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宫殿中省的设置简介

唐朝后宫殿中省的设置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92 更新时间:2024/1/13 10:50:27

(一)历史渊源

殿中省是一个为皇室生活服务的机构,从其职能的角度看,《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许多职事都可以说是它的前身,如膳夫、掌舍、司服中士、小司徒中大夫、巾车下大夫等,都是分掌天子及其后妃生活的各种官职。“秦置六尚,谓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若今殿中之任。”(《通典》卷26引《汉仪注》)此后历代大都设置了类似的机构和职官,大都分散而置,没有由一个机构统管起来。至曹魏时期,始置殿中监,统管此类事务,并为两晋、刘所沿袭。至南朝齐又有所变化,分置内外殿中监各八人,分别掌管皇室各类生活之事,并为梁陈等朝所沿袭。北魏也仿南朝之制,置有殿中监,北齐改为殿中局,置监四人,隶于门下省。

隋朝建立后,避忠讳,改殿中局为殿内局,置监二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革官制,为了完善三省制,将原隶属于门下省的尚食局、尚药局、御府局、殿内局等机构从中分离出来,另行成立了殿内省。又将原属于太仆寺的车府署、骅骝署从中分离出来,亦隶属于殿内省,统编为尚食、尚药、尚舍、尚衣、尚乘、尚辇等六局。殿内省的长官仍称监,副职为少监、丞,各置一人,其中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丞从五品。门下省本为中枢机要之司,但是自南北朝以来其为皇家侍从服务的色彩仍很浓厚,除了出纳言外,还兼掌了不少有关天子衣食起居等生活方面的事务,此次改革后,就使门下省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宫廷事务的纠缠,成为职责分明的封驳机关,从而使三省制真正形成。而殿内省的成立,也使原来分属于各个部门的为皇家生活服务的机构归于一个大机构,同时也使隋朝的中央职官制度分工更加整齐划一,职责明确。

唐因隋制,仍然继续设置了这一机构,只是将其名称恢复为殿中省而已。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殿中监改名中御大监,少监改名中御大夫,同时改尚食局为奉膳局,尚药局为奉医局,尚衣局为奉冕局,尚舍局为奉扆局,尚乘局为奉驾局,尚辇局为奉辇局,皆咸亨元年(670)复故。

(二)职官设置及职能

唐朝殿中省的职官主要有:监一人,从三品,统掌殿中省全部事务,皇帝坐朝则率其下属执伞扇排列于左右;朝廷举行大祭祀,则进呈大圭、镇圭等礼器,事毕后,收回而藏之;皇帝外出行幸时,殿中省率其下属侍奉皇帝于仪仗内;如果皇帝游宴、田猎,也要备好车乘侍奉天子;尚药局配制御用之药时,殿中监要亲自到场监制,并且要亲尝,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主要是辅佐长官做好以上工作。

丞二人,从五品上,主要职责是:掌管本省日事务,“兼勾检稽失,省署抄目”(《唐六典》卷11《殿中省》)。前者是指对不按相关制度处理公务和没有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公务的人员的检查,后者是指审核并签署殿中省每天收到的和发出的公目录,因此殿中丞负有对本部门工作的监察之责。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掌印及受事发辰。所谓“受事发辰”,就是登记本部门官员接受工作的起始日期,以便稽查其是否按时完成了各自的工作。唐朝各级官府针对不同的工作,对每项工作的完成期限都做了时间的规定,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有了受事起始时间的登记,再按相关规定去检查,就可以有效地纠举官员不作为、不尽职的行为。

殿中省下辖六局的职官设置及职能如下:

1.尚食局:西周有膳夫、内饔之置,秦朝有尚食之职,皆掌天子饮食。西汉置太官、汤官之职。北齐有尚食局,以典御二人为长官,又有中尚食局之置,仍置典御二人为长官。北周时置内膳上士二人,给天子进食则先尝之。隋朝沿袭北齐之制,仍置尚食局,有典御二人,直长四人,食医四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典御为奉御,正五品。唐因隋制,仍置奉御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唐高宗龙朔二年改称奉膳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尚食局掌供天子常膳,凡进食,必先尝。各地进贡的各种珍异美味,皆由尚食局掌管,分类储藏。尚食局在皇帝供给饮食时,要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的结构及味道,所谓“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四季之月脾,皆时王不可食”(《唐六典》卷11《尚食局》)。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从而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尚食局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每年元日、冬至举行大朝会时,由其会同光禄寺,按照官员的品秩分等级供给饮食。对王公大臣及外来使者、宾客的赐宴也由其掌管。除此之外,尚食局还掌管诸帝陵每月祭享的供食,这种祭食通常都由尚食局派人在陵墓所在地烹饪,殿中省每季差官巡视监临。

