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瑜是赤壁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周瑜是赤壁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8 更新时间:2023/12/30 5:09:31

周瑜是赤壁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赤壁大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因为这是后期的三个国家都参加了的战役,所以,这场战争又显得比其它两次大战更加波澜壮阔。战争以孙权、刘备的胜利收场,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奠定了一个基调。这就是,曹操失败,再也没有跨过江南;孙权的东吴政权从此实现了江南的稳固,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刘备,他从此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从而有了西川,也有了属于他的蜀汉国。这次战役,无论是参战人物的层次、数量还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另外两次战役以及三国时期其他所有战役所无法比拟的。不过,这次大战虽然是在后来的三位帝王所统率下进行的,但有一个人的作用却是最为重要的,这个人就是周瑜,而周瑜的作用又是其他人无法比的。正因为如此,后代的苏轼有“三国周郎赤壁”的名句!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因为大多数人看的是演义而不是史书。那么,为什么说周瑜是赤壁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呢?

孙权不能亲历亲为

赤壁大战的前期是曹操征伐荆州的刘表,但曹操刚刚南下,刘表就死了。继承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领全州投降,这给了依附刘表的刘备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很快就被曹操击溃。与此同时,西川的刘璋也派出使者向曹操联络,还派出了几百个士兵前来给曹操助战。这样一来,曹操的主攻目标就成了孙权,而他这次南征的最终目的也就变成了统一江南。

曹操要想跨过长江的障碍在于缺乏水军,因此上,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到了秋天的七月就开始了南征。刘琮率领全州投降,不但让曹操顺利地拥有了荆州,还意外地得到了荆州的水军,这让东吴人觉得自己的优势顿时失去。于是,东吴笼罩在一片悲观情绪当中,一时间投降论调占据上风,大臣们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此时也是难以决断,投降,父兄开创的基业毁于一旦,心有不甘;迎战,兵力和曹操相差太多,没有胜利的把握。这时候鲁肃站了出来,他提醒孙权,东吴所有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他孙权不行。他说,像我鲁肃这样的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到得一个官职,日后慢慢升迁也不失获取富贵的机会,主公您投降,曹操又怎样安置呢?这让孙权看清了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但这并没有解决如何取胜的问题。于是鲁肃又建议,让孙权赶紧召回周瑜。

周瑜回到吴都,立刻反驳了投降派的论调,提出:曹操只是托名汉相,实则是一个汉贼!这就解决了战争正义性的问题。

周瑜还指出了军事上战胜曹操的四个有利条件:曹操即便是内部团结,也只能是速战速决,不可能长时间地和江东较量水军的胜负;何况北方并不是十分安宁,还有西北的马超韩遂已经成为曹操的后患;曹军的长处在于步兵和骑兵,现在他们舍弃了自己的长处,而想驾驶着战船和我们交锋,对他们是不利的;现今天气已经寒冷,战马缺乏草料,北方的士兵来到江南水乡,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四项都是用兵大忌,曹操冒险前来,必然失败。有了周瑜的这番分析,东吴内部统一了思想,决心和曹操一战。

可以说,有了周瑜对于战争基本情况的准确判断,才有了整个东吴对于进行这次战争思想认识的统一,这也是孙权做出最终决定的关键所在。

孙权能不能像曹操、刘备那样自任前线总指挥带兵打仗呢?应该说不行。孙权是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吴主的。孙策临死时,对兄弟俩有一个基本判断,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在两军对垒之际做出决断,与天下英雄抗衡,你不如我;举拔贤人,任用能人,并使他们各尽心效力,来保卫江东,我不如你。”应该说,这个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孙权作为东吴集团的领袖,在治国理政,举贤任能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但临阵争锋的确不是他的强项。不仅仅是他的哥哥这样说,实践也证明的确如此。如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击合肥,却被张辽的不足万人击败,不得已只好退兵。而这次战役并不是一次遭遇战,打过了各自离开就算了,而是有意识发起的战役,孙权还在合肥城下待了十几天。如此看来,在战役指挥上,孙权肯定不如周瑜,因而也就不能代替周瑜成为战役的指挥官。

