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鹰扬河朔

袁绍:鹰扬河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02 更新时间:2024/1/13 22:58:05

袁绍:鹰扬河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汉社会,世家大族实力雄厚,他们不但掌控了中央政权、操纵了地方政治,同时还把握了整个王朝的经济命脉。他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东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东汉王朝数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核心。

>

>东汉末年,这些世家大族凭借自己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实力,在早期诸侯纷争之中迅速脱颖而出,袁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度成为了汉末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也是最有希望和能力称霸中原的一股政治、军事力量。然而,他的结局却和其他的割据势力一样折戟沉沙,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其中的过程和原因耐人寻味。

>

>坐作声价

>

>袁绍(?—202年),汝南汝阳人,童年被过继给了叔叔袁成,其生父是袁逢,位至司空。袁绍和袁术本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只不过袁术是嫡子,而袁绍为庶子。这种出身背景的差异也给了日后袁绍的政治对手指责袁绍的口实。弟弟袁术就蔑称他为“吾家奴”,而公孙瓒更是指责袁绍“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或许是由于这种家族地位差距所带来的社会认同的差异,袁绍的做法与袁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

>早年的袁绍凭借家族的巨大影响力,很快便步入仕途。先是担任郎官,弱冠之时就已经是濮阳县长。母亲病故之后,袁绍辞官回家服丧三年,接着又补服父丧三年。服丧结束之后,袁绍拒绝征辟,隐居在洛阳。直到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袁绍才重新迈入官场,担任侍御史。

>

>在担任郎官及后来为侍御史之间的数年中,袁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用“爱士养名、坐作声价”来概括。

>

>据《后汉书·许劭传》载:“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单车归家。”这说明在步入仕途的初期,袁绍就已经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并在逐步建立名声。这与袁术的“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是截然不同的。

>

>在隐居洛阳的这段时间里,袁绍的声望就已经达到了顶点。《后汉书·袁绍传》中说:“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中常侍赵忠言于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

>袁绍的行为会引起“内官皆恶之”,是有着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的。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激烈,并因此引发了两次“党锢之祸”。作为汉末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袁绍则是站在宦官的对立面的。《三国志·袁绍传》中说:“(袁绍)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而在《英雄记》中有个更加详细的记载:“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这说明袁绍除了“坐作声价”的表象之外,内含强烈的政治目的:即依靠家族雄厚的背景和政治影响力,迅速团结了一大批反对宦官专政的士人。不仅如此,在他们遭到宦官的残酷镇压之时,袁绍也是倾尽全力,对遭到迫害的士人予以协助。《后汉书·何传》说:“及陈蕃李膺之败,以与蕃、膺善,遂为宦官所陷,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亲其豪杰,有声荆、豫之域。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是时党事起,天下多离其难,常私入洛阳,从绍计议。其穷困闭厄者,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

>

>可见,袁绍“爱士养名、坐作声价”的背后,真正的目的就是在士大夫阶层遭到宦官严厉打击而受到严重削弱之后,成为士大夫阶层新的代言人,并形成一个新兴的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团体。这一点,不仅宦官有所察觉,连外戚何进也注意到了。

>

>因此何进在担任大将军之后,立即把此时已经俨然成为士大夫代表的袁绍纳入幕府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袁绍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

>袁绍这几年的“爱士养名、坐作声价”,成效是非常巨大的。正如《后汉书·何进传》所说:“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荀攸等,与同腹心。”在汉末政治环境下,袁绍已经成为何进最为仰仗的重要政治力量。

>

>应该说,袁绍在这个阶段的做法是相当高明的。要想出人头地,并尽快成为实力派人物,单单依靠家族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必须在提高自身政治影响力上花大力气。所谓“乱世出英雄”,而英雄本身是需要社会认同的,通过数年的“爱士养名、坐作声价”,袁绍已经成为了汉末社会反对宦官专权的一面旗帜。而他所代表的这股新兴的政治力量也成为了自己日后反对董卓专权的关东联盟的政治基础。这也反映出袁绍出色的政治头脑。

>

>谋诛宦官

>

>外戚与宦官争权,一直是东汉中叶之后的社会主旋律,而双方争斗的结果,往往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到汉末,宦官已经把持了朝政,加剧了社会混乱和腐败,同时也激起了士大夫阶层与宦官的激烈矛盾和冲突。

