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的故事: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张的故事: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25 更新时间:2024/1/20 11:29:01

张的故事:先依袁绍后投曹操,守土屡胜听命身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231),时魏国名将。字俊义。河间县(今河北任丘东北州镇)人。他先随,后归,曾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抗拒蜀汉北伐的战争中,更是功不可没。

>

>一、先依袁绍后投曹操

>

>东汉末年,张参加了征讨黄巾军的冀州牧韩馥的部队,任军司马。后来又随韩馥一起归附袁绍,被袁绍任命为校尉,随军征伐公孙瓒,因战功被提升为宁国中郎将。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将驻守屯粮重地乌巢(今河南封丘附近)的任务交给了部将淳于琼。曹操急攻淳于琼,张建议袁绍迅速调兵前往援救,袁绍的谋士郭图却认为应该乘机以重兵攻打曹操大本营,不战而解乌巢之围。张道:“曹操善于用兵,绝不会倾巢出动去攻击淳于琼,大营内必定还留有重兵把守,加之营防坚固,我们若去攻打,很可能久攻不下。倘曹操不回军,淳于琼再被擒,我们的处境就十分不妙了。”但袁绍听信了郭图的话,只派出少数兵马去援救淳于琼,而将大部分兵力交由张、高览统率,去攻打曹军大本营。曹军果然早有防范,张交战不利,又得知淳于琼已经兵败,只好退军。

>

>此役袁绍大败,郭图自觉羞愧,又担心以后袁绍会信任张而疏远自己,所以就抢先诬陷张,袁绍很生气。张闻知此讯,担心被袁绍加害,于是赶往曹营,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张之后非常高兴,将他的来投比做微子臣周、归汉,立即任命他为偏将军,封作都亭侯。张深感遇到了明主,为报答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跟随曹操,效忠魏国。

>

>张为曹操效力的第一场战斗是邺县之战,在他的威慑之下,邺县很快便被攻克。这之后,张屡屡被委以重任,四处征战,为曹操平定内乱、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

>曹操平定汉中、收降张鲁后,留张、夏侯渊等人驻守汉中,抗拒。张并未消极防守,而是主动进军占领了巴东(今四川奉节东)、巴西(今四川阆中)二郡,并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汉中。在继续进兵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时,被刘备大将击败,被迫回军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

>二、守土屡胜听命身亡

>

>刘备为得汉中之地,进兵驻扎阳平关。张驻军广石拒守。刘备将精兵一万人分为十股,趁黑夜轮番疾攻张。张督率士卒拼死抵挡,使刘备最终未能前进一步。后来,刘备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张独力难支,才不得不放弃防守,引军后撤。夏侯渊是镇守汉中的主将,他的死导致军心大乱。一些头脑较清醒的将领公推张担任主帅,以稳定军心。张担任主将之后,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加固城防,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人员调遣、兵力配置等军中事务。众将见其指挥、谋划井然有序,大为放心,于是重新恢复了士气,一直坚持到曹操亲统大军来到。虽然最终曹操被迫放弃了汉中,但对张在这里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

>即位后,张被提升为左将军,赐爵都亭侯;魏国正式建立后,又晋封他为侯。曹丕也把张看作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屡屡委以重任。张也确实做到了不辱使命,每每出色地完成任务。

>

>及至做了皇帝,由于当初跟随曹操征战的老将已所存无多,所以对张更为倚重。太和二年(228),兵出祁山,曹睿赐张特进之衔,命其统兵出征。张在街亭(今甘肃寿安东北)大败蜀军先锋马谡,致使诸葛亮黯然退兵。张便又乘机收复了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此次战役张以少胜多,曹睿极为高兴,下诏给张增加封邑1000户。这样,张累年征战立功所获封邑已达到4300户。

>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诸葛亮再次伐魏,经散关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当时张正在准备统率关中各军赴荆州,会同伐吴。曹睿火急征调张回师援救陈仓。张取道京师,曹睿亲自出城为他摆酒饯行,并关心地问及何时能得胜班师。张早已料定诸葛亮劳师袭远,军粮供应不利,无法坚持长时间的攻击,因此只要陈仓不在短期内失守,诸葛亮必然会因粮尽而撤军,于是回答道:“诸葛亮粮草匮乏,恐怕不等我赶到陈仓,蜀军就已经退走了。”果然,尽管张昼夜兼程赶到南郑,诸葛亮已经撤军。曹睿于是召回张,提升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

