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详解其迁都原因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详解其迁都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28 更新时间:2024/2/20 4:35:44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明成祖正沉浸在新都北京刚刚建成的喜悦之中,没想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阵阵迅雷过后,内侍急

急来报,说奉天、华盖、谨身三个大殿遭雷击起火,成祖站在大雨中, 眼睁睁看着新修的宫殿化为灰烬。第二天,面对三大殿的断壁残垣,

明成祖心中顿生疑惧: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上天用这种办法警示我?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令,让大臣们谈谈其中的缘由及补救办法。 没过多久,一道道奏疏送到了他面前。成祖拿来翻看,越看越不高

兴。当看到礼部主事萧仪的奏疏后,不禁脸色铁青,拍案大怒,当即

下令把萧仪抓进大牢,不作审讯,便将萧仪处死。萧仪在奏疏里说了些什么话?成祖为什么这样恼火?这还要从明朝迁都的事情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称南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称北京。很多大臣不同意以南京为都城,有的主张建都关

中,有的提出建都洛阳或开封,也有人提出建都于北平(今北京)。朱元璋以为新建都城,耗费太大,所以不予采纳。不过他对于建都南京也不太满意,于是把自己的老家临濠(后改称凤阳)定为中都,兴工营建。临濠根本不适合做首都,大臣刘基等极力反对,大规模营建工程

被迫停止。不久,朱元璋又派太子朱标到关中、中原地区考察。朱标巡察后认为,建都洛阳最合适。后来朱标死去,这事就此作罢。但大臣们仍不时提起迁都的话题。

成祖夺得帝位,进人南京后,面对建文帝坐朝起居的地方,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迁都之意遂决。将都城迁到何处呢?几个聪明的大臣们早已看出他的心思。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平定天下,由外藩入承大统,对其起事发迹之地都是格外重视,北平乃陛下承运兴王之地,应该遵从太祖皇帝营建中都的制度,立北平为京都。”成祖听了,连声说好,马上下诏,将北平改作顺天府,建为北京。因为成祖常住在那里,所以又称作“行在”。

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争,北平一带经济凋敝,人口稀少。怎么样让 这里尽快繁荣起来呢?成祖下令将那些判处流放以下刑罚的人迁到

北平附近,开垦荒田。把苏、松、常、镇等十几个府和浙江、江西、湖广等九个省的富民迁到这里,五年之内减免差役。又多次从山西太原、平阳等地迁徙民众数万户,招揽各地游民十几万户,安置在北平附近,免费为他们提供农具、种子。对于迁来北平的大批工匠,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没过几年,北平人口大增,经济也繁荣了起来。

北平曾是辽朝的陪都,后称南京。金朝也曾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称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过几朝的营建,北平的城市规模已相当可观,只是宫殿建筑等均已破败不堪。永乐四年(1406

年)闰七月,成祖下令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酌南京城池宫殿规制,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个部分,重新扩建北京城。永乐七年(1409

年)至十五年(1417年),成祖三次巡察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在筹划迁都的过程中,成祖最担心 的是北京缺粮的问题。中央官僚机构要迁来这里,还要部署大批军队驻守,而当

时的粮食主要产地在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要把南方的粮食及其他物资运来北 京,陆路运输是不行的,成本太髙,且没有保障。永乐九年,成祖令宋礼主持开

挖疏浚元朝的运河。宋礼重开会通河,解决了山东段运河的水源问题。十三

年,陈瑄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此后漕运畅通无阻,南粮北运的问题解决了。至此,北京作为京城的条件完全具备,成祖也就常住北京,让太子住南京监国。

一天,成祖视察北京城,负责营建的臣工上奏说北京这地方,有山有河,土地肥沃,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可真是天府之国。现在河道疏通,漕运无阻,商货

辐辏,财货充足,真是建都的好地方。”六部大臣们也都上疏说北京乃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关,西峙太行山,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制四夷而制服天下,真是帝王万世之都。当年太祖髙皇帝削平海宇,把这个地方分封给陛下,期待的就是这一天啊。”成祖迁都北京的重要目的是抵御蒙古族,加强对北方各民族的控制。大臣们的这些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里。成祖听了,乐不自胜,下令抓紧营建,尽快迁都。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郊庙、宫殿均已落成,成祖见时机成熟,乃下诏以北京为京师。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耗费巨资修建多年方才完成的皇帝坐朝和举行大典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却被一场大火烧毁。这真让朱棣心烦。这时,大臣们又议论纷纷,把这事和迁都联系在了一起。