>

>在这场矛盾和冲突之中,外戚自然选择和士大夫阶层站在同一阵线。窦武如此,何进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何进不像窦武那样具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他仅仅是南阳的屠家子,身份卑微,自身毫无背景,因此他与士大夫阶层的同盟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

>可是,何进成为外戚又与宦官的支持密不可分,何进的妹妹能成为皇后,也得益于宦官的协助,因此,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汉末的政治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宦官、外戚、士大夫三者之间的合作、冲突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政治平衡,成为汉末社会一种独特的现象。

>

>而袁绍作为新兴政治力量代表的加入,成为打破这种政治平衡的重要力量,在这场复杂的政治较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前面说过,何进之妹成为皇后得到了宦官集团的大力支持。《后汉书·何进传》中张让就曾经提到:“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而何进的另外一个妹妹也成为了大宦官张让的儿媳妇。正是由于宦官集团的支持,不仅何进之妹能够成为太后,何进的命运也在数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进一路由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等职务一路飙升至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的时候更是荣任大将军一职,何进的弟弟何苗也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何进这一外戚的势力也因此达到鼎盛期。这一切都与何进家族和宦官的密切关系息息相关。

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灵异事件之诡异的电话号码

形容男人抠门的名句形容男人抠门的诗句

梦见到别人家喝喜酒有什么预兆?是什么意思?

古代武将对决真需要大战三百回合才分胜负吗?

秦朝名将李信是怎么死的李信的死因是什么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明星: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耀眼

    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明星: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想到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那个奸诈、无耻、狡猾、不择手段的形象。然而,曹操真的像罗贯中说的那样吗?有胆有识,临危不惧在董卓独揽朝廷大权时,滥杀大臣,飞扬跋扈,导致朝中大臣人人惶恐不安。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朝中大臣的愤慨,于是大司

  • 揭秘曹操特殊嗜好:建造铜雀台为打造美女集中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集中营

    揭秘曹操特殊嗜好:建造铜雀台为打造美女集中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

  • 魏延谋反?千古奇冤!三国第一大冤案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奇冤

    魏延谋反?千古奇冤!三国第一大冤案历史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大将魏延为前锋,亲统大军出祁山北伐曹魏。同年8月,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死后,蜀汉在撤军时发生内讧,长史杨仪以魏延谋反为由,派人将其斩杀,并诛灭魏延三族。在小说《三国演义》

  • 关羽失荆州内幕:原是刘备借机除掉结拜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荆州

    关羽指挥不当,终致地失人亡关羽首战于禁告捷,使荆州军处于主动地位。在此情况下,关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误认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鳖,“有必破之势”,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歼灭曹仁主力于樊城,反而分兵南下,渡过汉水,“遣别将围魏将吕常于襄阳”,并派遣游军进至许都附近的郏下。使本来兵力就不雄厚的荆

  • 武功再好也怕菜刀:孙策自恃武艺好打猎不带随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功

    武功再好也怕菜刀:孙策自恃武艺好打猎不带随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明日当发,(袁)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吕)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英雄记》俗话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但时下不少功夫电影

  • 诸葛亮与关羽 张飞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闲话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志》评价、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投蜀

  • 诸葛亮知人七法:酒财约会考察是否廉洁守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知人

    诸葛亮知人七法:酒财约会考察是否廉洁守信知人三要诸葛亮认为可经过七种办法晓得人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全国奇才”。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刘备初入蜀时,录用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俄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

  • 三国时期歇后语大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荆州

    三国时期歇后语大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一个乱世,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人物,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歇后语被后世广为流传津津乐道。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歇后语。有关曹操的歇后语曹操转胎――疑心重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

  • 揭秘:三国著名将领魏延造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将领

    揭秘:三国著名将领魏延造反的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延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但是,魏延最出名的原因不是他有多会打仗,而是魏延是个反贼,都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脑后有反骨的人早晚要造反。而魏延,是在诸葛亮死后造反的。那么,魏延为什么要造反呢?关于魏延造反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 大将军张飞出身如何 张飞卖豆腐歇后语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歇后语

    大将军张飞出身如何张飞卖豆腐歇后语含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飞出身张飞的出身很普通,也是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市井之人,出生于一个民间的屠户家庭里。说白了他的就是个杀猪的家庭里出来的,张飞的性子应该也跟这些有着很大的关系,以至于他后来战场上杀敌毫不畏惧。他这样的脾气总是不知收敛,对待下属更是不知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