尚食局的职官除了尚食奉御二人外,还有直长五人,正七品上;食医八人,正九品下;主食十六人,为流外吏职。其中直长为尚食局的副长官;食医掌管饮食的调配,即具体负责食疗养生之事;主食为掌管膳食烹饪之事的人员,其下置有主膳(即厨师)若干人,由主食分别统领,各司其职。

2.尚药局:在南朝梁陈等朝及北魏,均由太医兼掌天子的医药。至北齐时,才将这些职能统归于尚药局,此外还置有中尚药局,掌管宫中医药之事。隋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在尚药局置有奉御、侍御医、直长、司医、按摩师等职官。唐因隋制,仍置奉御二人为长官,正五品下。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药奉御为奉医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尚药局掌管配制御药及诊病之事,其药分为四类,即汤、丸、酒、散,“视其病之深浅所在服用之”。在配制御药时,尚药奉御与殿中监要亲自到场监视。由于御药的配制关系到天子生命的安危,为了以防万一,唐朝规定除了殿中监与尚药奉御必须到场外,门下省、中书省的长官及当值的诸卫大将军各一人也要到场,与殿中省、尚药局的长官共同监视。药成,负责此事的医佐还要亲自品尝。在完成这些程序后,密封并加盖尚药局印,写明药方,注明配制年月日与监视配制药物的官员及机构名称。皇帝服用药物时,由尚药奉御先尝,殿中监、太子依次而尝,然后才能献给皇帝服用。

除了尚药奉御二人外,还置有直长四人,正七品下,辅佐奉御掌管本局事务;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司医四人,正八品下;医佐八人,正九品下等。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医官,负责疾病的诊治及御药的合制,其中侍御医专司给天子的诊治,司医与医佐则负责其他患病人员的诊治。其下还置有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按摩师四人,咒禁师四人,合口脂匠二人等,这些都是地位较低的流外吏职,具体负责各类事务,其中主药、药童负责药物的刮、削、捣、筛等加工事务,按摩师负责推拿按摩,咒禁师专司驱邪逐鬼。

3.尚衣局:《周礼》中记有司服中士之职,掌天子吉凶服饰。至战国时置有尚衣、尚冠之职。秦朝在少府之下置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自东汉以来,由宦官掌管宫婢为皇帝缝制服饰及负责浣洗等事。两晋时期,此类事务归之于光禄勋。南朝宋时,置左右御府令、丞。此后,此类事务或隶于右尚方,或隶于主衣局。隋朝建立后,置御府局监二人,隋炀帝时将此类事务统归于殿内省尚衣局,置奉御二人为长官。唐因隋制,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衣奉御为奉冕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唐代的尚衣局掌管缝制和供应天子衣服、冠冕,所谓“天子之服,则有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翼善冠之服,并出于殿中省”(《唐会要》卷31《舆服》)。每一种服饰都要有相应形制、色彩及图案等规制,丝毫不能混乱,用于皇帝在各种场合的穿戴。尚衣局除这一职能外,还掌管皇帝的大圭、镇圭的保管,凡皇帝祭祀于郊庙、社稷或举行大朝会时,则奉圭以进,事毕则收而藏之。

置尚衣奉御二人,从五品上;直长四人,正七品下,为副长官;主衣十六人,为流外吏职。在殿中省所管六局中,以尚衣局所掌职事最为简洁明了,因此其所管人员相对而言也比较少。

