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据《魏略》之中记载: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荆州成为众矢之的,直接面临曹操、孙权两方面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则缺乏应对之策。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关注。>>这时的诸葛亮在隆中闷了快10年了,学成了一身本事,“八阵图”也大功告成,眼看自己已经是奔30的人了,是该施展自己本事的时候了。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诸葛亮决定亲赴樊城会会刘备。>>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也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将他晾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的时候,刘备还是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髦牛尾编织饰物。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编织而已。”这才把刘备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魏略》一书与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均提到了与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这里,我们来完全复原一下毛遂自荐——>>当时,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分析天下大势: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平定了中原,势必要将荆州作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而江东孙权,这几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也虎视眈眈将目光转移到了荆襄八郡。可以说,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孙权这两方面的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荆州的战事一触即发,荆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结束了。>>司马徽说,刘玄德这时来到荆州,肯定是有所图谋。刘玄德与刘景升都是大汉贵胄,刘玄德眼下没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刘景升给他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也在观时待变。>>诸葛亮问:“刘备与刘表相比,论才学是在刘表之上,还是旗鼓相当?”>>司马徽笑道:“刘表当年也曾是洛阳‘八俊’才子,才学当在刘备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权势更不是刘备可同日而语的。然而刘表不习军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撑荆州局面,其子刘琮又劣,势必一事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那刘备呢?”诸葛亮催促老师讲下去。>>“刘备这个人,看似平庸,无什么才学,据说成名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刘备天生就有一种作为领袖的气质,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是能够让有本领的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听从他的调遣,受他的驱使,为他而去拼命。就说他手下的几员战将,比如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盖世英豪,对刘备忠心耿耿,言听计从。”>>“刘备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辅佐,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可这些年来,刘备纵横天下,东奔西杀,何以没有多大成就,成为一方霸主呢?”>>“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他身边没有能够给他出奇谋划良策之人,为他调度使用将领之干才。刘备本身的学识和能力如果让他直接指挥三军,调度千军万马,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长。但他善于相人,且善于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如果你愿意辅佐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个施展你平生所学的机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创造千秋伟业的的机会,你何不去试一试呢?”>>诸葛亮对刘备这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没有引起注意。毕竟没有机会接触,也不知道这人有多么大的潜质。诸葛亮便想去实地见一见这个人,他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古训。就像刘表吧,公众的口碑不错,却让自己感到并不适合自己,并不是自己能够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刘备对他这个青年人的态度,要看一看刘备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讲的具有领袖的气质,还是徒有虚名,打着皇叔招牌的江湖骗子。>>司马徽说:“你若打算见一见刘玄德,那么事不宜迟。据我所知,刘备现在驻扎在樊城。军队行踪扑朔迷离,今天在樊城,明日说不准拔寨转移了。”>>诸葛亮对老师说:“我今晚就奔樊城。”>>刘备有个习惯,不论是在哪里驻扎,总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安抚当地商贾百姓,接待各路人士来访。如今在樊城刚刚安民已毕,不免鞍马劳顿,身体有些疲乏,本想到寝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来访,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这位客人祖上为河北涿州,以贩卖牲畜为营生,经常来往于凉州与中原乃至塞外,自称与刘备同乡。>>刘备久别家乡,很想了解家乡的一些情况。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有客人来访,刘备随口说道:“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凡是来访的客人尽请到客房来吧!”说罢,站起来,走进房门迎接客人。>>来客是位年轻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看年纪虽然显得老成,却也超不过30岁年纪,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氏名谁……不禁问道:“恕刘备眼拙,阁下与刘备在何处有过交往?”>>“在下与将军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来访,不速之客,还望恕冒昧唐突。”>>“哦,请稍坐片刻,我房中还有客人……”>>诸葛亮连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这里等候。”>>刘备朝孔明点点头,心想:这个年轻人找我能有什么事情?该不是想见一见刘备是不是双耳垂肩,两手过膝的模样吧?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无聊之人跑来一睹刘备的容颜。想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里面房中,与涿州老乡继续攀谈起来。
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百二十六章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前吃刘备闭门羹
更多文章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佗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羽刮骨疗毒,这个事是有的,但不是华佗所为。古时,医人不为时所重,著名的张仲景,
揭秘孙权妹妹为何要为刘备殉情? 孙权妹妹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对待刘备、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三国时期刘备和孙夫人的婚姻,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婚姻。孙夫人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孙权都是呼风
张飞是用什么办法俘获刘岱的?是装喝醉酒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办法
张飞是用什么办法俘获刘岱的?是装喝醉酒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战胜吕布后,即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就用计迷惑曹操。后来刘备借口截击袁术,逃离许都,打败袁术,杀了曹军将领车胄,夺回了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亲率20万大军迎战袁绍,一面派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旗号
曹操雀台中都有哪些少妇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都
众所周知,曹操不只仅是一个大奸雄还是一个大色鬼,其更是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他人的老婆。在三国时期,更是传曹操建造铜雀台来收拢天下的美女。那么雀台中都有哪些少妇呢?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晓得,曹操有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接纳他人的媳妇。当初诸葛亮压服东吴君臣“联刘抗曹”的理由就有这个:你孙权、周瑜的媳妇不是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立杨仪为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生前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立杨仪为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
阿斗是曹操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阿斗
阿斗是曹操的儿子?阿斗是曹操的儿子?不可思议,证据是什么?就从《三国演义》的情节中一一道来。首先,曹操有时间做案:曹操攻陷徐州,刘备的两位夫人没有及时撤出,关云长因保卫这两位夫人而暂时向曹操投降。在此期间,关云长是尽力保护两位嫂夫人的,但有时被曹操派出公干,如在官渡之战中杀颜良、斩文丑等,关云长被支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谁是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感到过瘾的事儿,这种例子哪个朝代都有,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三国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对对“并世双雄”们,为我们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朽传奇。一、曹丕VS曹植曹操在三国时期
三国・蜀时期皇帝传与大事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事记
昭烈帝(公元160年~公元223年)在位时间:公元221年~公元223年曾用年号:章武谥号:昭烈帝庙号:无安葬地:不详公元160年,刘备出生。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公元208年,刘备与合作,在赤壁大败南征的,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是为昭烈帝。公元222年,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中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赤兔马,先是跟随吕布,后来又跟随汉寿亭侯关羽,从此和青龙偃月刀成为关羽的代表形象。“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三国演义》记载,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
揭秘:三国史上同时掌握魏蜀吴军政大权的最牛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史
揭秘:三国史上同时掌握魏蜀吴军政大权的最牛家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诸葛氏一门,英俊辈出,可谓当时一大望族,非但如此,其门中俊才,莫不手握一州乃至一国军政大权,显贵一时,由此吾以为,当是时,从政之政治气候,实为中国古代史上不二之选。诸君且看。三国时之诸葛氏,最彰显者莫过于辅佐蜀汉之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