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重大事件:藩镇割据

唐朝重大事件:藩镇割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98 更新时间:2023/12/11 5:35:13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代藩镇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景云元年(710)十月,唐睿宗“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资治通鉴》卷210,唐睿宗景云元年)。景云二年(711),唐王朝为巩固边防,防范吐蕃、回纥的侵扰,派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负责防御边疆,节度使一职正式设立。很明显,唐王朝设置节度使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防御效果。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又在范阳、平卢、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等沿边重镇和内地要塞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十节度使的权力已非昔日的贺拔氏所能比拟,节度使不仅管理本地区军政、而且还兼管财政和民政。当然,安史之乱前的节度使尽管大权在握,对中央和君主有令必行,有求必应。

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尽管勉强平息了叛乱,却没有实力完全铲除安史余孽。“政府与其说是镇压叛乱,倒不如说通过妥协的解决办法来结束叛乱。在河北,妥协的代价证明是昂贵的。”(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93、494页)安史之乱结束后,唐代宗任命安史旧部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新唐书》卷210《藩镇魏博》)后来,为酬赏平叛有功的将士和达到以方镇制方镇的目的,又在内地和中原地区广设藩镇(实际上在平叛过程中就已设置了一些藩镇)。这样,河朔藩镇、中原藩镇和沿边地区原有的藩镇分布在唐王朝的各个区域,形成了“天下尽裂于藩镇”局面。在这些藩镇中,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部分藩镇不服从中央命令,他们擅署吏,自征赋税。相互依恃,传位子孙,与中央处于对立状态。这种政治局面即藩镇割据,它贯穿于整个唐后期,成为唐朝永不愈合的伤疤。

根据藩镇与唐中央关系的不同,大致可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河朔割据型藩镇。河朔割据型藩镇包括魏博、成德、卢龙、易定等镇。这类藩镇有如下特点: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委派,而由本镇拥立,除了因内乱而发生节度使的易姓之外,大都遵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财政上,河朔藩镇基本上将赋税截留本镇而不上缴中央,虽然在宪宗时期偶有表示,但形式多于内容;军事上,招兵买马,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倚之与中央抗衡。

第二类是中原防遏型藩镇。包括宣武、忠武、武宁、河阳、河东等藩镇。这类藩镇是唐中央牵制河朔藩镇和其他骄藩的重要力量,在政治、军事上听命于中央;经济上,由于此类藩镇驻兵甚多,是唐王朝依赖的主力,因而其赋税收入几乎全部用于军费开支,对中央很少有上供,具有自给自足性质。

第三类是边疆御边型藩镇。包括西北边疆的凤翔、泾原、振武、银夏、灵武等镇;西南边疆则有山南西、西川、东川、安南、岭南等镇。御边型藩镇是唐朝防御外族的重要军镇,这些军镇安置大量的军力以阻止吐蕃、契丹、回纥等的侵犯。尽管御边型藩镇在政治、军事上与中央步调一致,在唐后期的边境战争中往往败多胜少,唐朝却不得不依靠它们支撑危局,加上边境地区的藩镇环境恶劣,因而它们不但无上供,反而需要中央在财政上予以补贴。

最后一类是东南财源型藩镇。包括浙东、浙西、淮南、湖南、荆南、江西、福建等藩镇。这类藩镇与唐朝在政治、军事、财政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唐王朝之所以在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了百余年,东南财源型藩镇的支撑起了重要作用。

在上述四类藩镇中,常与朝廷抗衡的是河朔割据型藩镇。河朔藩镇是怎样发展壮大,并引发其他藩镇共同滋事的呢?

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763~805),藩镇割据成型。唐代宗为了迅速结束安史叛乱,对安史降将采取姑息政策,设置了卢龙、魏博、成德、相卫等四镇以予安抚,相卫镇后被魏博镇所并而成为三镇。由于三镇在黄河以北,因此通常称之为“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河北三镇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却形同独立王国。此外,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也趁唐朝西北边备紧张,忙于对付吐蕃之际,纷纷效仿河朔三镇进行割据。

