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时期佛道并举,宗教鼎盛

东汉时期佛道并举,宗教鼎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47 更新时间:2024/1/14 12:08:06

东汉时期佛道并举,宗教鼎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两汉(尤其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全面鼎盛时期。除了源自西方,产生年代较晚,传入中国更晚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外,其他的一些重大宗教项目,佛教已传入中国并开始兴盛;土生土长的道教刚刚诞生便来势汹涌;儒教本来是一门学术,反映的是孔孟的伦理思想,却因为汉代皇帝们的推崇,将其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思想,也几乎与宗教无异。佛(又称释。释者,僧也)、道、儒并举,各领风骚,相生相克,大放异彩,呈现出一种热闹景象。而这三者在中国旧称“三教”,它们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的思想生活各个领域,对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礼仪制度、日常生活等都有极大影响。

>

>佛教。无论是从信教的人数之众多而言,还是从历史的渊源之悠久来说,佛教都无疑是世界的第一大宗教。而且,佛教也是最有东方特色、最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它产生于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部落(今属尼泊尔),由该国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公元前483,即释迦牟尼,也就是佛教神话中的西天佛祖如来)所创立。它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有生皆苦”、“因果轮回”,以涅(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西汉时,西域的某些城邦小国已信奉佛教。根据《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佛教是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传入中国内地的,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当时,西域大月氏派遣使臣伊存到达长安,博士弟子秦景宪从伊存学浮屠(佛的音译)经。(柏杨甚至认为,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出使西域返国时,佛教就已被带了过来。)但最流行的说法,还是以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有佛经介绍到中国来,作为中国正式有佛教的开始。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是大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的,主要是小乘佛教;而传到西藏的,主要是喇嘛教。此后,佛教教义逐渐同中国传统的伦理、宗教观念甚至一些民间迷信相结合,也就带有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如魏晋时期,佛教同玄学关系密切,广泛流传全国。隋唐时期,产生天台、唯识、华言、禅宗、迷宗等新的宗派,自成体系。但主要内容不变。这真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

>

>据东汉末年牟融所作《理惑论》,公元一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东汉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刘庄(也就是汉明帝)梦见了一个金人,全身黄光闪闪。一些有学问的大臣就告诉他,金人是西域(今新疆、中亚细亚一带)的一个被称为“佛”的神,他们都是金身。刘庄随即派遣官员蔡去西域大月氏求佛。那时还没有人知道,西域的佛是由天竺(今印度)传入的。蔡于是在公元65年出发,两年后由西域返回时,随同他一起来到中国还有两位外国籍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及白马驮着的许多佛教经典。刘庄非常高兴,便特地在洛阳西郊建造了一座白马寺,招待这两位高僧并安置经卷。而白马寺就成了中国土地上第一座佛教寺庙,至今仍佛学鼎盛,香火缭绕,游客络绎,天下闻名。不过另有一个事实是,白马到中国的公元67年之前,佛教已经在中国一些地方流传,刘庄的弟弟——亲王刘英,就以笃信佛教,供养着一批沙门僧,“学为浮屠,斋戒祭祀”,举国皆知,汉明帝还表彰了他。汉桓帝在位时,他在宫中建立了黄老浮屠祠(当时黄老道与佛教不分,作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生活的一种精神补充)。桓、灵时代,西域安息名僧安世高、月氏僧人支娄迦谶等都先后到了洛阳,翻译佛经多种,汉人严浮调从安世高学经并参与翻译,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东汉后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佛教成为一种精神慰籍,在劳动人民中逐渐传开。

>

>道教。它跟道家其实并不相同,就像“狗”和“热狗”的不同一样(柏杨语)。道教是历史上最早盛行的纯中国的宗教,没有人知道它确切的诞生之日。它渊源于古代的神仙之说、巫术和战国秦汉之际的方术,本是战国时代一般没落旧贵族企图逃避现实的幻想而创造,其名最早见于《想尔注》。但道教跟道家学派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以神化了的老子所提出的“道”为基本信仰和教义,其崇拜的最高天神是元始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庄哲学的玄虚无为,很容易把人引入一种飘渺幻境。道家学派中有一部分人士转变为“阴阳家”,介乎学派与宗教之间。这种以炼丹炼金,求长生不死药的高级巫师,被称为“方士”,深受历代帝王的欢迎。以后方士中又有一部分转变为念咒画符的人物,道教遂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

>一般认为,道教定型于东汉顺帝(公元125—公元144年在位)年间,以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公元二世纪30年代,张道陵作为方士中的大亨人物,集神秘之大成,在四川鹤鸣山(一作秸鸣山)修炼。他用符咒为人治病祈祷,称“太平道”。追随他的门徒,都要献纳五斗米,所以也称“五斗米道”。同样也是在顺帝时,琅琊人宫崇向朝廷献《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170卷,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经典。张道陵死后,他的儿子(不是发明地动仪、写《二京赋》的那个张衡)继承。张衡死后,他的儿子张鲁继承。张鲁时已到公元二世纪末叶,各地混战,东汉政府因他拥有强大的群众力量,还委派他当汉中(今陕西南郑)郡长(太守)。但要到300年以后的五世纪时,名道士寇谦之出世,才最终确定“道教”的名称,并确定尊奉李耳(即老子)为教主、《道德经》为经典、张道陵为先知。东晋末,五斗米道改称“天师道”。南北朝时,道教分成“南天师道”和“北天师道”两支。金元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