4.尚舍局:《周礼》中记有掌舍之职,掌管天子所居之处的帷、幕、幄、帘等事。汉代的少府之下辖有守宫令、丞等官,掌管宫殿陈设。曹魏时期则以殿中监掌管此类事务,此后历代大体上均沿袭了曹魏的这一制度。隋炀帝时置殿内省,改殿内局为尚舍局,置奉御二人为长官。唐因隋制,仍置奉御二人,从五品上。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舍奉御为奉扆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尚舍局掌管殿庭张设以及洒扫之事。天子行幸时,尚舍局预先准备三部帐幕,共分为五个等级,“有古帐、大帐、次帐、小次帐、小帐,凡五等”(《唐六典》卷11《尚舍局》)。每种不同的帐皆有各自不同的尺寸和数量的规定。在帐幕之外,设置排城以为蔽捍。所谓“排城”,以高大宽厚的木板制成,上面画有辟邪猛兽等图案,内外以漆漆之,互相连接,形成一种比较坚固的屏障,以保证皇帝的安全。皇帝行幸时的汤沐之事也由尚舍局掌管。每到举行大祭祀之时,尚舍局都要在郊外祭坛的东南方向预先设置行宫,张设幕帐。在明堂、太庙举行祭祀典礼也要设置行宫帐幕。凡元日、冬至举行大朝会时,要在皇宫正殿预施榻席及熏炉;如举行朔望朝,即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的朝会,则施设幄帐于正殿。因此尚舍局实际负责的是皇帝外出行幸、祭祀、朝会时的各种张设,至于平时在皇宫中陈设之事则由宫官尚寝局负责。

尚舍局的职官除了尚舍奉御二人外,还置有直长六人,正七品下,为奉御的副手;幕士八千人,均为流外吏职,前面所述的各种场合帐幕及陈设之事实际上均是由其承担的。由于工程量大,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因此尚舍局所管人员之多为六局之最。

5.尚乘局:秦汉以来,有关天子御马的事务皆由九卿之一的太仆掌管,直到隋炀帝时,才将此类事务抽出来,在殿内省另置尚乘局专掌之。唐因隋制,仍置尚乘局,以奉御四人为长官,从五品上,其中一人掌左六闲马,一人掌右六闲马,一人掌草料及马夫的请受配给,一人掌鞍鞯辔勒及防治马匹疾病和药料等事。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乘奉御为奉驾大夫,咸亨元年复故。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奉御之数减为二人。

尚乘局掌管闲厩之马的管理事务,即管理皇室所用的马匹饲养、调训、供给等事务。所谓六闲马,指飞黄、吉良、龙媒、、、天苑,各分为左右,共十二闲,分为二厩,称之为祥麟、凤苑,以饲养御马。唐朝的内外闲厩之制后来还有所变化,但主要是名称与数量方面的变化,就不详述了。唐朝规定对闲厩之马,非调习训练不得捶击;在调习训练时,也只限于厩内骑乘,不得随意外出。还规定陇右诸牧监每年每监进献细马五十匹,其他杂给马一百匹。对于这些新进之马,凡细马要在马身上印上“三花”字样,杂给马则印以“飞”、“风”等字样,以为标志。

尚乘局在尚乘奉御之外,还置直长十人,正七品下,为副长官;奉乘十八人,正九品下;司库一人,正九品下;司廪二人,正九品下;习驭五百人,掌闲五千人,典事五人,兽医七十人,驾士若干人,均为流外吏职。其中奉乘掌率习驭、掌闲、驾士等类人员,掌管马匹的调训与饲养;司库掌管鞍辔乘具的保管;司廪掌管草料之出纳;兽医掌管治疗马疾。

6.尚辇局:《周礼》中记载有小司徒中大夫二人,掌管六畜、车辇;又有巾车下大夫二人,掌管王后之五辂。秦汉以来皆在太仆之下置车府令,掌管天子车辇。东晋时废太仆,由驾部掌管其事。南北朝时置有车府、乘黄令、丞,唯有北周置司车辂以掌其事。隋朝初期沿袭南北朝旧制,亦置有车府令、乘黄令,隋炀帝时置殿内省尚辇局,以奉御二人为长官。唐因隋制,唯奉御的品秩由正五品改为从五品上。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辇奉御为奉辇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尚辇局掌管皇帝舆辇、伞扇之事。唐代天子辇有七种,即大凤辇、大芳辇、仙游辇、小轻辇、芳亭辇、大玉辇、小玉辇等,这些多非实用之物,而是所谓天子仪物。凡举行大朝会时则陈列于殿庭,举行大祭祀时陈列于庙侧,事毕则由尚辇局收回保管。此外,唐朝还规定天子舆分为三种,即五色舆、常平舆和腰舆,前两者亦属于仪物,真正可以乘用的只有腰舆一种,是皇帝在宫中的日常乘用之物。至于伞扇,是在举行大朝会、常朝时使用,陈之于庭,以朝会的规模大小而确定所用伞扇之数。唐制,天子伞扇共计一百五十六柄,分为左右陈列,唐朝前期使用翟尾扇,玄宗开元初改为孔雀图案,以五彩丝绣成,是天子所用的仪物之一。

