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死后 清朝八旗为何就时期了军魂

多尔衮死后 清朝八旗为何就时期了军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2/11 23:50:49

满清八旗军,为何没了多尔衮就失去了军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八旗军在满清时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在制止分裂、平息国内动乱方面,八旗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就是这样一支作战经验丰富,保家卫国的大军,却在多尔衮死后势力急转直下,这又是为什么?

建八旗军,征战四方

八旗制度一开始只是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满洲人也就是女真人。当时由于女真人出去狩猎的人太多,需要有一个统领指挥者,领头人被称作牛录额真,而一同狩猎的组织就被称作牛录。

女真族人当时也会遇到外敌,而在碰上敌人时,牛录不仅是一个狩猎组织,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大军组织,由此具备了军事职能。

女真人为了能够有更多人参与狩猎或者战斗,而要让其方便统领和指挥,就需要将各个小牛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组织,这些组织都是牛录,也不便于区分。

于是为了在整个牛录组织中便于区分彼此,女真人就确立用旗帜来做区分,旗帜本是固山的意思,不过在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旗,因而比牛录组织更大的组织就被称作旗。

公元158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用黑旗作帜起兵,当时他还是明代的建州左卫。五年之后,建州三卫逐渐一统起来,而其中管辖的人数也逐渐变多,努尔哈赤就单独设置了一个红旗军,并且自己亲自统领红旗军,此前的黑旗军则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统治。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对牛录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和重组定位,他依照女真族的一项军事及社会组织编排方式,将牛录的人数做了限定。

其中,三百人是一个牛录单位,五牛录是1甲喇,而1甲喇又组成一个固山单位,即一个旗。牛录、甲喇、固山的头领便在其后加个“额真”即可,之后牛录分别隶属于黄旗、白旗、红旗、蓝旗。

公元1615年,建州几乎吞并了全部女真部落,只剩下叶赫氏,牛录组织已经比刚起兵的时候多了上百倍,努尔哈赤手下超过50000人。

由于人数太多,努尔哈赤又对牛录进一步改革,把红旗、白旗和黑旗全部分裂开来,红旗变成了正黄、镶黄,白旗也有正白、镶白以及正蓝,黑旗痛白旗类似。

这样一来,整个牛录组织就被分成为八旗,而当时努尔哈赤是正黄和镶黄两旗的旗主,另外,皇太极是正白旗主。

自此,满洲八旗军正式建立,而后八旗不断扩充,接连不断地战斗,八旗军屡屡获胜,同时也因此获得封赏。

当时努尔哈赤按照明代时候的奖赏设置,还给了他们一种名为“敕书”的东西,简单来说,有了敕书,后世子孙可以永远承袭自己的职位,到了进关之前时,满洲八旗中的人已经成为贵族阶级,享受各种优待。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打明军,一举夺得辽东地区。明军屡战屡败,深知打不过擅战的八旗军,于是便准备修建城墙以作防守。

后金同样在思考别的作战方法,他们正要准备研制火器,但努尔哈赤已经病逝。之后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登基,在他即位以后,又对八旗军做出改革,并培养了众多卓越将领,多尔衮也位列其中。

努尔哈赤当时死在宁远城,八旗军一直久攻不下,后来皇太极转换阵地,攻打遵化,一举入关。

公元1631年,八旗军又研制了火器,在之后的征战之中,八旗军屡屡获胜,最终八旗军以少胜多,战胜明军。

公元1664年,清军入关打仗,彼时的八旗军依然是抗敌的中坚力量,而后帮助清代灭明。

久未与战,功夫荒废

八旗军在长期的积累下,实力愈发雄厚,清政府入关以后,也不得不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因此为了以防万一,统治者想方设法地要削弱八旗军的势力。

其实统治者之所以认为八旗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与那时的政治制度不无关系。当初努尔哈赤一统八旗军的时候,军中议事需要所有人商讨而定,没有谁能一家独大。

但是到皇太极时,努尔哈赤一死,一时之间也找不到继承人,皇太极就想方设法逼死了努尔哈赤的皇后。这也让她的3个孩子跟着遭殃,他们手下的八旗军也被削弱,其中就包括多尔衮的八旗大军。

皇太极不仅削弱了其余八旗的势力,还妄想自己称帝,以此来做到集权。之后又将八旗军分为了上三旗及下五旗,而身份地位一目了然,皇太极领导的旗军都在上三旗之列。

只是由于当时众人还要一起抗敌,因此皇太极的这种做法在那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八旗军的性质。

之后皇太极去世,他身后也没有继承者,众人协商后让他的第九个儿子做了皇帝,而多尔衮则是摄政之一,辅佐皇帝执政。

原本已经渐渐走皇权集中制,但是经过这一设置,又变成了众人商议谋事。多尔衮摄政后,也想加强自己的军权,于是又将自己统领的镶白、正白 两旗加入了“上三旗”之列。

这种众人共商谋事的摄政方式被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当时清代成功入关,也是在这样的制度之下。

