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汉时代的选举考课制度介绍

秦汉时代的选举考课制度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4/1/15 19:51:46

秦汉时代的选举考课制度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汉时代的选举制度,大体有四端:一则,论功升进;二则,察举制度;三则,辟召制度;四则,任子、赀选制度。

>

>论功升进制度之起始,当溯源于秦国军功爵制。秦军功爵制始于变法,后来逐渐定型为二十等爵。原则上平民立有战功即可得爵,有爵位则享有种种待遇,比如占有田宅、减刑赎罪、减免徭役等,有爵者才有资格入仕为官。“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宗室成员如无军功,会被除去宗室籍。西汉初,爵位高低是授田宅的依据,官吏也主要来源于军功阶层。秦及汉初的这种尚功精神,深深渗透于官僚体制之中,以军功、事功等为依托的选举也有了法律依据。与居延简所见《功令》残简不同,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功令》简,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主要涉及西汉初戍边杀敌立功的具体记功方式、详细规定以及官序的递补序列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92年第9期。;《功令》还明确规定,考核和计算官吏功劳必须是从其为汉朝效力开始,这是针对汉初政治情势而提出的规定。有了这种法律依托,史书常见的“功次”、“积劳”等,构成了朝廷选用官吏的基本依据。史书中常见的“功次补天水司马”(《汉书·冯奉世传》)、“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汉书·酷吏传》)等记载,恰可印证“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汉书·传》)、“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汉书·董仲舒传》)等话语。官员累积的功劳详细记于功劳簿上,这在当时称“伐阅”。功绩、勤务的计算有着细密的制度规定,汉简功劳文书中常见“功”、“劳”等记载;“功”与“劳”之间存在折算关系,积四岁劳为一功。积功劳的结果,便是据此升迁。尹湾汉简中“以功迁”所占比重竟高达五分之三以上,可见以累积劳绩时间而升迁职务,是汉代(特别是西汉)选官的基本制度;依靠年资出任长官、佐官,未必有真实才干,故宣帝时就有人指出“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汉书·王吉传》)。

>

>察举制度。文帝时,曾两次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是为特科察举之始。武帝之初,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曾提出贡举建议。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郡国岁举孝廉之制确立下来。为厉行察举制,武帝规定二千石官如不举孝,以不敬之罪论处;不举廉,则为不胜任而免官。察举的科目很多,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明经、明法、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这其中有特科,也有岁举或岁科。特科是不定期举行的察举,岁科是每年都要进行。特科中,贤良文学或贤良方正,需经过皇帝策问,根据对策确定等级、授官;另一类特科,用来选拔特殊人才,如明经、明法、能治河者等,毋需对策。岁科中最主要的,一是孝廉,二是茂才。武帝时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孝、廉合为一科,郡国各举孝廉两人,和帝时规定每20万人举一人。一般来说,举孝者多是通晓经术的儒生,察廉者多为州郡县属吏。两汉岁举孝廉约在200人以上。孝廉由郡国推举,经朝廷甄选合格,正式承认为孝廉,补郎吏。这些任郎吏的孝廉经三五年历练,任职于朝廷为尚书郎、谒者等官,任职地方则为县令长、丞、尉等官。茂才西汉时称秀才,本是特科;东汉时为避刘秀名讳而更名茂才,岁举。举主为刺史、三公、光禄勋、监察御史、司隶校尉等。茂才人数较少,在20人左右。与孝廉来源于吏、民不同的是,茂才一般出自现任官,被举后直接任命为县令长等职。举茂才、孝廉是州郡属吏仕进的主要途径。察举制度作为较完备的仕进制度,为布衣贤士打开了入仕大门,推动了德政教化在实践中的执行;还是科举制的前身或母体,对科举制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

