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黄盖没挨打,曹操未中反间计

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黄盖没挨打,曹操未中反间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5 更新时间:2023/12/12 15:46:32

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黄盖没挨打,曹操未中反间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真实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人们通常认为,曹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使得黄盖的火攻奏效,实际上,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用铁链相连,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实际上,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上佳的方案。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黄盖拖下去斩首,众将领纷纷求情,黄盖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事实是,黄盖不曾吃这个苦,也不需要吃这个苦。曹操很容易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他的兵力比孙刘联军的兵力多。黄盖不愿与周瑜同归于尽,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关于黄盖的情形是: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第三,十几年来各方的将领背弃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习惯,因此对于黄盖之降,没有存太多怀疑之心。再说,黄盖降了之后,落入自己的手心,想处置随时即可,因此,曹操接受黄盖投降。

没有东风,火攻依然可实施

一直以来人们均认定,黄盖要火攻曹军沿江停靠的船队,必须借助东南风。如果没有东南风,则黄盖火攻绝不能成功,得出这个结论是很片面的。

黄盖在建议长途火攻突袭时,并没有提及风向问题,而只提到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就可以进行火攻。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席龙飞的《中国造船史》一书分析,中国风帆技术出现在战国时期,而到汉代则已经很成熟了。其中以三国东吴万震所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帆船技术的记载最为宝贵(《太平御览·卷七七一》),这里面就详细记载了可利用侧向风力的用卢头木叶制成的帆,这种帆可以其四帆不正前向。因此,当时东吴水军战船装备有可利用侧风的帆是可以确定的。所以,黄盖的火攻船,并不是必须正好沿风向开进,而可以利用侧向风。加之周瑜、黄盖多次在长江流域进行水战,周瑜方面已经确认这个季节的风向均可以进行火攻。

推荐阅读:

长城经过几个朝代的修建

梦见别人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好不好有什么征兆

美国向日本投的核子弹几颗叫什么名字

安时处顺的意思_成语“安时处顺”是什么意思

为中考加油的说说祝明天中考的宝贝们加油!-感人的情话

标签: 反间计

更多文章

  •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孙中山评价诸葛亮很有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评价

    历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孙中山评价诸葛亮很有才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末三国时期名人对诸葛亮评价: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

  • 历史不忍细看啊 曹操杀华佗是究竟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佗

    历史不忍细看啊曹操杀华佗是究竟为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华佗之死责任

  • 会稽王孙亮临终很后悔不该轻信岳丈全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丈

    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深秋,会稽通往侯官的路上,落叶遍地,一派肃杀。秋风带着寒意袭击着行色匆匆的孙亮。孙亮何许人也?他是的第七个儿子。孙权驾崩的时候,把帝位传给了他。让诸葛瑾的儿子,大将军诸葛恪来辅佐他。很可惜,他这皇帝没做多久,就让孙琳给废黜了。孙琳迎立了他的六哥孙休做了吴景帝,而把他流放到

  • 解密:三国名士袁涣为何宁死不骂蜀主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名

    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袁涣就是其中之一。而袁涣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宁死不骂刘备一事。遭逢乱世,袁涣为了躲避兵祸,一度在江淮之间生活。当时的江淮地区,是袁术的地盘。袁术久闻袁涣的大名,多次派人邀请袁涣出山辅佐自己,可均被袁涣拒绝。后来,袁术图谋称帝,派人去询问袁涣的意见,袁涣严厉申斥。袁术心中恼恨,但是却不

  •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马超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孝

    为什么说马超不忠,不孝,不义,不智?马超做了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 赵云的真实结局:被手下败将击败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败将

    赵云的真实结局:被手下败将击败郁郁而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出身在河北,是河北的壮士。看看曹植《白马篇》里说了什么吧,“控弦破左的,又发摧月支;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踢。”这正说的是幽、并一带的健儿啊,而赵云正是这一批健儿中的佼佼者。他刚开始出仕的时候没有去侍奉当时的河北大族袁绍,而去投奔了

  • 夷陵之战,刘备兵败,赵云一到就吓退了陆逊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战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率军伐吴,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东吴陆逊抵挡刘备,战争相持阶段,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移营到山林中,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全军覆没,刘备败逃,陆逊率军追击,紧急时刻,赵云接应刘备,一合刺死了东吴大将朱然,陆逊退兵,是赵云吓退了陆逊吗?刘备兵败,仓惶逃命,吴军追

  • 周厉王与曹操是开启政治间谍活动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鼻祖

    周厉王与曹操是开启政治间谍活动的鼻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我国历史上最早搞特务监视臣工,臣民的是人是,周朝的第十代国君姬胡这个大王呢!就是周厉王,他为了禁止臣民对他诽谤,从卫国找来个巫人,让他四处打探,发现谁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立即报告,这个巫人就是充当的特务哦!周厉王找个巫人来监视臣民,当然

  • 江东国色!揭开乱世佳人小乔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国色

    江东国色!揭开乱世佳人小乔的身世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我们在京剧里看惯了诸葛亮由须生(老生)饰演、周瑜由小生饰演的场面,并有周郎之称,总以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的年龄大于周瑜(公元175―210年),实则周瑜比诸葛亮大上六岁,但周瑜享年确实不长。后世又称两人才力匹敌者为“一时瑜亮

  •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因因迫不得已,曾遭周瑜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州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因因迫不得已,曾遭周瑜反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荆州七个郡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