>汉顺帝时,道人于吉(宫崇之师)以《太平清领书》在今江苏、山东一带传教,信徒众多,其中不少是贫苦农民。他们也称“太平道”。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公元178),巨鹿(今河北境内)人张角做了太平道的首领,他自称大贤良师,手执带杖,巡回各地传教,装神弄鬼,让病人叩头思过,饮水以治病。他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在群众中宣传黄老道(太平道),医治疾病,招收门徒,四方民众扶老携幼前来投奔,信从的人非常多。张角于是还派遣他的8名弟子四出传道,辗转发展信徒,十多年里竟达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诸州,声势浩荡,乃至惊动了官府。这时,作为一种宗教形式的道教,便成了农民起义的旗帜,而且也足见其作用力之大。不久后,张角兄弟发动了著名的黄巾大起义。详细情形请参阅上章《黄巾军》一节。

>

>儒教。即以儒家学说教人,亦称“孔教”。尊为“圣人”,尊为“亚圣”,其学说其实非常庞杂而博大,良莠不齐。笼统地说,如果说老庄道家(不是道教)宣扬“出世”,强调“无为”;孔孟儒家则宣扬“入世”,强调“自强”。但是,儒家的保守、复古,以及后世越来越禁锢的礼教约束、理学清规,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与“焚书坑儒”完全不同的是,两汉时期,历代刘姓皇帝都崇尚儒家学说,从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光武帝“爱好经术,提倡儒学,奖励名节”(当然,日理万机的天子们,这样做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学习知识、探究学问,只是将其改造成为适合且襄助自己执政的工具和手段,还要摆出一个好的姿态来),所以,儒教在大汉王朝简直成了国教,居于至高无上的特殊地位。而且自此以后,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除极短时期外,在诸学派中,儒家一直占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宗,直到五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详细情形请参阅第六章《汉武大帝》、第九章《光武中兴》中的相关部分。

推荐阅读:

才华横溢的意思|成语大全

出现的反义词是什么

用像造句_像造句大全(5-300个)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汉朝为什么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董仲舒

    汉朝为什么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初时,学说没有受到重视。汉初统治者信仰的是道家思想,当时被称为“黄老之学”。因为汉初统治者认为,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结果,汉初时一直延用道家黄老思想,社会矛盾确实得到了缓解,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

  • 汉元帝刘爽改革不容易:他横空出世掀起风潮,但终究抵不过守旧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守旧

    汉元帝刘爽改革不容易:他横空出世掀起风潮,但终究抵不过守旧势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汉末期,一个人横空出世,施行新政,建立新朝,掀起一股翻天覆地的改革风潮。其人正是王莽。王莽出生在当时的魏郡元城(今天的河北省大名县东),他的姑姑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在他少年时,父亲王曼和哥哥王永就先后去世

  • 汉宣帝刘询有几个女儿叫什么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有几个

    汉宣帝刘询有几个女儿叫什么名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宣帝刘询有几个女儿叫什么名字?有史记载,汉宣帝刘询有2个女儿:女儿长女馆陶公主刘施(公元前71年—?),汉宣帝刘询长女。刘施嫁于定国之子御史大夫于永。有人认为根据《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颜师古注版,馆陶公主母亲应该是华婕妤。其它版本写作

  •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长寿?有哪些长寿秘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长寿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长寿?有哪些长寿秘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的父亲和爷爷的身体都不好,他爷爷汉文帝活了44岁,他爸爸汉景帝活了47,而他的后代中也很少有活过50岁的皇帝。所以,相比与汉文帝和汉景帝和众多皇子皇孙,汉武帝的71岁,真算是长寿了,而且是特别耀眼的长寿!就算在中国历史上来看,汉

  • 新疆的第一次开发:班超,窦固在西域屯垦种小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域

    新疆的第一次开发:班超,窦固在西域屯垦种小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

  • 汉文帝简介 文景之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景之治

    汉文帝简介文景之治简介刘桓,高祖第三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桓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一八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桓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

  •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结局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的儿子: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皇后所生。另外五子是:王夫人生子齐怀王刘闳,元狩六年立,早亡;李姬生燕剌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与齐怀王刘闳同时立;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天汉四年立;最后一个就是钩弋夫人即赵婕妤所生的刘弗

  • 汉武帝干的荒唐事儿,杀人和留情全在一念之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干的荒唐事儿,杀人和留情全在一念之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的姐妹隆虑公主有个儿子叫昭平君,他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这样一来,昭平君既是汉武帝的外甥,也是女婿,亲上加亲。昭平君是个惹是生非的主儿,母亲非常担心儿子将来会因为犯法而被判死刑。隆虑公主病危时,向朝廷进献了巨额钱财,请求

  •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 孝平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莽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孝平皇后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莽和霍光是西汉两位著名的权臣,而后世经常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评价。霍光在王莽之前,忠于了汉室江山,而王莽专权之后却篡汉位,建立新朝,自己登基称帝。实际上不仅后世将王莽和霍光放在一起比较,因为有霍光这位权臣在前,王莽也难免效仿这位前人。

  • 汉武帝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墓: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途中,在西安的西北方向意外看到了类似于金字塔的建筑,他把这些建筑称为东方的金字塔,他和他的飞行队员由于并不知道是什么古迹,所以只把这些建筑当作导航地标,这个金字塔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汉武帝墓。今年4月,经过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