之后多尔衮去世,顺治帝还给他追封,送至太庙,并且优待其后人。但仅过了一年,就有多尔衮的政敌来揭发他生前的种种恶行,多尔衮被追夺了所有封典,甚至惨遭毁墓掘尸。

此后,多尔衮所率八旗军也已彻底遭殃,因此八旗军遭受严重损伤。

随着清代政府的逐步稳定,战乱相较之前也越发地少,因此八旗军在入关以后,可谓是休养生息,没有了外界的精神压力,士兵们在内心深处自然也感到放松。

而这样放松的后果,就是战斗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当时的皇帝意图使清代汉化,从而也进一步压制了八旗军,并且为了使他们安分,还给了高官厚禄来蒙蔽他们的双眼。

渐渐地,八旗军沉迷于吃喝玩乐,长久不经沙场的他们,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八旗军。

标签: 历史清朝多尔衮

更多文章

  • 凌统是东吴的名将,他的后人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凌统

    父亲是东吴名将凌统,自己却成了孙权养子,你知道此人是谁吗?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此人就是凌封,吴国名将凌统的次子。凌统是东吴名将,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军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孙权十分器重他,凌统英年早逝,在28岁的年纪就去世了,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凌统有两个

  • 朱序和丁公对楚汉的格局都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汉朝,朱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过去的事情也永远不会在改变。翻阅史书,一个人的不同行为也许会决定一次重大事件,甚至影响整个历史发展。今天想谈到的两个人,一个是朱序,一个是丁公。1、朱序,降前秦,叛前秦,一声呐喊使得东晋得以继续偏安;因不知名,历史无画像,引用一武将图片代替。至少是符合我自己想象中的朱序

  • 刘璋的父亲刘焉,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汉朝,刘焉

    大家看三国演义,大概都对刘璋有些印象,刘璋听信张松建议,不听他人劝阻,主动招刘备入川,提供军士粮草,希望刘备能够替他进攻张鲁,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刘备在葭萌关转攻刘璋,兵围成都。虽然当时成都有甲士三万,粮草一年,吏民齐心,但刘璋仍坚持开城投降,虽避免了百姓受战乱之苦,但也见其暗弱无谋。刘璋剧照从刘璋

  • 五代十国政权频繁更替,为何冯道能屹立不倒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五代,冯道

    之前有个很火的电视剧《天道》,剧中的丁元英出场即满级,好似悟出了天道一般,于商界中赚钱就如探囊取物一般,一切都在计划中,与人打交道也是洞察人心,一切尽在掌握中。我觉得古代也有一人,在当时正如这《天道》中的丁元英,他长期为将相,纵使朝代更替,他仍屹立不倒;他贵而不骄,深处高位,却看淡荣华富贵;他宽厚待

  • 赵云非常忠诚,那么刘备临死前如何安排他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历史有时候总是很有趣,很多事情和很多人物,在历史长河中,都曾扮演过不同的角色,因为历史硝烟弥漫,有时却掩盖了很多东西,让很多人奋斗一生依旧看起来并没有得志,只有在后人逐渐深入发掘之后,才明白其人一生的努力之大。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才,比如三国时期的赵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其实也是南征北战,浴血沙场

  •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马谡

    建兴六年春天(公元228),诸葛亮北伐中原,亲自率军攻打祁山。由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降诸葛亮,引起了关中巨大震动。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坐镇西安,手下大将张郃与马谡在街亭交战。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行动失当,被张郃打败,街亭也丢失了。诸葛亮的大军退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亮处死了马谡。为此事

  • 如果诸葛亮的接班人是魏延,北伐的结果会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魏延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他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立有大功。本来,魏延是最有机会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奈何他与长史杨仪不和,最终被逼而反。假如魏延真的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后期的走向会如何呢?如果魏延真的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绝对会出现以下这四种结果。首先,蜀汉会大举伐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众所周

  • 诸葛亮身负大才,为何刘表却看不上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三国,刘表

    诸葛亮是一个风云人物,不仅在三国时期享誉盛名,在现今,更是拥有大批粉丝迷弟,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令我们敬仰。但是,同时代的刘表却为何看不起他?或许这真是刘表没眼光,刘表干不了大事的原因吧!所谓慧眼识英才,刘备之所以能干成大事,是因为他识别出了英雄,诸葛亮就是大英雄,被他识出,三次请出了山林,刘表那是

  • 朱棣遭到子孙的嫌弃甚至连灵位差点都丢了 朱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朱棣,子孙

    还不了解:朱棣和子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是“千古一帝”,为何却遭到子孙的嫌弃?明武宗朱厚照是历史上玩闹的皇帝,他喜爱玩闹喜爱到连生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以至于他死的时候连个亲生儿子都没有,只能将皇位传给他的旁系。朱厚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当皇帝,可是皇帝却偏偏找上了他。

  • 历史上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吕雉,汉朝

    众所周知吕雉是刘邦的妻子,吃了很多苦,那么刘邦死后,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不自己称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虽然在吕雉之前,刘邦和曹氏有情,并且还未婚先育,但吕雉才是刘邦的正室。所以刘肥虽是刘邦长子,但却非嫡长子。子以母贵,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当然就是吕雉的儿子刘盈了。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