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董卓大传: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董卓大传: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81 更新时间:2024/1/22 7:09:35

董卓,从古至今,历来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之一,身背将近二千载的骂名。董卓,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时人非杀之而后快?以至于死后还被肚脐眼插灯芯点了天灯?好在时光如夕阳几度,史书却青山依旧,那就让我们翻开史书,来看看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勇武的人。

董卓的籍贯是凉州的陇西临洮,凉州在当时是“边鄙”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有大量的羌、胡少数民族杂居于此。羌、胡剽悍,长于骑射,是当时关东汉人最为惧怕的民族。汉灵帝时由于朝廷昏暗,羌、胡屡屡叛乱,兵锋所至,常常就侵扰到三辅地区(原先西汉时作为首都的长安京畿之地)。但是凉州的汉人,由于长期处在和羌、胡杂居的环境中,习于夷风,却是比羌、胡还羌、胡,整日里倚门延颈,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哪天要打仗,一旦听说有仗可打,立马象打了鸡血一般,刀头舔血,脑袋别裤腰带,一溜烟长驱前冲,根本没有回头的打算。史书文绉绉的记载就是:“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当时谚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而“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所以当时朝廷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就是凉州军,甚至连朝廷的“期门”、“羽林”,即皇帝的卫士,也是从六郡的良家子弟里选拔(凉州的四郡加并州的二郡)。《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馀战。”咱们知道,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过“大小身经七十余战,未有败绩”,而董卓与当时汉人畏之如虎的羌、胡作战,竟然达到惊人的一百多次。至于战绩如何,史载河南尹朱俊为董卓陈述军事,董卓因为自负,折辱朱俊说:“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董卓这话,语虽狂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董卓对羌、胡作战的胜绩。事实上,汉灵帝之世,朝廷军事上的倚靠,一位是皇甫嵩,籍贯安定,也是凉州人,朝廷靠他来平定黄巾起义;一位就是董卓,屡镇边关,朝廷靠他来平定羌、胡之乱。皇甫嵩的侄儿曾对皇甫嵩说“本朝失败,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皇甫嵩)与董卓耳。”

史载董卓“性粗猛有谋”,打起仗来智勇双全。中平二年,以边章、韩遂汉人为首的羌、胡“入寇三辅,侵逼园陵”,东汉政权危如累卵,汉灵帝几乎征用了所有精兵强将御敌,然而初战不利,各路军马是凭借着董卓的神闲气定,稳定军心,才能抓住一线战机将敌击溃;此后官军追击,深入叛军老巢,陷入西羌部队的分割包围之中,各路军队中,除了董卓用计全身而退之外,余部俱被击破,史载:“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又《九州春秋》记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屯扎在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董卓派遣疑兵装作将要从平阴渡河的样子,暗里却遣精锐从小平津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董卓为军,大抵如此。

当初,皇甫嵩讨黄巾,战无不胜,他唯一的败绩,就是讨羌、胡,无功而免,史载皇甫嵩被免的原因是因为他得罪了宦官赵忠、张让;而董卓征羌、胡,百战百胜,但是征剿黄巾,却失利获罪,被革职贬回陇西,对于此战失利的具体情况,史书片言未提;董卓另一次军事失利就是与孙坚在洛阳诸陵墓间的战斗,最后董卓败走。除此之外,史书再无董卓战败的记录。

若论中国历史上谁最勇武,那“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估计项羽应该拔得头筹。史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按现在的度量计算,其身高至少一米九零以上。史书对项羽单兵作战能力也记载得也非常详细:会稽起兵,一人仗剑击杀一百多人;垓下败亡之际,弃马步战,短兵相接,一人犹能击杀汉军数百人。史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以健侠知名。”又“卓有才武,膂力过人,双带两K,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董卓作战时身背双弓,能于奔马上左右开弓骑射,就连羌、胡都畏惧他。羌、胡世代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剽悍豪强,崇尚武力,但对于以“健侠”知名的董卓,却畏惧有加;汉桓帝末,董卓被朝廷选拔为羽林郎,而要成为皇帝的卫士,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一定得修习战备,高上气力,材力绝伦,所以尽管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董卓的身高相貌,只简单用“多力”“素肥”记之,但可想而知,董卓的相貌,定然是魁伟高大,健硕威猛。当初,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决心刺杀董卓,著小铠,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伺机刺杀,却没有成功。史载伍孚性刚勇壮,也是一位力能兼人的力士,其带刀行刺董卓是早有预谋且准备充分,而董卓却是赤手空拳且毫不知情,如此情况下仍不能成功,亦可见董卓之多力勇猛。因此,董卓之勇,冠于当世,对于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仁义的人。

