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品读三国人生哲学:当断必断,敢于拍板

品读三国人生哲学:当断必断,敢于拍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05 更新时间:2024/1/25 2:16:36

品读三国人生哲学:当断必断,敢于拍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功者有一个特点,当断必断。而失败者也有一个特点,婆婆妈妈,,见利忘义。可以说,在“关键时刻”看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几乎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具备成功的素质。具备成功潜质的人既不会婆婆妈妈,也不会感情用事,他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内核,即使是在势不如人的情况下,他也能看到变的成分,并且努力让它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

>文帝即位后,有一天问贾诩:“我想征伐不听从我的人,以统一天下。你说是先伐吴国,还是先讨蜀国?”

>

>贾诩回答:“要攻占城池就要先用兵,要建立帝王的基业就要用德行来感化。陛下您顺天时而登皇位,君临天下,若用德行来感化他们,静候其变,那么平定吴、蜀二国就不难了。吴、蜀二国虽然很小,但有高山大水阻隔,蜀国的有雄才,善治国;吴国的识虚实,陆逊有军事才能。一个是据险地守要塞,一个是泛舟江湖,都难以用武力将他们很快平定。用兵之道,先礼后战,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考虑我们自己的实力,这才是周全之策。我认为朝中群臣,没有能和刘备、孙权相匹敌的人。您尽管以天威临之,我看不出有必胜的把握。我建议您先文而后武。”

>

>曹丕不听,江陵之战中死伤了很多人。

>

>曹丕善于文治。武功却差父亲很多。在刘备兴兵犯吴的时候,没有做出“黄雀在后”的决策,而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中立决策。

>

>吕蒙袭了荆州之后,孙权知道刘备对荆州被袭、被杀决不会罢休,一场恶战即将开始。为了应付这一严峻的局势,他从军事、外交上采取了种种措施。

>

>曹魏是当时中的最强大的一方,吴国如能促使魏国出兵攻蜀,蜀国则无力攻吴;如能争取魏国的支持,吴国则不惧蜀国。为此,孙权忍辱负重向魏国称臣,使最强者与自己站在一起以反击较强者。

>

>在军事未发动前,他上表向称臣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主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了。”

>

>孙权的意图很明白:他称臣劝曹操“正大位”使曹操愤怒不肯臣服的刘备,东吴之危可解。但曹操不会上孙权的当,他看书后大笑,出示群臣说:“是儿欲使我居炉火上耶!”

>

>意思是说如他当皇帝,而当时拥汉派尚多,必然遭到他们的反对;对孙权的用心曹操是了解的,因此说,要他称帝无异将自己置在炉火上“烧烤”。

>

>劝曹操伐蜀之计不得逞,孙权又派诸葛瑾往成都向刘备求和,又遭到拒绝。这时,曹操已死,曹丕即位,并受禅于汉,孙权又派使向曹丕称臣。曹丕于是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

>大夫刘晔谏说:“现今孙权惧蜀兵之势,因此来请降。以臣愚见:蜀、吴交兵,这是天要灭亡他们;今假若遣上将带兵数万,渡江袭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吴国灭亡,不出旬日,吴亡则蜀孤了。陛下何不行动?”曹丕说:“孙权既以礼服,我假若攻击他,是阻挡天下想归降的人心,不若接受他的好意为上策。”又说:“我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呢?”曹丕于是采取了坐山观虎斗,从中取利的策略。

>

>从曹操、曹丕对待孙权上表称臣采取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其父子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优劣,曹操和孙权是不相上下,而曹丕却非孙权的对手。曹操对孙权称臣置之不理,而曹丕却封侯加九锡,以壮其声威。

>

>刘晔的蜀魏内外夹攻吴的计策,无论如何都优于曹丕“不助吴,亦不助蜀”的中立之策。

>

>当时蜀、吴矛盾已不可调和,蜀、吴之战已不可避免,如果曹丕能陈兵吴境以壮蜀国声势,吴国则形势孤单,必难于相敌,趁吴国败退之时,率兵攻吴,在蜀、魏夹攻之下,吴国之亡指日可待。

>

>吴国如亡,剩下蜀国自然不是曹魏对手。而曹丕不纳刘晔之计,只是坐观蜀、吴之胜负,无所作为,失去了良机。

>

>可见,这关键的一拍是多么重要。

>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袭击荆州。曹操轻易取得荆州,得降军八万余人,兵力增至二十多万,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没有采纳贾诩的休整建议。曹决定乘胜进兵江东,送檄文给孙权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与将军会猎于江夏。”进行恐吓,以迫使孙权不战而降。

>

>在敌人的强大声势下,东吴内部是战是和意见不一,有的主战,有的主降。主张投降的是因只从表面上看见曹军的势力,却从本质上看到曹军外强中干的弱点。他向孙权指出曹操:“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此一忌;北军不熟水战,曹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此二忌;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此三忌;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此四忌。”周瑜在诸葛亮的游说下,还针对孙权因曹操军号称百万而心疑惊吓,指出:“曹操所带的所谓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七八万耳,尚怀疑未服。夫以久病之卒,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周瑜正确的敌情分析和战略决策,终于唤起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

