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谋三国(1)_闲话三国

权谋三国(1)_闲话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16 更新时间:2024/1/17 20:08:51

权谋三国(1)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拜把子,是国货。很少见外国人有什么结义兄弟的,除非勾肩搭背的同性恋,两个男人有点像契兄契弟那样亲热。正经的西方男人很忌讳同性之间过分亲昵,友情可以很深厚,但无结拜这一说。即或是基佬,他们也宁愿是夫妻,而不想成为兄弟的。

>

>在中国,在旧社会,拜把子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自党国大老,下至市井百姓,挺热衷这种用契约形式肯定下来的,无血缘但能达到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情谊。据说,当年在上海发迹,就和一位青红帮的头子拜过把子。后来,他还和少帅,也换过帖的。

>

>这都是属于政治行为了,磕头归磕头,翻脸归翻脸。西安事变,少帅留了老蒋一条命,还算义气当先,但老蒋把这位义弟,差不多等于关了一辈子,至死也不说一个放字,真够不义气的了。用得着时义气,用不着时就不义气,所以,拜把子也是结义的由来。

>

>契结金兰,歃血为盟,kòu首发誓,生死兄弟,是属于中国化,特别是汉文化的一种独有的人际交往形式。中国人喜欢采用感情的方法,巩固和对方的关系。时,国与国间讲究“质子”,国君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邻国以示信,无非为了联络以保安全,也许后来觉得这种以人质表示感情的做法,有点残酷,逐渐淘汰了。汉代就改了,用“和亲”这种办法,把我的女儿嫁给你,你成了我的女婿,你还能反我吗?其实,嫁到番邦的公主,等于人质一样。那些单于们高兴承认你是老丈人,不高兴杀了你的女儿犯边骚事,也时有发生。于是,“结义”的手段便广泛采用了。

>

>和在举事后,就“约为兄弟”过,共同反秦的。秦亡未已,这两个人就打得不亦乐乎。公元前二三年,成皋、广武之战,项羽急了,把刘邦的老爹抓来,放在火上烤,用以胁迫刘邦就范。刘邦则更无赖,捎过话来:你我是拜把子弟兄,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杀爹的话,别忘了给我留一块肉下酒。因此,拜把子,多半是政治上的结合,感情是次而次之的事。

>

>政治上的需要,一旦不存在,这种结合也就瓦解。

>

>《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的“结义”二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话”,成为后世几千年来,所有拜把子弟兄的榜样。连烧香磕头,三牲仪式,结盟誓词,年龄序齿,都沿袭刘、关、张模式不变。

>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数得着的一本权谋教科书的话,那么,这种“结义”手段,就是此书的第一个权谋。“千古佳话”,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包装罢了。古往今来,所有的卑鄙的和不那么卑鄙的以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都会披上一件漂亮外衣的。

>

>拜把子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尤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中间,广为流行。这种以感情色彩掩盖其政治目的或阴谋意图的结盟方式,因为提倡“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缘故,所以多不为具有一定文化教养的社会阶层认同。同样,以金钱为价值观的,什么都可以拿钱买到的资产阶级,通常也不采取拜把子的手段。

>

>在《三国演义》中,四世三公,众望所归。官宦世裔,身家显赫。孙策江东贵胄,势倾一方。这些人是用不着和谁结义,来互相帮衬的。相反,织席贩屦,屠猪沽酒,杀人亡命,相比起来,按现今的阶级分析,当然属于好出身了,但在当时却是低微卑下,无足轻重之辈。因此,他们要想在群雄蜂起的局面中冲决而出,一无权势,二无钱财,三无人望,也就只有用这种结义手段聚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点声势。

>

>作为单个的人来讲,处在社会生活的较低层面,人微言轻,出头无望。只有同声共气,相互援引,生死以助,不分你我地抱成一团,才能立足,才能挣扎,也才能奋斗。

>

>刘、关、张结义的实质,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

>

>所以盟誓中必不可少的一句,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死,也就是死党的死。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结义,所企求于对方者,也就是这一个死字。若仅是维系感情和友谊的话,没有必要起这么严重的誓,一下子就把死字放在前面的。

推荐阅读:

募捐的募的意思募捐的募组词

上海高中简介

伊戈尔罗特部落周游世界作秀,使这两个人发财

古代四大美男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下场如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标签: 权谋

更多文章

  • 解密:刘备死前告诉孩子他的帝王之术就是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他的

    解密:刘备死前告诉孩子他的帝王之术就是这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古代帝王的帝王之术是网上经常看得到的东西,其中多是吹嘘,帝王手段多高超,为人多阴冷,多没有道德,总之怎么骇人听闻怎么写。而刘备死前告诫孩子的话是他认为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方法,刘备传授这种方法我们普通人也做得到,而且这

  •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战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官渡之战统计一览名称官渡之战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时间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参战方袁绍军、曹操军结果曹操获胜参战方兵力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主要指挥官袁绍、颜良、文丑、刘备、淳于

  • 谁说孙吴没猛将?“江东十二虎臣”一字排开:这个人让关羽听到他名字就落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吴

    在三国时代,有非常多人气将领组合,像是蜀汉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合称“五虎上将”,曹魏也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称“五子良将”,这些都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有意把这些武将的列传摆在一起,后世才有这样的称呼。那孙吴呢?孙吴没有自己的偶像团体吗?当然有!而且人数还比五虎将、五子良将加起来

  • 什么阻碍了诸葛亮的发展?是小国寡民的政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小国寡民

    什么阻碍了诸葛亮的发展?是小国寡民的政治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历史给诸葛亮的政治舞台是一个偏安西南的小国――蜀汉,蜀汉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一百万,为三国中最少,至263年蜀亡时,有二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当中蜀郡拥有户口最多,其面积只相当于魏国的1/5,吴国的

  • 诸葛亮给历史留下了这个千古之谜!无法解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谜

    诸葛亮给历史留下了这个千古之谜!无法解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描述: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转移不方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转移粮米,甚是便

  • 第四十一章 贾诩谈攻伐吴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章

    魏文帝曹丕想要征伐吴、蜀,统一天下,便问贾诩应先讨伐二国中的哪一国。贾诩回答说:“只有一味征伐的人,才会首先重视用兵。而要建立国家基业的人,则会重视以德感人。陛下您受汉帝的禅让,得以统帅疆土。如果以德安天下,等待吴蜀出现变化,再去讨伐便很容易平定。吴与蜀虽是小国,但有山川之险,难以攻克。刘备有雄才大

  • 三国许攸为什么投奔曹操 三国许攸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许攸

    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旗下的谋士,而袁绍兵力强横,实非曹操所能比,但是许攸却在官渡之战最为紧要的时候投奔了曹操,这又是为什么呢?许攸的出现,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没有他,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许攸却不够聪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质,所以他自恃劳苦功高,在官渡之战后每每口出狂言,最终惹怒曹操,被曹操杀

  •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

  • 诸葛亮是如何用攻心战术征南蛮、七擒孟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蛮

    诸葛亮是如何用攻心战术征南蛮、七擒孟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马谡丢失街亭,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但诸葛亮过高估计马谡的才能,实因马谖给他出过一条妙计,正是这条计策使诸葛亮导演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攻心战杰作。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这首诗高度赞颂了

  •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简介 诸葛恪得驴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简介诸葛恪得驴典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