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背水一战是如何胜利的?破釜沉舟是必要的吗?

韩信背水一战是如何胜利的?破釜沉舟是必要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1/25 22:44:25

背水一战是韩信的成名战,韩信此次用兵符合兵法上的分兵战法,历史真相是韩信兵分三路,第一路2000人,夜晚就出去埋伏,任务是等时机冲到赵军大营换上汉旗。第二路,就是大清早背水列阵的那10000人。第三路,韩信自己带着剩下18000人,打着明显的韩信的旗,突然出现。这时赵军眼红了,干掉韩信,立功就在眼前,立马冲杀,韩信打杀了一会儿,佯装败退,旗鼓仪仗尽丢在地,“狼狈”退到背水列阵军中去。赵军看到“胜机”来了,这下连留守大营的兵马(赵军也是分兵的)也全部冲出来了,因为再不出来功劳都被抢光了。

这时,第一路埋伏着的2000人的时机就到了,快速冲入赵军的空大营,全部换上汉旗,那场面。这边背水的韩信军反正都是一死没有后路,个个奋勇死战,立功心切的赵军很难打,越打越急,突然听说大营被夺了,本来就急的心态一下子崩了,匆忙回营,这时已换好汉旗的奇兵出营迎战,后面本来背水的韩信军乘势冲杀,赵军这时进退失据,乱了阵脚,被彻底打散,兵败如山倒。此战韩信三万破赵军二十万,斩成安君,生擒赵王歇。

背水一战真正精妙的在于骑兵部署,正面的背水一战的士兵只是吸引注意的,跟暗度陈仓一样模式,用轻骑兵快速夺取后方,古代通信不发达,通信看令旗。如果后方被夺取,士气很快崩溃,因为很多士兵都是混饭吃的,没有什么忠诚意识,看见后方败退,基本就会觉得要输了,所以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兵贵在精,不在多。

从韩信背水一战中,韩信惯用套路。正面战场尽量做实,掩护偷袭部队合适的时候前后夹击。陈仓之战也是如此,整个谋划实际上都是围绕其背后小道展开。可以说没有这小道,明修暗道、暗度陈仓也就没有意义。当初打败印度之战,也是如此,找到小道,就可出其不意,大局已定。一阳一阴,阴阳互补,相互呼应。但阳一定要足够硬,阴才能起作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机应变是合格将领的基本技能,何况灌婴之流。一般来说,如果赵军只留下少量兵力驻守营地,那凭借灌婴的将才率领部队只需要战而胜之,就能继续先前的部署。如果做不到,说明赵军留下了相当可观的部队驻守,那么灌婴这只骑兵部队就可以便宜行事,返身背刺主力赵军制造混乱,与背水汉军内外夹击陈馀,大概率成功,不过由于赵军还未夺气,效果就没史实那么好了,打赢了这一场再继续图后计。

但这里有个漏洞,如果在灌婴回击陈馀之时,驻守赵军精锐尽出与前线回援部队夹击汉军,这只奇兵就危险了,但这样做对将领的指挥艺术有极高的要求,赵军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才恐怕早就对韩信半渡而击了。军事行动从来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只能先立己之不可胜再期敌之可胜,汉军的情报工作与人员配合几乎碾压赵军,胜在庙算,与之相比军队规模差距对胜负的影响反而没那么大。

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只有在提振士气方面是类似的,具体来看就不一样了。韩信是因为人少而且兵员质量差也就是所谓的驱市人而战,所以不得不背水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且背水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后来的拔旗易帜。项羽就不一样了,他手下的士兵质量强的多,破釜沉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士兵的斗志。

标签: 历史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嬴政幼年时期在邯郸当人质,后期他是怎么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嬴政,秦始皇

    众所周知一代帝皇嬴政幼年时期在邯郸当人质,人质生活肯定是不快活的,那么后期他是怎么报复回去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嬴政幼年登基嬴政的幼年是在赵国度过的,当时其父亲作为质子留在赵国,在此期间诞下了嬴政。当时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时间过去不久,赵军大败,家家出殡,户户哭丧,最后还是以赵国割

  • 五虎将中,为何只有张飞的儿子受到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三国,张苞

    在《三国演义》中对五虎上将着墨颇多,这五位名将也成为国人最熟悉的武将群体。在演义中也对关平、关兴、张苞等五虎上将的后人做了描写。然而在正史中,这五虎上将的后人却大体上名不副实,虽然也有的能身居高位,但是却与父辈的威名极不相称。张飞的后人的确是五虎上将中最受器重的,究其原因,并非张飞的后人能力最强,功

  • 刘邦给戚夫人留了后路,为何她还是被杀害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汉朝,戚夫人

    中国历史上要说起哪种题材最喜欢被拍成电视剧,这恐怕非得后宫莫属了。后宫佳丽三千,这是一场女人各自暗怀心思,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战争。虽然没有硝烟战火,刀光剑影般的激烈,但是却斗智斗勇,争权夺势,暗潮涌动。尤其是帝王和情感牵扯在一起时,必然逃不过一场争宠。其中,下场最为惨淡的应该是戚夫人了。刘邦在与项羽

  • 康熙只是顺治的庶子 顺治为什么会传位给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顺治,康熙

    对顺治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帝一共有八子,康熙只是庶三子,为何顺治会传位康熙?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临终之前在《顺治遗诏》中传位庶三子玄烨(康熙帝)。同年2月,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为康熙元年。中国历史上正常的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吗?为何他能安做皇位那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三国时期,大家都知道刘备有三个儿子,他的大公子就是刘禅,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阿斗,这个人物设定经常被现在人拿来形容一些没有出息的人,在他的身上还有一句谚语扶不起来的阿斗”,对于这句话的出现,让很多人对阿斗产生一些误解。如果刘禅一点能力没有,为什么刘备还把皇位给他?其实真相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么简单。刘

  • 项羽和韩信单打独斗的话 两人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项羽,韩信

    对项羽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单打独斗,项羽、韩信谁更厉害?项羽、韩信,谁打仗更加厉害?单打独斗,不依靠集团力量,项羽可以压着韩信吊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却只能协助刘邦征战,他缺少整个各方资源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魄力,不是项羽的对手。韩信,江苏淮阴人,汉朝初年“三大

  • 揭秘:宋朝男人都很怕老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揭秘:宋朝男人都很怕老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于宋朝,国内外评价大相径庭,国内重点在于宋朝软弱,国外着重宋代文明非凡,所以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或“国内恶评国外赞誉”的奇怪现象。姑且不问这些争论,但宋代绝对是一个最可爱的王朝,流行的一个风俗让如今男人羡慕不已,当然不是惧内(怕

  • 宋朝官员平时想见皇帝一面难不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朝官员平时想见皇帝一面难不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高的建树,而这些成就与宋朝的制度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宋朝有着优越的制度体系,所以才能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从而达到如此的高成就。宋朝的制度体系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

  • 历史上汉宣帝是怎么给汉武帝上尊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汉朝,汉宣帝

    历史上汉宣帝是怎么给汉武帝上尊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从昭帝年间到昌邑王刘贺(史称汉废帝)短暂的27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当时,霍家权力极大,霍光除了权倾朝野之外,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

  • 诸葛亮有哪些警世名言流传于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人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想要失败的,都想胜利,甚至更多人还想永远的胜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家都知道这个世上没有常胜将军的,那么自然也没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我们也只能尽量做到立于不败之地,也只能尽量做一个常胜将军。那么做一个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到底有没有方法呢?如果问大家,大家会怎么回答?大家不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