>于是孙权挥剑砍几,与刘备合力,终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

>

>因此对于孙权来说,他最大的成功在于敢在关键的时刻拍板,敢于在最关键的时候放手让人去做事而自己宁肯当配角。无论在赤壁还是彝陵之战中,孙权都是靠一锤定音而取得胜利的。

>

>当然,敢于拍板不是凭一夫之勇,像刘备彝陵之败那样感情用事的拍板是不可取的。敢于拍板的精髓在于拍板之前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是冒险,也要有胜算。晋主在灭蜀之后对伐吴就有一个犹豫、反复的过程。

>

>最初,羊祜受命伐吴,军中连三个月的粮食都没有,而且他的对手是名将陆逊之子,于是下令军队垦荒种田,以等机会。性急的部下多次提议乘对手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羊祜说:“陆抗为将,我们只能等待,只有等他国内有变才能图取,若不审时度势,取败之道。”

>

>以晋国之强盛国力,又兵强马壮,尚不敢轻敌,可小小的吴国却按捺不住了。吴主孙皓传谕陆抗:“急速进军。不要让晋人抢了先机。”陆抗回答说:“晋不可伐。”劝孙皓要先内修德政,以内先安,不应当穷兵黩武。孙皓大怒,认为陆抗在边境与敌人私通,于是削了陆抗的兵权。

>

>羊祜知道陆抗被罢免的消息,见有机可乘,上表司马炎要求伐吴。司马炎大喜便想兴兵。贾充、荀勖等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易发兵。羊祜却叹息道:“天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今天不取,等孙皓一死,立下一个贤君,到时,吴国政修好,想取也来不及了。”于是要求告老还乡。司马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求羊祜按他的想法行事。但羊祜的确老了,因此另荐杜预。

>

>到年底,羊祜病死,司马炎大哭。这时,晋州刺史上表,请求伐吴,理由与羊祜不谋而合,在与群臣商议时,有人又陈述了不可伐吴的理由。司马炎正在犹豫,杜预的表奏又到,与羊祜陈述的理由一样。这才下了决心伐吴。因此杜预能顺水而下,剿灭东吴。

>

>对于这样的大事,当然必须谨慎行事。,时不再来。司马炎的决断与战场上临时的情况变化不同,因此必须慎而行之。但一旦认为机会已经到了,就挥手拍板。因此,我们认为,敢于拍板必须遵循这几个条件:一要有全局观念;二要有多谋善断的基础;三要有一双知人、识人的慧眼;四要有容人之心。

标签: 拍板

更多文章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前吃刘备闭门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茅庐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据《魏

  •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佗

    华佗究竟能治好曹操的病吗?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羽刮骨疗毒,这个事是有的,但不是华佗所为。古时,医人不为时所重,著名的张仲景,

  • 揭秘孙权妹妹为何要为刘备殉情? 孙权妹妹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对待刘备、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三国时期刘备和孙夫人的婚姻,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婚姻。孙夫人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孙权都是呼风

  • 张飞是用什么办法俘获刘岱的?是装喝醉酒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办法

    张飞是用什么办法俘获刘岱的?是装喝醉酒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战胜吕布后,即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就用计迷惑曹操。后来刘备借口截击袁术,逃离许都,打败袁术,杀了曹军将领车胄,夺回了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亲率20万大军迎战袁绍,一面派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旗号

  • 曹操雀台中都有哪些少妇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都

    众所周知,曹操不只仅是一个大奸雄还是一个大色鬼,其更是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他人的老婆。在三国时期,更是传曹操建造铜雀台来收拢天下的美女。那么雀台中都有哪些少妇呢?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晓得,曹操有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接纳他人的媳妇。当初诸葛亮压服东吴君臣“联刘抗曹”的理由就有这个:你孙权、周瑜的媳妇不是

  •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立杨仪为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生前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不立杨仪为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

  • 阿斗是曹操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阿斗

    阿斗是曹操的儿子?阿斗是曹操的儿子?不可思议,证据是什么?就从《三国演义》的情节中一一道来。首先,曹操有时间做案:曹操攻陷徐州,刘备的两位夫人没有及时撤出,关云长因保卫这两位夫人而暂时向曹操投降。在此期间,关云长是尽力保护两位嫂夫人的,但有时被曹操派出公干,如在官渡之战中杀颜良、斩文丑等,关云长被支

  •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谁是

    谁是赢家?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对“并世双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感到过瘾的事儿,这种例子哪个朝代都有,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三国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对对“并世双雄”们,为我们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朽传奇。一、曹丕VS曹植曹操在三国时期

  • 三国・蜀时期皇帝传与大事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事记

    昭烈帝(公元160年~公元223年)在位时间:公元221年~公元223年曾用年号:章武谥号:昭烈帝庙号:无安葬地:不详公元160年,刘备出生。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公元208年,刘备与合作,在赤壁大败南征的,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是为昭烈帝。公元222年,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中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赤兔马,先是跟随吕布,后来又跟随汉寿亭侯关羽,从此和青龙偃月刀成为关羽的代表形象。“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三国演义》记载,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