建中元年(780),德宗改变了其父纵容藩镇的政策,决定讨伐不臣的藩镇。但唐朝财政窘迫,对割据藩镇进行讨伐在经济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在全国推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资产为主的税收制度,取代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为增加唐朝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德宗试图削弱藩镇的苗头刚露端倪,成德镇、魏博镇、淄青镇、幽州镇等就率先发难,上演了一番称王称帝的闹剧,史称“四王二帝”事件。建中二年(781)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欲继承父位,德宗正想改变河朔藩镇跋扈的局面,拒绝了他的请求。李惟岳请继父职的上奏本来是依惯例走过场,给皇帝一个面子,见德宗不准,便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联兵抗命。德宗立即遣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兵征讨四逆。八月,梁崇义不敌李希烈,兵败自杀。第二年正月,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惟岳向唐投降,“朝廷谓天下不日可平”。王武俊投降后,不满德宗的奖赏和对唐廷心怀疑惧,降而复叛,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互相勾结,对抗唐廷。十一月,三镇节度使仿效战国诸侯,据地称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李纳称齐王,是为四王。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居功自傲,要求扩大辖地,遭德宗拒绝,李希烈遂联合成德、魏博、淄青诸镇反叛,重兵围困襄阳,叛乱局势进一步扩大。唐德宗对李希烈的行径尤为恼火,迅速下旨令淮西邻道诸兵攻讨李希烈。建中四年(783),又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攻李希烈,解襄城之围。泾原兵途经长安时发生叛乱,推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攻入长安劫掠国库。德宗慌忙逃出长安,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这就是“泾原兵变”。眼见叛乱之火越来越大,德宗只好下罪己诏,宣布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之罪,命令唐军全力对付朱泚。李希烈趁朱泚称秦帝的时机自立为楚帝,是为“二帝”。河朔诸镇获赦免,趁机纷纷取消王号,上表谢罪。唐朝得以集中力量讨伐称帝的朱泚和李希烈,不久,李晟收复京师,朱泚、李希烈先后为部下所杀,“四王二帝”事件结束。从此,德宗,对藩镇专行“姑息政策”。

标签: 藩镇

更多文章

  • 唐朝咸安公主嫁给亲祖孙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祖孙

    唐朝的咸安公主也先后嫁给了四任回鹘可汗;不过,前三任丈夫是亲祖孙三代,最后一任是以前的臣属。这份离奇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和亲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咸安公主(?808),的八女儿,生母不详,应系普通宫人所生。虽然不是嫡出,但她却是的亲生骨肉,是大唐名副其实的正牌公主。咸安公主远嫁回鹘(原称回纥),这是

  • 萧皇后历经六个帝王,为何李世民还要接她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她天生丽质,娇媚迷人。从十三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六位丈夫,虽然身上的标签从少女、熟女、大妈一直换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从未打折。在萧皇后生活的时代,连变化相对缓慢的国号都换了

  • 萧皇后到底有多美:绵延三朝,六帝倾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最强皇后当属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萧皇后,六次的婚姻,六次嫁给了皇帝,成就了这个最强皇后的各种传说。或许是红颜祸水,每次最强皇后的丈夫都死得离奇得快,最后在唐太宗的皇宫里最强皇后寿终正寝。最强皇后出身于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仪天下的隋炀帝皇后,也曾做过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最强皇后更曾伤心地离别战乱的中原

  • 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过的怎样,他有没有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当政最长的皇上,共当政44年。公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启动唐隆政变,诛杀了谋权篡逆的韦后,帮扶自个的爸爸李旦干了皇上。紧接着他又先发制人,一跃击倒太平公主,杀死了较大的政敌,获得了国家的最大统治权。在当政的早期,李隆基英明神武,是1个典型性的明君,他选贤任能,破格提拔姚崇

  • 李治是好皇帝吗?唐高宗李治一生简介与永徽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永徽

    李治剧照李治简介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

  • 唐朝历史:揭李世民与魏征君臣“和睦”的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睦

    所谓明君与贤臣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历史的真相是,初唐时期的政治、民族、经济关系,特别是山东问题,决定了两人的微妙关系。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又诛杀其子侄十余人,夺得皇位继承权。同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一方面令人修纂国史,让国人认识自己继承大

  • 尉迟恭殴打皇弟 李世民说了什么才让他畏惧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让他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尉迟恭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幸运星,在跟随唐太宗征战天下、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曾三次拯救其性命!从北邙山到临洺关,再到玄武门,从单雄信的长槊,到刘黑闼的重兵,再到李元吉的弓弦,如果没有尉迟恭,李唐王朝的历史真的可能发生改变。李世民即位后,尉迟恭被加封为吴国公

  • 唐太宗虽为一国之君,但还是做了一件颇为让后人诟病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是着名的明君。他少年得志,文武全才,十八岁便随父亲李渊太原起兵,二十八岁便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随着他一起青史留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即是出自他的麾下。然而这样一位千古明君除了着名的玄武门之变历史上褒贬不一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颇为让后人诟病

  • 唐朝和明朝官员是如何骂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有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唐代的唐太宗差不

  • 一生先后被6个不同的皇帝抢夺,她的命运到底有多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她的

    萧美娘,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其一生嫁给过六个帝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嫁给帝王,受宠的女子屡见不鲜,但像萧皇后这样却是不多见。她从13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她先后嫁给了六个帝王是怎样的命运曲折、奇特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