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睢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唐代睢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3/12/16 16:59:34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或睢阳保卫战。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战争经过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故事

又有一日,张巡手下大将雷万春在城头巡视,叛军看到,一起放箭,雷万春一不留神,脸上中了六箭。但为安定军心,岿然不动。令狐潮以为张巡又是拿个什么木头人来骗他,叫来探子一打听,大惊,在城下对张巡说道:“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回答:“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命令将士出城猛冲,令狐潮忙逃,守军俘获叛将十四名,杀死一百多人,大获胜利。

张巡守军不过一千多,而叛军总在几万人。但就这样坚持守了一年。直到一天,张巡接到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派人送来的紧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领兵十三万,来攻睢阳,请他马上援救。

张巡赶到睢阳,与许远兵合一处,不过六千余人。许远虽官职更高,但知道张巡善兵,就请张巡来指挥守城。虽说双方兵力悬殊,但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了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两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团团围住。形势越来越危急。

一天晚上,张巡叫士兵擂起战鼓。城外叛军听到鼓声,连忙摆开阵势,准备迎战。等到天亮,却还是没见守军出来。尹子奇派人登上土山向城内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没什么动静,就命令士兵卸下盔甲休息。叛军紧张了一宿,都倒头睡去。就在这时,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十几名将领,各带领五十名骑兵,同时从各个城门杀出,分路猛冲敌营。叛军没有防备,顿时大乱,又被守军杀了五千多人。

张巡想在尹子奇出阵指挥时射杀他,但尹子奇平时上阵,总让几个人和他一样的打扮,无法分辨。有一次,两军对阵时,张巡命士兵把一只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敌阵。叛军士兵拾到这箭,以为城里的箭用光,急上前报告尹子奇。待尹子奇把蒿箭刚拿到手,城头上的张巡吩咐身边的南霁云箭射尹子奇。南霁云一箭过去,正中尹子奇左眼,顿时跌下马来。张巡下令出城冲杀,又打了个大胜仗。

尹子奇攻城未果,反失一目,哪肯罢休。把睢阳围的更紧。城外的叛军越聚越多,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到后来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还断了粮食,士兵们连树皮、茶叶和纸张都吃,一个接一个饿倒。无奈之下,张巡只好派南霁云带领三十名骑兵重出重围,向临淮(今江苏睢宁西北)守将贺兰进明借兵。

贺兰进明害怕叛军,不愿出兵救睢阳。但他爱惜南霁云勇猛,召集手下设宴招待南霁云,想留下南霁云为自己所用。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借兵,哪里有心吃饭?他咬下自己一个手指,流着眼泪说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留下根手指作为来此的见证。南霁云离开临淮,又从别处借兵三千,回到睢阳。被叛军发现,一场血战之后,才进了睢阳。张巡和许远知道没有借到兵,两人反复商量后,认为睢阳乃江淮屏障。为阻止叛军南下,惟有死守睢阳。

城里粮食没了,就吃树皮,吃战马,连麻雀老鼠也吃完了。城里所有的将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无希望,也没有一个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饥饿又没有外援的恶劣情况下,守城的将士们已失去战斗力,眼睁睁地看着叛军翻墙入城,却没有一个人有力气起来抵抗,睢阳城终于陷落。

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人宁死不屈,均被尹子奇杀害。但尹子奇也在之后不几天便被唐军打败,全军覆没,尹子奇被杀示众。十二月,天下暂告平定,唐肃宗追封死难的功臣。后来,到唐僖宗时,又将张巡、许远、南霁云的画像移入凌烟阁,供后人祭典。

意义

当时,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张巡、许远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竟然歼灭叛军12万人。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标签: 历史背景

更多文章

  • 李世民10岁的弟弟李元名为何不对女官行礼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皇宫里面,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身份都是皇帝的性伴侣。她们身份比嫔妃更低;比宫女略高。只要皇帝需要,她们都必须随时随地侍寝。她们就是皇宫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女官。女官,顾名思义,是女性官员。她们也要像男性官员一样做事,承担皇宫里的某项具体职务,比如,有的管礼宾,有的管食膳,有的管衣饰。而且,这

  • 鉴真的故事——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律宗

    第一节见佛动心始作沙弥李利安武则天垂拱四年(688),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的一位商人家中。唐朝自创立后,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生产发展的措施,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武则天上台后,虽然发生了改朝换代的政治动荡,但国家的大政方针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武周皇朝继续着盛唐的雄

  •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 李世民为何从未碰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不爱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候,还是个才人,且从未生育过李世民的子嗣。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

  • 李世民竟然残忍屠杀亲侄子 揭秘玄武门兵变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兵变

    公元626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率军杀死王兄李建成和王弟李元吉。可是这次血色兵变并未结束,李世民的在同日下午包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府邸,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没有留下任何的活口。李世民为何这么痛恨自己的兄弟,为何还要对他们的子女痛下杀手?因为斩草还须除根!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

  • 朱温代唐简介:中国历史上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唐昭宗李晔即位时,刚刚22岁,年轻有为,志向宏远。他喜欢读书写文章,尤其重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鉴于僖宗时朝廷软弱,国家多难,昭宗特别注意尊礼大臣,寻求治国之道,以便复兴王室,重整朝纲,号令天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昭宗越来越感到,他的这一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昭宗没有力量控制藩镇。他即位之后,多

  • 名相宋璟简介:简述宋璟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勇斗张氏兄弟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属河北南河)人,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父玄抚,曾任卫州司户参军,是一个低级官吏。宋璟自少刻苦好学,博学多识。为人耿介超俗,有大节。二十岁左右中进士,授上党尉,后又升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为官正直,颇受武则天的赏识。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皇帝的男宠,有恃无

  • 【唐朝?薛仁贵】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着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ldqu

  • 历史揭秘:李渊为啥不立李世民做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处有名的兄弟手足相残的惨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时李渊对唐王李世民的态度是怎样的?他又为何没选立李世民做太子呢?作为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很聪明,但是他为何不一开始就让有能力的李世民做接班人呢?如果用李世民做接班人,是不是就会避免了这场兄弟之间的战争?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杨

  • 李辅国简介:宦官首为相,暴死无完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宦官

    在中国历史上,以太监的身份爬上宰相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高,一个就是李辅国。赵高阴险毒辣,在历史上臭名昭着。李辅国比起赵高来,一点儿也不逊色。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学就会;他翻云覆雨,落井下石,无所不能;他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从不手软。他的臭名自然也不在赵高之下,当然,死得也比赵高惨。从太监到

  • 贞观开元——大唐二百多年的励精图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贞观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善于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发展生产,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基本上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