在战役进行的实际阶段,军队调动,战役部署,攻防实施,都是周瑜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的,这也是周瑜不可替代的有力证明。周瑜在孙权的哥哥孙策时就已经成名,孙策能够定据江东,有周瑜很大一部分功劳,因此,就是这个大都督的职位,也是其他将领不可替代的。

鲁肃最早劝说孙权抗曹,他是最为关键的人物吗

在赤壁大战前,是鲁肃首先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还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又是他提醒孙权召回周瑜。赤壁胜利后,鲁肃先一步返回吴都,孙权让大臣们都出来迎接,给了他极高的尊荣。周瑜死后,鲁肃又代替他领兵,周瑜原来所属的兵马也都归鲁肃指挥。那么,鲁肃和周瑜相比,谁是最关键的人物呢?

鲁肃在赤壁大战中同样也是居功至伟,但鲁肃是战略家,他所提出的建议也都是在战略层面。就孙权的内心来说,他是偏重于抗曹的,只是担心力量悬殊,一旦失败连一个回旋余地都没有。而鲁肃提醒他,不战而降和战败投降都是一样的结果,曹操都不会给你一个地方让你掌管。但鲁肃没有涉及到如何战胜的问题,况且鲁肃的意见是对孙权一个人说的。周瑜则不同,他的建议是东吴可战,因为抗拒曹操,对于东吴来说是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战争的结果是东吴必胜。又因为周瑜是在孙权召开“朝廷”会议时说的,所以对东吴来说影响巨大。两相比较,鲁肃是坚定了孙权一个人抗曹的决心,而周瑜是坚定了包括孙权在内的所有人的信心。

在战役的进行阶段,鲁肃的职务是“赞军校尉”,职责是“协助周瑜谋划战略”(助画方略),相当于军师或者现代参谋长,和周瑜这个“前线总司令”有很大的区别。另外,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也没法和周瑜相比,在赤壁大战前,只要周瑜是主战的,这个大都督就非周瑜莫属。至于后来鲁肃代替周瑜领军,是赤壁大战成全了鲁肃,如在此战前,孙权选帅,周瑜之后还有一个程普,程普之外还有吕蒙。是赤壁大战让孙权认识了这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鲁肃,而周瑜,在孙策时代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鲁肃之外,其他将领就更是无法和周瑜相比。周瑜从孙策时代所奠定的地位,也是他成为赤壁大战关键人物的最基本的条件。

诸葛亮是最关键的人物吗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好像整个赤壁大战都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而周瑜要么看不到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总比诸葛亮晚一步。这让人觉得,周瑜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大都督而已,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他不可能打胜赤壁之战。换句话说,诸葛亮才是赤壁大战最关键的人物。

诸葛亮是赤壁大战获胜最关键的人物吗?

按照诸葛亮《出师表》的说法,诸葛亮是在建安十二年受刘备的“三顾茅庐”之请跟随了刘备,也就是在赤壁大战发生的前一年。这时期的诸葛亮,虽然和刘备“情好日密”,但由于刘备也是依附于人,所以诸葛亮既没有具体职务,因为没有仗打,也没有战事让他谋划。直到赤壁大战后,曹操失败,刘备趁机收复了荆州江南四郡,诸葛亮才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让他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职责是“督其赋税,以充军实”。也就是说,诸葛亮能够谋划军事,最多也就是在刘备收复江南四郡时才有可能,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参与为周瑜参谋的机会。

诸葛亮对赤壁大战打败曹操的贡献在于说服了刘备联合孙权,并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大事已经十分危急了,请您下令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刘备同意后,诸葛亮到东吴见了孙权,并成功地说服孙权接受刘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诸葛亮是说服孙权接受刘备,并不是他首先说服孙权抗拒曹操,首先说服孙权抗拒曹操的是鲁肃和周瑜。政治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孙权的战与降,不可能听从另一个集团的人意见。如果另一个集团的人能够说服他下决心做决策,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这个意愿。诸葛亮能够说服孙权,是在孙权有意愿要对抗曹操,又是在鲁肃、周瑜已经让他坚定信心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战役指挥上,最高指挥官是周瑜,刘备既然是求救于孙权,他的军队也是归周瑜指挥。只因为在曹操赤壁失败以后,周瑜要在江北略取荆州之地,又不想让刘备获利,这才让刘备的军队闲了下来。荆州的江南四个郡,因为刘琮的投降,曹操的败退北还,一时没有了归属,刘备趁此机会,顺势把它们据为己有。

