父亲朱元璋所喜爱,但是朱柏却在28岁这一年被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所逼迫自焚而死,而朱柏之死也成了最终逼反燕王

  • 明朝灭亡后太子去了什么地方 他们为什么一次次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明朝,太子

    对明代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灭亡后,大明的太子去了哪里?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被处死?1644年,紫禁城火光冲天,大明王朝宣告终结。皇帝自缢前,杀掉了所有后宫女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三个皇子。虽说,皇权覆灭,但是,流落在外的三个皇子却成了朱家王朝的最后希望。只要他们活

  • 纪晓岚个杜小月最后都没有在一起 纪晓岚为啥不娶杜小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纪晓岚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纪晓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纪晓岚和杜小月为何结果不能在一起?想必《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大家都应该瞧过,剧中的人物你们也非常熟悉,简单介绍剧里的主要人物,纪晓岚、和珅、乾隆皇帝、杜小月等等,除去我们所知纪晓岚与和珅是死对头之外,对剧中纪晓岚和杜小月的

  • 朱元璋利用案件屠杀功臣的时候 汤和为什么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朱元璋,汤和

    对朱元璋和汤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人汤和:没被朱元璋除掉,保下了命又为后代积下了福。明代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赶出了大都。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避免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处置开国功臣集团?朱元璋先是在建国之初答应了予以功臣

  • 清朝作为入住中原的外族政权 清朝为何没有分封拱卫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清朝,分封

    清代是异族政权,为什么不把那些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稳定统治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历史上看,分封制不常见,但影响很大。西汉的刘邦和明代的朱元璋就热衷于此,但两者又都有些差别。不过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尊王攘夷的思想指导下实施分封制度,用来抵御

  • 朱元璋在屠杀功臣的时候 朱元璋为何会放过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朱元璋,徐达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徐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朱元璋尽灭勋贵,为何放过他?作为明代开国第一功臣,被赐封三代王爵,朱元璋都是他的头号铁粉,他就是明初第一帅才,徐达。徐达和朱元璋二人,15年兄弟、18年君臣,朱元璋在建立明代后大杀功臣,却唯独放过了徐达,

  •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真的有表面的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明朝,灭亡

    对明代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明代会被清代覆灭,真有表面这么简单?提到明代,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宦官,在中国的历史上,明代确实是封建朝代中宦官乱政最严重的一个朝代。明代的灭亡除了因为明代后期的宦官当权和农民起义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明代时期的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