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许攸为什么投奔曹操 三国许攸怎么死的

三国许攸为什么投奔曹操 三国许攸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57 更新时间:2024/1/5 0:39:42

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旗下的谋士,而袁绍兵力强横,实非曹操所能比,但是许攸却在官渡之战最为紧要的时候投奔了曹操,这又是为什么呢?许攸的出现,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没有他,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许攸却不够聪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质,所以他自恃劳苦功高,在官渡之战后每每口出狂言,最终惹怒曹操,被曹操杀死。>许攸一开始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他大概觉得袁绍这人好糊弄,于是趁工作之便,凭借着自己那点小聪明,巧取豪夺,捞足了油水。这让一些比较忠直的人看了很不爽,如审配逢纪等,他们便常在领导袁绍那边告许攸的状。>袁绍一则与许攸有点老交情,再则也认为他是“智计之士”,工作能力比较强,所以便一直庇护着他,但心底里终究还是有些疙瘩,对他不是很放心。>因此后来官渡之战中,许攸在关键时刻向袁绍献了一条足以令曹操致败的计谋,而袁绍却怀疑他在阴谋帮助老朋友曹操,不但弃之不用,还把他臭骂了一通。许攸恼怒之极,离了袁绍办公室便骂他“竖子不足与谋”,刚巧那时他接到消息说,审配在后方把他一家人全给抓了,要查他们贪腐之罪。这时候的许攸,可谓陷入了人生低谷,想自己家也没了,在袁绍手下也混不下去了,哀伤不已,准备自杀了事,幸亏左右心腹劝他,让他重新找找出路,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他便立马去投了曹操。>曹操是个聪明人,一听袁绍的核心圈许攸来了,便知大事已定,欣喜不已。当时他正在泡脚呢,马上一把推开帮他敲腿的小妹妹,光着脚就蹬蹬蹬蹬去把许攸给迎进来了。>这让许攸觉得倍有面子,便存心要帮曹操灭了袁绍。两人一见面,许攸心想自己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不能让曹操给小瞧了,于是点中曹操急缺粮草的命门,并说自己曾给袁绍献了一条什么什么的计策。曹操一听,一身冷汗,说袁绍真要依此计,我可真玩完了。许攸微微一笑,便不露声色的献计给曹操,让他带兵夜袭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并详细解释应如何如何去实施。曹操大喜,随即应许攸之计夺了乌巢,为打赢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后来袁绍军兵败如山倒,一直被曹操军攻破了大本营冀州城。许攸对此胜利十分自得,认为自己居功为最,所以当曹操带领着谋士将领们来到冀州城门下,准备进城之时,许攸驱马抢在前面,用马鞭指着冀州城门,得意洋洋地对曹操大喊“阿瞒,没有我你能这个城门不?”曹操哈哈大笑,身后的将领们却愤愤不平,心想这许攸可太狂了,抢功劳也就算了,还敢直呼我们主公的小名!>许攸是怎么死的>诸将以许攸如此无礼狂妄,都忿忿不平。过了几天,许攸遇许褚于东城门。又耐不住旧事重提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且看曹操许褚杀许攸的反应——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许攸无礼,我杀之矣。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曹操“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许褚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许攸被许褚砍头,一条性命,等同蝼蚁。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不难推测到其实,许禇早就有了曹操的指示——许攸很狂妄,丞相很生气。否则,许禇再愣点,也不敢随便杀一个曹操身边的幕僚!可怜许攸,对曹操抱有多大的幻想,到头来曹操却根本不拿他当个“东西”。>对曹操这样的真小人来说,每当涉及最高尊严利益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严与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标准。“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曹操当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一切“才”皆可为牺牲品。从许攸投奔曹操献计那一段表现看,他应该是个聪明人。但是这种聪明人“业务能力”或许很强,但在“悟人事”上基本是个白痴。他以为在曹操眼里,他这样的人才何等重要,殊不知曹操眼中,没有什么不可以毁弃。>武将忠诚头脑简单尚可一直留用卖命,而文臣腐儒,百无一用啥都不是,从内心鄙夷。纵然有点功劳,也不值多少钱,又何以杀不得?许攸之狂妄,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而是过高估计了曹操对人才的态度。>所谓人才,在曹操眼里不是亲情,不是友情,甚至不是性命,而只不过是工具。他可以“唯才是举”,但绝不可能“以人为本”,曹操的最高价值观是自我尊严与自我利益高于一切。人才,同时必须是听话懂事的奴才,才能在曹操这样的主子面前存在下去。像许攸这样“不悟人事”的腐儒,自古以来不乏其人。他们对“主公”的“胸怀”与“仁慈”永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永远摆不正位置。故此,他们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成为卸磨之后,首杀之驴。>

