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印刷术与火药

唐朝的印刷术与火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05 更新时间:2023/12/28 14:08:46

唐代长庆四年,也即公元824年,熙熙攘攘的长安街还是一片繁华,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在店铺中,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而在其中,一个很响亮的小贩叫卖却是显得很不一般。原来他的商品竟然全是白居易等当朝大诗人作品的写本和印本,字迹清晰,包装精美。且看当初平民能够看到白居易等大诗人诗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有人能将他们的诗作刻印出来,确实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此时,在京城各个大大小小的酒店里,竟还有人拿着白诗来换酒或者茶,一来二去,竟然相当于货币而在坊间流行起来。由此可见,当时的雕版印刷已经开始在民间普及起来。

有关雕版印刷,在民间的应运还有这样一条有趣的史料。《旧唐书》记载,大和九年(835),唐文宗忽然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颁布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每年颁发新历的事情应该由朝廷的司天台管辖。然而,最近在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在朝廷颁发新历之前已经有民间私印的历书出卖。因此,东川节度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就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但这道禁令对于天高皇帝远的四川地区成效却不是很大,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十分风行。可笑的是,当时民间印刷历书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根本就不能完全禁止。等到黄巢起义围攻京城,唐僖宗慌张逃到四川。皇帝出逃,朝廷岌岌可危,当然更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的事了,由此一度,民间私印历书得到更大发展。据记载,唐僖宗中和元年(881),江东地区有两家不同的书社刻印历书,可是不知为何,这两个版本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两家为给自己的历书正名,就闹到地方官衙门,于是这个地方官相当不屑地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时被传为笑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私印历书已经不在官府的禁止范围,而且民间雕版印刷已经成为一种正当职业,并且有一定竞争的存在,雕版印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唐朝刻印的书籍,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部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咸通九年是公元868年,这个时段,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关于这本这一千多年前的印刷品的保存,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早在晋朝的时候,在今甘肃省墩煌东南的鸣沙山,有一些佛教徒即在这里凿开山洞,雕刻佛像,建筑寺庙。山洞不断增加,佛像也跟着增多,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千佛洞”。1900年,有一位王姓道士在修理洞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堆满了一捆捆已经泛黄的纸卷,而其中有相当多的纸卷是唐代抄写的书籍,还有一卷是唐代刻印的《金刚经》。这部《金刚经》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是由7个印张粘连而成的。卷首有一幅画,是关于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人物形态非常逼真,栩栩如生。画面的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卷未有一行文字,注明这卷书册乃是咸通九年刻印的。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书籍,而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熟练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同时,雕版印刷技术也已逐步传到国外,唐朝时期,朝鲜和日本来我国的留学生学到许多工艺技术,包括印刷技术。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当唐朝大量刻印书籍的出现,即已充分表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开始盛行。

与印刷术一同出现的,还有火药的发明。火药最初起源于我国乐此不疲的炼丹术。在古代人持久不息的炼丹生涯中,终于有一日他们中的某人忽然就在火炉中发现了明媚的火光和焰火。炼丹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与火药的发明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发明火药之前,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当持续了近千年的炼丹术到了唐代以后,技术和材料的配置又有了新发展。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将其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将硫磺、硝石各二两混合,并将其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再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焰火逐步熄灭,并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到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伏火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们的炼丹技术已经一步步接近现代制作火药的技术水平。在《太平广记》有这样一则记载,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忽然被一阵烧灼的味道给呛醒了,只见屋内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这说的即是炼丹过程中火药的偶然出现。

而这种技术到了军事家的手里,于是火药因此配置而成了。《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他们使用“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火药的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火药却并没有完全运用到军事之中,相反却广泛地被用作街头杂耍、爆仗的制作。相反,对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却显得落后了几千年。可是,当初火药的最初发现,却是在中国。

