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怎么死的

韩非子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31 更新时间:2024/1/23 6:13:09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综合了商鞅的 “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韩非本是韩国贵族,与李斯同为荀卿的学生,后两人一事韩王,一事秦王。韩非建议韩王富国图强,但却未得韩王的重视。他著《孤愤》《说难》《五蠹》等十万余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秦王读了他的著作后,大为赏识,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当韩非真的来到秦国,却很快被送进了监狱,走上了不归之路。

关于韩非的死,自从王充《论衡》一书中讲了 “韩非之死,乃李斯忌才所致”后,史家莫不踵其说。李斯与韩非虽是同学,但“斯自以为不如非”,因此当他得知秦王赢政看重韩非的时候,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就伙同姚贾,对韩非进行诬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中记载说:“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 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司马迁的记载,也使人们觉得“韩非死于李斯之忌才说”是史有定论的。

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定说,他们认为:

一、当时介绍秦王 读韩非著作的正是李斯,如果李斯妒贤忌能,又何必多此一举?

二、 韩非的被囚被杀,不是在秦王欲对他加以重用之时,而是发生在“未 信用”的情况下,可见,当时韩非的学说虽得秦王赏识,但在地位上 还没有构成对李斯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李斯有什么可以妒忌他的 呢?

三、李斯一生对韩非是十分钦佩的,直到秦二世即位,李斯被系 狱中之时,他还多次用“韩子之言”劝二世实行申韩之治。这样的李斯,难道会忌才乃至置韩非于死地吗?

还有部分学者虽承认韩非之死,李斯脱不了干系,但其原因决不是“因忌而杀”。他们认为,李韩二人的矛盾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首先,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不同,一个爱韩,一个忠秦,两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断激化,势必会使李韩两人的关系不可调和,这种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问题。

其二,李韩之间的矛盾是紧紧围绕赞成还是反对秦统一中国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韩非是抱着“弱秦以卫国” 的目的到秦国来的,李斯则站在维护秦统一六国的立场,对韩非使秦的政治目的和意图作了全面分析后,揭穿了韩非使秦的目的。

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韩非被杀,是这场斗争的必然结局,集中反映了秦、韩之间矛盾斗争的尖锐程度,也表现了李斯辅佐秦王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嫉妒” 二字是无法说明这场斗争的实质的。

一部分学者认为韩非之死的主要责任应由秦王来负。秦王政即位后,对内加强君权,扫除妨害集权的障碍;对外则致力于兼并六国, 统一天下,韩非的法治思想和君主极权论正符合他的需要,因此刻不容缓地要见韩非。而韩非虽然看到天下统一的趋势,但终究不忍于本国的宗庙社稷被毁,因此,他来到秦国后,不仅没有为统一献策,反而向秦王提出“存韩”的要求;只谈君主极权,不谈统一天下。

这就与秦王的宏图产生了距离,秦王不仅不会重用他,而且还产生了怀疑:他是否韩国派来的奸细?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姚贾们才有可能“进谗言”,进而“遗非药,使自杀”,如没有秦王的默许,李斯等敢轻举妄动吗?

《史记》虽然记载了韩非死后秦王感到后悔,但秦王既没有为死去的韩非正名,也没有追究李斯、姚贾的诬陷罪或擅自谋杀罪, 这已经可以看出秦王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和态度了。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理由是秦王政对韩非的著作赞赏备至,为了得到韩非,不惜动用军队向韩国索取。而一旦韩非来到身边,却突然产生猜忌,甚至要置其于死地,这种“叶公好龙”的行为似乎太不合情理。

韩非究竟是死于李斯的“忌才”还是死于反对兼并的斗争?是死于李斯的诬陷还是死于秦王的猜忌?李斯杀害韩非是擅自行动还是得 到秦王的授意?这些都是有关韩非之死悬而未决的问题,学者们的不 同见解,或许能给您的思考带来一些迪。

韩非子的法家学说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田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光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处士,“为人智深而勇沈”。当时,燕太子丹一心想谋刺秦王,太傅鞠武就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对太子丹说:“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田

  •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 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 《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

  • 印章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使用印章作为信物,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可是,印章的使用究竟始于何时呢?因史无明证,后世遂产生种种猜测。一、印章是春秋战国的。马衡在其著作《谈刻印》(《凡将斋金石丛稿》) 中指出,鉴于《周礼》《礼记》《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 等古代典籍记载和出土的古印实物,认为印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 避讳习俗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避讳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殊的习俗,即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 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如遇应讳的字,就要读白或写白,如林黛玉母名“敏”,黛玉每逢此字,即读如密或米;汉武帝因名彻,遂改官爵彻侯为通侯;孔丘的“丘”字,在古文献中总是写作缺笔的“丘&r

  • 天兵天将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众多的志怪小说中,没少见“天兵天将”,尤其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天兵天将”的数次恶战,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精彩得很。通常,人们并不把它当回事,因为这充其量是小说家言,出于作者想象而已。然而,在一些以记载翔实可信著称的笔记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甚

  • 山海经的岐舌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海经》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它除了记录各地的山脉河流以及动物、植物、矿产等,还记载包括中国及中亚和东亚广大 地区的一百多个邦国。当然,所谓邦国,很大部分仅是一些部落而已。 其中有一些邦国的国名十分奇特,如结匈国、羽民国、議头国、穿胸 国、交胫国、岐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

  • 英国巨石阵什么时候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断,巨石阵至少已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前

  • 西班牙的建筑是什么风格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那些有庭院和纯白墙面的建筑称做“西班牙”风格建筑,而事实上,这些并不仅仅是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差不多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东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建筑似乎都有着类似的特征。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西班牙风格”呢?西班牙建筑风格,其实是地中海风格

  • 古装剧的历史错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今的古装剧有很多,但是无论做到多么良心的考据,有时出错也是难免。今天要讲的,就是不同年代题材的古装剧里,经常错得如出一辙的剧情桥段。希望可以在锱铢必较间,开开心心的涨知识。常见错误:诸葛亮打蜀旗《三国演义》题材的影视剧里,诸葛亮北伐的剧情,从来吸引眼球。战旗烈烈之间,诸葛亮覆雨翻云吊打曹魏的桥段,

  • 秦朝家庭的生活方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家庭生活方式介绍两千多年前秦朝人的家庭生活,与咱们现代人的家庭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排开生活环境与时代条件的因素,秦代的家庭生活理念与现代相比,不仅有差异,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无论是异是同,相信一定会颠覆您的认知。秦朝的家庭结构秦朝大部分风俗文化的源头,都要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在商鞅变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