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天子亲征,澶渊会盟

宋真宗:天子亲征,澶渊会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3/12/7 14:56:35

今天的人们在阅读杨家将的悲壮故事时,不会忘记一个角色,他就是宰相寇准,一个地道的忠臣形象。而他的出现,是北宋前中期的一大亮点;尽管他最终也没能改变北宋王朝军事上积弱的局面。论及这位宰相,要从宋真宗即位说起。

经历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之后,北宋统治者采取了“守内需外”的军事策略,使得北宋王朝在对辽的战事上处于被动地位。辽朝不断兴兵来犯,攻占了一些州县,但这个时期,两宋双方互有胜负,辽国在军事上并没有占绝对优势。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赵光义因高粱河之战箭伤复发驾崩,皇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为延续宋辽边境的相对安宁,对辽国采取和好态度。而辽朝统治者却继续大兵压境。咸平二年(999),辽国派重兵进犯北宋边境。宋真宗在忻州刺史柳开的策动下,决定御驾亲征,当年年底,北宋军队抵达大名(今河北大名)。

当时辽军也是御驾亲征,萧太后辽圣宗亲率辽军,占领大量的宋朝州县。当辽军攻打北宋名将杨延昭(即民间口口传颂的杨六郎)所镇守的遂城(今河北徐水)时,遭到了杨延昭的顽强抵抗,迟迟未能攻破城池,被迫放弃进攻。辽军于第二年撤退。虽然这次辽军的撤退与宋真宗无关,但在群臣的奉承下,宋真宗将这次胜利归在自己的名下,并作《喜捷诗》命群臣唱和。

景德元年(1004),宋代名相李沆故去。宋真宗立即提拔自己的潜邸旧臣─毕士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职。而这位旧臣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旧臣得宠而忘形,当宋真宗询问他谁可以与之共居相位时,毕士安举荐了寇准。他称赞寇准:“秉资忠义,善断大事,己所不如。”

寇准早在太宗朝已经入仕,凭借其才干资历,入阁拜相本无可厚非。但宋真宗担心寇准性格耿直,难与同僚共处,故而并没有用寇准。当真宗询问毕士安寇准的缺点时,毕士安认为,寇准能够做到忘身殉国,秉道疾邪,现在契丹人不断骚扰南下,正应该任用寇准这样的大臣。宋真宗这才采纳了毕士安的建议,启用寇准为集贤殿大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毕士安之后。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10县为名,统帅辽军大举南下攻打北宋。虽然北宋朝廷及时调整了边关将领,并对兵力作出重新部署,但面对辽军迂回穿插、长驱直入的态势,依然震惊万分。在战争开始之初,当宋真宗获悉辽军南下进犯边关的奏报后,表示,既然我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部署在河北一线,朕就一定要亲征,和辽军一决雌雄。宋真宗询问文武百官,何时出兵时机最好。此时,群臣对宋真宗是否应该御驾亲征的问题发生分歧。毕士安是一个文弱书生,见不得动刀动枪,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认为现在军事上已部署妥当,皇帝只要督战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亲征,也不要前往战争的最前线,只要到澶州即可。而且御驾与大军不可驻扎时间太长,晚去是为上策。寇准则认为,正因为大军在外,将士们才希望皇帝亲征,前往澶州,这样才能使我军士气旺盛,而且还要早些去。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宋真宗亲征行动的预案制定好了,只是他并没有实战经验,加上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都两次败给了辽军,内心对亲征有阴影,于是,御驾亲征的计划被搁置起来。

辽军南下的消息不断传来,边关告急文奏频频告危,袭岚军、攻莫州、打瀛州,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寇准有意扣押奏报,等到事态急迫时再转呈真宗。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来自于江南,他认为,真宗应该南逃到升州(今江苏南京),以保存国运。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叟是四川籍人,奏请真宗避难到益州(今四川成都)。宋真宗在听到这些提议后,有些动摇,于是就此事向寇准询问。寇准了解到此中内情,故意装作不知,他当着王钦若、陈尧叟的面说:“谁为皇帝出此策略,其罪应该杀头。”他认为,真宗皇帝应该亲征,文武官员应团结协作,这样人心振奋,辽兵自会退去。而宋军将领应该不断地袭扰辽军,破坏其进攻计划;也可以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等辽军疲劳之时予以痛击。倘若退保江南或是巴蜀,则人心涣散,辽军必然乘势紧逼,皇上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历代祖先?王钦若和陈尧叟听到这些后,无言与寇准辩驳,心中更加忌恨寇准。

于是,真宗考虑到北边重镇大名府乃是河朔中枢,想派一名朝廷重臣前往驻守,以屏障汴京。宰相寇准提名参知政事王钦若,当着王钦若的面启奏道:“应该派王大人前往,现在不是臣子推辞的时候,参知政事当会体谅此意。”王钦若没有办法,只得出任大名府知州,来部署人马抵抗辽军。

景德元年(1004)十月,真宗御驾亲征,由李继隆和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当大军抵达韦城(今河北滑县)时,一些人再次劝真宗临幸升州(今江苏南京)。真宗犹豫不决。寇准说道:“现在辽军迫近,四方告急。只可以进尺,不可以退寸。若要回辇退步,则万众瓦解,敌人尾随,要去江南也不得。”禁军统帅太尉高琼进言道:“禁军将士大多出自北方,若是他们不愿南下升州,惟恐要出大的乱子。”听到这些,真宗只得继续北上,御驾进抵澶州南城(今河南濮阳)。