标签: 印刷术

更多文章

  • 老皇上驾崩,宦官勾结立傻子继位,结果却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宦官

    李忱便是唐宪宗李纯的十三个儿子。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他在皇家里是不值一提的人。他常常被别人欺压,如同1个傻子,很死板,并且都还没哪些语言,他人欺压他,他也仅仅承受。因而,当很多弟兄在角逐王位时,他也被遗弃了,因此,他才可以安全的生存下来。唐武宗去世时,他已经36岁,比死去的唐武宗还大4岁。当时,太

  • 功劳仅次于李世民 竟然只因发牢骚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只因

    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是大唐开国功臣,功劳仅次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成为宰相。就是这样一位功高盖世的开国功臣,却因发牢骚被小妾告密而被处以极刑,不得不令感伤,他就是刘文静!李渊入太原时,刘文静任职晋阳县令。刘文静很看重李渊,认为他有“四

  • 唐太宗李世民与唐宫妃子杨吉儿的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妃子

    在李世民的后宫中,其实有三位杨妃,大杨妃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隋炀帝的女儿,按照记载,这位应该就是杨吉儿,她是隋炀帝的掌上明珠。李世民后宫应该是由三位杨妃的,大杨妃就是这位,其次是一位杨妃封号贵妃,生下了赵王李福,小杨妃就是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生下了曹王李明,李世民很宠爱这位前任弟妹。这里的杨吉儿,根据后

  • 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唯独他被唐太宗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功臣

    “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道尽了古代跟开国皇帝打天下功臣们的悲情结局。但是有一个皇帝对功臣却比较包容,此人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此时距离晋阳起兵已经过去了26个年头,44岁的唐太宗想到了当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众多老臣。于是他

  • 第九讲 大唐文明的辐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唐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宽容、最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尚武的时代;还是一个融合型、国际化的黄金时代,更是一个神奇莫测、无所不能的时代。唐人不仅仅具有胡人的粗犷,更具有文化的细腻。多元的唐朝文化文化不是人为造出来的。文化是一种积淀,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沉淀下来的。沉淀下

  • 此人为唐玄宗实现强军梦,从此改变了大唐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唐

    谈起唐代的军事史,你将会会想到李靖、李勣、秦叔宝、薛仁贵、哥舒翰这种如雷贯耳的姓名。但青哥今日愿意说的是一名文官,他的姓名尽管比不上上边提及的极其这般夺目,但他针对国防体系的改革创新协助唐玄宗保持了强军梦,进而危害了大唐帝国的国运。府兵制的衰败坦白说,青哥觉得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一个野心勃勃又好大喜

  • 唐代妃子侍寝的过程:后宫多达数万名美女依次排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妃子

    人们习惯上称“后宫佳丽三千人”,实际上,在唐朝三千不过是个虚数,唐朝的后宫多达数万名美女。唐朝后宫女性有明确的地位,依次是: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为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媛(以上为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

  • 顺宗李诵的故事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顺宗李诵(公元761年~公元806年)在位时间:公元805书曾用年号:永贞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安葬地:丰陵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其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李诵即位后不久,就患有中风病,口不能言,但他支持革新,改革弊政。将政事委托给王坯、王叔文二人,二王遂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得到朝

  • 唐太宗李世民唯一害怕的一位少妇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倒了一杯无毒的酒,吓唬她说:“既然这样的话,你就喝了这杯毒酒吧。”卢氏立即接过此酒,一饮而尽,丝毫没有惧意。唐太宗叹息道:“连我都怕你,何况房玄龄。”相传晋朝大始年间,刘伯玉的妻子段氏生性妒忌。一日,刘伯玉在妻子面前诵读《洛神赋》,不禁忘情地对妻子说:“如果能娶到这样的妻子,我就一生无憾

  • 唐玄宗李世民强娶儿媳的到底是什么变态心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儿媳

    红潮导语:有人可能会这样想,唐玄宗贵为皇帝,普天下的美女要多少有多少,为什么要这样无耻地去抢自己的儿媳妇?这也许正是男人的贱性儿──“妻不如妾,妾不如嫖,嫖不如偷”,天下任何女人唐玄宗都是唾手可得,只有自己的儿媳妇才是需要偷的“禁脔”。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