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4/3/13 14:25:40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在明朝被奉若珍宝,尊崇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称誉他的画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当过皇太子的老师,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名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同时却又是一个为非作歹于乡里的恶霸,民间流传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董其昌,字元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万历年间,既是著名的书画大师,又是当世名士。他做过太子讲官,在士大夫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年时,“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赢得了士林的一片赞誉。但是在民间,董其昌的口碑却极差,在他们的眼中,董其昌是一个十足的势利小人。

万历三十四年,董其昌督学湖广,为“势家所怨……毁其公署”,他不得已请辞归家。在松江府家居,他称霸乡里,时与儿子、悍仆恃势虐民。他家有大片良田,却纳税很少,还以押债盘折田地,纠赌劫夺钱财,封钉民房,逮押乡民,甚至逼死人命。董家的所作所为引起很大民愤,最终发生了“民抄董宦”事件,成为万历年间震惊朝野的一件大事。

所谓“民抄董宦”事件,起因于万历四十三年时,董其昌看中了诸生陆绍芳佃户的女儿、年轻美貌的绿英,而当时他已经实足六十高龄。为了得到绿英,他指示儿子及手下爪牙强抢绿英到董府,给他做小妾。对此,陆绍芳非常愤慨,在四乡八舍逢人便讲,进行公开批评。由于松江民众早已对董家的恶行有意见,此事一出,当即有人编出故事来表达愤怒之情,题目叫《黑白传》,因为董其昌号思白,另一个主角人物是陆绍芳,缘于陆本人面黑身长。故事第一回的标题是:“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

不久,说书艺人钱二到处说唱这个故事。董其昌知道后大为恼怒,以为这是一位叫范昶的人捣的鬼,便派人每天对范昶凌辱逼问。范昶不承认,还到城隍庙里神灵起誓,为自己辩白,董家依然不放过他,最后竟逼得他暴病而死。范母认为这是董家逼辱所致,于是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到董家门上哭闹,董其昌父子指使家丁对她们大打出手,又将她们拖到隔壁坐化庵中,关起门将几个妇女摁倒,剥掉裤子,用棍子捣戳阴户。范家儿子用一纸“剥捣阴”的讼状将董家告到官府。但是,官府受理了诉状,又碍于董其昌之名难于处理,一时拖延不决。

董其昌及其家人“封钉民房,捉锁男妇,无日无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早已激起了民众特别是士林的愤怒。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春天,从初十、十一到十二日,飞章投揭布满街衢,人们声称他是“兽宦”、“枭孽”,儿童妇女竟传:“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处客商,凡受过他家欺凌的人都参加到揭发批判的行列中来,甚至连娼妓嫖客的游船上也辗转相传。

到了十五日庙会期间,老百姓拥挤在街道两旁,不下百万,把董其昌爪牙陈明的数十间厅堂尽行拆毁。第二天,从上海青浦、金山等处闻讯赶来的人上房揭瓦,用两卷油芦席点火,将董家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和密室幽房,尽付之一炬,把董其昌儿子强拆民房后盖了未及半年的美轮美奂的新居也一同烧了个干净。

十九日,仍不罢休的民众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有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到河里,名曰:“董其昌直沉水底矣。”这时董其昌只能在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躲避,一时如丧家之犬,直到半年后事件完全平息才敢回家。当时有人把这一场群众自发的抄家运动完全记录了下来,是为《民抄董宦事实》。

董宦画像

事后,官府捉拿了若干参与此案的地痞流氓定罪,草草结案。但董其昌认定在百姓背后肯定还有士子的支持。因此围绕着到底是“民抄”还是“士抄”,又争论了半年多,最后经过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终于有了一个说法:当时直接参加烧抢董宅的人被处以死罪,松江府华亭县的儒生们也或者被革去功名,或者被处杖刑,而对董其昌本人,则认为是“奴辈不法,董宦未知也”。

可以说,由于董其昌的活动,在官府层面上看,董其昌是赢得了胜利。但是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事件发生后,就有人直接对董其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意优游林下以书画鉴赏负盛名之董文敏家教如此,声名如此。”,“思白书画,可行双绝,而作恶如此,异特有玷风雅?”当然也有为之遮掩的,说他是为名所累。但祥麟在《墨录》中特别指出:“文敏居乡,既乖洽比之常,复鲜义方之训,且以莫须有事,种生衅端,人以是为名德累,我直谓其不德矣。”

《明史》对董其昌曾经有过一个评价,说他“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或许这样的评价是对的,因为在士大夫、文人圈里,可能董其昌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但在其道貌岸然的背后,同时却又有着卑鄙龌龊的一面。这两面同样是真实的,只是如果没有“民抄董宦”这样的事件,后人恐怕至今也不会了解到他的另一面,历史人物往往就是这么复杂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揭露郑成功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61年,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此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伟大民族英雄。

  • 关于马耳他地窖的那些神秘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在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地下遗迹,这就是被称为“地窖”的地下古代庙宇建筑。这座遗迹于1902年被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了,下面有个大洞。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还堆积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

  • 台北故宫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前有一种说法:“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权威学者和专家认为,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这种比较基于三大前提: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

  • 明朝“妖书案”事件过程介绍,“妖书”真正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便是所谓“争国本”,也就是明神宗的继承人问题。明神宗的皇后无子,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明神宗却因为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维护礼制视为天职的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坐视明神宗废长立幼的违制行为,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奇案迭出,妖书案便是

  • 故宫精品收藏背后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时,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的高科技展柜内向世人全卷展示。与《清明上河图》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6件仿本和1件临摹本。仿本中有一件添款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利用张的构图,按照苏州的市井生活绘制了这幅图画,明代以来苏州坊间绘制的所谓《清明上河

  • 史可法死因解说:史可法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有一座史公祠,它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祠内建有史可法衣冠冢。为何在史可法的墓中只有其衣物呢?这是因为史可法殉难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这便是衣冠冢的由来。史可法到底有没有战死?如果不在人世,他的遗骸又在什么地方?顺治二年(1

  • 为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馆有那么多藏品?历史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65年台湾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在台北市郊建中山纪念堂时,同时建成的。当年11月,中山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同时宣布开放。自1933年起,故宫古物南迁,跟随古物的一批学者和行家里手,押运着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往来跋涉一万多公里,未曾遗失或

  • 肯尼亚图尔卡纳荒原石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非洲肯尼亚共和国北部,图尔卡纳湖以西有一片广袤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着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长短和大小各不相同,插入地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石柱之间的间隔很小,一般距离不超过一米。这些石柱上刻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和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也有毒蛇和鳄鱼等动物的形象,较多的是酷似字母“E”的图案。另外,这1

  •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多狠毒?朱元璋杀过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朱元璋大家都知道的是,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建国以后,大家只对一些他的大动作了解,只能说明他的狠辣。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明太祖,也就是洪武年间,朱元璋还是有很好的口碑的,也有很多利民之举。众多皇帝中,或许大家对节俭的皇帝估计有道光皇帝,有说法,道光皇帝身上穿的衣服有的都是补丁,以此来证明道光皇帝的

  • 北京城为什么没有西北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2年和1975年,资源卫星对北京城进行了高空拍摄,从拍摄的照片来看,最为清晰的是明朝修建的内城城墙。尽管绝大多数的城墙、城楼已荡然无存,但由于旧城墙原址具有非常坚实的地基,因此照片上的影像十分清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面城墙的东北、东南、西南角都为整齐的直角,却唯有西北角成了抹角,四角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