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中,公元200年因衣带诏杀董承、王子服,诛董妃;公元254年司马师仍因衣带诏杀夏侯玄、张缉,诛张皇后,故事情节一样,人物身份一样,场景地点也一样,只不过时间相差半个世纪罢了。>>这似乎是曹操作恶的报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死了,他的后代替他承受。中国人特别崇尚报应,越是没有办法,越是不敢反抗的中国人,也越是相信这种报应,寄托于这种报应,图那一刹那间的痛快。所以特别相信冥冥之中,肯定有一主持公道的上苍,虽密室之语,也纤毫必闻,于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百姓可以出一口鸟气。但由于现实并不是都能讨得一份公道的,就只好再加上“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两句,借以自慰。>>公元254年,魏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紧跟着,公元258年,吴孙如法炮制,废孙亮,立孙休。大臣擅自决定皇帝的去留,在封建社会里,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只有才干得出来。所以,汉献帝衣带诏事发以后,甚至还发生过伏后事件,曹操也不敢轻易把献帝废掉。对于曹爽专权,曹芳暗弱,也未对这位邵陵厉公采取什么拥立新君的措施。但他的儿子司马师强大到足以不买旧秩序的账,而且嫌曹芳这位帝王有碍他的发展,于是,废帝另立。他开了这个头以后,东吴的孙随后仿效,然后,他的弟弟司马昭也来这一手。这种不约而同的连锁反应现象,在历史上是常见的。>>同年,九月称帝的孙休,十二月就把扶他上台的孙杀了,并诛三族。公元260年5月,被司马师选中为帝的曹髦,杀司马昭不成,反而因此受害。虽然一则成功,一则失败,但实际也是一种连锁反应。当然,曹髦敢于发难,受孙休杀臣成功的启发,才敢贸然行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社会现象中,类似相同的历史,常常不期然地重演,蔚然成风,不是什么怪异。这种惊人般的相像状况,联袂而来,绝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在三国末期的这类皇室衰微凌夷,权臣予夺予取的事例,也是由于当时政权处于新旧交递之中,很自然的产物。>>这种新的统治者对于旧的统治者的残酷屠杀,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里,是正式改朝换代前经常出现的插曲。由于这种东方式的权力更迭,总是按其专制政体的野蛮血腥程度来决定屠杀的规模,所以,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因此曹操对于汉献帝的镇压,和司马师对于曹芳的废黜,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而是一种权力争夺的必然规律。在专制国家中,只有这一种或你死,或我活的解决办法。>>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仓皇辞庙”的君王,命运或者下场,大抵是相同的,甚至到了已无断头台的近代。东方社会里仍然由于缺乏最起码的民主程序,因此,某个领袖人物的政治生涯,一旦突然非正常的终结,与生命的死亡,人身的消灭,实际上等于是一回事。>>在中国超稳定的统治结构中,任何变化,都只能是表面的,换汤不换药的。一个新上来的主子,与下台主子的区别,就在于坐在金銮殿上的面孔的不同罢了,实质体制是不会作大的改动的。因此,所谓的改朝换代,只是权力层面上的人事更迭,而对于不变的制度,并无触动。所以,这就保证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论哪个阿猫阿狗当上了皇帝,只要坐在了龙椅上,很快就被人推翻者不多。中国人能够接受或者忍受任何庸君、昏君、暴君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不变的制度像桎梏一样,所养成的毫无反抗精神,失去思想能力的奴性。>>鞭子是第一位的,至于拿鞭子的手,换来换去,对于挨打的屁股来讲,是无关紧要的。>>换汤而不换药,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实质。也因为只有形式的变,而无内容的变,中国的封建社会,才延续了几千年。甚至辛亥革命以后,皇帝没了,和小农经济相联系的封建思想的残余,却并非随着皇帝的消失而消失的。
更多文章
三国时的“毒士”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时
三国时的“毒士”贾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
曹操死后安葬在哪里 曹操与儿媳甄氏有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私情
曹操死后安葬在哪里曹操与儿媳甄氏有私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死后安葬在哪里?关于曹操安葬的地点,后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一种说法认为,曹操陵位于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写成的《彰德府志》上就明确标着,魏武帝陵在灵芝村,而在其南,紧邻着甄后的朝阳陵。甄后,即曹丕
陈登是谁?改变三国格局正史却忽视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国格
陈登是谁?改变三国格局正史却忽视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汉末三国历史上陈登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他出身“高干”家庭,先后追随过陶谦、刘备、吕布,在汉末第一个搞屯田,后成为曹操的高级卧底。临阵给吕布最后一击,之后又把孙权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孙策因他而丧命。陈登一度要“吞灭江南”,但却死于一
三国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刘备种菜实则韬光养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韬光养晦
三国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刘备种菜实则韬光养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3.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4.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
满宠――《三国志》卷二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卷二
满宠,字伯宁,汉末魏初山阳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人。十八岁为郡督邮,打击郡中豪强李朔。又守高平令,后弃官归家。占据兖州,征辟他为从事,又辟署大将军西曹属,为许令,不避权贵。任汝南太守,拒。救樊城有功,进封安昌亭侯。即王位,迁满宠扬武将军、拜伏波将军。即位,进封昌邑侯,领豫州刺史。后以前将军任代都督扬州
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不看
“少不看水浒”,水浒是一本太绝望的书,容易让年轻人对世界失去希望,因为它告诉你无论你才智本事如何,一个憋屈的世界总会让你做的一切归于无奈,哪怕你是被逼上梁山的,最后也只能枉死疆场,或者默默终了,说到底,梁山故事更像是一场大梦,每个人都被命运逼迫着向前走,最后也没个所以然。水浒背后的一步步经营计算,一
十人操控三国历史 诸葛亮未进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前三
十人操控三国历史诸葛亮未进前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蒋干容不下一个杨修,却容得下一个蒋干,真的是为的胸怀着急。这个蒋干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高估,高估自己一次可以原谅,高估自己两次那就是愚蠢了。第一次去东吴,盗书的结果是本家阵营损失了蔡瑁张允两员水将,二次去东吴带回了一个庞统,中了铁索连环计
解密:蜀汉名将关羽之死是否是因为内部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汉
解密:蜀汉名将关羽之死是否是因为内部争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发起樊城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间中原震动,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但是,曹操的谋士们看到,最不愿意关羽实现战役目的的当属孙权。于是他们建议让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而这边增派兵力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围。正好孙权也有这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强征全国寡妇送给前线战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寡妇
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强征全国寡妇送给前线战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一生做的最缺德的一件事,为何又跟寡妇有关系曹操可以说是三国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人,在三国那个历史个大舞台上,导演多、演员多、道具多、场面大,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不唱罢我同样也要登场,以至于这个舞台乱成了一锅粥。只有曹操一人,既
三国名将颜良怎么死的 三国关羽斩颜良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国名
三国名将颜良怎么死的三国关羽斩颜良的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名将颜良有多厉害?与徐晃单挑20回合就把徐晃打得败下阵来,还被孔融评价为勇冠三军。足见三国名将颜良的厉害程度。那么,这么厉害的三国名将颜良是怎么死的呢?难道颜良只是单挑王者却没有能力指挥军队吗?三国名将颜良怎么死的三国名将颜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