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魏延谋反一案的历史真相

揭秘魏延谋反一案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3/12/20 8:26:58

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诸葛亮预料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诸葛亮在五丈原濒死之时,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灭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说法因为《三国演义》而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弄清楚魏延之死的真相,首先必须要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魏延到底有没有造反?或者说魏延有没有过谋反之心?我个人的观点是,魏延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何谈造反之事!我说魏延没有谋反,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原因。

首先,刘备十分信任和器重魏延,魏延在蜀汉也一直官路亨通,步步高升,没有造反的必要。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是作为刘备的部曲随刘备第一批入蜀的将领。部曲是什么?部曲就是嫡系和亲信,就相当于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而魏延就是刘备的黄埔一期学员。入蜀之后,刘备立即封魏延为牙门将军,和赵云一个档次。

等到刘备做了汉中王,要派一个信得过又有威望的将军去镇守汉川,北拒曹魏。选谁去呢?当时朝廷上下都议论纷纷,说是非张飞莫属,张飞自己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结果却是让所有人为之惊讶。刘备最后让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相当于汉川地区的军政一把手。汉中是个什么地方?古人有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一语道破汉中对于蜀汉的关键所在。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刘备登基以后,又升魏延做了镇北将军,如此种种,说明刘备是相当信任和器重魏延的。即使是在刘备死后,魏延也同样是顺风顺水。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建兴五年,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使。

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可以说魏延在蜀汉政权中是相当有地位的,古人讲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为知己者死“的说法,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延虽然脾气很怪,但却是个忠义之人。所以,这是我认为魏延不会谋反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必要嘛!

其次,魏延对蜀汉赤胆忠心,更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为什么这样说?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刘备策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之后的一次大会群臣的宴会上,就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忠诚,他是这么说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是要誓死保卫蜀汉,欲与曹魏抗争到底的赤胆忠心啊。另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魏延主动提出愿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举收复中原,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同意这个冒险的计划。试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胆忠心使然,他怎么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个让自己身陷险境的计划,换做别人,大多数都是要找借口推脱的,因为实在是风险太大。

此外,诸葛亮刚死,司马费去告诉魏延准备撤军的消息时,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邪?”这个时候,蜀汉所有的将领,包括长史杨仪、司马费、护军姜维,都认为应该撤军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来继续抗曹。我想在刘备和关张马黄赵死后,诸葛亮的抗曹决心都未必有魏延坚定,魏延此时在蜀汉阵营中是最坚定的抗曹分子。所以说这是魏延不会反的第二个原因。

再次,魏延此时并不具备造反的实力。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此时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亮制而不许。”子午谷一计,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诸葛亮都不肯给。而且诸葛亮临死安排撤军计划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令延断后,姜维次之;或延不从命,军便自发”,说明诸葛亮已经做好了放弃魏延的打算,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胁到蜀汉安危,诸葛亮不会也不敢放弃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气。因此我推断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过一万,甚至不足五千。而此时蜀汉有多少兵力在前线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是举倾国之兵。这时蜀汉全国的兵力大概有十三万,除去蜀汉各地的驻军、运输粮草的兵力、老弱病残和屯田的兵力,前线能够打仗的兵力统共大约在6——8万人左右。魏延连一万人都没有,拿什么跟蜀汉的数万兵力抗衡?所以魏延此时根本没有实力与蜀汉抗衡,他自己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魏延不会不知趣到以卵击石的地步,所以这是他不会谋反的第三个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彝族节日:冬月节传统节日

龙九子

无微不至是什么意思|历史新知网

标签: 一案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时期的四大名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四大名

    现在人拼爹很厉害,尤其是李天一,无论是砸宝马车还是带人,一切工作都做得有板有眼。其实时期也有这样的纨绔子弟,当然当时没有网络,不过透过的烟尘,仍然可以找出当时的几起坑爹事件,江湖选择其中几件,也凑成一篇小文,名字叫时的四大名爹。第一、干儿子和干爹董卓这一对是生死冤家,当年吕布一出场博得了满堂彩,这让

  • 司马懿为什么怕曹操?司马懿到底有多怕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为什么怕曹操?司马懿到底有多怕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懿为什么怕曹操司马懿也算是一代谋略家,但是为什么怕曹操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为什么怕曹操。对于一个随时能杀了自己的人,有谁会不怕呢?曹操这个人背尽天下恶名,多杀一个人无碍他的名声,反正他背负杀人魔王的恶名。图为陈建斌版

  • 历史上貂蝉是怎么死的?世间流传貂蝉下场的九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貂蝉

    历史上貂蝉是怎么死的?世间流传貂蝉下场的九种说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排名第二《古代四大美女排行榜》历史上有貂蝉吗?是三国演义杜撰出的人物?正史上面没有提到貂蝉这个人,所以史上也没有关于貂蝉之死的说法,或许貂蝉真的只是个杜撰的小说人物,因此谈不上生死。三国演义中的貂

  • 解密:诸葛亮北伐不成是因为没有重用魏延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是因为

    解密:诸葛亮北伐不成是因为没有重用魏延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直饱受争议,对诸葛亮的看法分成两派,一派以《三国志》作者陈寿和北魏的军事家崔浩为代表,认为诸葛亮善于治军,不善于打仗,“治戎卫本,奇谋为短”,善于治国,不善于用兵,“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另一派则认为诸葛亮是伟大

  • 刘备简介之刘备怎么死的? 刘备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

    刘备简介之刘备怎么死的?刘备墓在哪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 “杂牌将军”赵云为什么会成为最受欢迎三国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将

    “杂牌将军”赵云为什么会成为最受欢迎三国武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一个银盔素甲,白马长枪的玉面将军形象,这其实主要是受《演义》以及历朝历代的、评书还有我们当今的影视作品的影响,真实中的,与我们心中的赵云形象差的很远。那么为什么《演义》会如此美化赵云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真

  • 三国袁绍的最大弱点是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弱点

    三国袁绍的最大弱点是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用在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三国六出祁山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三国六出祁山概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一出

  • V亭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战

    V亭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V亭之战,蜀汉举全国之兵力70大举伐吴,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如此重要大规模战争,且为刘备亲征,竟然不带上军师诸葛亮,这是何原因?V亭之战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V亭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

  • 蜀汉三老将:黄忠、严颜与廖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

    蜀汉三老将:黄忠、严颜与廖化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三老将指的是蜀汉时期刘备麾下的三位年纪老迈的将军,以赤胆忠心,英勇威风著,分别是黄忠、严颜与廖化。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严颜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廖化,初为前将军关羽主簿,关羽战败后,曾诈降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