萧仪更公然说北京偏远,不宜建为京城,而且营建北京,

劳民伤财,引起上天震怒。成祖营建北京十余年,且已公开宣布以此为都城,大臣们还敢公开反对,一怒之下,把萧仪下狱处死,并训斥那些反对迁都的人说当初确定北京为都城时,我已和大臣们反复商议,很久才下定了决心,并非轻率之举。你们反对建都北京,乃是书生之见,哪里懂得英雄的谋略呢!

”就在这一年,永乐十九年,成祖宣布定都北京,将原来的京城改称为南京。从此,北京成为明朝的都城,迁都的议论也就慢慢停息了。

标签: 历史明成祖朱棣

更多文章

  • 《明史》中评价最高的皇帝是朱棣还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明史》中评价最高的皇帝是朱棣还是朱元璋?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明史·成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评价朱棣,赞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这

  • 朱棣御驾亲征瓦剌具体经过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朱棣御驾亲征瓦剌的故事。元末明初,明军将蒙古统治者逐出中原。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1370年(洪武三年)死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逃往和林,史称“北元”。永乐初年,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明成

  • 管仲是如何得到齐桓公重用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春秋,齐桓公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

  • 为什么真武大帝神像那么像朱棣?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真武大帝,朱棣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他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伦理的标准,给政权的稳固埋下了隐患。那么为什么武当山的真武大帝神像反而很像朱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原因。朱棣为此寝食难安的时候,来自武当山的道士献来一件宝贝。这幅图描绘了武当山上真武大帝显圣时,天上人间一派祥瑞的景象。朱棣龙颜大悦,

  • 汉成帝刘骜为什么会死在女人怀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成帝刘骜为什么会死在女人怀里?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有云,“酒乃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就是告诫世人对待酒色要有所节制,不可以纵欲过度,特别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更需要以身作则。因为皇帝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妃子成群、佳丽无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且没有人敢管他,如果自身不加以节制,身

  • 历史上蒙恬为何会成为毛笔的创造者?他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蒙恬,秦朝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中国人在漫长的古代,书写用的都是毛笔,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毛笔出自何处?又为何人所创。根据史书记载毛笔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商代,不过那时候的毛笔不叫毛笔,叫法不一,形态也不同,和现

  • 长孙皇后临终曾告诫过李世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长孙皇后临终曾告诫过李世民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在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所以被赶出了家门。幸亏当时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相助,才算是保住了长孙皇后一家。等到长孙皇后13岁的时候也就嫁给了李世民,至于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也是成为了李

  • 宋仁宗殿试的十道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殿试的十道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科举制发展到了北宋,迎来一个大爆发。宋代科举录取率大大提高,对考中士子的待遇也空前提高,可谓“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殿试时,皇帝一般都会亲自出题,不过出的多是诗赋类题目。如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北汉,这年殿试他便出题《六合为家

  • 朱棣后宫的外国妃子是谁?长的很美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朱棣后宫的外国妃子是谁?长的很美吗?这个女子就是来自朝鲜的权妃,她是朝鲜国家工曹典书权永钧的女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她的故事,一起看看吧。她的家族在朝鲜是名门望族,书香传世,这样的家族培养出来的女儿自然是大家闺秀,是难得一见的完美女子。从元朝开始,朝鲜就被迫向中国进行进献美女,明初也依旧如

  • 历史上朱高煦学父亲朱棣造反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朱高煦,明朝

    历史上朱高煦学父亲朱棣造反的下场是什么?结果皇位没抢成还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了,本可以活着过完余生,只因他故意惹怒皇帝,结果悲剧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起兵造反的这位人便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有个哥哥朱高炽,在朱棣活着的时候,朱高煦便多次和哥哥争夺皇位。当时朱棣也为传位之事担忧,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