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官员平时想见皇帝一面难不难?

宋朝官员平时想见皇帝一面难不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74 更新时间:2024/4/25 1:22:32

朝官员平时想见皇帝一面难不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宋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化都有很高的建树,而这些成就与宋朝的制度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

正是因为宋朝有着优越的制度体系,所以才能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从而达到如此的高成就。

宋朝的制度体系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君臣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地紧密,在宋朝皇帝与群臣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书信往来,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会面制度。

比如说朝见与朝辞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朝见与朝辞不仅是宋朝的政治制度。

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礼仪制度,毕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治国之道中总是充满着以礼治国的理念。

所以说研究朝见与朝辞也是对宋朝政治制度的一种探讨,而朝见与朝辞也是反映宋朝君臣关系的一种方式,朝见与朝辞制度对宋朝朝廷的影响也是推动宋朝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

一、朝见与朝辞的主要内容以及君臣双方的期望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朝见与朝辞也就是前来朝见皇帝与皇帝辞别,其实朝见与朝辞真正的含义也就是如此,之所以会有朝见与朝辞制度的产生,与宋朝的任官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宋朝朝廷施行的是轮官上任的委派方式,也就是说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地方官任职实行定期轮换制。

而被任命为地方官的大臣就需要在任职前和离任时都需要面见皇帝,这样的一种制度就是朝见与朝辞产生的原因。

1、朝见与朝辞制度的发展过程简析

唐朝后期分裂割据,原本国家盛世因为政权的瓦解而导致了国灭,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政局。

宋朝异军突起又实现了权力的统一,为了吸取唐朝国灭的经验,宋朝就更加注重权力的掌握,因此宋朝的中央集权较之前朝更加地严格。

在宋朝朝廷看来国家割据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宋朝就对地方势力的管控实行了严密的管控,上述提到的地方官轮职就是出于这样的政治理念而产生的。

可是只是对地方官员实行轮职也达不到宋朝的期望,于是朝廷又提出了朝见与朝辞制度。

其实朝见与朝辞制度在唐朝时期也有出现,当时被称之为入谢与中谢等,可是这种制度的优势在宋朝时期才完全地发挥出来。

尽管朝见与朝辞制度在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可是在宋朝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直都将朝见与朝辞制度严格执行的,在不同的执政期间也有着不同的改变。

其中最严格按照朝见与朝辞制度执行政策的就是宋孝宗,宋孝宗执政期间是政权相对稳定的南宋时期。

而且宋孝宗对于中央集权也比较看重,因此对于朝见与朝辞制度的执行也就相应地非常严格。

与之相反的宋仁宗时期朝见与朝辞制度就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一来是因为宋仁宗时期宋朝的州县达到了三百多个,而地方官的任职周期一般是短于两年的。

如果上任,离任都要朝见宋仁宗的话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宋仁宗时期朝见与朝辞制度就相对地疏于管理。

2、君主在朝见与朝辞制度中想要获得的期望

宋朝之所以能将朝见与朝辞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与统治者的意愿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朝见与朝辞的过程中统治者可以通过与大臣的交谈得到很多的有用信息,所以说君主的诉求是促进朝见与朝辞制度发展的直接原因。

首先统治者可以通过朝见与朝辞制度达到督促地方官员保持清正廉洁的作用,贪污腐败是每一个朝代都非常忌讳的,因此统治者也会特别注意腐败的现象。

而朝见与朝辞制度的实行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统治者更加清楚地方政府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现有贪污腐败的迹象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还可以很好地掌握边疆时局,宋朝虽然没有达到大一统局面,但是宋朝在边境地域上却有着很大的威胁。

不管是游牧民族的威胁,还是残存势力的虎视眈眈,对于宋朝来说都要重视起来。

因此委派到边境地域任官的官员,在上任之前需要与朝廷汇报,卸任之时也要及时地朝廷汇报情况,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及时地了解边境环境,从而有助于朝廷制定管理制度。

最后还有助于朝廷笼络人心,官员被派遣任职以后,不到两年时间之后又要朝辞面见皇帝。

这个时候皇帝就可以通过询问地方具体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改进办法,如果官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就给予及时的表扬。

这样一来既可以改进地方的管理政策,弥补中央政策实行过程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得官员卸任之后对朝廷或者地方留有感情,以便皇帝更好地收拢人心,巩固政权。

3、臣子在朝见与朝辞制度中想要获得的期望

皇帝重视朝见与朝辞制度是因为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那么官员严格执行朝见与朝辞制度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

臣子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一类的臣子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者。

到地方为官就可以知道地方的真实状态,也能够根据真实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制度或者改革措施。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为了仕途的追求,人性总是复杂的,既有无私为民的官员,也有为了仕途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人。

他们同样也是促进宋朝发展的一个原因,也是朝见与朝辞制度的拥护者。

二、朝见与朝辞制度对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

朝见与朝辞制度在宋朝能够得到这么大力的发展和支持,与朝见与朝辞制度的优越性有必然联系,那么这个联系到底是什么,朝见与朝辞制度对宋朝的发展又有着什么影响呢?

