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兰亭序藏在哪里

兰亭序藏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0 更新时间:2024/2/26 11:56:58

《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书圣”。据说,宋代大学者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20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就是这样一幅无价之宝,现今流传的却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那么,真迹何在?是已经在战火中焚毁还是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里?

《兰亭序》真迹在世上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文字,尤其喜爱王羲之的笔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广为搜寻。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兴致来时临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

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王羲之的真迹。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其中也有《兰亭序》,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珍品,太宗每一想到此,便感觉闷闷不乐。

后来,经过查访才知道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据《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仿摹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后访知在辨才处,三次召见,辨才诡称经乱散失不知所在。

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忘年交,后辨才夸耀所藏,出示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兰亭》遂为萧翼乘隙私取,萧翼回到长安后。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何延之自云,以上故事系闻辨才弟子元素于永兴寺智永禅师故房亲口述说。

唐末五代之时,天下大乱,后梁耀州节度史温韬,乘机大掘唐帝诸陵,搜罗财宝,时人号其为“劫陵贼”。史籍记载:“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李世民的昭陵自然难以幸免,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了75丈长的墓道,进入地宫,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正寝东西两厢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

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200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至宋朝元丰年间,这件国宝一度再现,有人持帖,并有一异石,名曰“织女支机石”,自称皆出昭陵。旋即不知何人购去,千古宝物,就此从世间消失。

但也有人认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藏的任何记载。温韬盗掘匆忙草率,未做全面、仔细清理,故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秘之处。

还有一种说法是《兰亭序》没有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乾陵之中。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唐太宗死时,并没有提出要将《兰亭序》随葬,而是将《兰亭序》交给了同样喜爱笔墨丹青的李治。李治多病,临终前,他在病榻上遗诏,把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

因此,在《兰亭序》失传之后,就有人怀疑《兰亭序》并非随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乾陵。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据说被温韬挖了十七座。唯独挖到乾陵时,风雨大作,无功而还。在唐之后,再没有人见过《兰亭序》的真迹,这也使更多人相信《兰亭序》随葬乾陵的说法。

《兰亭序》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今河北正定)而得名。唐太宗命冯承素钩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御府,元初为郭天锡所获,后归大藏家项元汴,乾隆时复入御府。

《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这也成了一个历史文化之谜。也许只有到以后昭陵、乾陵正式发掘之时,我们才知道《兰亭序》是否已经真的不知所终了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法门寺地宫埋藏1000多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于中国陕西省扶凤县的法门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寺院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当时称“阿育王寺”。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改扩建,到了宋代,法门寺发展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

  • 甲骨文最早是谁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人们在占卜和祷告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和标记。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与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址被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大发现。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

  • 亚历山大大帝陵墓究竟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大帝卒于公元前323年,巴比伦。死后尸体经过防腐处理,一直放在巴比伦宫殿的地下室。一年之间,他的部下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致使他的尸体久久得不到安葬。一年之后,争夺战结束,亚历山大帝国被三家瓜分:托勒密占领了埃及,塞留古占领亚洲部分,中央马其顿及希腊部分由亚历山大的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继

  • 埃及新狮身人面像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埃及卢克索省古迹事务管理局局长5日表示,卢克索当地发现了一尊新的狮身人面像。据报道,该官员称,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工人在修复连接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的道路时发现的。官员指出,该塑像拥有与吉萨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相似的外形。报道称,专家们尚不急于将从地下取出来,以免因剧烈的气候变化而对其造成

  • 远古历史为什么都跟神话传说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研究历史的人都喜欢钻研史料,觉得拿到了史料就触摸到了真正的历史。但是具体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实,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没有所谓“史料”。史前历史,是以神话传说为主的,那时候人们把神话传说当作“发生过的事情”来记录并且相信。

  • 古代美女的十大审美标准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古代美女审美标准一、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

  • 揭秘古代选择美女的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儿,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小脚。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气很高的女性角色,潘金莲。

  • 元朝和明朝的宫廷戏为什么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几年的清宫戏几乎在荧屏上面就没有断档过,各种后宫、各种辫子。从努尔哈赤一直到溥仪一共就这么十二位皇帝,可是翻来覆去就这么折腾。当然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横店的明清宫按照故宫的规格建设的相当完整,拍摄清宫戏所需要的服装道具是一应俱全,群众演员更是熟门熟路,信手拈来,只要带着好剧本和合适的演员

  •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发生火灾时,木构建筑本身的易燃特性,造成连带损害。历史上有五次特大火灾,发生火灾的原因,与自然或人为原因有关,结果却惊人相似,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一、西晋洛阳武库火灾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11月27日夜,洛阳武库失火。时任右光禄大夫、《

  • 司号制度怎么出现的 司号号种有多少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军早在初创时期就建立了司号制度。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中编有司号分队和司号兵。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成立后,在军部副官处编司号班、设司号官,在团、营、连分设司号长、号目和司号员。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总参谋部在瑞金召开红军司号会议,根据部队在作战中反馈的意见建议制定颁布了《中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