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监察御史袁凯:能在朱元璋底下装疯卖傻的能人

监察御史袁凯:能在朱元璋底下装疯卖傻的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2/10 10:33:30

监察御史袁凯:能在朱元璋底下装疯卖傻的能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洪武年间,诸多大臣都死在了明太祖的疑心病之下,其中一人居然通过装疯吃翔躲过一劫,才得以寿终正寝。

这个人就是明朝的监察御史袁凯。

朱元璋皇帝的位置坐稳了之后,便开始疯狂的清理功臣,无论是当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动辄牵连全家甚至九族,死亡人数那都是都是按照万来计算的。

而袁凯能做到监察御史,而且还是文臣,其实相对还是安全的。那么究竟因为什么居然让素来看重名声的文人大家要装疯才能活下来呢?

一次,朱元璋签署了一批案卷,又要处死一大批官员,袁凯想要进行阻止,但是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就委婉的求到了太子头上,这个时候明太祖的已经签好的案卷正好送到了太子的手上。

其实太子的想法也是不要过多杀戮,希望能够从轻处理这些官员。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因为太子和自己意见相左,心情有些不好的皇帝,脸色阴沉着看着下面的官员们好半天,然后沉声把袁凯叫出来问:“袁凯啊,朕要杀这些犯错的官员,而太子想要从轻处理这批犯罪官员,甚至赦免一些官员的罪责。”

话还没说完,袁凯已经觉得要出大事了。

果然接着就听到高高在上的皇帝接着说:“你说说,我和太子究竟谁对?”

袁凯一听,这话可不好回,不管谁对谁错,你们一个皇帝一个太子,这两位神仙打架,遭殃的肯定是我这个小鬼啊!

但是皇帝问话了,谁敢不回答?袁凯只能硬着头皮说:“陛下主张是严肃国法,太子主张赦免,乃是出于慈心。”

这可是老端水大师的回答了,谁都不得罪,周围的大臣还觉得这答案秒啊!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勃然大怒,指着袁凯就骂:“老猾持两端。”

白话说,就是咱们这位皇帝觉得袁凯这人墙头草两头倒,两面讨好耍滑头。

疑心病也犯了:我是皇帝,我说这些人该杀,居然一次两次的有人反对。怎么回事?这是要造反啊!

当时袁凯就被下狱了。

皇帝说你对,你错也是对;皇帝要是说你错,你对也是错。这次狱中三日游时间不长,袁凯也安稳的回到了朝堂。

但是从案之后老朱上朝的时候,想起来袁凯就把他拉出来一通骂,袁凯每天是提心吊胆,有朝上,没朝下。

最后不得已袁凯想到孙斌装疯逃出魏国的故事。

可这装疯也不是谁都能装的。否则被发现,那是不仅死的非常难看,没准还活祸及家人。所以袁凯给自己的装疯救命大业规划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又疯又傻。

袁凯先是开始装作不认识任何人,任何人和他说话也得不到任何回应。见人就傻笑,身上也弄得和乞丐一样脏兮兮的。而且每天在家里披头散发,跑来跑去。甚至有时候还会跑到街上去。

袁凯的家人把他的情况上报给了皇帝,皇帝自然是不相信的,怎么那么巧,自己刚要收拾徐凯的时候,人就疯了?便安排了人来“考察”,核实徐凯究竟是真疯还是假疯。

甚至还派出了锦衣卫就为了核实袁凯的疯病情况,虽然徐凯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并不能打消皇帝的心中的怀疑。

袁凯接着实行他的装疯计划第二步:胡说八道。

又疯又傻升级版,袁凯让家人把自己锁起来,还是用那种铁链子锁脖子,就像平时家家户户拴狗那样,而且还满嘴的胡说八道。

老朱当然是不能相信的了,而且还把袁凯五花大绑到朝堂上,让众官员观察。

要说狠人就是狠人呢,老朱居然还让人拿着木钻往袁凯的身上刺,但是袁凯也不是吃素的,为了活命也是豁出去了,强忍着不出声,直到熬到回家都不敢表现出来。

还有装疯终极版,能不能骗过多疑的皇帝就看着这第三步了。

也就是整个计划的最后一步:吃翔。

在宫中来人“慰问”的时候,袁凯趁机当着使者的面,疯疯癫癫,披头散发,身上还散发着特殊味道的直接奔着墙角的“翔”去了,抓起来就吃,边吃还边唱小曲。

这可是吓坏了使者,连忙进宫禀报。

把朱元璋恶心的嘴里的茶都差点喷了,这场臣子和皇帝的较量,身为臣子的袁凯赢了,奖励是他的一条命保住了。

其实袁凯吃的也根本不是翔,只是让妻子用面和糖,用竹筒弄出来一段一段的,放在墙角,让人看起来像狗翔一样,以此来蒙骗使者,也骗过了皇帝。

同样是负责谏言的魏征,在朝堂上勇于直谏,唐太宗也曾因魏征而感慨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最后魏征和唐太宗成就了千古君臣的佳话。