尚辇局在尚辇奉御之下,亦置直长四人,正七品下,为副长官;掌辇二人,正九品下;主辇四十二人,奉辇十五人,皆为流外吏职。

标签: 后宫

更多文章

  • 杨国忠的故事:李杨之争权倾天下,恶贯满盈身首异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权倾天下

    一、无赖骗子仗势擅权杨国忠(?~755),原名杨钊,蒲州永乐(今山西苪城县西南)人。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同族堂兄,舅父是武则天时受宠的张易之,到玄宗朝已经是家道中落了。他自幼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喜欢喝酒赌钱,向人乞求借钱,行为不检,为同宗族的人所瞧不起。他在家乡无法立足大约是因此受了刺激,就离乡来到四川

  • 女皇武则天做了什么 让李世民冷落她12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皇

    历史中记载武则天与李世民同居12年,但却一个子嗣都没有,有人说李世民根本就不打算重用武则天,采取了避孕措施,但为何从来不碰武则天呢?下面小编带你看。“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

  • 8、靺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隋唐之际的靺鞨民族,主要活动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他们一般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居住之所,相聚而居。靺鞨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麦、大豆等作物。养殖业在靺鞨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渔猎活动也是靺鞨人谋生的重要手段。靺鞨人的祖先,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很早就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历

  • 大唐秘史:李世民如何让武则天11年不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唐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却十分坎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11年的才人,这期间,李世民虽然喜欢她佩服她,但武则天始终没有怀孕,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

  • 6、苏定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苏定方(592~667),名烈,以字行,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人,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的大将。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蜂起,其中也不乏起义以后肆行劫掠百姓的土匪式的队伍,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就率领本乡几千人在本郡讨伐这些人。苏定方当时才15岁,英勇有胆气,跟随他父亲作战,总是先登陷阵。苏邕死后,苏定方代领

  • 李世民没对武氏下刀只因有人道破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天机

    袁天罡是唐初着名的星相学家、堪舆家,也就是算命、看相、看风水有一套。当初,袁天罡算了武则天将篡唐称帝,后来李世民也知道了,李世民之所以没对武氏下刀,是因为有人道破了天机。据《旧唐书·方技》记载,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袁天罡就给她算了一卦。有一天,袁天罡看到了武则天母亲杨氏,吃惊地说:“夫人当生贵子!

  • 李世民登基后是如何对他老爸的?晚年太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对他

    打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起,李世民安插好亲信,掌握了军政,坐稳了江山,开始才惦记被冷落软禁了多时的老爸。毕竟那是生身之父嘛,毕竟老家伙很识相地让出了位子嘛,毕竟……善待老爸、亲行孝道不正好又可赢得民心吗?“自是,上以军国无事,每日视膳于西宫。”(《旧唐书》)这时候,李世民闲暇无事时,几乎天天要来

  • 如果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拒不交权李世民能把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把他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戮弟,然后派心腹尉迟敬德披甲仗剑入宫,要求李渊认清形势,承认既成事实,立李世民为太子,下诏宣布李建成李元吉谋反,让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放下武器投降。李渊很识相,答应了尉迟恭的条件,然后站在门外的李世民走了进来,含着李渊的乳头嚎啕大哭,李渊说,幸亏你还活着,

  • 唐朝宣城公主是谁的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宣城

    宣城公主剧照唐朝宣城公主是谁的女儿?宣城公主是和萧淑妃的次女。母亲后宫失势被皇后所杀,她和姐姐一起被囚禁在了深宫中。一直等到变成大龄剩女,她们都被皇室所遗忘。直到太子李弘发现他的这一对姐妹,跑去质问他的母亲也就是武后怎么能这样对待一国之公主。那个时候武后经历了废后风波,后位做得并不稳,面对儿子有道理

  • 哀帝李木兄的故事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哀帝

    哀帝李木兄(公元892年~公元908年)在位时间:公元904年~公元907年曾用年号:天佑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无安葬地:温陵公元904年,唐昭宗被权臣朱温派人杀害,唐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李木兄被朱温立为皇帝,开始了他短短三年的傀儡皇帝生涯。李柷未满5周岁,便受封为辉王,并改名为李祚。到公元9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