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

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3/12/31 18:36:43

1.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ANS:“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旧唐书魏征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两首大同小异,但绝对是这首没有错!

2.唐太宗跟魏征的故事?ANS: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纳谏方面他也是最突出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观念作指导,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魏征能被太宗重用和太宗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并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还有一句名言:「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确实是发自内心。在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点兵。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多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过去我总以为你很固执,不懂政事,今天听你分析国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确实是错了。」太宗不但改正了错误,还赏赐给魏征一只金瓮。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人用铜做镜子,可以纠正衣冠;用古代历史做镜子,可以明辩国家的兴盛与衰亡;以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和过错。现在魏征走了,朕便失去了一面宝贵的明镜。」唐太宗还去凌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

您所PO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是出自《赠萧瑀》!萧瑀为隋炀帝嫡妻萧皇后的弟弟,《赠萧瑀》为唐太宗写来称赞萧瑀的。萧瑀于唐贞观21年(西元647年)卒,终年74岁,陪葬昭陵。这跟魏征有什么关系呢?

版主所要的答案已PO在上面,乃千古名言。另外,唐太宗也有写首《赠魏征诗》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其中薤自有争议,另写成瓒。不过,这首不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才写的,这是要注意的地方。

这是他们的故事之ㄧ:

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忽然一拳砸在案几上,怒喝道:“这个德参,难道国家不征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女都不留头发,他才称心如意吗?”

侍中魏征拿过中牟县县丞皇甫德参的奏章,只见上面写道:“修筑洛阳宫,是劳顿百姓;收缴地租,是滥征赋税;普通女子以梳高耸的发髻为时尚,是受宫内的影响。”

魏征劝谏说:“陛下息怒。德参虽然有些偏颇,但自古以来,大臣上书时,常常唯恐言辞不够激烈,不能打动君主的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陛下动怒,说明德参的言辞已经打动了陛下,至于应该如何决断,请陛下明察。”

唐太宗这才消了气,叹息道:“你说的很对。我不能给德参加罪,否则以后谁还敢说话。”

魏征乘机又劝说道:“陛下近来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喜欢直谏了,有时勉强容忍,也不像过去那样豁达了。”

太宗沉默良久,不得不承认魏征的话一针见血。他不仅没有怪罪皇甫德参,还赐给他丰厚的奖赏,任命他做监察御史。

那首诗叫「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标签: 死后

更多文章

  • 唐朝时,太子地位为何经常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

    唐高祖统一全国之后,白室内部却发生强烈政争,主角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政争目的是皇位继承权,而结果是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干,不过太原起事前,只有世民参与策划,而起事之后,讨平群雄的

  • 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1.生平经历2.家世3.仕途4.个性5.写作风格6.着作7.历史地位8.对后代的影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着名诗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

  • 武则天4男宠下场曝!其中一位竟然「不太行」让女帝暴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行

    我们谈过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一生临幸过4名男宠,但都没意外怀孕过堪称奇葩,不过到底这些「男宠」们是那方面不太行还是另有隐疾?我们以下就来盘点这些人到底有什么下场。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并定都洛阳;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而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自然想要反过来建立以男性为主的「后

  • 玄武门之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起因

    玄武门之变起因:李渊根据皇位嫡长继承制,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功盖天下,中外归心”,威胁太子的地位。李建成要保太子的地位,企图除掉李世民,世民先发制人,发动军事政变。

  • 厚片女出头天!独揽唐玄宗万千宠爱杨贵妃侍寝靠这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厚片

    杨玉环贵为古代四大美女,却与其他着名后妃不同,她对政治事务从不关心,仍遭遇过群臣围攻,根据史料记载,杨玉环是微胖型的美女,为何李隆基会这么喜欢她?杨玉环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杨玉环的人生经历十分特别,她出生在官宦世家之中,十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杨玉环也成为三叔的养女,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未对她造成任何

  • 杨玉环替老胖安禄山「洗三」 唐玄宗却不皱眉、不动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却不

    安禄山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他虽然是个大胖子,身体却非常灵活,心思缜密,精通6种语言,因此获得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官场生涯可说是扶摇直上,甚至还认了杨贵妃当干妈,安禄山还曾给杨贵妃洗澡,但唐玄宗却不阻拦,全因他对安禄山深信不疑,简直是当成自己的儿子。据史书记载,安禄山体重约320斤(192公斤

  • 唐朝的景教是正牌基督教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景教

    唐朝的景教(原名:Nestorianism)背景:聂斯脱略(Nestorius)西元第五世纪的一位教父。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基督人性的完整。认为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时是神,便有所亏损。他坚持耶稣具完全的神性与完全的人性。然而他无法解决神性、人性如何结合于同一体,而不混淆的问题。另外,他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 唐朝是否仍有古体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诗的一种。又称古风。有下列几种定义最基本的说法是指年代古久到作者,诗体等都已不可考的诗词,一般就称之为古体诗。最早的古诗据称为:「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较学术的定义在中国唐朝之前的诗,往往都称为古体诗,而唐朝之后,就称为近体诗。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古体诗是一种较少拘束的诗体,多半是

  • 中国唐朝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在唐代(618-907CE)是在帝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这是一个改革和文化进步的黄金时代,为今天中国仍然遵守的政策奠定了基础。第二位皇帝太宗(公元626-649年在位)是一位模范统治者,他改革了政府、社会结构、军事、教育和宗教习俗。在太宗的继任者高宗(公元649-683年在位)的领导下,当高宗的

  • 唐朝贯休法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

    贯休的罗汉画故事:唐末五代年间,有个年径和尚叫贯休。这和尚喜的是吟诗作画,爱的是游山玩水,随身带看一瓶一钵,云游天下。听人说遂昌有座唐山,是名冠处州的风景胜地,他就特地赶来探名胜访古迹。这唐山果然景物幽丽,风光秀美,站在山头的香炉岗上望去,脚下是一片云海。只有南北对峙的观音峰和罗汉峰,露出半截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