1、朝见与朝辞制度对于官员自身发展的影响

朝见与朝辞制度对官员来说是一个两面性的任务,如果在朝见的时候官员表现得出色。

对于地方情况掌握得牢靠,对皇帝提出的问题也能对答如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就是一个快速晋升的办法。

比如说蔺就是因为朝见表现出色而受到了皇帝重用,史料记载“奏疏数条,昏极言时事之末得其正者”在这里所描写的就是王蔺在朝见的时候。

面对皇帝的问题能够直抒胸臆,没有任的趋炎附势,并且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好,于是就立即给了王蔺晋升的机会。

如果一旦在朝见的时候表现得不够好,面对皇帝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或者说回答不到点子上,那么皇帝就会认为这个官员不能胜任,就可以及时地换一个人员顶替。

比如说在宋神宗时期,屯田郎中霍交知金州就被皇上罢免了,理由就是“观其识见鄙浅,全不晓习法令,不可奖拔,可选官代之。”所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朝见就是自己仕途的滑铁卢。

所以说朝见与朝辞制度一共有两大优点,在人员配置方面,非常有利于皇帝检验一个官员的真实能力。

同时也是对官员人品的一个考验,这是关乎于朝廷是否清正廉洁,当官为民的大事。

另一个优点就是有利于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有效的维护方式,对于宋朝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朝见与朝辞制度对于社会制度发展的影响

朝见时皇帝与大臣讨论得最多的必然就是政务,虽然检验官员人品是一方面,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政治目的,所以说大臣在地方当官的时候一定能够发现地方发展中的问题所在。

发现了问题必然就会想解决办法,尽管国家政策制定得再好,落实到地方的时候也必然会有偏差。

这是特点地域具有特点情况所导致的,而大臣到地方为官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政策上发下发时出现的差异。

大臣在朝见时会将具体的实际情况反馈给皇帝,连同其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一并上奏给皇帝。

这样皇帝就能够发现自己制定政策时的问题,在之后的政务中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朝见与朝辞制度之所以能在宋朝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是有它的道理的。

毕竟统治者虽然权力巨大,但是身处高位难免会对地方的政务有所疏忽,而朝见与朝辞制度再加上轮官制,就能够很好地联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能很好地完善和弥补政策实施中的不足,推动宋朝的发展。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汉宣帝是怎么给汉武帝上尊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汉朝,汉宣帝

    历史上汉宣帝是怎么给汉武帝上尊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从昭帝年间到昌邑王刘贺(史称汉废帝)短暂的27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当时,霍家权力极大,霍光除了权倾朝野之外,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

  • 诸葛亮有哪些警世名言流传于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人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想要失败的,都想胜利,甚至更多人还想永远的胜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家都知道这个世上没有常胜将军的,那么自然也没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我们也只能尽量做到立于不败之地,也只能尽量做一个常胜将军。那么做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到底有没有方法呢?如果问大家,大家会怎么回答?大家不要往

  • 朱棣那么有能力,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的功绩确实毋庸置疑,但他的皇位却来得不太光彩。大家都知道原本的皇帝该是朱允炆,而朱棣是篡位才成为皇帝的,这也是百年来朱棣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可就是这么一个有能力,又是嫡子的朱棣,朱元璋为何没有看中他,将其立为储君呢?首先要从朱棣自身找原因,当年明朝还没有统一天下,朱棣长大后便跟随着朱元璋到处

  • 在朱元璋的手下做官需要注意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公元1368年,草根出身的义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从社会最低层的流浪娃到君临天下的一代雄主,朱元璋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励志的传奇。天下初定后,回想起昔日卑微的经历,皇权在握的朱元璋有着神经质般的警惕。为了掩饰自卑心理,朱元璋不惜采用铁血手腕维护自己那

  • 诸葛亮向来神机妙算,那他都做过哪些错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东汉末年分三国,电视剧“新三国”中,很多人物被后人传的也是奇妙无比,比如关羽官老爷,忠孝仁义的代表,被现在很多人供奉敬拜,享受人间香火,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亮,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就是用来夸赞诸葛亮的,.一个智慧的代名词,如此被后人赞扬的一个人物,也有三

  • 宋仁宗无子的背后,与后宫两场大火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无子的背后,与后宫两场大火有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仁宗的十六个孩子中,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国家没有继承人,大臣们很着急。1035年,皇帝仍没有后代,这个早婚的年代,25岁的仁宗自己心里也在打鼓:是不是真的不能生育?最终,在上下一致的压力下,不得不从宗室中选择了一个养子:赵

  • 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神白起是秦国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大小七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与廉颇、李牧、王剪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战国时期,白起效命于秦昭襄王,因为有着赫赫战功,颇得秦王的信任,而他也不负众望地为秦国打下半壁江山,当然

  • 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孩子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孩子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芈八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她的人生轨迹十分契合秦国的历史。她和许多当时的女人一样社会地位不高,当初也只是正妃的一个陪嫁,但是命运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玄乎其玄的,开局好的人结局不一定圆满,起初强势的国家不一定能够一统天下,这样的例子犹如长河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纵观我国几千多年的历史,王朝是更迭那是一茬又一茬;几乎是一两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不过我国的王朝与其他王朝不同,被推翻的王朝所留下的一切往往都会被胜利的一方完全继承下来。然而这仅是大多数的情况,还有些王朝就没有完全继承前朝遗留下来的

  • 唐太宗的妻子韦贵妃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的妻子韦贵妃有多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德四年,因为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迎娶了守寡并比自己大两岁的韦珪。然而历史并没有对她有过多的记载,近来,从她的陵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贞观二年,韦珪又生下一子。麟德二年,韦太妃去世,享年六十九岁,陪葬在太宗的昭陵。从此史书上就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