>与察举制度紧密相关的,是一系列考试制度。以察举制为例,察举中的孝廉、茂才,很长时间内主要是依赖举主的举荐。顺帝阳嘉年间(132~135),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由三公府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公府考试后,尚书省还要复试。这样,察举程序就有州郡举荐、朝廷考试两个环节。察举中的贤良方正、文学等科,考试方法有“对策”等:询问对策者以政事经义,对策者围绕提问进行对答,根据回答确定成绩高低,高第者才有机会受到重用。太学博士弟子考试经学,“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汉书·儒林传》)。博士弟子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射策:抽题作答。汉代名臣萧望之翟方进等人,均以射策甲科(考试分甲、乙、丙三科,射策者凭借实力取策)为郎。两汉对郡国举荐的明经,也以甲乙射策之科进行课试。尚书台、光禄勋主持从三署孝廉郎中选拔尚书郎,考试内容是与文书制度密切相关的奏章。

>

>所谓辟召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皇帝征聘是一种荣誉性的行为,被征聘者一般不委以实际事务。比如,武帝时以安车蒲轮迎申公,章帝时以公车征淳于恭。通常所说的征聘,主要是指公府和地方郡县自行辟召掾属等属吏。西汉丞相、御史大夫及诸卿,东汉的三公九卿,皆自辟人才为其属吏。公卿府皆分曹办事,各曹有掾、史、属等属官,或有数十百人之多。公卿府掾属的前途,要较郡县属吏为优,被荐举的机会也多,较容易升任朝廷命官。郡国县道长官自辟属吏情况与公府辟召相类。这与后代选官权集中于中央吏部的情况大不相同。自辟属吏的考课均由其长官负责。西汉时,郡县属吏以功次迁为朝廷命官途径是比较畅通的。据尹湾汉简所见,郡县属吏以功迁为朝廷命官的县长吏所占比重约为43?56%廖伯源:《汉代仕进制度新考》,载氏著:《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按:因统计标准有异,故功迁者的比重,不同学者会有所差异,但其重要性则无异议。。东汉时情况有所变化,地方属吏要进入朝廷,或要通过公府辟召,或是要被察举孝廉。所谓任子制度,是指二千石以上(实际并不限于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满三年,就可以荫任子弟一人为郎,外戚及其他亲友关系(如宗室)也可除郎。外戚任郎虽见于西汉,到东汉之时尤为突出:外戚执政者,如窦宪、邓骘、梁商、窦武何进等,均出身于郎吏。与任子性质相近者,是赀选,即赀财满五百万方可除为郎。任子为郎、赀选为郎,或凭借身份功荫,或凭借财产入仕,所选拔者未必贤能,“率多骄骜,不通古今”。哀帝时,废除任子令,虽又旋复,但吏二千石以上任职三年必能任子之规定从此废除。东汉时,三公似多能任子弟为郎,不过多在死后,且由朝廷酌情拜授。

>

>官吏任命之初,要经过一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为一年,称职者才正式任官,不称职者或调、或降、或罢归原职。官吏一旦任职,就要接受考课。官吏考课方面,存在着一套严谨的制度,除上面提及的监察制度外,还有上计制度。秦汉时的上计制度,大体延续战国上计之制。“上”是上报、呈报的意思,“计”就是“计簿”:统计的簿册。一般来说,上计有两级制之分:郡国上计于朝廷,县道上计于郡国。州行政程度渐深后,刺史也上计于朝廷。两汉时期,每年冬有一小考绩,每三年有一大考绩。每年年终,地方长吏上计一次,计簿以一年治绩为主,包括户口、税收、垦田、缉捕盗贼等,概凡地方行政之方方面面均入计簿。上计人员随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西汉时,县道上计于郡国,由令长等官吏自行;郡国上计于中央,由郡丞长史代行。东汉时,县道上计于郡国,遣丞尉以下即可,令长不必自行;郡国上计于中央,遣地位较高的掾史(称为计掾、计史或计佐等)奉计簿于朝廷。中央治计机关为丞相府,御史大夫负责按察虚实;东汉时为三公府之司徒府,尚书有时也受计。三年一次的大课,事关重大,皇帝常亲自受计,丞相负责具体的考课定级。考课分为九等,第七、八、九等为下第,称为“殿”;第一、二、三等为上第,又称高第,称为“最”。根据考课级别,决定赏罚升降。

推荐阅读:

zhuan传四声的组词传组词zhuan四声

柔和的近义词

【痴缠】的意思是什么?【痴缠】是什么意思?