而选择了装疯避祸的袁凯,虽然没有像魏征一样名垂千古,但也顺利辞官回乡,安安稳稳的寿终正寝,成为了明朝那么多被清理掉的官员之中一条“漏网之鱼”,也算一份能耐。

有的时候选择确实是大于努力的。无论是魏征的拼死直谏还是袁凯的明哲保身,结果都算圆满。

那么大家觉得作为一名御史来说,是该死谏,还是该明哲保身呢?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孙权能建立动物靠的是什么?有何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汉朝以后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以及众多良将和谋士的帮助,而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不仅有名号,手底下还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等人才,并且以仁治国,深受百姓的爱戴,成就了一方霸主,那么三国的另

  • 在三国时期陆逊和周瑜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陆逊,三国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江东最优秀的人才,就是他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相对来说,鲁肃强在战略层面和外交层面,他辅佐孙权时期,促成了孙刘联盟,还维护了江东和刘备的盟友关系,但在军事上的建树稍弱。吕蒙是一位武将出身

  •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隋文帝,隋朝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杨勇有两条事情惹怒了父母,其实不全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文帝尚节俭,杨勇奢靡;独孤皇后尚一夫一妻,杨勇冷落原配,却和一个小妾云昭训搞到一起,因此被废。杨广被立为太子恰恰是因为他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得很好或者说装的很像:他从不穿好衣服,不

  •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寿命不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为何明朝皇帝普遍寿命不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一提到明朝的皇帝,可能大家率先想到的词,就是“奇葩”。不错,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他们当中有的爱炼丹,有的爱木工,有的爱斗蟋蟀,有的爱扮将军,甚至爱好超越了想当皇帝,用“奇葩”来形容他们,是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即使明朝皇帝如此“

  • 朱元璋北伐中的硬骨头,王保保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北伐中的硬骨头,王保保有多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367年,刚刚在南京当上吴王的朱元璋,开始谋划北进中原。此时,元顺帝还在北京,占据北方半壁江山,江南还有方国珍等小的割据势力。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挡朱元璋的统一野心,他兵分两路,在北方,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

  • 创建了“开皇之治”的杨坚晚年却做了哪些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开皇之治,隋朝

    历史上创建了“开皇之治”的杨坚晚年却做了哪些荒唐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盘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杨坚立法毁法,喜怒无常,酷刑滥杀。由于杨坚是北周和南陈严刑峻法的见证人,对前朝的酷刑导致民心尽失的局面心知肚明,因此他一上位,就废除了前朝一些残酷的刑法,如鞭刑、枭首

  • 三国时期东吴最后的灭亡与孙权有何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东吴,三国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时期,东吴算是发家最早的,但存在感也最弱。当曹操和刘备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时候,东吴就已经是手握三十万大军,可见孙氏一族的厉害之处。这祖孙三代创下的基业,在孙权的带领下走向了巅峰。曹操曾言:“生子当如

  •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常遇春老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常遇春老婆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常遇春是朱元璋的一名爱将,在战争当中为朱元璋屡立奇功,朱元璋也对他十分关心。可是常遇春却一直受到别人的“歧视”只是源于他没有儿子而已。要说到常遇春的政治关系网,也可谓是极为厉害的。常遇春娶了蓝玉的姐姐蓝氏为妻,两人生了三个女儿

  • 刘备早年时对诸葛亮十分信任 后面为何再也不相信诸葛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备,诸葛亮

    刘备早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创业成功后,为何不再相信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顾茅庐”的典故在我国历史上应该算是比较出名的,就当时而言,如果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或者说没有去请出诸葛亮。那在笔者看来,刘备当年大大概率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

  • 归降刘备后,马超对赵云是什么样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和赵云都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元老之一,而马超是后来归降刘备的,一个是老资格,一个是后来者,但是,赵云和马超在蜀汉的地位,在正史中,截然不同,马超高出赵云很多。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封赵云为翊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