澶州,因古有称为澶渊的湖泊而得名。州治南北横跨黄河为城,南城大而北城小,而且南城较北城安全,但宋军主力布防在北城。多数随行朝臣见到辽军声势浩大,感到后怕,建议真宗驻跸南城来观望形势,千万不可渡河到北岸。寇准力主要求真宗亲赴北城,以鼓励将士气势,彰显大宋国威。高琼用锤击打驾御辇的车夫的背,说道:“官家如不过河,则河北百姓如丧考妣。”一旁的任签署枢密院事冯拯呵斥高琼说话毫无臣子之礼,高琼激愤地反驳说:“汝以文采升为二府,今日敌骑就在眼前,还指责我的无礼,汝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骑?”说完命令将士护卫真宗渡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城楼,慰见前线将士。当城楼上出现天子的旗罗伞盖时,城下宋军将士士气高涨,大受鼓舞,立即高呼“万岁”,欢呼踊跃之声闻传数十里。

在巡视完毕后,宋真宗就将抗击辽军的军事事务全权交予寇准来决断,自己则回转南城行宫。寇准在北城镇守,号令明肃,将士们皆愿听从。虽然真宗将一切事务委托于寇准,但心中仍不免担心,如果寇准处理不当,则会使自己陷于险境。于是派侍从前去探视寇准的动静。在闻知寇准与制知诰杨亿一起通宵达旦地饮酒唱乐,戏谑喧闹,真宗高兴地说:“寇准如此,我有何忧愁!”但这是寇准为使真宗安心的举动。寇准在澶州战事中的处乱不惊、力挽狂澜的举措,百年后的陈瓘评价道:“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南北矣。”就是说做得不好,赵构南渡的局面会早发生一个世纪。

标签: 天子澶渊真宗

更多文章

  • 顺昌之战:刘锜率兵于顺昌大败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战,率兵,顺昌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6月,刘锜率兵于顺昌大败金兵。5月,金军背盟,分四路南下攻宋。完颜宗弼(兀术)率主力10余万进攻东京。南宋河南、陕西各地守臣多系议和之前的伪齐旧官,故闻知金军进犯,纷纷献城迎降。时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自水路赴任,北上行至顺昌,闻金军毁约破东京,进入陈州,遂在

  • 宋太宗立太子的那些麻烦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子,宗立,麻烦事

    哥哥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弟弟赵廷美先后去世,宋太宗赵光义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安安稳稳地把皇位传给儿子了,谁知又出了新的麻烦。宋太宗有九个儿子,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是长子德崇。德崇不仅占着老大的位置,而且从小聪明机警,相貌也像太宗,深得太宗钟爱。他十三岁那年,跟随太宗到近郊打猎。突然,一个兔子窜

  • 大宋朝的盛世——宋真宗时期,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时期,真宗

    宋太宗驾崩后,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幸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1.澶渊之盟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原准备拜毕士安为相,问毕士安还有谁可以和他同时出任相职。毕士安表示:“寇准忠义双全,善断大

  • 历史上怕老婆的皇帝可不是隋文帝,而是宋朝这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文帝,皇帝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权利很大,作为一国之君,他有着生杀大权,统治者全国人民,可以说皇帝看不顺眼的人他想除随时都可以除掉,当然了,对于他的后宫嫔妃也一样,皇帝有着七十二嫔妃,想宠幸哪一个就宠幸哪一个,想砍哪个的头哪个就不能活命,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嘛”,还有一个词叫做&

  • 完颜宗翰简介:能征惯战伐辽立功,忠诚可嘉破宋勋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可嘉,完颜,能征惯战

    能征惯战伐辽立功完颜宗翰(1078―1137),本名粘没喝(又译为粘罕)。金相国撒改的长子。十七岁时金军中就有很多人佩服他的勇敢。商议伐辽时,宗翰和金太祖意见一致。金太祖击败辽军,俘获耶律谢士。撒改派宗翰和完颜希尹前往祝捷,完颜晟(shèng)以下宗室群臣都劝进,金太祖当时还是谦让。宗

  • 苏东坡的故事:名震京城与诗人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之死,京城,诗人

    第一节书香世家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用笔跌

  • 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史上,坐标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沈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

  • 萧拜住简介:世代官宦品德兼优,身被冤杀魂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世代,品德,官宦

    世代官宦品德兼优萧拜住(?-1320),生年史书缺载,他的祖先是契丹人,原为石抹氏部落人,祖上曾为金朝大臣,后来易姓为萧。曾祖丑奴,仕途为古北口屯戍千户,金大安二年(1210)遣使归降,助蒙灭金,屡建功勋,官至檀顺、昌平万户;祖父青山,中统元年(1260)承袭万户,平宋有功,授为湖广提刑按察使;父亲

  • 《宋史论稿》十三、从定都开封说北宋国防政策的演变及其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国防,宋史

    摘要:在宋太祖积极的国防政策下,北宋定都开封是合理的。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北宋统治者确立的以保卫开封为核心的全面防御政策,是导致北宋长期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北宋以“积弱”闻名于史,这已是公认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显然与定都开封以及相关的国防政策有关。定都开封

  • 昏君赵佶: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玩物丧志,风流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昏君,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赵佶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玩物丧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李邦彦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毕竟还是好话听起来顺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初八日,宋哲宗驾崩的当天,向太后(神宗皇后,当时宫中唯她地位最高)垂帘,哭着对宰相大臣们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