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各阶层矿冶户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

宋代各阶层矿冶户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86 更新时间:2023/12/30 18:44:22

时期,随着矿产开采量的大幅度增长,从事矿冶业生产的人户数量也显着增加,特别是北宋时期,大、中型矿场有数千乃至数万人劳作,信州铅山场韶州岑水场两大产铜地的生产者都曾多达十万人,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在前代是极为罕见的。宋代之所以出现上述活跃发展的局面,有诸多因素,如矿山开采技术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等,但主要还在于宋代矿冶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减轻了封建国家对各类矿冶户的人身束缚和奴役,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从而激发了他们从事矿冶业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本章以召募制、承买制等经营方式下的矿冶户为重点,探讨他们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并进而探讨宋代矿冶业劳动者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宋代从事矿冶业生产的人户有多种称谓,如“坑户”、“冶户”、“炉户”、“坑冶户”、“佃户”等,受募的个体生产者除被称作“坑丁”、“冶夫”、“浮浪之人”、“无籍之徒”等名称外,也常被称为“坑户”。因此,仅从上述称谓看,无法分清矿冶户内部的不同类别。本章以各类矿冶户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多少、生产经营上的差别和权势地位的高低等为标准,将矿冶户划分为上等、中等、下等三个阶层,这样,大致可以反映出宋代各阶层矿冶户的基本情况。

一、上等矿冶户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

上等矿冶户具有十分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承买矿场,募人生产。如元丰元年(1978),利国监有三十六家冶户,“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每户募“采矿伐炭”之人均多达百余名。婺源县人胡升撰写的《星源图志》中也提到,婺源县饶岭产铁,私人业主雇用了大批的劳动者,除去采矿者和制炭者外,仅以拥有一个冶炉的规模而言,大概就需要劳动者四五十人。其中包括上矿者(往炉内装矿料者)、烧火者、观察炉况者、钩取炉渣者、制成生铁者,他们分工协作,以保证连续不停地进行生产。宋代,许多私营矿冶户因承买矿场被称作“佃户”,但是他们之间的经济力量却有较大的差别,例如,福州福清县东窑铁场“绍兴二十三年发,佃户岁纳钱七百四十六千七百五十三省”。承买东窑铁场的“佃户”一年交纳的钱就能达到七百多,说明他并不是承买矿场后自己亲自从事生产的人户,而是具有经济实力的、募人生产的上等户。南宋淳熙年问,革在舒州宿松县拥有可以伐木烧制木炭的炭山,经营着两座铁冶,所募铁冶工徒竞“有众五百余”。由于他经营的两座铁冶分别设在麻地和荆桥两地,管理不便,他甚至还雇请了里人钱秉德为他主持经营荆桥一地的铁冶生产。因此,汪革这类上等户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淳熙三山志》一书为我们提供了福州地区各县炉户和坑冶户的材料,以利于对矿冶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据记载,福州共有炉户七十一家,实际记录在各县名下的炉户数额只有六十九家。在这六十九家炉户中,四十五家拥有高炉,每年每炉各纳税钱从三千一百十七文省到六千一百十七文省不等;十四家拥有平炉,每年每炉各纳税钱一千九百五十文省;三家拥有小炉,每年每炉各纳税钱一千三百文省到二千文省;另外,宁德县下有七家炉户,既没有写明炉型种类,也没有各户应纳税钱额,只有“岁输二千二贯省”之记载。如果将这一钱额分摊到宁德县各炉户头上,则平均每家炉户岁输钱达到二百八十六贯省。这一数额竟是其他各县平均每家炉户纳税额的数十倍到二百二十倍。宁德县出现这样高的税额令人费解,有可能是《淳熙三山志》的作者误写或书籍刻印时出现的数字差错。这里暂且把宁德县的炉户排除在外,不分析。

从福州各县的炉型名称和交纳的税钱数额判断,称作“高炉”之家的应该是拥有熔炉、从事冶炼生铁的人家。由于熔炼生铁连续作业的需要,一座高炉必须要雇募数十名人工进行生产,因此,经营高炉冶炼的只能是上等户。

上等矿冶户的身份很少是单一的,他们除经营矿场的采掘冶炼外,往往还拥有大片的农田、山林等生产资料,有些人甚至同时兼营商业或其它手工业作坊。例如筠州上高县的土豪,嘉定六年(1213)“请买”银场,“招集恶少采银山中,又于近山清溪创立市井,贸通有无”。兖州人吕规因其父辞世而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开始经营冶铁制器业,“募工徒,斩木、锻铁、制器,利用视他工尤精密……凡东州之人,一农一工,家爨户御,其器皆吕氏作也。”吕规采取了薄利多销的方式,“人人(入)予一,己独予三;人出取三,我独取一”,迅速发迹成为富有的手工业主,“昔一疏食,今兼肉矣;昔岁无褐,今重裘矣。祭祀有时,嫁娶如礼,宾至有馆、有饩,可以言义”。南宋人汪革的例子更有典型性,他除了经营铁冶、炭山外,还承买酒坊,大获其利,“岁致官钱不什一”,又将望江县广袤七十里的湖水“佃为永业”,“民之以渔至者数百户,咸得役使”。

