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利雅迪三角之谜 利雅迪三角让人失踪的秘密

利雅迪三角之谜 利雅迪三角让人失踪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1/16 6:03:28

俄罗斯的普斯科夫地区随时都充满了一种神秘感:这么一个貌似平的谷地自古以来却老爱闹“恶作剧”,使利雅迪及其附近的居民极度不安。这里成了与“百慕大三角”一样的恐怖地区——“利雅迪三角”。利雅迪三角之谜与百慕大三角之谜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揭开面纱?

2003年7月13日,67岁的采蘑菇老人叶甫盖尼因找鸡油菌在“利雅迪三角”迷了路。老人是个善于辨认各种踪迹的人,因此在路边等他的伙伴一开始并不怎么着急,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一直等了一天一宿,老人还是不见踪影。到了第三天,此事惊动了士兵、专家警犬,不过警犬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尾巴。士兵们虽然把所有的蕨科植物丛都搜过一遍,还边搜边大声呼叫,可就是找不到老人。

带队的军官们急了,怀疑他很可能早已溜回家,于是下令撤走士兵和警犬。可事实上,这些日子老人一直都是不知所措地在“利雅迪三角”里转着圈儿,饿了就吃篮子里的鲜蘑菇,边走还边祷告上帝,时间仿佛都停滞了。

在高大挺拔的松树和大片的蕨科植物中间,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到了第五天早上,老人眼前开始出现幻景。一会儿他像是在一个被遗弃的少先队令营里漫步,一会儿又像是听到小丘后面有运木材车驶过的轧轧声响。到了第十天,老人耗尽最后的气力,蜷着身子躺在软乎乎的苔藓上,有气无力地等死。

可是老人的亲人和朋友并没放弃找到他的希望,他们相信他还活着。他的亲属及来自利雅迪村的医务人员和当地的孩子,都加入了寻找他的行列。他们的吆喝声震撼了利雅迪的大地,可老人就是听不见。

终于,矿石村的尼娜老奶奶闻到谷地里有一种蘑菇的腐烂味道。老奶奶吓得跑回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孙子安德烈,安德烈赶快下谷地去寻找。7月22日晚上,他听到从树丛里传来微弱的呼哧声,原来老人干瘦的身子就蜷缩在树丛里。安德烈安慰了老人几句,马上回村去搬援兵,1小时之后老人被送往医院。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对“鬼谷”一再有人失踪感到好奇和忧虑,决定2004年复活节前夕派出记者尤里和萨沙前去探秘。

两位记者对这次探险做了充分准备:写下了遗嘱,还了债,到澡堂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因为历史上有20多人都在这个“利雅迪三角”失踪。为了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他们买了最好的国产指南针,带了足够吃10天的干粮,准备了一根5000米长的采蘑菇者专用的尼龙绳。他们想,如果将尼龙绳拴在路口的一棵桦树上,不管魔鬼把他们带到哪里,最后总能回到这个地方。

最初的5小时,他们仿佛置身在一个魔幻的童话世界里:一个个小山坡,一条条沟壑,湍急的春水、小溪,奇形怪状的老树干,被伐得乱七八糟的树林。不久,他们开始有些忐忑不安起来,因为发现所带的国产指南针不是那么老实,指针一个劲儿地朝四面八方乱摆,其误差大概得有90度,有时甚至100度,最后干脆停摆。

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们还发现手机也没有了信号,森林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现在要想走出“利雅迪三角”,唯一的希望就是那根指路的尼龙绳了。他们把脚步放到了最慢的程度,边走边用棍子杵脚下的地。等绳子到了尽头,他们可真是吓坏了:绳子是中间断开的,另一头找不着了……

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黄色的蝴蝶。它在他们跟前左右翻飞,一会儿飞开去,一会儿飞到脸前,像是要领着他们朝前走。“瞧!那可是少先队夏令营啊!”萨沙突然叫了起来。

那是少先队夏令营无疑!萨沙甚至看到了夏天能住的小屋,贴了标语的宣传陈列架,还有一尊掉了一只胳膊的女少先队员石膏像。奇怪的是,尤里却没看到什么夏令营。当他们走过这个海市蜃楼般的夏令营时,发现只有一块堆着木头的林中旷地。

天渐渐黑了下来。他们只有在森林里过夜,搭起帐篷,生起篝火,可是心里并不踏实,天刚亮他们又往前赶路。一直到快接近中午,他们才碰到一个人,此人询问了所在方位后,看了一眼地图,不禁一阵狂喜。原来他们在这一带转了一个大圈。