许攸为什么投奔

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旗下的谋士,而袁绍兵力强横,实非曹操所能比,但是许攸却在官渡之战最为紧要的时候投奔了曹操,这又是为什么呢?许攸的出现,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没有他,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许攸却不够聪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质,所以他自恃劳苦功高,在官渡之战后每每口出狂言,最终惹怒曹操,被曹操杀死。

许攸一开始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他大概觉得袁绍这人好糊弄,于是趁工作之便,凭借着自己那点小聪明,巧取豪夺,捞足了油水。这让一些比较忠直的人看了很不爽,如审配、逢纪等,他们便常在领导袁绍那边告许攸的状。

袁绍一则与许攸有点老交情,再则也认为他是“智计之士”,工作能力比较强,所以便一直庇护着他,但心底里终究还是有些疙瘩,对他不是很放心。

因此后来官渡之战中,许攸在关键时刻向袁绍献了一条足以令曹操致败的计谋,而袁绍却怀疑他在阴谋帮助老朋友曹操,不但弃之不用,还把他臭骂了一通。许攸恼怒之极,离了袁绍办公室便骂他“竖子不足与谋”,刚巧那时他接到消息说,审配在后方把他一家人全给抓了,要查他们贪腐之罪。这时候的许攸,可谓陷入了人生低谷,想自己家也没了,在袁绍手下也混不下去了,哀伤不已,准备自杀了事,幸亏左右心腹劝他,让他重新找找出路,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他便立马去投了曹操。

曹操是个聪明人,一听袁绍的核心圈许攸来了,便知大事已定,欣喜不已。当时他正在泡脚呢,马上一把推开帮他敲腿的小妹妹,光着脚就蹬蹬蹬蹬去把许攸给迎进来了。

这让许攸觉得倍有面子,便存心要帮曹操灭了袁绍。两人一见面,许攸心想自己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不能让曹操给小瞧了,于是点中曹操急缺粮草的命门,并说自己曾给袁绍献了一条什么什么的计策。曹操一听,一身冷汗,说袁绍真要依此计,我可真玩完了。许攸微微一笑,便不露声色的献计给曹操,让他带兵夜袭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并详细解释应如何如何去实施。曹操大喜,随即应许攸之计夺了乌巢,为打赢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

后来袁绍军兵败如山倒,一直被曹操军攻破了大本营冀州城。许攸对此胜利十分自得,认为自己居功为最,所以当曹操带领着谋士将领们来到冀州城门下,准备进城之时,许攸驱马抢在前面,用马鞭指着冀州城门,得意洋洋地对曹操大喊“阿瞒,没有我你能这个城门不?”曹操哈哈大笑,身后的将领们却愤愤不平,心想这许攸可太狂了,抢功劳也就算了,还敢直呼我们主公的小名!

许攸是怎么死的

诸将以许攸如此无礼狂妄,都忿忿不平。过了几天,许攸遇许褚于东城门。又耐不住旧事重提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

且看曹操许褚杀许攸的反应——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许攸无礼,我杀之矣。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曹操“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许褚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许攸被许褚砍头,一条性命,等同蝼蚁。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不难推测到其实,许禇早就有了曹操的指示——许攸很狂妄,丞相很生气。否则,许禇再愣点,也不敢随便杀一个曹操身边的幕僚!可怜许攸,对曹操抱有多大的幻想,到头来曹操却根本不拿他当个“东西”。

