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之谜: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之谜: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4/2/27 5:33:04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几句至今仍然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歌谣。它为什么能够被流传到今天?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元朝末年,由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豫、鲁、苏、皖、冀等地因战乱和灾荒流失死亡的人口,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实施移民政策。

山西表里河山,易守难攻,因而避免了各种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再加上当时的人们为躲避灾难,纷纷涌进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这就使得山西人口迅猛增长,据说当时山西的总人口为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人口增长过快,使山西地狭人稠,出现民多无田的现象。

洪洞县是明朝山西平阳府第一大县。洪洞地处晋南,为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贯通南北的古官道就从城北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通过。洪武、永乐年间,明政府就在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下设局驻员,组编队列,发放“凭照川资”,组织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

当然,迁移的不只是洪洞人,因为洪洞大槐树是各地移民汇集、开拔外迁的集散之地,因而,移民也就把洪洞大槐树作为祖先的居住处所。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曾存在自然移民和官制移民两种形式。自然移民多因天灾兵患造成,属逃亡性的大迁徙;官制移民是官方有目的有准备而实施的强制性迁民行为,主要是为了调节军事政治或经济诸方面的失衡。

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大槐树移民中的许多具体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认为,大槐树移民与明初功臣胡大海有关。元朝末年,胡大海来到河南林县行乞,人们不但不给他饭吃,还嘲笑、辱骂他。

后来,胡大海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骁勇善战,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登基后,大赏群臣,胡大海却什么都不要,只请求朱元璋让其到河南报仇。朱元璋念他是开国元勋,踌躇再三,答应他可以前往河南报仇,但是“只准一箭之地”。

胡大海责令部将王虎带兵前往林县。来到了林县,正巧有一只老雕飞过,王虎一箭射在老雕的身上,老雕带着箭飞遍全县,王虎也带着兵杀遍全县。一时间,林县尸骨遍野,血流成河。胡大海闻听此事,怒斩王虎,并亲自向皇上请罪。皇上念其功高,且能主动请罪,不再追究,只得下令从洪洞大槐树移民到河南。

另一个传说则认为大槐树移民与明初的靖难之役有关。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登基,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削藩,却惹恼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他打着“靖难”的旗号,在北京发难,率军向南京攻打。燕王与建文帝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展开了大战。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终于攻克南京,燕王登基做了皇帝,就是明成祖。

由于长期的战乱,造成江北地区“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当时燕王的军队都头戴红巾,百姓称之为“红虫”,于是民间就有了“红虫”吃人的传说。“红虫”把人都吃光了,明成祖即位后,便下令从洪洞大槐树移民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浙江一带开荒种田,发展农业生产。

可以说,明初把大规模移民作为建国后恢复中原地区经济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对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被移民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广贴告示,说不愿移民者需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并规定时限,于是人们纷纷来到大槐树下。有一天,晋北、晋南、晋东南三日之内在大槐树周围集中了十几万人。

突然,这十几万人被武装军队管制起来,被告知大明皇帝有令,凡到大槐树下集中者一律迁走。之后便强行登记,强行发给凭照,人们踏上了不知何时能返的移民之路。据《明实录》记载,移民活动多在晚秋时节进行。此时百草凋敝,大槐树也叶落几尽,惟余满眼的老鹳窝。

每当官差下令程,这些移民祖先们无不泪横满面、缓缓而行,三步一驻足,五步一回首地寻望家乡故里,越走越远,越走越难再见家乡景象,最后只能看到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和栖息树间的老鹳在深秋时节无奈的悲鸣。于是,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了记忆在移民祖先脑中惟一的家乡标志。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到之地肆意抢劫,不余一家,不遗一物。浩浩荡荡的队伍准备血洗洪洞城,当部队临近县城外的古大槐树时,奇迹发生了:冀鲁豫籍的官兵们纷纷丢盔弃械奔至大槐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说是回到大槐树老家了。无论怎么发号施令,都无法使队伍集合起来。

由此,洪洞县城数十万百姓免于一场血光之灾。后来,为感激大槐树的功德,当地的人们便在树旁边建起一座匾坊,题刻“荫庇九洲”四个大字。民国三年,由景大启等人集资募捐,在原大槐树下修建了碑亭。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碑亭后面的窑顶上竖立着金代经幢,它是当年迁民情景惟一存世的目击者,也是惟一的遗物。

明代宫廷出入证牙牌是官员出入宫禁的通行牌,有象牙制、铜制。使用时系于腰间,备出入宫禁查验。

如今,大槐树移民已经过去600余年了。不论具体史实是什么样的,现在从大槐树迁出的移民已经遍布全国四面八方。有人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家谱、碑文、信函等资料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00余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余县(市)。

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9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现在,每当人们提起洪洞县,每当人们说起大槐树、老鹳窝,除了回忆起当年祖先移民的痛苦经历外,人们还会想到他们开垦农荒,创建家园的艰辛历程,而他们的精神也已经内化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去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在明朝被奉若珍宝,尊崇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称誉他的画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当过皇太子的老师,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名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同时却又是一个为非作歹于乡里的恶霸,民间流传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证明

  •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揭露郑成功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61年,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此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伟大民族英雄。

  • 关于马耳他地窖的那些神秘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在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地下遗迹,这就是被称为“地窖”的地下古代庙宇建筑。这座遗迹于1902年被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了,下面有个大洞。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还堆积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

  • 台北故宫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前有一种说法:“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权威学者和专家认为,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这种比较基于三大前提: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

  • 明朝“妖书案”事件过程介绍,“妖书”真正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便是所谓“争国本”,也就是明神宗的继承人问题。明神宗的皇后无子,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明神宗却因为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维护礼制视为天职的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坐视明神宗废长立幼的违制行为,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奇案迭出,妖书案便是

  • 故宫精品收藏背后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时,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的高科技展柜内向世人全卷展示。与《清明上河图》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6件仿本和1件临摹本。仿本中有一件添款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利用张的构图,按照苏州的市井生活绘制了这幅图画,明代以来苏州坊间绘制的所谓《清明上河

  • 史可法死因解说:史可法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有一座史公祠,它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祠内建有史可法衣冠冢。为何在史可法的墓中只有其衣物呢?这是因为史可法殉难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这便是衣冠冢的由来。史可法到底有没有战死?如果不在人世,他的遗骸又在什么地方?顺治二年(1

  • 为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馆有那么多藏品?历史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1965年台湾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在台北市郊建中山纪念堂时,同时建成的。当年11月,中山纪念堂、故宫博物院同时宣布开放。自1933年起,故宫古物南迁,跟随古物的一批学者和行家里手,押运着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往来跋涉一万多公里,未曾遗失或

  • 肯尼亚图尔卡纳荒原石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非洲肯尼亚共和国北部,图尔卡纳湖以西有一片广袤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着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长短和大小各不相同,插入地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石柱之间的间隔很小,一般距离不超过一米。这些石柱上刻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和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也有毒蛇和鳄鱼等动物的形象,较多的是酷似字母“E”的图案。另外,这1

  •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多狠毒?朱元璋杀过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朱元璋大家都知道的是,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建国以后,大家只对一些他的大动作了解,只能说明他的狠辣。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明太祖,也就是洪武年间,朱元璋还是有很好的口碑的,也有很多利民之举。众多皇帝中,或许大家对节俭的皇帝估计有道光皇帝,有说法,道光皇帝身上穿的衣服有的都是补丁,以此来证明道光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