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博物学和工程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工程学博士亚历山大·克赖涅夫说:“从附近的那个‘矿石村’名称来看,这一带有丰富的铁矿层,所以指南针才会胡乱摆。这里的地形特点又造成了能让人迷路的音响效果。如果没有方位物可供参照,人永远就只会在一个地方转圈儿,因为右腿迈的步子总是比左腿要大一些。”

这位科学家的说法是无可挑剔的,但又怎么解释不同人所看到的那座废弃的少先队夏令营呢?不错,右脚迈的步子是比左脚要大一些。于是,人在森林中迷路之后,便会逆时针在5~12千米的半径内转来转去。但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尤里他们这次离最近的住家也就只有1500米远。“利雅迪三角”的奥秘还是没有完全揭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冰岛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介绍 冰岛的风景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冰岛是个旅游国度,冰岛的风景独一无二,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极光,冰岛虽然被冰雪覆盖,在这厚厚的冰雪下面也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本文将为你简单介绍一下冰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冰岛约有75%是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原,其余为平原低地。被冰雪覆盖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境内有许多冰川,其中东部的瓦特纳冰

  • 通向大海的四万个台阶是怎么来的 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界上竟然有通向大海的台阶,数量有数万之多,这些通向大海的四万级台阶是怎么来的?这些台阶在什么地方?有这样一个神话,爱尔兰巨人麦科尔砌筑了一条路,从他在爱尔兰北部安特里姆郡的家门穿过大西洋,到达他的死敌苏格兰巨人芬哥尔所在的赫布里底群岛。但狡猾的芬哥尔先发制人,在麦科尔还未采取行动前先来到爱尔兰。麦

  • 死神岛未解之谜:死神岛吃人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死神岛听着这名字就可以知道此岛绝非善类,在大自然这个造物主的创造下,什么时候才能解开死神岛吃人的秘密?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的哈利法克斯约100千米汹涌澎湃的北大西洋上,有一个不毛孤岛叫赛布尔岛。岛上草不生长,鸟不歇脚,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光秃秃的,只有坚硬无比的青石头。奇怪的是每当船舶驶近小

  • 日本龙三角事故案例:日本龙三角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日本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叫作日本龙三角,令人恐惧的是,日本龙三角与百慕大三角区类似,日本龙三角之谜依旧令人匪夷所思!1980年9月8日,相当于泰坦尼克号两倍大小的巨轮德拜夏尔号装载着15万吨铁矿石,来到了距离日本冲绳海岸200海里的地方。这艘巨轮的设计堪称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正是机械状况最为理

  • 好望角为什么叫风暴角 好望角风暴的成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好望角又被称为风暴角,强烈的风暴总会出现在好望角,好望角为什么会多风暴呢?好望角风暴成因是什么?好望角在非洲的西南端,北距开普敦48千米左右,西濒大西洋,北连开普敦半岛。在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至于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以此道航行。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

  • 纳米比亚骷髅海岸资料介绍 骷髅海岸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纳米比亚沙漠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谁也不清楚,只知道纳米比亚沙漠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在纳米比亚有一片骷髅海岸,在这里总会看到很多动物的尸体,骷髅海岸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它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纳米布沙漠被凯

  •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非大裂谷横贯20多个国家,这么深这么长的裂口实属罕见,东非大裂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地壳本身的运动所导致的还是外力作用的?从北面的叙利亚到南面的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穿越20个国家,延绵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圆周的1/5。这道裂口宽达100多千米,从周围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达450〜800米。东

  •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未解之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说,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本文将带你了解明孝陵的相关资料,盘点明孝陵至今未解之谜有哪些?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22.5

  • 阿苏伊尔幽谷之谜:阿苏伊尔幽谷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苏伊尔幽谷附近有着世界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而阿苏伊尔幽谷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慕名前来的探险者,阿苏伊尔幽谷在什么地方,阿苏伊尔幽谷究竟有多深?阿苏伊尔幽谷地理位置介绍:阿苏伊尔幽谷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朱尔朱拉山,朱尔朱拉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那漫山遍野的鲜花、灌木、雪松、橡树和山樱桃等植物,以它

  • 西夏王陵详细资料介绍 西夏王陵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在历史上鲜少有记载,毕竟是断代史,年代久远很多历史都难以考证,位于宁夏的西夏王陵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不仅仅是在外形上和金字塔类似,西夏王陵也存在着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秘密,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有哪些未解之谜?970多年前,西北大地耸立着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夏”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