以上鄙人论证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勇武的人,或许有些人心有不甘,但是也不至于全盘否定;而对于鄙人说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仁义的人,我估计列位看官十之八九是大不以为然,因为董卓在历史上固有的评论,几乎就是暴虐悖乱的代名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最为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几乎没有“之一”)。其实诸位有这样的想法,倒也在鄙人的意料之中,就像西楚霸王项羽,历史上公论其败亡的原因就是残暴不仁,但是王陵,史载:“汉高祖刘邦微时,对王陵兄事之”,他的母亲是被项羽烹煮了的,但是王陵评价项羽,依然是“陛下(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陈平奇计百出,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臣,他评价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大王(刘邦)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刘邦)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陈平这鸟人虽然盗嫂受金,说话倒是不昧良心,不仅直言项羽为人,恭敬爱人,而且坦承自己就是顽钝嗜利无耻之徒,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及;而韩信眼中的项羽,勇猛时“喑恶叱咤,千人皆废”,但平时待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王陵、陈平、韩信这三人,都是项羽的敌人,而他们这些评论项羽的话,都是当着刘邦的面说的,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项羽饰美。因此,历史上真实的项羽,不仅不残忍暴虐,反而是仁爱恭敬,而董卓,亦复如是。

前文咱说过,董卓早年在羌、胡中就以“健侠”知名,如果董卓只是勇,那只能称为“健”,之所以称之“健侠”,说明董卓一定有侠义仁爱的一面。早年在凉州,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丝毫不吝啬钱财,后为朝廷征伐羌、胡的叛乱,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自己一无所留。入京执掌朝政后,对先前被阉党残害致死的陈蕃窦武等人,不但全部恢复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对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尊崇有加;又任命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J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那些与党锢之祸有牵连的人如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而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董卓信之任之,对他们举荐的韩馥、刘岱、孔啤⒄抛伞⒄佩愕热耍都出宰州郡;当朝大名士蔡邕也被董卓征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对其言听计从;特别是王允,董卓推心置腹,极度信任,委以朝廷,加封温侯;要知道,汉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从侯爵开始有封地,封地的税收全归其所有。侯爵分县、乡、亭三等,董卓封给王允温侯的等级是县侯,封蔡邕高阳乡侯的等级是乡侯,封吕布都亭侯的等级是亭侯,而董卓的亲信,那些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凉州军子弟,并不处显职,只给予中郎将和校尉的官职,即便是自己的女婿牛辅,也是只给一个中郎将的官职而已,并未封侯。至于董卓的宗族子弟,史书虽然说:“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但事实上,史书有明确记载的董氏宗族唯一封侯的就是他的弟弟董F,被封为右将军,兼封侯;兄子董璜为侍中,领中军校尉,并未封侯。

其实,在董卓尚未入京执掌朝政之前,就已经三次险遭不测:最早的一次在中平三年,当时董卓受张温节制,正和朝廷各路军队一起参加抵御边章、韩遂“入寇三辅,侵逼园陵”的战争,孙权的老爸孙坚是张温的参军,就劝张温找个董卓违反军令的借口,陈兵斩之;接着是中平六年,董卓和皇甫嵩联手刚刚剿灭了凉州人王国的叛乱,朝廷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不从,上书自请,皇甫嵩的侄子就劝皇甫嵩以逆命怀奸的罪名诛杀董卓;还有就是灵帝崩后,袁绍劝何进征董卓进京,等到董卓带兵来了,鲍信却劝袁绍:“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张温、皇甫嵩、和袁绍三人最终没有动手。之所以没有动手,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因为畏惧董卓和其部下凉州军的勇猛而不敢。而董卓入京执掌朝政后,在对这些人的处理上,可谓以德报怨:孙坚是第一个跳出来鼓动要杀董卓的,而且他也是历史纪录中唯一一位打败过董卓的人,但董卓不念旧恶,派遣亲信李嗲巴孙坚处求和,欲结为姻亲,并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对待皇甫嵩,尽释前嫌,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对待袁绍,在两人撕破脸皮,几乎要拔刀相向的情况下,依然听人劝说,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乡侯。而唯一被董卓处死的张温,董卓当政时仍官居卫尉,统率禁宫守卫,也位列九卿。但他不善董卓,心怀异志,“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孙坚当张温的参军时,如果不是张温的绝对亲信,劝张温杀董卓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是不敢说的,而孙坚依附袁术,作为袁术的马前卒,直至因此而丧身殒命,天下皆知。董卓果真是诬陷张温吗?史载其“与司徒王允共谋诛卓,事未及发而见害”事实上,张温死得一点也不冤。