对曹操这样的真小人来说,每当涉及最高尊严利益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严与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标准。“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曹操当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自己的尊严与利益,一切“才”皆可为牺牲品。从许攸投奔曹操献计那一段表现看,他应该是个聪明人。但是这种聪明人“业务能力”或许很强,但在“悟人事”上基本是个白痴。他以为在曹操眼里,他这样的人才何等重要,殊不知曹操眼中,没有什么不可以毁弃。

武将忠诚头脑简单尚可一直留用卖命,而文臣腐儒,百无一用啥都不是,从内心鄙夷。纵然有点功劳,也不值多少钱,又何以杀不得?许攸之狂妄,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而是过高估计了曹操对人才的态度。

所谓人才,在曹操眼里不是亲情,不是友情,甚至不是性命,而只不过是工具。他可以“唯才是举”,但绝不可能“以人为本”,曹操的最高价值观是自我尊严与自我利益高于一切。人才,同时必须是听话懂事的奴才,才能在曹操这样的主子面前存在下去。像许攸这样“不悟人事”的腐儒,自古以来不乏其人。他们对“主公”的“胸怀”与“仁慈”永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永远摆不正位置。故此,他们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成为卸磨之后,首杀之驴。

推荐阅读:

清朝皇帝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光绪之死大揭秘

哈达简介哈达是什么

水门事件怎么回事?揭露美国史上最大政治丑闻!

标签: 三国许攸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

  • 诸葛亮是如何用攻心战术征南蛮、七擒孟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蛮

    诸葛亮是如何用攻心战术征南蛮、七擒孟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马谡丢失街亭,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但诸葛亮过高估计马谡的才能,实因马谖给他出过一条妙计,正是这条计策使诸葛亮导演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攻心战杰作。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这首诗高度赞颂了

  •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简介 诸葛恪得驴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简介诸葛恪得驴典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

  • 过于中庸也有坏处--刘表势力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也有

    过于中庸也有坏处--刘表势力的灭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表(142-208年),字景升,山阳高平人,西汉景帝子鲁恭王之后。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演义的煮酒论英雄里曹操与刘备的对话.刘备说道: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震九洲刘景升可为英雄?曹操却说: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刘表这个人在演义里给大家的印

  • 三国时期三大引狼入室事件:袁绍成功夺冀州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冀州

    三国时期三大引狼入室事件:袁绍成功夺冀州居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初期,汉朝的各地方官纷纷拉队伍,抢地盘,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当然,在以抢夺和兼并的主流形势下,也会有一些暂时的联合。有些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在和最主要的敌人的争战中获胜,就会选择联合或者拉入一些有军队的人,正所谓

  • 貂蝉的第一个男人:谁是第一个爱上貂蝉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的人

    貂蝉的第一个男人:谁是第一个爱上貂蝉的人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人说第一个爱上的貂蝉男人是司徒王允。可能吗?司徒可是“位列三公”的高干啊,权力大极了,可惜,西凉来的大军阀董卓搞独裁,皇帝见他都尿裤子。王允感到很不安全,便私下策划除掉董卓这根“肉中刺”。他的馊主意实际上就是“美人计”,这种做

  • 揭秘:孙权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最后为什么全部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死于非命

    揭秘:孙权任命的五位顾命大臣最后为什么全部死于非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峻是被自己梦境吓死的,真是做了亏心事,半夜鬼敲门。像他这样杀人不眨眼的,居然紧张到崩溃的边缘,说明他也知道冤死的太多,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他。孙峻死后弟弟继任公元256年,执政才3年,孙峻派兵伐魏,他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

  • 三国神秘事件 荀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么

    三国神秘事件荀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荀(公元163年-公元212年),字文若,是颍川颍阴人(现今河南许昌)。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首席谋士,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有“王佐之才”的称号。荀在战略、战术、政治、举荐、劝谏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

  • 袁绍简介,三国时期反董卓联盟盟主袁绍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

    袁绍简介,三国时期反董卓联盟盟主袁绍生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

  • 袁绍:鹰扬河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

    袁绍:鹰扬河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社会,世家大族实力雄厚,他们不但掌控了中央政权、操纵了地方政治,同时还把握了整个王朝的经济命脉。他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东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东汉王朝数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核心。东汉末年,这些世家大族凭借自己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实力,在早期诸侯纷争之中迅速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