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德宗将五位姐妹同时纳入宫中,这是为何?

唐德宗将五位姐妹同时纳入宫中,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71 更新时间:2024/1/21 6:37:37

唐德宗将五位姐妹同时纳入宫中,这是为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好色”基本上是昏君的标配,唐德宗虽然也是昏君一枚,但在女色问题上却没有留下任何诟病。您可能要问,一次性网罗五姐妹,如此不顾吃香难道不是好色之徒吗?还真不是,因为五姐妹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入宫的。

说到五姐妹就必须要先说到另一个人——宋之问

熟悉唐诗的人一定对宋之问不陌生,他是唐诗“七律诗”的开山鼻祖,绝对的诗坛扛把子。可惜的是宋之问人品太差,以至于后人都对他嗤之以鼻。

宋之问靠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捧臭脚起家,唐中宗复位后被贬黜的他又靠出卖朋友再度走红,后来又在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之间横跳,最后在先天政变后被唐玄宗赐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宋之问最出名的诗背后还有一段血案。这首诗的原作者其实是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宋之问为了将这首诗据为己有,不惜杀害了外甥。

被唐德宗纳入宫中的五姐妹就是宋之问的曾孙女,她们分别是宋若华、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

根据两唐书记载,宋家五姐妹的父亲叫宋廷芬,是一位擅长辞章的儒生。宋廷芬生有一子五女,儿子宋稷“愚不可教”,而五个女儿却“皆警慧,善属文”。

在重男轻女的古代,老宋心痛啊,但也没办法,于是只好拿女儿当儿子养,把毕生所学都交给了女儿们。大概是“侵占”了弟弟的智商,五姐妹在文学上的才华表现得光彩夺目,尤其是大姐宋若华和二姐宋若昭最突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家姐妹由此形成特立独行,鄙视世俗的性情,她们“皆性素洁,鄙薰泽靓妆,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

意思是她们从来不化妆,穿着朴素,天下的男人都不入法眼,她们立志不嫁人,潜心研究学问以弘扬宋氏家族。宋之问的脸被五位曾孙女打得啪啪的,当他哪怕有一丝五姐妹的风范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宋廷芬也很有意思,他一点不担心女儿们砸手里:“家亦不欲与寒乡凡裔为姻对,听其学。”这也不奇怪,唐朝攀龙附凤的习气很浓,宋家好赖不济也曾经辉煌过,所以老宋看不起那些低门矮户的寒族,宁愿让女儿们变成过气黄花。

倘若如此,这五朵奇葩将在民间悄然绽放后,又孤寂地凋零。有个“好事者”改变了她们的命运,此人叫李抱真,时任昭义节度使。

李抱真有个爱好,他喜欢网罗人才,只要能进入他耳联的人,他都会不惜重金千里之外也要请过来。宋家五姐妹是河北人,正好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于是她们得到了李抱真的垂青。

贞元四年,李抱真隆重地向唐德宗推荐了五姐妹。唐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赏叹”,于是她们都顺利留在了宫中。

那么五姐妹是不是都成了唐德宗的嫔妃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她们的地位要远高于嫔妃。嫔妃虽然有皇帝的宠幸,但本质上她们属于“庶人”,物质享受高,个人地位低。唐德宗“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意思是皇帝拿她们当“学士”、“先生”,充任内官。

内官主要做什么呢?大体上四项工作,一是“掌文奏”,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起草文件、诏书,整理奏章等等;二是“记注簿籍之事、整理秘禁图籍”,即宫中文件和图书密档的整理编撰和研究;三是充当皇子、公主、嫔妃以及宫女们的老师、教习;四是陪皇帝出席各种宴会,吟诗唱和,以诗作进献皇帝。

是不是有点遗憾?应该还有第五项工作嘛。当然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史料中对五姐妹有一个描述:皆慧美能,即聪慧、美貌、能干,一句话才貌双全。既然如此,荒废主业岂不可惜?

根据宋若昭的墓志铭记载,进宫的那一年她24岁,大致推测宋若华26岁,最小的宋若荀不到20岁。这个年龄在古代虽说偏大了一些,但依然是青春年华,因此也不排除唐德宗会临幸她们。

五姐妹中宋若伦和宋若荀去世较早,宋若华去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终年约62岁。

宋若昭待遇最高,获封“梁国夫人”,去世于唐文宗太和二年,享年67岁。她去世时,唐文宗给她举办隆重的葬礼,“供卤薄,赐鼓吹”。

宋若宪比宋若昭晚去世七年,只是她很不幸,由于卷入朝争,她遭到李训的诬告,被唐文宗一怒之下赐死,享年约68岁。

姐妹五人在宫中度过了大半个人生,尤其是宋若昭和宋若宪,历经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和文宗五朝。由于她们出色的才华和严谨的作风,都得到了皇家的认可和尊重(皆呼先生,后妃与诸王、主率以师礼见)。

唐德宗为何要将五姐妹召入宫中,却又不加以嫔妃位号呢?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唐德宗相中宋氏姐妹属于“志趣相投”,史书交代:“(德宗)善属文,尤工于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

短短四五十个字,一个文艺发烧友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这个发烧友不光自己爱好诗文,还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在常科之外又加恩科,并亲自考核选拔。由此可见,“古文运动”发生在德宗时期绝非偶然。