在宋人记载中,上等矿冶户并不是仅限于矿场所在地的本地人。只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外来者也可以成为承买矿场的主人,雇用工人生产。汪革出身于严州遂安县的富豪之家,因与其兄不合,离家来到舒州宿松县定居。《程史》中记载:汪革离家时“独荷一缴出”,“闻淮有耕冶可业,渡江至麻地,家焉”。这里既提到他离家时身无分文,只带一把伞,又指出他原是富豪之人,是因“闻淮有耕冶可业”,才来到舒州宿松县。如果他没有随身携带资财,怎能买山造炭,经营铁冶业呢?所以他的出走是有目的的,并且具有实现其目的的经济条件。这种由外来者提供资金主持经营的情况在矿冶业中恐怕并不少见。例如,嘉泰元年(1201)十二月十三日,吏部陈述的前惠州知州梁京的奏状中提到:“窃见赣客为广东扰,固非一日。最可虑者,莫如管下数铁场耳。者?惠州铁场有四,日新兴、日帽峰、日铁冶、日三峰,皆系赣客前来烹烧。凡无行止之徒皆归焉,作过非一。为守者虽屡行约束,而听之藐然。屙来帽峰一场,居人不堪其扰,当土百姓遂就官扑断,自招炉丁烹烧,情愿输卖官司,缘此一场稍获安靖”。这些从江南西路赣州来到广南东路惠州的“赣客”,其为首者无疑是拥有资金的承买铁冶的经营者。

标签: 宋代社会地位经济状况

更多文章

  • 宋元时期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制度,宋元,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在平定各割据势力同时,还针对长期以来藩镇割据带来的政权频繁更迭,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于朝廷的政治改革措施。北宋的军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元代统一全国后,元世祖忽必烈对军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军队指挥系统到军队管理、后勤供应、军事法规等,都实行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北宋军队的领导权集

  • 宋朝娱乐场所为什么叫“勾栏”“瓦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勾栏,娱乐场,宋朝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北宋汴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

  • 盘点历史中的那些极品人妻 不外乎两种类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两种类型,人妻,极品

    中国历史多写男人,女人似乎只要把厨房和卧室拾掇的井井有条就很好了,千万不要奢望她们去抛头露面,因为大多数的男人都喜欢“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依然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一些鲜活的妻子形象,他们或贤良温驯,或飞扬跋扈,或光鲜亮丽,或猥琐卑鄙,不一而足。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历史上可以提起来的

  • 第二节 尊孔崇儒,三教并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尊孔崇儒,第二节

    宋真宗在即位伊始,就封孔子45代孙孔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并赐给他《九经》和宋太宗遗物。同时下令本路、本州官员不能像对属下那样,而必须像对客人那样对待孔延世。前已述及,他在东封泰山时,特意亲自到曲阜祭孔,举行了颇为隆重的典礼。宋真宗本来想尊孔子为帝,但是有人提出:孔子自认为是周朝的臣民,周朝最

  • 李纲简介与评价:简述李纲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故事,简介,评价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

  • 英宗赵曙大事记,赵曙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事记,生平简介,英宗

    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公元1067年)在位时间: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曾用年号:治平谥号: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安葬地:永厚陵公元1032年,濮安懿王赴允让第十三子赵曙出生,被宋仁宗收为养子。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因病暴崩,其养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公元1066年,西夏对北宋发

  • 第三节 宋词隆兴,诗文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词,诗文,隆兴

    词是从汉魏乐府和唐代诗歌发展而来的。它与音乐有密切联系,要根据曲子来填词,对字数、押韵和句子长短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它萌芽于隋末唐初。中唐时,词体正式成立。晚唐时随着商业的发展,词取得了很大发展。五代时,词的创作形成两个中心:西蜀的花间词派和南唐词家。宋真宗好文学,也是一名

  • 此人40岁中状元,48岁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皇帝,60岁成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上皇,此人,状元

    状元,是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之后才有的,是皇上改革创新,为了摆脱士族垄断性、让有能力的穷困莘莘学子,能够走入朝廷施展才能的一种方式。而皇帝是一国之君,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开始,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不是父子相承,就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正常情况状元是不可能登上皇帝之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

  • 号准了赵构脉搏的秦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桧,脉搏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登进士第,授职密州州学教授,任监察御史。不久,迁任御史中丞。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京师,俘走徽、钦二帝,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拒绝在推戴状上签名,并自具议状加以反对,遂被金军押掳北去。这时,秦桧颇得人们赞扬。到了金国后,秦桧就为徽宗做乞和书献给金元帅粘罕。金太宗把秦桧赐

  • 同样都是削藩,为何汉景帝可以成功,明建文帝却落得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削藩,建文帝,都是

    汉景帝是汉朝第四位皇上,建文帝是明代地微微皇上。两者都做为皇朝早期的皇上,又遭遇1个一样的难题,如果说全国各地藩王做大,上了迫不得已撤藩的程度。但这俩位皇上的下场却不同,汉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乱,平稳了皇权,而建文帝却败给了燕王朱棣,遗失帝位没有了降落。那么一样是撤藩,为何2个皇上1个取得成功了,1个却