推荐阅读:

【耋耄】的意思是什么?【耋耄】是什么意思?

萦绕的意思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与作用

标签: 的人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器重蒋琬?要选他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器重

    诸葛亮之后的蜀汉丞相蒋琬就是诸葛亮发现的人才。正是他在诸葛亮之后的力挽狂澜,才使蜀汉得以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存在41年之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蒋琬继承了诸葛亮选贤任能的传统。杨戏是诸葛亮比较赏识的人物,论法决疑,公平允当,蒋琬为益州刺史,举他为治中从事史,后在大将军任上又辟其为东曹掾,信任有加。大学者

  • 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曹丕 曹丕的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

    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曹丕曹丕的老婆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文帝曹丕简介曹丕,字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

  • 揭秘:三国中关云长如何试探刘备还荆州的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州

    揭秘:三国中关云长如何试探刘备还荆州的底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千百年来,“大意失荆州”成了武圣关云长的一个污点。人们为关云长扼腕,为蜀汉叹惜,荆州之败成了蜀汉由盛到衰弱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荆州真的是大意失去的吗?虽然年代久远,证据湮灭,史书的记载又微言大义且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在《三国演义

  • 三国密史:谁早就预言张飞会死于其暴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于其

    三国密史:谁早就预言张飞会死于其暴脾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个奇妙的年代,编草鞋的可以当皇帝,杀猪的可以当将军,当然,拿剪刀的也可以当刺客。当年,关羽遭到孙权暗算,客死“他乡”。张飞报仇心切,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

  • 马钧简介:三国时著名机械制造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机械制造

    马钧马钧(生卒年不详),时机械制造家。字德衡,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曾任博士、给事中。马钧从小有点口吃,不太爱说话,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马钧对机械的研究

  • 历史上吕布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布

    吕布的武器:吕布的武器是么?吕布的武器有多重?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吕布的武器。吕布所用的兵器历来都有争议,演义中的“方天画戟”已经深入人心。在正史记载中,吕布虽然有两次用“戟”的记录,但他用的都是手戟,而且都是短兵相接。吕布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呢?《汉末英雄记》记载:“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可见

  •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空城计

    三国时期还有谁使用过“空城计”?众所周知,诸葛亮的“空城计”仅仅戏剧演义中的虚拟,其时诸葛亮并无巧用此计之事。事实上,在诸葛亮日子的三国年代,有一例真实的“空城计”《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略》称:曹丕在位时,大将文聘镇守江夏。

  •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 赵云竟排名垫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将

    中国古代20大最强武将赵云竟排名垫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猛志常在,勇冠三军――中国古代20大武将排名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20常山龙胆――

  • 临死前每顿饭要吃一斤米 竟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名鼎鼎

    临死前每顿饭要吃一斤米竟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民以食为天,不吃不可能,这是肯定的。只是有人吃的多,而有人吃的少。三国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快死的那一段时间竟然饭量达到了每天要吃一斤!他不是赵子龙,不是关云长,甚至不是需要花费力气的武将,他就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诸葛亮。诸葛亮,是

  • 甘宁和凌统的仇恨如何化解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甘宁

    甘宁和凌统的仇恨如何化解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当时甘宁是荆州刘表手下的守江夏的黄祖的部将,吴军攻江夏,黄祖派甘宁上,吴军前锋是凌统他爹凌操,两军对垒,甘宁一箭射死凌操,凌操死了,凌统当时年轻,奋力夺父尸还。不过后来黄祖看不起甘宁是江贼出身,甘宁通过朋友苏飞归顺了孙权。合肥之战公元2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