标签: 秦汉

更多文章

  • 第二节 无为而治源出有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无为而治

    第二节无为而治源出有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皇帝,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王朝盛世——“文景之治”。正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文帝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从小,他受母亲薄氏夫人的教育,不能有过多欲望,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虽然这不是让文帝产生“无为而治”的主要思想源泉

  • 卫子夫与汉武帝生下的一儿三女为何个个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生下

    卫子夫与汉武帝生下的一儿三女为何个个惨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卫子夫是历史上第一个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从一个歌女一步一步成为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她长得美丽,其实还因为有强大的娘家人作为后盾,以及生下了太子。卫子夫为武帝生下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么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卫长公主卫长

  • 女人之间的战争吕雉和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人

    女人之间的战争吕雉和戚夫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女人之间的战争吕雉和戚夫人:吕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出了名的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一提到吕后的狠毒和权变就心悸。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吕雉和戚夫人吕雉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宫,囚禁在特种监狱里,

  • 司马迁到底为何而遭受宫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宫刑

    司马迁到底为何而遭受宫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大家都知道汉朝的司马迁,他作的《史记》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伟大的历史名著。司马迁,夏阳县龙门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45年,他四十二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四十八岁时却被下牢并处以宫刑,那么他到底是为何而触怒了汉武帝呢?当时,司马迁与李陵同朝为官,但关

  • 萧何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结局

    萧何的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萧何的结局刘邦称帝后,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万户,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为了避免高祖对他的猜忌,萧何听从门客建议强占

  • 窦漪房如何入宫?窦漪房怎么去了代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去了

    窦漪房如何入宫?窦漪房怎么去了代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窦漪房如何入宫?窦漪房怎么去了代国?窦漪房是《美人心计》中的女主角,由林心如饰演。当初《美人心计》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高,受到观众的喜爱。窦漪房在整部电视剧中,就是一个虽然有心计和计谋,但仍然心存善意的角色。她最后成为代国王后,乃至大汉

  • 司马迁是山西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山西人

    司马迁是山西人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作者:梁河芮司马迁是山西人吗?恕笔者直言,答案是否定的。2018年4月23日,《太原晚报》第22版头条大字体标题刊登了周敬飞先生写的《司马迁是山西人》一文(原文参见本文后附录(一)),看到十分显眼,也颇有点疑惑之感。为什么呢?因为就在20多天前的3月31

  • 古代皇帝重法治: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就有

    古代皇帝重法治:汉武帝时期死罪就有一万多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代确非法治社会,但制定法律却是历代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汉朝为例,法令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萧何作九章,韩信订军法,叔孙通制仪法。到汉武帝时,“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死罪就有一万多种。法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隋唐以

  • 汉高祖刘邦杀了哪些功臣?谋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杀了哪些功臣?谋士有哪些?刘邦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爱杀功臣的皇帝之一,与朱元璋并齐。一个皇帝位什么要杀了与他出生入死、为他打下江山的兄弟们呢,刘邦杀功臣到底是为了什么?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的皇帝,开启了大汉的开端,史称汉高祖。刘邦就是因为自身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结交了不少名人志士,和他一

  • 1.登基帝位:子弱母执政,心狠手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帝位

    1.登基帝位:子弱母执政,心狠手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个掌握大权的君主,最忌讳的就是无权执政,成为影子皇帝,而汉惠帝由于自己的仁弱,造成了吕后执政的状况。吕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做尽了一切毒辣之事。西汉·长安城图汉惠帝刘盈是个年轻的皇帝,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是个短命的皇帝,仅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