>张不但骁勇异常,而且颇知兵法,加之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所以就连诸葛亮也不敢等闲视之,以为心腹之患,曾立誓“他日必斩张邰”。太和五年(231),诸葛亮又一次兵出祁山。张奉诏与司马懿一起前往拒守。两军对峙,蜀军意欲速战速决,而魏军却坚守不出。旬月之后,蜀军粮尽,只好撤退。司马懿令张率军追击,张认为诸葛亮必定会在中途伏击,所以表示反对。但司马懿不听,张被迫从后追杀。诸葛亮早在木门(祁山东部的谷地)设下了埋伏,待张追到,居高临下,乱箭齐发。张中箭,死于木门道中。谥“壮侯”。

推荐阅读:

许多妇女在性侵犯期间会出现瘫痪

设计沙龙是什么意思描写艺术设计的句子

激励人心的句子摔倒了爬起来就好-感人的情话

【动机】的意思是什么?【动机】是什么意思?

【揭不开锅】的意思是什么?【揭不开锅】是什么意思?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三国董卓大传: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的人

    董卓,从古至今,历来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之一,身背将近二千载的骂名。董卓,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时人非杀之而后快?以至于死后还被肚脐眼插灯芯点了天灯?好在时光如夕阳几度,史书却青山依旧,那就让我们翻开史书,来看看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勇武的人。董卓的籍

  •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器重蒋琬?要选他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器重

    诸葛亮之后的蜀汉丞相蒋琬就是诸葛亮发现的人才。正是他在诸葛亮之后的力挽狂澜,才使蜀汉得以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存在41年之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继承了诸葛亮选贤任能的传统。杨戏是诸葛亮比较赏识的人物,论法决疑,公平允当,蒋琬为益州刺史,举他为治中从事史,后在大将军任上又辟其为东曹掾,信任有加。大学者

  • 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曹丕 曹丕的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

    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曹丕曹丕的老婆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文帝曹丕简介曹丕,字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

  • 揭秘:三国中关云长如何试探刘备还荆州的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州

    揭秘:三国中关云长如何试探刘备还荆州的底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千百年来,“大意失荆州”成了武圣关云长的一个污点。人们为关云长扼腕,为蜀汉叹惜,荆州之败成了蜀汉由盛到衰弱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荆州真的是大意失去的吗?虽然年代久远,证据湮灭,史书的记载又微言大义且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在《三国演义

  • 三国密史:谁早就预言张飞会死于其暴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其

    三国密史:谁早就预言张飞会死于其暴脾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个奇妙的年代,编草鞋的可以当皇帝,杀猪的可以当将军,当然,拿剪刀的也可以当刺客。当年,关羽遭到孙权暗算,客死“他乡”。张飞报仇心切,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

  • 马钧简介:三国时著名机械制造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机械制造

    马钧马钧(生卒年不详),时机械制造家。字德衡,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任博士、给事中。马钧从小有点口吃,不太爱说话,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马钧对机械的研究

  • 历史上吕布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布

    吕布的武器:吕布的武器是么?吕布的武器有多重?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吕布的武器。吕布所用的兵器历来都有争议,演义中的“方天画戟”已经深入人心。在正史记载中,吕布虽然有两次用“戟”的记录,但他用的都是手戟,而且都是短兵相接。吕布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呢?《汉末英雄记》记载:“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可见

  •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空城计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众所周知,诸葛亮的“空城计”仅仅戏剧演义中的虚拟,其时诸葛亮并无巧用此计之事。事实上,在诸葛亮日子的三国年代,有一例真实的“空城计”《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略》称:曹丕在位时,大将文聘镇守江夏。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 赵云竟排名垫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将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赵云竟排名垫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猛志常在,勇冠三军――中国古代20大武将排名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20常山龙胆――

  • 临死前每顿饭要吃一斤米 竟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名鼎鼎

    临死前每顿饭要吃一斤米竟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民以食为天,不吃不可能,这是肯定的。只是有人吃的多,而有人吃的少。三国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快死的那一段时间竟然饭量达到了每天要吃一斤!他不是赵子龙,不是关云长,甚至不是需要花费力气的武将,他就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诸葛亮。诸葛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