赤壁大战后,刘备到吴都去见孙权,想得到一个荆州刺史的职位,孙权为了让刘备替他抵挡曹操,同意了。周瑜上疏对孙权说,这样做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他提出了三个人,刘备,枭雄之姿,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应该把他们三个分开,让刘备留在吴都,用豪华的生活方式使他安逸,这样大事才可以确定下来。在这里,周瑜提出了三个人,刘备、关羽和张飞,没有诸葛亮。也就是说,这时的诸葛亮不那么特别重要。至于战役具体的谋略计策,整个《诸葛亮传》并没有一字一句涉及,因此我们只能说,诸葛亮的建议对刘备非常关键,对整个战役不能和周瑜相比。还有一个庞统作为比较。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合称为“卧龙雏凤”,都是荆州地区的名士。庞统这时候的职务是周瑜的功曹,没有证据证明,这时候的诸葛亮和庞统都在周瑜身边。

这或许就是苏轼要说“三国周郎赤壁”的原因吧!

标签: 赤壁

更多文章

  • 欲擒故纵:刘备耍了一个花招让诸葛亮不敢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刘备耍了一个花招让诸葛亮不敢篡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杜甫的感慨与艳羡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于中原大地十数载的大诗人杜甫来到了成都锦官城外的浣花溪畔结庐而居。那时候,杜甫常沿着清澈的浣花溪,走到离他的草堂数箭之遥的武侯祠。武侯祠――这座祠堂的正式称呼应该是汉昭烈庙,因为它奉祀的是蜀汉的

  • 历史中的张飞竟然是位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男子

    历史中的张飞竟然是位美男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志》里对刘备“大耳垂肩,双手过膝”、关羽“美髯公”、“相貌堂堂”等均作过比较详细的描述,独独对张飞的长相却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因为这样,也就使罗贯中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戏剧里张飞不仅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更给张飞增加

  • 关羽也有缺陷:因贪美色险杀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也有

    关羽也有缺陷:因贪美色险杀曹操关羽因贪美色险杀曹操《三国演义》成书前关羽形象有美德也有缺点主持人:咱们好,一提到关羽,我马上想到的即是袁阔成评书里那个格式化的关羽。我记住关羽的规范进场是:只见门旗下闪出一员武将,卧蚕眉,丹凤眼,胸前五绺长髯,胯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毛宗岗把关羽列为《三国演义》三

  • 姜维扮演者樊志起剧照,后世对姜维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扮演者

    姜维扮演者樊志起剧照,后世对姜维评价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姜维扮演者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现今甘肃甘谷东南)。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拜大将军。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杰出将领,最终更是以身殉国。他的一生可谓是精彩绝伦,又悲壮激昂。令后辈敬仰不已。姜维像虽然时过境迁,我们无法窥探这位英

  • 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后,两家的关系为什么确未见好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两家

    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后,两家的关系为什么确未见好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

  • 张飞为何不用开山斧之类猛男兵器 非用丈八蛇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山

    张飞为何不用开山斧之类猛男兵器非用丈八蛇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其实张飞用的丈八蛇矛是非常长的,有的人认为像张飞这样的人物其实和李逵、李元霸他们一样,都是力量型的人物,更适合用开山斧,或者流行双垂之类的武器。那么他为什么不用呢,首先要把李逵跟李元霸区别对待――李逵跟李元霸确实都使用“看起来很猛

  • 刘备有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有几个

    刘备有几个儿子?记载是四个:三个生子,一个养子。所以我就重点研究一下这四个孩子。首先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阿斗。大家从小就听说过“阿斗长坂坡七进七出救赵云”的故事。后来这个叫赵云的还被刘备给摔傻了。这是后话,不谈。阿斗七进七出,据我考证,是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这一年刘备总共有几个

  • 关羽比刘备大一岁 历史上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桃园

    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历史上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叙述了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常常也因此而与志同道合之人结为异性兄弟。可见,这个故事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一旦后人提到

  •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典故:诸葛巧借智谋借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典故:诸葛巧借智谋借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

  •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良将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