唐朝社会开化,宫中女官盛行,著名的如上官婉儿,这个风尚为宋氏姐妹入宫创造了条件。皇帝身边不缺嫔妃,像宋氏姐妹这种的女学士绝对是稀有的国宝级人物,假如唐德宗授五姐妹嫔妃位号,就相当于拿夜明珠当玻璃球,这叫“暴殄天物”。

另外,唐德宗在女色问题上很“正派”,即位之初他就下令遣散宫人,大量减少后宫女子数量。晚年的他“绝嗜欲”,一心修佛求学,这就是德宗任命五姐妹为女官而不是嫔妃的原因。

尽管唐德宗扔掉了昏君的标配,但他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昏君的骂名。

客观讲,德宗确实有致力于重振盛唐的雄心,并且老天爷给了他整整26年的时间,只可惜他不光没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葬送了父亲唐代宗一辈子的努力。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被两大病魔缠上身: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宦官掌权。

代宗经过多年努力,这两大倾向被踩了刹车。唐德宗即位后,立志于继承父志,将这两大毒瘤彻底根除。可惜他好大喜功,又生性猜忌,与文官集团和武将势力矛盾重重。

如此一来,唐德宗几乎失去了所有政治势力的支持,并且一度被朱泚攻破长安,延续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帝王的逃亡生涯。

唐德宗的猜忌心理几乎容不下任何人,这种情况下他几乎处于众叛亲离。奋斗了一辈子,唐德宗给自己下了个“朕实不君”的结论,于是干脆当起了鸵鸟。

他一方面放任藩镇势力膨胀,另一方面将希望寄托在宦官身上,从而将军政大权授予宦官。这两个举动完全背弃了他即位之初的理想,也让大唐的两大毒瘤终于完成了“癌变”。

可以说,正是唐德宗孜孜不倦的“努力”,让大唐滑落的轨迹无可挽回!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朱棣活刮三千宫女是不是真的 这种说法出现在哪本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对明代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成祖朱棣到底有没有活剐三千宫女?这个说法源自哪本书的记载?“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一则历史谣言,大家不要轻信。“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事不见于中国的任何史料,仅见于《李朝实录》。现在网络上有一个梗,但凡谁说起什么光彩的历史事件、或光

  •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贪了多少钱 换做现在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对和珅的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到底贪了多少?放到今天是多少钱,如今的谁又能和他一较高下?引言在元代时期的《陈州粜米》第二折之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一位真正卓越的官员是绝对不会做出贪赃枉法的事情的,任何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官员都必将受到

  • 和珅年轻时期也是“反贪先锋” 屠龙少年是怎么成为恶龙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清朝,和珅

    还不了解:清代和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轻时的“反贪先锋”和珅,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代巨贪?说起和珅,想到的自然是巨贪、权臣和奸臣。那么和珅到底有多能贪呢?诸多资料显示,和珅财富最多的时候,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史上第一家跨国公司创办者、金融之父梅耶·罗斯海尔德,

  • 嘉庆掌权后匆忙查抄和珅家产 和珅为什么不早做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嘉庆,和珅

    对嘉庆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为何要匆忙查抄和珅家产,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早做打算?乾隆在世时,和珅的受宠程度和权势之大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们从马嘎尔尼称呼他为“二皇帝”就能知晓一二了。这一切的荣华富贵于和珅来说,实在是得之不易。你想,一个既没有贵族背景,又

  • 三国时期魏延和文聘二人相比,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魏延,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刘备时代,魏延镇守汉中,独当一面,尤其是在蜀汉后期,魏延成为武将中的中流砥柱,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奇功,成为当时武将中的一哥。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有勇有谋,在曹魏集团,文聘功勋赫赫,曾在关羽

  • 被乾隆膜拜的裴行俭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被乾隆膜拜的裴行俭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唐军兵败吐蕃,左卫大将军刘审礼殉国。第二年,西突厥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两部与吐蕃结盟,公开与大唐为敌。倘若不能及时弹压,突厥十姓一旦全都反了,大唐西部疆土必然遭遇分裂的危机。因此高宗李治火急火燎,准备发兵征讨

  • 秦琼的爵位到底有没有被剥夺世袭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秦琼的爵位到底有没有被剥夺世袭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琼的爵位得到世袭待遇了,他的儿子秦怀道袭爵“历城县公”。至于秦琼的“国公”到儿子那里怎么就“缩水”为“县公”了?我认为一是正常的“减等世袭”,或者史料遗漏了秦琼的嫡子。总有人喜欢过度解读历史,搞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比如我见过很多文章

  • 诸葛瑾怎么会成了东吴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诸葛瑾怎么会成了东吴大将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有一人,居然被任命为大将军,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若论才能,诸葛瑾远不及二弟诸葛亮,他的战绩更是非常尴尬,一生之中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诸葛瑾虽然是常败将军,但却成为东吴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地

  • 刘备初期的谋士,孙乾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备初期的谋士,孙乾在蜀汉的地位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鼎立中原之时,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介绍,文有“卧龙”诸葛、“凤雏”庞统、“鬼才”郭嘉,武有蜀汉“五虎将”、曹魏“五子将”等等一波又一波的实力雄厚的英雄人物。但作为白手起家的蜀汉刘备来说,最初之时身边兵不过百

  • 先秦时期的行冠礼是怎么回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行冠礼,秦国

    影视剧《大秦赋》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嬴政行冠礼,半部电视剧都是在等嬴政行冠礼。那么“行冠礼”在当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加冠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到了年龄,由长辈带一个帽子就可以了。这里面的讲究有很多,是相当的复杂,而且每一个步骤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